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益智迷宫的制作方法

2023-04-01 18:05: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益智玩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益智迷宫。


背景技术:

2.迷宫是一种通过设置特定的入口和出口、内部分隔设置有多条交错通道但仅有一条通道连通特定的入口和出口的益智玩乐设备。通过在其内部不断穿梭寻找正确通道,能够满足多人追逐玩乐需求或单人玩乐需求,在玩耍的过程中锻炼使用者的方向感,培养使用者观察、思考、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儿童的脑部智力开发。但是由于能够满足使用者在内部通道穿梭的大型迷宫通常空间较大,因此如果数量较少的使用者(如两人)在迷宫内部进行追逐游戏时,两个人很容易错开活动,整个游戏过程中两个人的游戏交互性较少,缺少互动追逐乐趣,迷宫追逐游戏的趣味性相对较低。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益智迷宫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在大型迷宫内进行追逐游戏时使用者因迷宫内部空间较大而很难在追逐过程中进行交互、游戏趣味性较低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益智迷宫,所述益智迷宫包括板墙结构、底垫、控制模块和通知模块,所述板墙结构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空间,相邻的独立空间之间以及邻近外界的独立空间与外界之间均相连通,所述底垫铺设于所述板墙结构的底部并覆盖所有活动空间的移动区域,所述底垫包括外壳、多个线圈和多个磁铁,所述外壳中空设置,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成弹性结构,多个所述线圈均匀地铺满至所述外壳的顶壁下侧或所述外壳的底壁上侧,多个所述磁铁对应铺满至所述外壳的底壁上侧或所述外壳的顶壁下侧,以便所述外壳顶壁的任意位置被踩下陷时对应位置的所述磁铁能够插入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分别连接于一个闭合回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有闭合回路分别相连,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接收所有闭合回路的电信号,并且根据所有闭合回路的通电情况生成踩压情况提示信息,所述通知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并且能够接收并发出所述踩压情况提示信息。
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益智迷宫能够根据底垫内铺满的线圈、磁铁的磁生电结构的触发情况判断使用者的移动步距、脚码或者路径的活动区域,以便识别不同使用者、判断各使用者的移动情况,从而根据各使用者在底垫上的移动情况生成相应的踩压情况提示信息并向躲藏者和追逐者进行播报,使躲藏者和追逐者能够根据对方的移动路径进行躲藏和追逐,在躲藏者和追逐者之间形成游戏互动,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益智迷宫的游戏趣味性。
7.在上述益智迷宫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板墙结构包括多块围板和多块隔板,多块所述围板的左右侧部首尾相连以形成外围结构,多块所述隔板分隔设置于所述外围结构内以形成多个独立空间,所述外壳包括外部移动区和内部移动区,所述外部移动区铺设于所述围板外侧的移动区域,所述内部移动区铺设于所述围板内侧的移动区域,所述外部移
动区与所述内部移动区之间设置有插槽,所述围板的底部插接至所述插槽内。
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益智迷宫的外围结构能够与底垫插接配合,一方面,能够为外围结构营造安装环境,使益智迷宫无需与地面之间形成固定配合,使得益智迷宫能够适应室内、室外等多种安装地面。另一方面,底垫能够被外围结构压紧固定,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在底垫上移动时底垫相对于底部地面滑动,保证了底垫的布置可靠性。
9.在上述益智迷宫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部移动区与所述内部移动区分离设置,所述外部移动区与所述内部移动区以间隔方式相连,所述插槽为所述外部移动区与所述内部移动区之间的连接间隙。
10.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底垫在形成插槽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外部移动区和内部移动区一体连接设置,无需使用者安装时拆装底垫,安装方便。
