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28 05:57: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


背景技术:

2.如今一体机设备大多数采用传动散热模组进行散热,可是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功能要求增加,势必功耗增加;再加上一体机设备普遍偏小,要想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布下一个散热器非常棘手;再有未来的一体机热流密度还会更高,解热问题将会成为重点也是难点。在一些高端的服务器以及高功耗电子设备中会使用热虹吸散热器,但是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使用的虹吸散热器通常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进行加工,导致部件加工工艺复杂,产品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用于解决产品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
5.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和所述冷凝装置均设置有用于盛放换热工质的空腔;
6.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蒸发管和回流管,所述蒸发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装置连接,用于输送气态的换热工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装置连接,用于输送液态的换热工质;
7.其中,所述蒸发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连接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为冲压成型。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冷凝装置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导流台阶,所述第一导流台阶用于将所述冷凝装置中的液态的换热工质导流到所述回流管;和/或
9.所述蒸发装置与所述回流管的连接处具有第二导流台阶,所述第二导流台阶用于将所述回流管中的液态的换热工质导流到所述蒸发装置。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管和所述回流管沿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管和所述回流管沿所述散热器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其沿所述散热器宽度方向的尺寸。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蒸发件和第二蒸发件,所述第一蒸发件和所述第二蒸发件沿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相互连通,所述蒸发管与所述第一蒸发件连通,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第二蒸发件连通;和/或
13.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件和第二冷凝件,所述第一冷凝件和所述第二冷凝件沿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蒸发管与所述第一冷凝件连接,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第二冷凝件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装置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接块,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蒸发件和所述第二蒸发件。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装置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接块,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冷凝件和所述第二冷凝件。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三转接块,所述第三转接块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所述连接组件通过第三转接块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蒸发装置连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装置、所述冷凝装置、所述蒸发管和所述回流管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向靠近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主体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向靠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设置,并且相互连接。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所述蒸发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加强件。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包括蒸发装置、冷凝装置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位于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之间,用于连通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连接组件包括蒸发管和回流管,蒸发管的一端与蒸发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冷凝装置连接,使蒸发后的换热工质由蒸发装置流入冷凝装置,回流管的一端与冷凝装置连接,另一端与蒸发装置连接,使冷凝后的换热工质由冷凝装置流回蒸发装置,完成循环。蒸发装置、冷凝装置和连接组件中至少一个为冲压成型,通过冲压成型,能够提高散热器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爆炸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主视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
26.1-蒸发装置;
27.2-冷凝装置;
28.21-第一冷凝件;
29.22-第二冷凝件;
30.23-第二转接块;
31.3-连接组件;
32.31-蒸发管;
33.32-回流管;
34.4-第一主体部;
35.41-第一连接部;
36.5-第二主体部;
37.51-第二连接部;
38.6-第三转接块;
39.7-加强件;
40.8-散热鳍片;
41.9-腔体。
