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14:42: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海洋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深远海的海上风资源和品质较近海更好,海上风电逐步向深远海方向发展。随着水深的增加,单桩基础由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已经难以满足海上风电技术的要求,浮式风电平台已经成为主流方向。
3.对于深水浮式风电平台而言,一般为无人平台。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所处环境条件更为恶劣,海上风电在受高温、盐雾、腐蚀等恶劣的环境因素影响,同时还伴有台风、雷暴、浮冰等极端的天气状况,部分海域又有大幅浅滩,潮间带受潮汐影响明显,造成海上风电设备运行环境差和故障率高,因此要求定期由人员进行登台维护。
4.由于深水浮式风电平台所处海域环境条件一般较为恶劣,维保必须使用吨位较大的船舶才能保证人员和物资安全,而大吨位的船舶在进行靠平台作业时会对平台造成一定冲击,可能导致平台结构损坏;而且船舶的吨位较大,船舶与平台存在一定相对运动,可能会造成登平台人员滑落水面或挤伤,对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避免船舶将平台冲击损坏,保证登平台人员的生命安全。
6.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包括:
8.支撑结构,与风电平台固定连接;
9.靠船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风电平台的一侧,船舶停靠时能够与所述靠船结构接触;
10.吸能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靠船结构之间;
11.操作台,设置于所述靠船结构的上方且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12.其中,所述吸能结构包括:
13.上吸能器,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船结构固定连接;
14.下吸能器,设置于所述上吸能器的下方,所述下吸能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靠船结构与所述下吸能器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靠船结构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
15.其中,所述下吸能器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轴线沿竖直方向,所述靠船结构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
16.其中,所述靠船结构包括靠船板和设置于所述靠船板下端的导向柱,所述套管设置于所述导向柱上。
17.其中,对应一个所述靠船板设置有两个所述下吸能器,每个所述下吸能器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吸能器。
18.其中,所述靠船板远离所述风电平台的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层。
19.其中,所述靠船结构为靠船柱,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靠船柱的外侧。
20.其中,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靠船柱,对应每个所述靠船柱设置有一个所述下吸能器和一个所述上吸能器。
21.其中,所述靠船柱的外侧包覆有缓冲层。
22.其中,所述操作台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操作台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操作台之间通过直梯连接。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当维保的船舶向风电平台停靠时,船舶冲击靠船结构,由于支撑结构与靠船结构之间设置有吸能结构,能够吸收船舶的能量以促使船舶减速,使船舶的运动趋于平缓,此时登台人员可以通过船舶上携带的伸缩梯登陆操作台,以维护风电平台,能够避免船舶停靠过程中将风电平台冲击损坏,保证登平台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靠船结构的示意图。
28.图中:
29.10、船舶;20、伸缩梯;
30.1、支撑结构;
31.2、靠船结构;21、靠船板;22、导向柱;
32.3、吸能结构;31、上吸能器;32、下吸能器;33、套管;
33.4、操作台;41、直梯。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8.实施例一
39.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海洋浮式风电平台的船舶停靠装置,包括支撑结构1、靠船结构2、吸能结构3和操作台4,支撑结构1与风电平台固定连接,用于提供支撑;靠船结构2设置于支撑结构1远离风电平台的一侧,船舶10停靠时能够与靠船结构2接触;吸能结构3设置于支撑结构1与靠船结构2之间,能够吸收船舶10的能量;操作台4设置于靠船结构2的上方且与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便于登台人员作业。
40.当维保的船舶10向风电平台停靠时,船舶10冲击靠船结构2,由于支撑结构1与靠船结构2之间设置有吸能结构3,能够吸收船舶10的能量以促使船舶10减速,使船舶10的运动趋于平缓,此时登台人员可以通过船舶10上携带的伸缩梯20登陆操作台4,以维护风电平台,能够避免船舶10停靠过程中将风电平台冲击损坏,保证登平台人员的生命安全。
41.吸能结构3包括上吸能器31和下吸能器32,上吸能器31的一端与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靠船结构2固定连接;下吸能器32设置于上吸能器31的下方,下吸能器32的一端与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靠船结构2与下吸能器3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靠船结构2能够沿竖直方向滑动。
42.吸能器为现有结构,吸能器本身可以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例如转动和变形),当风电平台上下运动时,带动上吸能器31和下吸能器32运动,由于吸能器本身的特性,靠船结构2与吸能器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由于靠船结构2与下吸能器32滑动连接,所以靠船结构2能够沿竖直方向滑动,但是幅值不大。
43.上述结构设置是为了限制靠船结构2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只允许靠船结构2在垂直方向一定范围的运动,减小了靠船结构2与吸能器连接位置的局部载荷,有效避免靠船结构2的局部损坏。
44.具体地,下吸能器3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套管33,套管33的轴线沿竖直方向,靠船结构2与套管33滑动连接。当靠船结构2在垂直方向一定范围运动时,靠船结构2沿套管33滑动。
45.作为一种可置换的实施方式,下吸能器3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沿竖直方向延伸,靠船结构2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杆插入导向孔内。当靠船结构2在垂直方向一定范围运动时,导向杆于导向孔内滑动。
46.在本实施例中,靠船结构2为靠船柱,套管33套设于靠船柱的外侧。当船舶10停靠时,冲击靠船柱。靠船柱可以为圆柱,也可以为四棱柱。
47.支撑结构1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靠船柱,对应每个靠船柱设置有一个下吸能器32和一个上吸能器31。多个靠船柱具有更好的强度,与船舶10接触面积大,能够提供更好地缓冲作用。即使其中一个靠船柱损坏,也不影响正常靠船。
48.靠船柱的外侧包覆有缓冲层,具有减震作用,减小船舶10与风电平台的撞击。
49.当维保的船舶10需要靠泊浮式风电平台作业时,船舶10应以不超过0.5m/s速度靠
近风电平台进行靠泊作业,冲击靠船结构2,吸能结构3对船舶10的运动能量进行吸收,待船舶10与风电平台相对运动趋于稳定时,可进行人员登台作业。
50.人员登台时,借助船舶10上携带的伸缩梯20向风电平台的外侧的操作台4伸出,待伸缩梯20末端与操作台4的垂向距离不大于0.3米且水平方向上重叠部分不小于1米时,人员即可通过伸缩梯20进入操作台4或由操作台4返回船舶10。其中,伸缩梯20采用船舶领域的现有结构。
51.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台4设置有多个,多个操作台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操作台4之间通过直梯41连接,可供维保人员进入风电平台上的甲板区域。
52.实施例二
53.图3示出了实施例二,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零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仅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区别之处在于,靠船结构2包括靠船板21和设置于靠船板21下端的导向柱22,套管33设置于导向柱22上。靠船板21为一个整体结构,强度好,与船舶10接触面积大,能够提供更好地缓冲作用。
54.对应一个靠船板21设置有两个下吸能器32,每个下吸能器32的上方设置有一个上吸能器31。也就是说,上吸能器31与下吸能器32都是成对设置,保证靠船板21受力平衡,使得船舶10停靠稳定。
55.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多个靠船板21,多个靠船板21间隔设置。
56.靠船板21远离风电平台的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层,具有减震作用,减小船舶10与风电平台的撞击。
57.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