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23:4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2.变速器内部设计的是多个不同规格相互啮合的齿轮,为保证变速器齿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变速器内部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变速器油,即是齿轮油,变速器油是保持排档系统清洁的油类用品,起到润滑延长传动装置寿命的作用,具有抗低温于低温时也能进行极有效的润滑效果,在严苛操作条件下减少油品损失。根据变速器结构的不同,变速器油又分为自动变速器油和手动变速器油,在变速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对变速器内部的变速器油进行更换,常见对变速器油注油更换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重力法放油,将变速器内部原有的旧油放掉后,重新冲加油口处添加有新的变速器油;第二种是通过采用置换的方式实现旧油和新油的置换;第三种是采用便携式注油工具辅助注油。
3.重力放油法通过称重的方式确定注油量,该方法能够较为精准地计量换油后的油量,但是在换油过程中需要确保重量测量的精确性以及各抽油/注油部件之间的装配牢固性,否则容易导致漏油或者前后油量不一致等问题,造成变速器的损坏。
4.置换新旧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人工拆开油箱底壳或者打开变速器换油螺栓放出旧油,然后再通过加油螺栓注入新油,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是难以精准控制注油量,同时效率较低;第二种是通过变速器油置换机实现新旧油的等量置换,该方式能够较为精确地进行新旧油的置换,但是受结构和换油方法的限制,换油过程繁琐,同时难以确保变速器油的等量置换。
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31674.4,公告号为:cn101549348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变速箱清洗设备及其等量换液的实现方法,结合置换设备和称重的方法,将变速箱油先输出至旧油桶并通过重量传感器对旧油桶称重,然后将新油桶中的新油输入变速箱,并实时测量新油桶的重量,结合新旧油桶的液体体积差求出变速箱油位的变化,能够精确完成换油,但是整个换油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油桶的重量和油箱中的液体体积进行测量和精准换算,在换油完成后还需要将旧油桶内的旧油排除至外部的收集捅中,操作工艺复杂,实现要求较高,换油效率较低。
6.采用便携式注油工具辅助注油的方式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0123340.7,公开号为:cn20807414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清洗换油设备,通过压力表和视窗实现对接工具的可视化管理,降低了操作复杂度,但是该方法通过人工观察对注油量进行控制,容易产生误差,影响换油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7.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
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包括:
10.机架;
11.变速器移载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内部的用于输送变速器的两条辊道以及通过电机驱动在输送辊道上平移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变速器的第一支架以及与变速器内部油箱通过注油管道相通的油路连接板,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设置有注油孔和插销孔;
12.注油口总成,设置在所述辊道的一侧,包括注油板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通过气缸驱动,推动所述注油板向油路连接板方向移动,所述注油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相匹配的注油口以及与插销孔相匹配的固定销;
13.称重机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两条辊道之间,用于实时检测变速器重量的电子称,所述电子称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托盘的托盘底座;
14.顶升机构,包括通过控制电子称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底座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
15.优选的,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还设置有抽油孔,所述抽油孔与变速器内部油箱通过输油管道相通,所述注油板上设置有与抽油孔相匹配的抽油口,所述注油管道和输油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电子称两侧的电子称底座,每个电子称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塞杆,两个电子称底座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通过第一凸轮杆连接,所述第一凸轮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托盘底座底部的两个活塞杆底座,所述活塞杆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与托盘底座的四周连接,两个活塞杆底座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通过第二凸轮杆连接,所述第二凸轮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皮带连接。
18.优选的,还包括顶升支架,所述顶升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座和导向板,所述底座和导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底座四周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导向板四周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内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二活塞杆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柱内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活塞杆的第二导向孔。
19.优选的,所述电子称的四周顶部垂直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导向板上和托盘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通过定位杆的通孔,所述定位杆顶部设置有定位销,所述托盘上设置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孔。
20.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变速器移载装置、电子秤、气缸以及电磁阀电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22.1、通过实时检测、对比抽油前和注油后变速器的重量,从而确保换油量的精准性,换油过程中无需测量多个油箱或替换变速器的位置,操作过程简单。
23.2、通过固定销与插销孔匹配、定位销和定位孔匹配以及顶升支架对电子称和托盘底座的固定和导向确保抽注油以及称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防止在抽注油过程中因接口处固定位置不准而导致漏油或者因电子称和变速器支撑不稳定而导致称重结果出现误差,同时,整个换油过程减少了人工参与度,能够增加换油效率。
24.3、抽出的旧油输入清洁装置清洁,并将清洁完成后的旧油与新油一同注入变速器的油箱内,实现旧油的回收,同时,由于旧油在清洁后会减少,与新油一同注入并实时测量变速器重量能够确保换油前后油量一致。
附图说明
25.图1是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的俯视图;
26.图2是注油口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注油口总成的俯视图;
28.图4是托盘与变速器固定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29.图5是托盘与变速器固定状态的反面示意图;
30.图6是称重机构、顶升机构与顶升机构的固定状态示意图;
31.图7是称重机构、顶升机构与顶升机构固定时的俯视图;
32.图8是称重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33.图9是顶升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34.图10是顶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能够更加清楚、详细地展示,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该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36.同时声明,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本方案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对重要性的排序,或者隐含指明所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如图1-图10所示,包括:
39.机架;