11.在上述益智迷宫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板墙结构包括多块围板和多块隔板,多块所述围板的左右侧部首尾相连以形成外围结构,所述外围结构中每相邻两块所述围板的夹角侧与中心位置之间均分隔设置有一块所述隔板,所述外壳包括多个分别铺设于各独立空间底部的三角活动区,多个所述三角活动区之间分离设置,多个所述三角活动区的侧部顺次枢转连接,并且所述三角活动区的连接位置中设置有一个连接缺口,以便多个所述三角活动区能够依次翻转摞叠在一起。
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底垫能够被翻转折叠成一摞,使得底垫更加便于运输和收纳,同时底垫的铺设及收拢操作简单易做,不会增加使用者的迷宫安装难度,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强。
13.在上述益智迷宫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活动区之间通过柔性带相连,所述隔板卡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三角活动区的连接间隙内。
1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隔板能够与底垫插接配合,有效提升了内部隔板的安装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通过隔板压迫底垫进行固定,提升了底垫的铺设稳固性。
15.在上述益智迷宫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缺口位置以可拆卸方式相连。
16.在上述益智迷宫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底盘和覆盖构件,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所述覆盖构件覆盖封闭至所述底盘的开口位置,所述覆盖构件为弹性结构。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底垫能够以可拆卸方式被组装,便于底垫内部结构故障时维护人员拆卸底垫进行维修,保证了底垫的维护便利性。
18.在上述益智迷宫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益智迷宫还包括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接收所述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检测到的使用者的心率值,以及能够判断使用者的心率值是否处于预设心率范围,并能够在使用者的心率值未处于预设心率范围时生成健康提醒信息,所述通知模块能够接收并发出所述健康提醒信息。
1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益智迷宫能够监测使用者在游戏时的心率值,以便对使用者进行健康监测,并在使用者的心率值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提醒,优化了益智迷宫的使用安全性。
20.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益智迷宫的控制方法,所述益智迷宫包括板墙结构、底
垫、控制模块和通知模块,所述板墙结构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空间,相邻的独立空间之间以及邻近外界的独立空间与外界之间均相连通,所述底垫铺设于所述板墙结构的底部并覆盖所有活动空间的移动区域,所述底垫包括外壳、多个线圈和多个磁铁,所述外壳中空设置,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成弹性结构,多个所述线圈均匀地铺满至所述外壳的顶壁下侧或所述外壳的底壁上侧,多个所述磁铁对应铺满至所述外壳的底壁上侧或所述外壳的顶壁下侧,以便外壳顶壁的任意位置被踩下陷时对应位置的所述磁铁能够插入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分别连接于一个闭合回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有闭合回路分别相连,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接收所有闭合回路的电信号,并且根据所有闭合回路的通电情况生成踩压情况提示信息,所述通知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并且能够接收并发出所述踩压情况提示信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所有闭合回路的电信号;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对应的所述线圈的触发位置和触发数量;根据所述线圈的触发位置和触发数量,生成踩压情况提示信息;发出所述踩压情况提示信息。
