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09:5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升降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


背景技术:

2.施工升降机,又称建筑用施工电梯,主要用于高层的房屋建筑的内外装修施工,是建筑施工中常用于载人载货的施工机械。
3.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顶仓,支撑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承载施工人员或货物的吊笼,吊笼的顶部设置有钢丝绳,钢丝绳的顶端向上延伸并与位于顶仓内底部的收卷辊连接,顶仓内底部设置有与收卷辊相匹配的双轴电机。双轴电机驱动收卷辊转动从而释放或卷收钢丝绳,吊笼在钢丝绳的拉动下实现升降运动。
4.然而,目前常用的施工升降机由于吊笼的底部缺乏相应的防坠装置,导致当钢丝绳出现断裂时,吊笼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快速下降,从而使得吊笼与地面接触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容易对施工人员或承载的货物造成损伤,因此,施工升降机的使用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钢丝绳断裂时吊笼发生快速下降导致的对施工人员或承载的货物造成损伤的现象,提升施工升降机的使用安全性,本技术提供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
6.本技术提供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驱动机构,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吊笼,吊笼的顶部设置有钢丝绳,钢丝绳的顶端向上延伸并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沿吊笼的升降方向间隔排布有若干横杆;所述吊笼的顶部靠近支撑架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座和挂钩,挂钩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挂钩的钩头朝向背离吊笼的一侧,挂钩和吊笼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挂钩进行固定限位组件;吊笼的一侧设置有带有控制器的用于控制限位组件在钢丝绳断裂时释放挂钩的驱动箱;挂钩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挂钩被释放后绕固定座转动并挂至横杆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丝绳发生断裂时,导致吊笼失控发生速降时,首先通过控制器控制限位组件释放挂钩,挂钩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绕固定座转动,并转向靠近支撑架的方向,直至挂钩的钩头挂置在横杆上,从而利用挂钩将吊笼吊挂在临近的横杆上,阻止了吊笼继续快速下降,进而避免了造成对施工人员或承载货物的损伤,大大提升了升降机的使用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挂钩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与固定座铰接,固定端的内部设置有缆绳,缆绳背离固定端的一端与活动端固定连接,固定端与活动端为卡接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挂钩转动并挂置在横杆上后,在吊笼对缆绳施加向下的拉力,从而将固定端与活动端分离,缆绳被拉出,从而起到对吊笼的快速下降的缓冲作
用,避免了挂钩与吊笼的刚性连接导致吊笼在快速下降过程中进行紧急制动时,急停导致吊笼的剧烈晃动,从而提升了稳定性和安全系数。
11.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缠绕辊,缆绳绕设于缠绕辊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设置一定长度的缆绳,并通过将缆绳绕设于缠绕辊上从而将揽收收纳于固定端的内部;当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缆绳缠绕收纳于收纳转动盘上,而当挂钩处于使用状态时,缆绳被牵引并从缠绕辊拉出,具有占地空间小、使用便捷、实用性高的特点。
13.可选的,所述弹性件采用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和活动端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通过扭转材料柔软、韧性高来积聚力量,利用杠杆原理将其释放,且具有体型小、载荷答、安装便捷、载荷匀称的优点。
15.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接于固定端和活动端表面的挡块,挡块连接有驱动挡块收缩移动远离挂钩以解除对挂钩的固定的驱动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挡块阻挡或释放挂钩,具有反应灵敏,设计巧妙,限位稳固的特点。
17.可选的,所述驱动件采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挡块固定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升降机的自动化程度,电动伸缩杆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灵敏程度和安全系数高。
19.可选的,所述吊笼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吊笼升降的稳固组件;所述稳固组件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滑轨以及与滑轨相适配并与吊笼连接的滑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使用时,滑套在滑轨上滑动,能够提升吊笼升降的稳定性,而当发生速降启动紧急制动机构时,滑套在滑轨上滑动能够辅助稳定吊笼,避免吊笼发生水平方向的剧烈晃动。
