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22:43: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水电工程主要研究水资源,水工结构,水力学以及流体动力学、水利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随着我国乃至全世界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加快河流的治理优先发展水电,开发利用水能以及水资源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3.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需要对管道进行固定,但现有固定装置大都采用螺栓与螺母对管道进行固定,固定效果非常好,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不足:如采用螺栓螺母固定时,虽能紧密固定,但由于螺栓螺母数量较多,在旋转螺栓时,需将螺栓与螺母位置调整合适,才能使螺母旋转在螺栓上,如螺母位置未合适时就旋转螺栓,容易造成滑丝现象,使得固定时间大大增加,并且管道是直接与固定结构固定的,使得方向的调整非常不便。
4.因此,需要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紧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螺母位置未合适时就旋转螺栓,容易造成滑丝现象,使得固定时间大大增加,并且管道是直接与固定结构固定的,使得方向的调整非常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紧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紧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中部相互靠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卡接板,两个所述安装架上的两个卡接板间分别设置有第二链齿条,两个所述第二链齿条相互靠近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底座顶面中心处设置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两个安装架底部相互靠近侧面间,所述底板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卡轴,所述底座顶面中心处开设有卡合槽,所述连接卡轴卡在卡合槽内。
7.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座顶面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底板一侧横向矩形条底面设置有与插孔相配合的插柱。
8.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链齿条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与卡接板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为矩形槽。
9.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两侧所述安装架顶部矩形条上分别贯穿设置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外侧壁设置有弹簧,所述移动柱底面固定有第一链齿条,所述第一链齿条与第二链齿条啮合。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移动柱顶面分别固定有卡帽,所述卡帽为半
球形结构。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固定环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间分别设置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两端分别对应与安装架上下两个矩形板相连。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紧固装置,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将装置放到合适位置处,向上拉动两侧卡帽,卡帽移动带动移动柱上移,弹簧被压缩,第一链齿条与第二链齿条分离,向两侧拉动固定环,使得两个固定环分离,将管道穿过两个固定环间,将两个固定环向靠近管道方向推动,使得两个固定环将管道卡住,松开卡帽,弹簧释放弹力将第一链齿条向下推动,使得第一链齿条与第二链齿条再次啮合,管道即可固定住,从而使管道能够快速的被固定住,避免了使用螺栓螺母固定时,出现滑丝情况,耗费了大量时间。
14.(2)通过当需要转动管道时,上拉安装架,安装架上移带动连接卡轴上移,插柱从插孔内分离,调整管道方向后,将插柱再次对准插孔,放下安装架即可,从而使管道固定后的方向能够方便的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安装架;3、插孔;4、底板;5、卡帽;6、限位杆;7、卡接板;8、固定环;9、限位板;10、移动柱;11、弹簧;12、第一链齿条;13、第二链齿条;14、卡槽;15、卡合槽;16、连接卡轴;17、插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1.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紧固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架2,两个安装架2中部相互靠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卡接板7,两个安装架2上的两个卡接板7间分别设置有第二链齿条13,两个第二链齿条13相互靠近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环8,底座1顶面中心处设置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底板4,底板4设置于两
个安装架2底部相互靠近侧面间,底板4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卡轴16,底座1顶面中心处开设有卡合槽15,连接卡轴16卡在卡合槽15内。
24.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底座1顶面开设有若干插孔3,底板4一侧横向矩形条底面设置有与插孔3相配合的插柱17,从而使安装架2在旋转完成后能够固定住,避免了安装架2的转动。
25.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第二链齿条13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与卡接板7相配合的卡槽14,卡槽14为矩形槽,从而使第二链齿条13能够被限位,便于其进行移动。
26.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将装置放到合适位置处,向上拉动两侧卡帽5,卡帽5移动带动移动柱10上移,弹簧11被压缩,第一链齿条12与第二链齿条13分离,向两侧拉动固定环8,使得两个固定环8分离,将管道穿过两个固定环8间,将两个固定环8向靠近管道方向推动,使得两个固定环8将管道卡住,松开卡帽5,弹簧11释放弹力将第一链齿条12向下推动,使得第一链齿条12与第二链齿条13再次啮合,管道即可固定住。
27.当需要转动管道时,上拉安装架2,安装架2上移带动连接卡轴16上移,插柱17从插孔3内分离,调整管道方向后,将插柱17再次对准插孔3,放下安装架3即可。
28.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将装置放到合适位置处,上拉两侧卡帽5,向两侧拉动固定环8,使得两个固定环8分离,将管道穿过两个固定环8间,使得两个固定环8将管道卡住,松开卡帽5,第一链齿条12与第二链齿条13再次啮合,管道即可固定住,从而使管道能够快速的被固定住,避免了使用螺栓螺母固定时,出现滑丝情况,耗费了大量时间。
29.当需要转动管道时,上拉安装架2,安装架2上移带动连接卡轴16上移,插柱17从插孔3内分离,调整管道方向后,将插柱17再次对准插孔3,放下安装架3即可,从而使管道固定后的方向能够方便的进行调整。
30.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两侧安装架2顶部矩形条上分别贯穿设置有移动柱10,移动柱10外侧壁设置有弹簧11,移动柱10底面固定有第一链齿条12,第一链齿条12与第二链齿条13啮合,从而使第二链齿条13被固定,进而便于固定两个固定环8,对管道进行固定。
3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两个移动柱10顶面分别固定有卡帽5,卡帽5为半球形结构,从而能够方便的拉动卡帽5,进而便于拉动移动柱10。
32.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两个固定环8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9,相邻两个限位板9间分别设置有限位杆6,两个限位杆6两端分别对应与安装架2上下两个矩形板相连,从而使两个固定环8的位置固定更加稳定,避免了固定环8晃动不稳定。
33.综上:将装置放到合适位置处,向上拉动两侧卡帽5,卡帽5移动带动移动柱10上移,弹簧11被压缩,第一链齿条12与第二链齿条13分离,向两侧拉动固定环8,使得两个固定环8分离,将管道穿过两个固定环8间,将两个固定环8向靠近管道方向推动,使得两个固定环8将管道卡住,松开卡帽5,弹簧11释放弹力将第一链齿条12向下推动,使得第一链齿条12与第二链齿条13再次啮合,管道即可固定住,从而使管道能够快速的被固定住,避免了使用螺栓螺母固定时,出现滑丝情况,耗费了大量时间。
34.当需要转动管道时,上拉安装架2,安装架2上移带动连接卡轴16上移,插柱17从插孔3内分离,调整管道方向后,将插柱17再次对准插孔3,放下安装架3即可,从而使管道固定
后的方向能够方便的进行调整。
35.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