21.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益智迷宫还包括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检测使用者的当前心率值;将使用者的当前心率值与预设心率范围进行比较;如果使用者的当前心率值未处于预设心率范围,则生成健康提醒信息;发出所述健康提醒信息。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23.图1是本发明的益智迷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的益智迷宫的俯视图;
25.图3是本发明的底垫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的底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的底垫的连接缺口位置的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
29.1、围板;11、围板门;2、隔板;21、隔板门;3、底垫;31、底盘;32、弹性垫;33、线圈;34、磁铁;35、内部移动区;351、门后隐藏区;352、隐藏通行区;36、外部移动区;4、柔性带;5、连接构件;51、插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竖”、“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的益智迷宫包括板墙结构、底垫3、控制模块和通知模块,板
墙结构中包括两类板件,一类板件是用于围设于外侧的围板1,另一类板件是用于分隔设置于内部的隔板2。在一种具体的优选示例中:多块围板1的左右侧部依次首尾相连,以便围成一个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外围结构,多块围板1将外围结构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隔开,围成迷宫的整体内部活动空间。每相邻两块围板1的夹角侧与中心位置之间均分隔设置有一块隔板2,在安装好的情形下,多块隔板2从外围结构的中心位置至边缘呈放射状布置,每两块相邻隔板2和一块围板1共同围成一个三棱柱形的活动空间,在外围结构内分隔出多个独立的活动区域(见图2中的板件分隔方式)。围板1上设置有能够将三棱柱形的活动空间与外界连通的围板门11,使用者通过围板门11进出外围结构内的任意一个三棱柱形的活动空间,隔板2上设置有隔板门21,每个隔板门21均能够连通两个相邻的三棱柱形的活动空间,使用者能够通过隔板门21在各三棱柱形的活动空间之间移动,以便基于上述内部被分隔出多个活动空间的益智迷宫进行多人追逐活动,或者结合特定多个门体(包括围板门11和隔板门21)的开关设定设置唯一可走路线进而展开单人解谜活动。
33.底垫3为铺设于板墙结构底部的、覆盖益智迷宫所有活动区域的垫板结构。底垫3包括外壳、多个线圈33和多个磁铁34,外壳中空设置,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覆盖益智迷宫的整个活动区域,线圈33和磁铁34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的底部腔壁(外壳的底壁上侧)或顶部腔壁(外壳的顶壁下侧)被多个线圈33均匀地铺满,各线圈33沿竖向延伸并互相靠近设置,并且每个线圈33均连接设置于一个闭合回路上,多个磁铁34对应铺满至顶部腔壁(外壳的顶壁下侧)或容纳空间的底部腔壁(外壳的底壁上侧),磁铁34和线圈33一一对应设置,外壳的顶壁设置成弹性结构,以便外壳顶壁的任意位置被踩、下陷时对应位置的磁铁34和线圈33能够相对移动,使磁铁34能够插入线圈33,从而使被踩区域的线圈33对应的闭合回路均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控制模块与所有线圈33的闭合回路分别相连,并且各闭合回路通过不同的接电端口连接至控制模块,以便控制模块能够接收所有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流时发出的电信号,并且能够区分不同闭合回路产生的电信号,控制模块还能够根据所有闭合回路的通电情况生成踩压情况提示信息,通知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并且能够接收并发出踩压情况提示信息。