40.变速器移载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内部的用于输送变速器17的两条辊道5以及通过电机驱动在输送辊道5上平移的托盘4,所述辊道5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每一条辊道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辊轮,所述托盘4沿辊道5的进料端方向向出料端方向移动;所述托盘4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变速器17的第一支架19以及与变速器17内部油箱通过注油管道18相通的油路连接板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9有四根,分别与变速器17底部四周固定,所述油路连接板3上设置有注油孔21和插销孔22,所述注油口12与所述注油管道18相通。
41.注油口总成9,设置在所述辊道5的一侧,包括注油板14和第一活塞杆8,所述注油板14和第一活塞杆8通过一安装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辊道5一侧的第一注油口支架15上,
所述第一注油口支架15还通过第二注油口支架7与机架固定,所述第一活塞杆8通过气缸16驱动,推动所述注油板14向油路连接板3方向移动,所述注油板14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21相匹配的注油口12以及与插销孔22相匹配的固定销13;所述油路连接板3上还设置有抽油孔48,所述抽油孔48与变速器17内部油箱通过输油管道46相通,所述注油板14上设置有与抽油孔48相匹配的抽油口47,所述注油管道18和输油管道46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具体地,所述注油板14设置在辊道5外靠近油路连接板3的一侧,当用于运载变速器17的托盘4移动至换油工位时,所述注油板14上的注油口12与注油孔21的位置相对,所述固定销13与插销孔22的位置相对,所述抽油口47和抽油孔48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活塞杆8由气缸16驱动推动所述注油板14向油路连接板3方向移动,使固定销13穿入插销孔22内,且注油口12与注油孔21、抽油口47和抽油孔48相接,确保接口处的匹配精准度,防止换油过程中出现漏油的情况。
42.称重机构6,如图6、图8所示,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两条辊道5之间,具体地,所述称重机构6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换油工位的底部,用于实时检测变速器17重量的电子秤27,所述电子秤27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托盘4的托盘底座26,所述电子秤27的四周顶部垂直设置有定位杆36,所述定位杆36顶部设置有定位销25,所述托盘底座26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定位销25的通孔,所述托盘4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25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25穿过通孔且可选择地与定位孔固定,具体地,当所述电子秤27和托盘底座26上升时,定位销25穿过通孔并与定位孔固定,托盘底座26支撑托盘4上升,此时电子秤27感应到变速器17、托盘4以及托盘底座26的重量;当换油完成后电子秤27和托盘底座26下降,定位销25离开定位孔,变速器17通过托盘4输出至出料端。
43.顶升机构,包括通过控制电子秤27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底座26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
44.如图6-图8所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电子秤27两侧的电子称底座38,每个电子称底座3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塞杆40,两个电子称底座38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凸轮39,所述第一凸轮39通过第一凸轮杆35连接,所述第一凸轮杆3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37,所述第一传动轮37与第一电机10通过第一皮带33连接,当需要抬升电子秤27时,启动第一电机10,驱动第一传动轮37转动,并使与第一传动轮37同在第一凸轮杆35上的两个第一凸轮39转动,电子秤27恒定抬升;当电子秤27需要下降时,启动第一电机10反向转动,驱动第一传动轮37反向转动,并使与第一传动轮37同在第一凸轮杆35上的两个第一凸轮39反向转动,电子秤27恒定下降。
45.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托盘底座26底部的两个活塞杆底座41,所述活塞杆底座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活塞杆43,所述第三活塞杆43与托盘底座26的四周连接,两个活塞杆底座41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凸轮31,所述第二凸轮31通过第二凸轮杆29连接,所述第二凸轮杆2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42,所述第二传动轮42与第二电机11通过第二皮带32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升降机构的工作原理相似。
46.还包括顶升支架20,如图6-图10所示,所述顶升支架20包括平行设置的底座45和导向板44,所述底座45和导向板44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架23,所述底座45四周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8,所述导向板44四周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4,所述第一导向柱28内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二活塞杆40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柱24内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活塞杆43的第二导向
孔,确保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稳定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凸轮杆35与底座45之间通过第一凸轮杆支架30固定,所述第二凸轮杆29与导向板44之间通过第二凸轮杆支架34固定,所述导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通过定位杆的通孔。
4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避免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互相干扰,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设置在顶升支架20的不同边。
48.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面板2,具体地,所述控制面板2通过连接杆1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所述控制面板2分别与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1、变速器移载装置、电子秤27、气缸16以及电磁阀电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2控制变速器17移动、电子秤27升降以及控制电磁阀实现抽、注油。
49.本实用新型中的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换油:
50.s1:托盘4通过电机驱动将变速器17输送至换油工位;
51.s2: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托盘底座26上升,使托盘底座26与托盘4固定,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电子秤27上升,使电子秤27通过定位销25与托盘4固定并称取变速器17在未换油状态下的重量;
52.具体地,电子秤27可以直接同时称取变速器17、托盘4、托盘底座26以及电子秤27与托盘4和托盘底座26之间各部件的重量,也可预先将托盘4、托盘底座26以及电子秤27与托盘4和托盘底座26之间各部件的重量输入上位机终端,并在称重时去除,从而获得变速器17的重量;
53.s3:第一活塞杆8由气缸16驱动推动所述注油板14向油路连接板3方向移动,使固定销13穿入插销孔22内,注油口12与注油孔21、抽油口47和抽油孔48相接;
54.s4:控制面板2控制输油管道46上的电磁阀将变速器17的油箱内的旧油抽出;
55.s5:控制面板2控制注油管道18上的电磁阀将新油注入至变速器17的油箱内,并通过电子秤27实时检测变速器17的重量;
56.s6:变速器17的重量与未换油时的重量相等时,停止注油,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电子秤27与托盘底座26下降,第一活塞带动注油板14复位,托盘4将变速器17移动至辊道5的出料端。
57.所述步骤s4之后还选择性的包括,将抽出的旧油输入冷却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处理,将回收处理后的旧油与新油一同注入变速器的油箱内。
58.具体地,旧油的回收可以采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442688.9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揭示的一种变速器润滑油的冷却回收系统进行回收,也可以在回收装置的入口或出口处设置滤芯对旧油进行过滤后再输出。
59.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