4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6.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7.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还包括用于连接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的连接组件3。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均设置有用于盛放换热工质的空腔,连接组件3包括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蒸发管31的一端与蒸发装置1连通,另一端与冷凝装置2连通,换热工质在蒸发装置1内发生相变,气态的换热工质通过蒸发管31由蒸发装置1流入冷凝装置2,回流管32的一端与蒸发装置1连通,另一端与冷凝装置2连通,换热工质在冷凝装置2中相变为液态,由回流管32流入蒸发装置1,完成换热工质的循环。蒸发装置1、冷凝装置2和连接组件3中的至少一个为冲压成型,在冲压成型时,可以使蒸发装置1、冷凝装置2或连接组件3的高度可调。
49.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蒸发装置1为冲压成型,冲压成型时,可以将蒸发装置1的高度调高,在散热器处于高功耗的环境下时,提高蒸发装置1的高度,能够提高蒸发装置1内的空腔的高度,当空腔增大时,蒸汽阻力降低,汽化与液化速率更趋近于平衡,进而可以降低蒸发装置1内发生干烧的可能,有利于扩大散热器的适用范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冲压的加工方法,加工过程简单,能够提高散热器的生产效率,并且冲压加工通过使材料产生塑性形变而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能够减少对材料的切削,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散热器的生产成本。
50.散热器安装于电子设备中时,蒸发装置1与发热元件接触,通过换热工质在蒸发装置1内发生相变吸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降低发热元件由于温度过高而失效的可能。
5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z,在蒸发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件7。
52.加强件7能够提高蒸发装置1的刚度,使蒸发装置1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降低蒸发装置1发生变形的可能,有利于扩大散热器的适用范围。
53.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蒸发装置1远离加强件7的一侧和/或冷凝装置2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散热鳍片8,散热鳍片8能够降低空气在蒸发装置1表面和/或冷凝装置2表面流通的速度,使其带走更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54.进一步的,散热鳍片8也为冲压成型,提高了散热器的生产效率。
5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蒸发装置1包括第一蒸发件和第二蒸发件,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z,第一蒸发件和第二蒸发件间隔设置,第二蒸发件位于第一蒸发件靠近发热元件的一侧,回流管32与第二蒸发件连通,使冷凝装置2中的液态换热工质流动至第二蒸发件内,在蒸发装置1远离连接组件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接块,用于连通第一蒸发件和第二蒸发件,使第二蒸发件内的液态换热工质蒸发后能够流动至第一蒸发件,蒸发管31与第一蒸发件连通,使气态的换热工质通过蒸发管31流至冷凝装置2。在第一蒸发件和第二蒸发件之间也设置有散热鳍片8,用于提高蒸发装置1的散热效果。
56.回流管32与第二蒸发件连通,使液态的换热工质流入第二蒸发件,在第二蒸发件内发生相变后流入第一蒸发件,再通过蒸发管31流出第一蒸发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蒸发装置1为单个腔体的结构,第一蒸发件和第二蒸发件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z间隔设置,能够降低蒸发装置1内的阻抗,有利于提高换热工质的均流性。
57.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冷凝装置2包括第一冷凝件21和第二冷凝件22,第一冷凝件21和第二冷凝件22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z间隔设置,并且相互连通,蒸发管31与第一冷凝件21连接,使气态的换热工质进入第一冷凝件21,在第一冷凝件21和第二冷凝件22远离连接组件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接块23,第一冷凝件21和第二冷凝件22远离连接组件3的一侧分别与第二转接块23连通,使气态换热工质在冷凝装置2内相变成液态的换热工质后流入第二冷凝件22,回流管32与第二冷凝件22连接,液态的换热工质通过回流管32回流至蒸发装置1内。
58.进一步的,在第一冷凝件21和第二冷凝件22之间也设置有散热鳍片8,用于提高冷凝装置2的散热效果。
59.冷凝装置2设置有第一冷凝件21和第二冷凝件22,气态换热工质进入第一冷凝件21,冷凝后的换热工质通过第二转接块23流入第二冷凝件22,降低了气态换热工质对冷凝后液态换热工质回流时的影响,在散热器工作时,使液态换热工质的回流更加顺畅,第一冷凝件21和第二冷凝件22通过第二转接块23连通,使冷凝后的换热工质能够流入第二冷凝件22。
60.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z,回流管32与第二冷凝件2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导流台阶,回流管32低于第二冷凝件22,使液态的换热工质在重力势差作用下由第二冷凝件22流入回流管32,在回流管32与蒸发装置1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导流台阶,蒸发装置1低于回流管32的位置,使液态的换热工质在重力势差的作用下由回流管32流入蒸发装置1。
61.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液态的换热工质仅在回流管32的一端设置有具有重力势差,因
此需要较大的势差,即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z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散热器占用的空间较大,本技术实施例中液态的换热工质在回流管32的两端均具有重力势差,使其回流过程更加顺畅,同时能够降低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在散热器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有利于散热器的小型化。
62.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蒸发装置1与连接组件3之间设置有第三转接块6,连接组件3通过第三转接块6与蒸发装置1连接,在冷凝装置2和连接组件3之间也设置有第三转接块6,连接组件3通过第三转接块6与冷凝装置2连接。
63.由于回流管32与第二冷凝件22和蒸发装置1不在同一平面上,在连接组件3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转接块6,使冷凝装置2和蒸发装置1通过第三转接块6与连接组件3连通,增大了连接组件3安装时的连接面,同时还能够提高连接组件3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可靠性。