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存储有各线圈33的设置位置与对应闭合回路的接线端口的关联数据,在底垫3被踩压的情形下,被踩区域的线圈33对应的闭合回路产生电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相应闭合回路产生的电信号,在被闭合回路供电的同时识别产生电信号的闭合回路,再确定产生电信号的闭合回路对应的线圈33的设置位置、明确底垫3哪一区域的线圈33被踩压触发。根据被踩的线圈33的分布情况,能够明确当前移动的使用者以及该使用者的移动情况。例如,以先进入益智迷宫并踩踏底垫3的使用者为隐藏者,后进入益智迷宫并踩踏底垫3的使用者为追逐者,则根据隐藏者踩压底垫3上时同一踩压区域中距离最远的线圈33间距可计算隐藏者的脚码,再依据该方式计算追逐者的脚码,以便根据角码区分使用者角色,或者,根据两片相邻踩压区域之间的间距计算隐藏者或追逐者的步距,从而根据步距区分使用者角色,再或者,可根据两个使用者先后进入益智迷宫的移动顺序区分隐藏者和追逐者。在计算隐藏者或追逐者的移动情况时,可根据益智迷宫的活动区域划分底垫3内的线圈33、磁铁34分布区域,如将益智迷宫的活动区域划分成abcd四个区,即可根据abcd四个区的底垫3的线圈33和磁铁34被踩压触发的情况识别使用者具体移动至哪一区域,以便生成隐藏者移出a区或者追逐者进入c区的踩压情况提示信息,从而根据需求进
行播报,如游戏过程中每隔设定时间播报一次隐藏者和/或追逐者的所在位置,或者,根据整个游戏过程中不同使用者踩压底垫3的次数计算隐藏者或追逐者的步数,以便通过步数判定使用者的输赢结果,如多名使用者同时进行解谜游戏时,在同时走出正确出口的情形下,判定步数少、所走岔路少的使用者为胜利者。其中,踩压情况提示信息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踩压情况信息可以是使用者在底垫3上活动时的任意移动信息,如还可以包括使用者的移动速度,在计算与踩压情况信息有关的数据时,还可以采用取平均值、去除不合理数值等方式提升计算数据的精确度,如,在计算脚码时,可将多个踩压区域根据线圈33间距计算出的脚码的平均值作为当前使用者的脚码,或者在计算脚码时,可在一个踩压区域中最远两个线圈33的间距不符合常规脚码尺寸时不通过该数据计算脚码,从而将使用者摔倒进而大面积触发底垫3、其余物品掉落压迫至底垫3上的情形与使用者的正常移动情形区分开。
35.另外,通知模块发出踩压情况提示信息的方式并不是限定的,通知模块可以是声音播放装置,踩压情况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播报信息和/或提示音信息,也可以是灯光装置,踩压情况提示信息可以是代表不同活动区域的灯光信息,还可以是多种通知装置的组合,如在播放使用者进入某一活动区域的语音播报信息的同时启动相应区域的灯光装置。
36.优选的,外壳的容纳空间还均匀铺设有多个限位桩(图中并未示出),限位桩沿竖向设置并且间隔设置于多个线圈33之间,该限位桩的高度大于等于线圈33的高度,以便限制外壳顶壁的下陷深度,防止磁铁34过度插入线圈33内、直接抵压至对侧外壳壁后导致磁铁34损坏或线圈33变形。
37.优选地,本发明的益智迷宫还包括充放电模块,该充放电模块与所有闭合回路以及控制模块和通知模块分别相连,以便存储各闭合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以及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电能较少、不足以维持控制模块和通知模块运行时为控制模块和通知模块供电。
38.继续参阅图1-3,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益智迷宫的活动区域包括外部移动区36和内部移动区35,外部移动区36位于围板门11的外部,每块围板1的外侧设定距离范围内均为上述外部移动区36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在围板1数量为六块的情形下,使用者进入围板1外侧能够打开围板门11的距离范围内均属于外部移动区36的一部分,整个外部移动区36包括六块围板1外侧的六个等腰梯形部分。内部移动区35则为外围结构内部的所有可供使用者移动的区域,如图2中示出六块围板1内部的六边形区域。在底垫3延伸至外围结构的外侧、包括外部移动区36的情形下,底垫3上设置有允许各围板1插置固定的插槽,该插槽位于外部移动区36与内部移动区35之间。在益智迷宫安装好的情形下,每块围板1的底部均插接固定于插槽内,并且围板1的左右侧部连接在一起以连成外围结构。
39.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示例,底垫3的外部移动区36和内部移动区35为独立设置的两个部分,如当底垫3的形状为图2示出的正六边形时,用于铺设于外围结构内部的、六边形的内部移动区35为一个部分,用于铺设于外围结构外侧的、处于内部移动区35外圈的外部移动区36为另一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连接设置且设置有连接间隙(见图3中的底垫3的内、外部移动区划分情况),该连接间隙的深度与围板1的插接深度相适应,该连接间隙的宽度与围板1的厚度尺寸相适应,以便围板1底部能够卡置插接于内部移动区35和外部移动区36之间的连接间隙内。
40.另外,针对游戏需求,可对内部移动区35进行进一步划分,将内部移动区35根据不
