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护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6 09:1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栏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需要拆除原有的路侧或中间分隔带护栏,并在施工区设置护栏,以保证施工区车辆、机械设施与人员的安全。在道路的施工区,需要将施工道路与车辆行驶道路分离,从而达到保护施工区和车辆行车安全的目的。目前,道路施工区常用的水马或锥桶将车辆与施工区域进行分离。但是水马或锥桶防护能力不足,给施工安全造成较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栏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施工隔离措施中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栏装置包括两个端头护栏和隔离护栏,两个端头护栏设置于隔离护栏的两端。隔离护栏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一防护板,第一框架大致为梯形,包括第一底梁和两个第一支撑梁,第一底梁连接于路面,两个第一支撑梁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梁的两端且向远离路面的一侧延伸,第一防护板安装于一个第一支撑梁。
6.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安装于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为梯形的腰部,当车辆撞击第一防护板时,第一支撑梁能够支撑第一防护板,减少第一防护板向第一框架靠近的幅度。由于梯形结构较稳定,因此第一框架采用上述形状,抗撞击能力较强,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7.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框架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路面。
8.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支撑梁具有安装段和连接段,连接段与第一底梁连接,且与第一底梁具有锐角夹角,安装段垂直于第一底梁,第一防护板安装于安装段。
9.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端头护栏包括第二防护板和底板,第二防护板的一端连接底板,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板连接,第二防护板与路面具有锐角夹角,底板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路面。
10.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端头护栏还包括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大致为“∩”形,第二防护板的中部与第二框架的侧壁连接。
11.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框架与底板之间设有肋板。
12.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为波形板。
13.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框架的安装段处的宽度a,与第一底梁的宽度b满足,a<b。
14.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端头护栏还包括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宽度c与第一框架的安装段处的宽度a满足,a=c。
15.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防护板沿第一方向的宽度d、第一框架的安装段处的宽度a和第一底梁的宽度b满足,a 2d=b,第一方向平行于路面且垂直于第一防护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护栏装置的侧视图;
17.图2为图1中i-i剖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护栏装置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0-端头护栏;20-隔离护栏;m-行车方向1-第一框架;2-第一防护板;11-第一底梁;12-第一支撑梁;13-第一顶梁;3-第一连接件;121-安装段;122-连接段;4-第二防护板;5-底板;6-第二连接件;7-第二框架;8-肋板;71-第二支撑梁;n-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解决现有施工道路中防护设施的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栏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护栏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i-i剖视图。请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栏装置包括两个端头护栏10和隔离护栏20,两个端头护栏10设置于隔离护栏的两端(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端头护栏)。上述隔离护栏20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一防护板2,第一框架1大致为梯形。上述第一框架1可以包括第一底梁11和两个第一支撑梁12,第一底梁11连接于公路的路面,两个第一支撑梁12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梁11的两端且向第一底梁11远离路面的一侧延伸。第一防护板2安装于一个第一支撑梁12。
24.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2安装于第一支撑梁12,第一支撑梁12为梯形的腰部,当车辆撞击第一防护板2时,第一支撑梁12能够支撑第一防护板2,减少第一防护板2向第一框架1靠近的幅度。由于梯形结构较稳定,因此第一框架采用上述形状,抗撞击能力较强,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2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框架1还可以包括第一顶梁13,第一顶梁13可以与第一底梁11平行。第一顶梁13的长度小于第一底梁11的长度。上述第一底梁11、两个第一支撑梁12和第一顶梁13构成了近似梯形的第一框架1。第一底梁11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行车方向m,也就是说,第一框架的梯形面垂直于行车方向m。第一防护板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行车方向m一致。第一防护板所在平面可以与第一框架的梯形面垂直,能够提高护栏装置的防撞性能。