64.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z,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间隔设置。
65.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沿散热器的水平方向x布置,在散热器发生倾斜时,液态的换热工质和气态的换热工质受到重力的影响,部分液态换热工质可能会流至蒸发管31,部分气态的换热工质可能会流至回流管32,导致散热器失效,本技术实施例将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布置,在散热器发生角度较小的倾斜时,在竖直方向上蒸发管31仍位于回流管32的上方,使气态换热工质通过蒸发管31输送,液态换热工质通过回流管32输送,能够降低散热器倾斜时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散热器失效的可能。
6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散热器应用于在工作过程中位置稳定的装置中时,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可以沿散热器的宽度方向x和/或长度方向y间隔设置。
67.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沿散热器高度方向z的尺寸小于其沿散热器宽度方向x的尺寸。
68.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椭圆形或其他扁平状态的形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连接组件3采用挤出工艺圆管,截面为扁平状态的形状能够降低连接组件3的高度,有利于降低连接组件3占用的空间,进而降低了散热器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在布局过程中受到的限制。
69.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蒸发装置1、冷凝装置2、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连接形成腔体9,根据蒸发装置1、冷凝装置2、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所需的形状,可以将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加工成与之对应的形状。在第一主体部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向靠近第二主体部5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41,第二主体部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向靠近第一主体部4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51,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相互连接。
70.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的边缘相互连接能够围合成密封的腔体9,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能够延伸至腔体9内,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相互连接,使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之间形成支撑柱,能够提高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可靠性。多个第一连接部41间隔设置于第一主体部4,多个第二连接部51间隔设置于第二主体部5,使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形成的多个支撑柱之间具有间隙,腔体9内的换热介质能够穿过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在腔体9中运动,有利于提高
换热工质在腔体9内的均温性。
71.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均通过机械加工而成,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可以为冲压成型,能够提高散热器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对生产材料的切削,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
72.以蒸发装置1为例,组成蒸发装置1的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的结构一致,将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对称设置后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将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连接到一起,再将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的边缘连接到一起,围合成的腔体9作为蒸发装置1内的空腔。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的结构一致,使其能够通过一套模具冲压成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在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组装的过程中,第一主体部4和第二主体部5的结构一致,能够提高蒸发装置1的组装效率。
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可以用于小规格服务器进行散热,也可以用在大规格服务器进行散热,该散热器包括蒸发装置1、冷凝装置2和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位于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之间,用于连通蒸发装置1和冷凝装置2。连接组件3包括蒸发管31和回流管32,蒸发管31的一端与蒸发装置1连接,另一端与冷凝装置2连接,使蒸发后的换热工质由蒸发装置流入冷凝装置2,回流管32的一端与冷凝装置2连接,另一端与蒸发装置1连接,使冷凝后的换热工质由冷凝装置2流回蒸发装置1,完成循环。蒸发装置1、冷凝装置2和连接组件3中的至少一个为冲压成型,能够提高散热器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蒸发装置1、冷凝装置2或连接组件3采用冲压成型,使得其高度可调,解决了蒸发装置1或冷凝装置2因为空间不足使腔体9过小,导致产品工作烧干的问题,而冲压成型高度可调,使得蒸发装置1或冷凝装置2内的空腔体积可以随之增大,因连接组件3的管路也是采用冲压成型,使得管路呈现扁平状态,成功的压缩了管路布局空间,使得剩余空间让管路实现垂直分布结构,解决了因待散热设备由于空间过小无法设置散热器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
7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