21.可选的,所述挂钩设置有两个,两个挂钩分别位于吊笼顶部的两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紧急制动时对吊笼吊挂的稳定性,降低吊笼从速降到急停的状态转动导致的晃动和振动,进一步提升了升降机的安全系数。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增设电动伸缩杆、挂钩、固定座以及横杆,利用几者的相互配合,在发生速降时,能够第一时间将吊笼挂置在横杆上,从而对吊笼进行钢丝绳断裂时的紧急制动,进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提升了施工升降机的使用安全性;
25.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端和活动端以及缆绳,在触发挂钩挂置在横杆上后,缆绳被吊笼牵引拉出,从而起到过渡吊笼从速降到急停的状态变化,进一步提升升降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展示吊笼顶部的挂钩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应用示意图。
30.图5是展示挂钩的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支撑架;11、底座;12、横杆;13、导轨;
33.2、吊笼;21、滑套;22、驱动箱;23、钢丝绳;
34.3、固定座;31、扭簧;
35.4、挂钩;41、固定端;42、活动端;
36.5、缠绕辊;51、缆绳;
37.6、电动伸缩杆;61、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实施例1:
40.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参照图1,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架1,支撑架1上设置有吊笼2,吊笼2的顶部设置有钢丝绳23,钢丝绳23的顶端向上延伸并连接有驱动机构;吊笼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3以及转动设置于固定座3上的挂钩4。
41.支撑架1竖直设置,沿竖直方向的周侧间隔排布有若干横杆12,横杆12的两端均与支撑架1焊接固定。支撑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吊笼2。吊笼2与支撑架1滑移连接。吊笼2的顶部设置有钢丝绳23。钢丝绳23的顶端向上延伸并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常采用带有收卷辊的卷扬机或双轴电机,钢丝绳23的顶端与驱动机构内的收卷辊连接。驱动机构驱动钢丝绳23从而牵引吊笼2进行升降运动。
42.参照图2,吊笼2和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稳固组件。稳固组件包括支撑架1沿吊笼2升降方向两侧安装的滑轨以及与套设于滑轨上与滑轨相适配并与吊笼2固定连接的滑套21。
43.吊笼2的顶部靠近支撑架1的位置边沿安装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上转动连接有挂钩4。挂钩4包括固定端41。结合图3,固定端41与固定座3铰接,转动轴水平设置,固定端41和固定座3之间设置有扭簧31。扭簧3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3和固定端41固定连接。挂钩4的钩头贴向吊笼2的顶壁,且钩头的开口朝向支撑架1。当挂钩4的钩头紧贴在吊笼2的顶面时,扭簧31呈拉紧状态,当扭簧31松弛时,扭簧31的弹力带动挂钩4转动至靠近支撑架1,使挂钩4呈倾斜状态,高端挂置支撑架1的横杆12上。
44.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挂钩4设置有两个,两个挂钩4分别位于吊笼2顶部沿支撑架1两侧的两端。当挂钩4贴近吊笼2的顶壁时,挂钩4上抵接有挡块61。挡块61连接有驱动件。本实施例中,挡块61采用吊笼2的顶部可拆卸安装的电动伸缩杆6。
45.为了便于实现工作人员的操控,吊笼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设备运行的驱动箱22,驱动箱22内设置有蓄电池以及控制器。电动伸缩杆6的外壳安装在吊笼2的顶壁,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端与挡块61固定连接。挡块61的底面与挂钩4的顶面抵接。安装时,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端伸出,并带动挡块61抵接在挂钩4的表面,从而阻挡挂钩4被扭簧31带动发生转动。
46.本技术实施例1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的实施原理为:当钢丝绳23 发生断裂导致吊笼2失控发生速降时,首先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端收缩并带动挡块61
回缩,从而释放挂钩4,挂钩4在扭簧31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绕固定座3转动,并转向靠近支撑架1的方向,直至挂钩4的钩头挂置在横杆12上,吊笼2通过挂钩4吊挂在临近的横杆12上,阻止了吊笼2继续快速下降。
47.实施例2:
48.参照图4,挂钩4还包括活动端42。挂钩4的钩头固定在活动端42背离固定端41的一端。结合图5,固定端41的内部中空设置,靠近活动端42的一端开口设置,固定端41的开口端套设在活动端42的端部,活动端42与固定端41为卡接配合。固定端4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缠绕辊5。缠绕辊5上固定并绕设有缆绳51,缆绳51背离缠绕辊5的一端与活动端42固定连接。实际测试发现,缆绳的长度在1.2m-2.8m范围内时能够兼顾优异的缓冲性和稳定性。
49.本技术实施例2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升降机的实施原理为:参照图4,当挂钩4的钩头挂至横杆12上后,吊笼2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端41向下移动并脱离活动端42,从而将收卷转盘上绕设的缆绳51牵出,从而起到吊笼2从速降到急停状态的转变的缓冲作用。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