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伸缩通气软管的制作方法

2023-04-03 15:3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排放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伸缩通气软管。


背景技术:

2.通风软管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冶炼厂熔炉,高温焊接,激光切割等具有高温废气抽吸排放的场合,实验室的低温冷气的抽吸排放,地铁、车站隧道等建筑的通风工程系统等,一般直接安装在空调或其他通风排气集烟设备的接口上,随着通风软管的普及,通风软管的很多缺陷也显露出来,如现有常用的内置螺旋钢丝的通风管,通常采用热合,胶粘的工艺,经常会因为不能耐受高温而使软体带材因高温而脱节而断掉或破损,使螺旋钢丝裸露出来,导致软管的强度破坏,使软管失效,因此现在出现了一种通过螺旋状的固定夹将通风软管夹住的通风管道,这样就不会发生固定夹与软体带材之间因高温或是低温而发生的脱节与移位,且因外部是金属螺旋,也更耐磨损和耐正压和负压,但是固定夹与软管之间的固定夹持却无法得到保障,软管与固定夹很容易发生分离,而能够保障夹持的固定夹结构却很容易对软管产生磨损,导致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伸缩通气软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伸缩通气软管,包括软体带、固定夹和压合筋,所述软体带呈螺旋状缠绕为管状,软体带与相邻的软体带设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通过所述压合筋伸入到固定夹中并与所述固定夹夹持配合,所述固定夹为螺旋状延伸的半管体,固定夹内端面设有软体带的伸入口,所述伸入口的两侧为固定夹的侧壁,所述侧壁的端部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软体带抵接配合,所述压合筋设在固定夹的中部,所述重叠部分设在侧壁与压合筋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重叠部分包括至少两层软体带,且每层软体带由伸入口的一侧伸入后绕过所述压合筋从伸入口的另一侧伸出。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夹持部为外翻边。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所述夹持部为内翻边。
8.进一步地,设在伸入口两侧的侧壁的至少有一侧向内倾斜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内翻边为内折的直线,内翻边与侧壁之间呈大于90度的斜角。
10.进一步地,所述内翻边为向下延伸的弧形边。
11.进一步地,所述软体带包括布料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设在布料层中部。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夹连接软体带,既能保证软管的伸缩又能提高管道的强度,通过设置压合筋不仅为将软体带压入固定夹中提供便利,而且压合筋使软体带与固定夹的内壁贴合紧密,提高摩擦力还可以夹持部配合使得软体带更难从固定夹中脱出。
14.2.本实用新型还限制了固定夹的形状,在通过改变固定夹侧壁的倾斜程度,避免压合筋在压合多层软体带进入时,撑开伸入口,使得后续很容易从伸入口脱离,
15.3.通过在侧壁上设置夹持部,将加持部限定为外翻边或者弧形的内翻边,使得增加夹持力的同时不会夹伤软体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固定夹呈u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固定夹侧壁为直边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内翻边长度较短时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内翻边长度较长时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内翻边长度较长时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1、软体带;11、布料层;12、加强层;
24.2、固定夹;21、侧壁;211、夹持部;212、内翻边;213、外翻边;214、直边;22、伸入口;
25.3、压合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6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伸缩通气软管,如图1和图6所示,包括软体带1、固定夹2和压合筋3,软体带1的侧边相互紧靠呈螺旋状缠绕为管状,该管状的软体带1即为通气软管的主题,软体带1与相邻的软体带1的侧边上下两层叠在一起,此为设有重叠部分,将固定夹2移动到软体带1的外部,在其他实施例中,重叠部分可为超过两层,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夹2为螺旋状延伸的管体,固定夹2内端面设有伸入口22,将压合筋3放入到软体带1的形成的管状内并对准重叠部分的中部,重叠部分对准伸入口22,重叠部分通过压合筋3向伸入口22移动,使重叠部分进入到固定夹2中并与固定夹2夹持配合,伸入口22的两侧为固定夹2的侧壁21,侧壁21的端部设有夹持部21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夹2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夹持部211为弧形的外翻边213,外翻边213的弧形转折部分夹持在软体带1的两侧,软体带1的重合部分的中部已经伸入到了管体内,并与侧壁21的内侧面贴合,但是重合部分的端部由伸入口22的一侧伸入后绕过所述压合筋3从伸入口22的另一侧伸出,伸出部分与外翻边213的外侧面贴合,这样既提高了夹持力度,有因为外翻边213与软体带1之间是面与面的贴合,又不会损坏软体带1。通过固定夹2连接软体带1,既能保证软管的伸缩又能提高管道的强度,通过设置压合筋3不仅为将软体带1压入固定夹2中提供便利,而且压合筋3使软体带1与固定夹2的内壁贴合紧密,提高摩擦力还可以夹持部211配合使得软体带1更难从固定夹2中脱出。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有些固定夹2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夹持部211为内翻边212,内翻边212为内侧延伸的直线凸起,内翻边212与侧壁21之间呈大于90度的斜角,与
圆形的固定夹2相比,u形的固定夹2在软体带1层数较多时,夹持效果更好,因为圆形的固定夹2为了保证夹持效果,必须限制伸入口22的大小,在软体带1伸入到固定夹2内时,固定夹2的侧壁21很容易向外撑开,导致伸入口22变大,软体带1和压合筋3很容易从伸入口22脱离,但是设有内翻边212的u形的固定夹2的伸入口22的大小不用限制大小,在将较多层的软体带1伸入到固定夹2内时,伸入口22不容易被撑大,并且内翻边212可阻挡压合筋3从内部脱离。
29.作为优化,设在伸入口22两侧的侧壁21的至少有一侧向内倾斜设置,如图3所示,其中一侧的侧壁21为近乎竖直状态的直边214,另一侧倾斜较为明显,使得固定夹2的形状更加稳定,不会因软体带1的挤压而产生形变而撑大伸入口22,使得固定夹2的强度更高。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有些内翻边212采用向下弯折延伸的弧形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翻边212的长度,如图4,有些内翻边212长度较短,如图5,有些内翻边212长度较长,内翻边212长度更长的固定夹2的强度更高,且更不易夹伤布料。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软体带1包括布料层11和加强层12,所述加强层12设在布料层11中部,一般厚度为尺寸为厚度3mm,宽度3mm,所述加强层12一般采用高硅氧或玻璃纤维。
32.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