2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3可拆卸的连接于路面。具体的,第一底梁11与路面接触连接,第一底梁可以设有安装孔,第一底梁11通过第一连接件3可拆卸的连接于路面。在施工结束后,便于将护栏装置从路面拆下。目前,一些施工路段使用的连续设置的混凝土墩将车辆进行隔离,虽能对车辆进行有效防护,但不便于用于移动。还有部分施工区使用护栏隔离,但是需要将护栏的立柱浇筑于路面以下超过40cm,该护栏对路基路面破坏较大,并且移除较困难。相比于现有的护栏,本技术的护栏装置拆卸较容
易。从而使护栏装置能够多次利用,减少了公路的维护成本。
2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件3可以为植筋螺栓。在待安装的上述护栏装置的路面位置进行钻孔,将第一框架1放置到上述钻孔位置,将植筋螺栓穿过第一底梁11的安装孔,然后插入地面钻好的孔中,使第一框架1固定于路面。
28.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梁12具有安装段121和连接段122,连接段122与第一底梁11连接,且与第一底梁11具有锐角夹角,安装段121垂直于第一底梁11。第一防护板2安装于安装段121。具体的,上述安装段121垂直于第一底梁11,同时垂直于路面,第一防护板2安装于上述安装段121,即第一防护板2垂直于路面。在车辆碰撞第一防护板2时,由于第一防护板2垂直于路面,第一防护板2上下受到的撞击力均匀,从而能够均匀吸收车辆的碰撞能量对车辆进行阻拦,并将车辆进行导向,使车辆驶离护栏装置,回到原来的形式轨迹。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栏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图4,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端头护栏10还包括第二防护板4和底板5。第二防护板4的一端连接底板5,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板2连接。第二防护板4与路面具有锐角夹角,底板5通过第二连接件6可拆卸的连接于路面。具体的,上述第二防护板4的一端可以焊接至底板5,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板2通过螺栓连接。当施工结束后可以将端头护栏10的第二防护板4与隔离护栏20的第一防护板2分离,然后将底板5与路面分离。拆卸较简便。第二防护板4与路面具有锐角夹角,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定,使端头护栏10强度较高,从而提高护栏装置安全性。
30.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件6可以与第一连接件3相同,都采用植筋螺栓。在选择植筋螺栓的尺寸时,可以使第二连接件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件的尺寸。当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也可以选用相同的尺寸。在使用时可以按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制。
31.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端头护栏10还可以包括第二框架7,第二框架7大致为“∩”形,第二防护板4的中部与第二框架7的侧壁连接。具体的,第二框架7可以与第一框架1平行设置。第二框架7能够对第二防护板4的中部段进行支撑,提高端头护栏10的强度。
32.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框架7与底板5之间设有肋板8。肋板8能够提高第二框架7与底板5连接的牢固程度。具体的,第二框架7架可以包括第二顶梁和两个第二支撑梁71,两个第二支撑梁71分别设置于第二顶梁的两端,每个第二支撑梁71的一端均与底板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顶梁的端部连接。在第二支撑梁71的四个侧壁与底板5之间设置肋板8。使第二框架7不容易倾倒,提高端头护栏10的强度。
3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4可以采用为波形板。波形的防护板对于撞击有较强的防御性能,不宜折弯,对比于普通的直线形护栏或网状护栏,它的波形褶皱更能有效的防御撞击力。波形防护板以带钢压型而成,普遍厚度在2mm~4mm之间,经镀锌喷塑而形成特殊的镀锌波形护栏和喷塑波形护栏。波形板在受到撞击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展开和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恢复到正向。
34.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护板2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防护板2对称的设置于第一框架1的两个第一支撑梁12,使得第一框架1的两侧都具备防撞能力。同时,第一框架
1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框架1平行设置,可以沿公路的延伸方向进行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框架1的第一支撑梁12安装第一防护板2。相邻的两个第一防护板2按照行车方向相互压接,并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框架1。例如将左边的第一防护板的右端搭接在右边第一防护板的左端朝向公路的一侧。隔离护栏20的延伸长度可以根据施工路段的具体长度而设置。在拆除护栏装置时,第一框架1和第一防护板2也能够相互分离,使运输较方便。第二防护板4与第一防护板2的压接方式相同,本技术不再赘述。
3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板4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防护板4对称设置于第二框架7的两侧。与隔离护栏20两端的第一防护板2连接。
3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第一框架1都可以采用第一连接件3与路面进行连接。也可以每20m~40m采用第一连接件3将第一框架1与路面进行一处连接,其余第一框架1平摆浮搁于路面之上。
37.请继续参考图2,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框架1的安装段处121的宽度a,与第一底梁11的宽度b满足,a<b。上述第一框架1的上端较窄,下端较宽。下端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提高第一框架1的稳定性。
38.请继续参考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框架7的宽度c与第一框架1的安装段121处的宽度a满足,a=c。能够使得隔离护栏20相对的两个第一防护板2的间距与端头护栏10相对的两个第二防护板4的宽度相等。
39.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护板2沿第一方向n的宽度d、第一框架1的安装段121处的宽度a和第一底梁11的宽度b满足,a 2d=b。第一方向n平行于路面且垂直于第一防护板2。上述第一防护板2的宽度d与第一框架1较窄的一端的宽度之和与第一框架较宽的一端相等。也就是说第一防护板的最外端与第一底梁的最外端处于同一平面。在保证第一框架1的稳定性的前提下,第一底梁11不会伸出第一防护板2的范围,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在施工经过第一框架时被第一框架绊倒的情况。
4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