同的活动空间划分成多个部分,如在隔板2数量为六块、外围结构内部被分隔成六个三棱柱形的活动空间时,将正六边形的内部移动区35设置成六个分别铺设于一个活动空间底部的三角形部分,并且该六个三角形部分分离设置,每相邻两个三角形部分的连接位置均留设有连接间隙(见图3中的底垫3的内部移动区35的划分情况),该连接间隙的宽度尺寸与隔板2的厚度尺寸相适应,连接间隙的深度尺寸与隔板2的插接深度相适应,以便隔板2能够通过插接于每相邻两个三角形部分的连接间隙中进行固定。
41.优选地,底垫3的高度尺寸大于或等于围板门11/隔板门21的门框底部的高度尺寸(即门框底部到地面之间的距离、围板门11/隔板门21的门槛的高度尺寸),优选等于围板门11/隔板门21的门框底部的高度尺寸,这样用户在底垫3上移动、经过围板门11/隔板门21时,可以完全在平面上行走,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被围板门11/隔板门21的门框下部绊倒。
42.在此基础上,隔板门21可设置成顺时针和/或逆时针转动打开,并且设置成能够在完全打开后抵接至相邻隔板2的板面上,以便在隔板门21完全打开的情形下在隔板门21的后方形成供使用者隐藏的门后隐藏区351(见图2中示出的内部移动区35的每个三角形部分上划分出的三角形区域),此时,隔板门21的前方的区域为能够供使用者躲藏或移入相邻活动空间的隐藏通行区352(见图2中示出的内部移动区35的每个三角形部分上划分出的等腰梯形区域)。此时,线圈33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内部移动区35的不同位置进行划分,具体对应到外部移动区36的第几个围板1外部或者内部移动区35的第几个三角形区域的门后隐藏区351或隐藏通行区352,以便踩压情况提示信息可结合具体益智迷宫内、外部或内部的具体位置进行播报,亦或者在监测到3只以上的脚处于同一区域时判定追踪成功。
43.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三角形部分之间的连接间隙与每相邻两个外部移动区36的等腰梯形部分之间的连接间隙位于同一直线,每相邻两个三角形部分之间以及每相邻两个等腰梯形部分之间均通过柔性带4相连,该柔性带4设置成能够允许三角形部分带动其相邻的等腰梯形部分相对于邻近部分翻转折叠,并且其中两个相邻的三角形部分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等腰梯形部分之间均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便在该处的三角形部分之间以及等腰梯形部分之间形成连接缺口,从而在连接缺口处的连接配合被拆开的情形下,使得底垫3的三角形部分能够带动等腰梯形部分翻转折叠进而收拢成一摞,具体地,将顺次连接的三个三角形部分依次命名为三角形部分s1、s2、s3,并将与三角形部分s1相邻的等腰梯形部分命名为t1,将与三角形部分s2相邻的等腰梯形部分命名为t2,将与三角形部分s3相邻的等腰梯形部分命名为t3,在收拢底垫3时,先将三角形部分s1朝向三角形部分s2翻转,同时将等腰梯形部分t1朝向等腰梯形部分t2翻转,使三角形部分s1翻折并抵靠至三角形部分s2的一侧板面上、等腰梯形部分t1翻转并抵靠至等腰梯形部分t2的一侧板面上,再将折叠在一起的三角形部分s1、s2朝向三角形部分s3折叠,使三角形部分s2的另一侧板面翻转折叠至三角形部分s3的板面上,同时将等腰梯形部分t1、t2朝向等腰梯形部分t3折叠,使等腰梯形部分t2的另一侧板面翻转抵靠至等腰梯形部分t3上,以便将三角形部分s1、s2、s3和等腰梯形部分t1、t2、t3摞叠在一起,按此顺序顺次摞叠剩余三角形部分和等腰梯形部分,直至所有三角形部分和等腰梯形部分摞成一摞、收拢在一起。
44.如图2、3、5所示,更进一步地,位于连接缺口两侧的两个三角形部分之间和/或两个等腰梯形部分之间通过连接构件5进行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连接构件5包括条形主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条形主体两端的多个插入端51,如条形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插入端
51,三角形部分和/或等腰梯形部分的相邻侧部分别对应设置有插孔,在安装好的情形下,每个插入端51分别插入一个插孔内,以便将两个三角形部分和/或两个等腰梯形部分连接在一起。使用者只需将插入端51从插孔内拔出即可拆分连接缺口,实现了连接缺口位置的连接配合的快速装配和拆分,提升使用者展开和收纳底垫3时的操作便利性。
4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孔可以设置于三角形部分或等腰梯形部分的板面侧,也可以在底垫3的厚度尺寸大于插孔的孔径尺寸时设置于三角形部分或等腰梯形部分的侧边,以便使底垫3的连接缺口位置无凸出设置的连接件,提升底垫3的平整度,优化使用体验。
46.如图4所示,优选地,底垫3的外壳包括底盘31和覆盖构件,容纳空间设置于底盘31上并且开口朝上设置,覆盖构件覆盖封闭至底盘31的开口位置、作为外壳的顶壁,该覆盖构件为弹性结构,如橡胶垫、海绵垫等弹性垫32,线圈33沿竖向设置于容纳空间的底部或弹性垫32的下侧,磁铁34对应设置于弹性垫32的下侧或容纳空间的底部。图4中示出底垫3的其中一个部分的竖剖图,在底垫3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部分的情形下,每个部分均设置有上述底盘31、弹性垫32结构,且每个部分的底盘31和弹性垫32分离设置,每个部分的底盘31和弹性垫32与该部分的划分形状相适应,例如,对于内部移动区35的一个三角形部分而言,其包括的底盘31为三角形底盘,弹性垫32为三角形弹性垫。
47.关于上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的益智迷宫是结合被均匀分隔的正多棱柱形结构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是限定的,实际上,围板1围成的外围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内部具有足够活动空间的形状,如横截面为圆形的外围结构,隔板2还能够以除中心放射方式以外的其他分部方式分隔外围结构内的空间,如横竖交叉的方格分布方式。
48.此外,底垫3的区域划分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底垫3可以根据板墙结构的具体形状以及追逐游戏规则的具体规定来分隔区域,例如,底垫3还可以不设置外部移动区36、仅设置内部移动区35,或者内部移动区35还可以不设置门后隐藏区351,或者根据游戏规则适应性地在内部移动区35的三角形部分上增加除门后隐藏区351和隐藏通行区352以外的其余区域,上述益智迷宫的外围结构以及内部空间形状上的变化以及底垫3的区域划分方式的变化均未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9.针对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益智迷宫还包括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获取在底垫3上移动的使用者的心率值的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该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与控制模块相连,以便检测到的心率值能传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能够接收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检测到的使用者的心率值,以及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运动强度判断使用者的心率值是否处于预设心率范围(即该使用者在该运动量下应该对应的正常心率范围,针对各年龄段的使用者和运动强度可对应设置多个不同的预设心率范围),并能够在使用者的心率值未处于预设心率范围时生成健康提醒信息,通知模块能够接收并发出健康提醒信息,以便使用者接收到健康提醒信息时能够了解自己当前的身体异常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其中,上述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可以为现有的任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检测心率值的装置,如基于生物雷达检测人的心率值的装置。
50.针对上述益智迷宫,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益智迷宫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51.接收所有线圈33所在的闭合回路的电信号;
52.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对应的线圈33的触发位置和触发数量;
53.根据线圈33的触发位置和触发数量,生成踩压情况提示信息;
54.发出踩压情况提示信息。
55.在上述步骤中,鉴于根据线圈33的触发位置和触发数量生成踩压情况提示信息的具体方式已在上文描述,因此此处不再重复阐述。
56.进一步地,在上述益智迷宫包括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的情形下,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57.通过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装置检测使用者的当前心率值;
58.将使用者的当前心率值与预设心率范围进行比较;
59.如果使用者的当前心率值未处于预设心率范围,则生成健康提醒信息;
60.发出健康提醒信息。
6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果使用者的当前心率值处于预设心率范围,则说明使用者的心率值正常,身体无异常情况,此时不需要生成健康提醒信息。
62.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