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烯气管道安装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03:2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烯气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烯气管道安装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环氧乙烷、聚氯乙烯等产品。随着我国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烯气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生产烯气的装置需要配套购买液相乙烯作为原料进行生产。
3.目前在对生产好的烯气进行运输时,现有的运输方式大多通过管道运输,在管道对接时或者管道内部发生颤震后会对管道对接处产生冲击,瞬时冲击较大很容易造成管道泄漏,尤其是刚对接完毕的管道,不清楚对接处的承受强度很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设置缓冲装置,使得可以对管道内部由颤震产生的瞬时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小对管道对接处的冲击力,解决了现有的运输方式大多通过管道运输,在管道对接时或者管道内部发生颤震后会对管道对接处产生冲击,瞬时冲击较大很容易造成管道泄漏,尤其是刚对接完毕的管道,不清楚对接处的承受强度很容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烯气管道安装防护装置,包括过渡管本体,所述过渡管本体的顶部位于中间部位连通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导向槽,所述缓冲管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块,所述缓冲管的内部靠近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两侧外表面和锥形块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有导向块,四个所述导向块均对应滑动连接在四个导向槽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缓冲管的内壁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螺纹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底部与环形板的顶部相贴合。
7.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顶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侧孔,多个所述侧孔均贯穿至环形板的底部。
8.优选的,所述缓冲管的内壁之间固定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顶部与锥形块的底部相贴合。
9.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在锥形块的顶部,所述过渡管本体的外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均设置有连接套。
10.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过渡管本体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均固定有安装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缓冲装置,使得可以对输送管道内部由颤震产生的瞬时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小对输送管道对接处的冲击力,在进行缓冲时当输送管道内部的压力上升时,输送管道内部的压力作用于锥形块底部向上的推力大于弹簧对锥形块的压
力,使得锥形块被向上顶升,从而使得输送管道内部的气流可以释放,解决了现有的运输方式大多通过管道运输,在管道对接时或者管道内部发生颤震后会对管道对接处产生冲击,瞬时冲击较大很容易造成管道泄漏,尤其是刚对接完毕的管道,不清楚对接处的承受强度很容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在实际使用时,当锥形块和环形板上下运动时,在导向块和导向槽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可以平稳滑动,并且通过在缓冲管的内部设置调节环,从而可以对环形板进行调节,使得改变弹簧对锥形块的压力,进而达到调节缓冲上限的目的,并且在环形板上开设多个侧孔,使得气流可以通过侧孔排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烯气管道安装防护装置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烯气管道安装防护装置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例说明:1、过渡管本体;2、安装板;3、缓冲管;4、连接套;5、输送管道;6、导向槽;7、导向块;8、支撑圈;9、锥形块;10、弹簧;11、环形板;12、调节环;13、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烯气管道安装防护装置技术方案:包括过渡管本体1,过渡管本体1的顶部位于中间部位连通有缓冲管3,缓冲管3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导向槽6,缓冲管3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块9,缓冲管3的内部靠近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环形板11,环形板11的两侧外表面和锥形块9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有导向块7,四个导向块7均对应滑动连接在四个导向槽6的内部。
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缓冲装置,使得可以对输送管道5内部由颤震产生的瞬时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小对输送管道5对接处的冲击力,在进行缓冲时当输送管道5内部的压力上升时,输送管道5内部的压力作用于锥形块9底部向上的推力大于弹簧10对锥形块9的压力,使得锥形块9被向上顶升,从而使得输送管道5内部的气流可以释放,解决了现有的运输方式大多通过管道运输,在管道对接时或者管道内部发生颤震后会对管道对接处产生冲击,瞬时冲击较大很容易造成管道泄漏,尤其是刚对接完毕的管道,不清楚对接处的承受强度很容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22.实施例2,如图1-3所示,缓冲管3的内壁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螺纹连接有调节环12,调节环12的底部与环形板11的顶部相贴合,环形板11的顶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侧孔13,多个侧孔13均贯穿至环形板11的底部,缓冲管3的内壁之间固定有支撑圈8,支撑圈8的顶部与锥形块9的底部相贴合,环形板11的底部固定有弹簧10,弹簧10的底部固定在
锥形块9的顶部,过渡管本体1的外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均设置有连接套4,两个连接套4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输送管道5,过渡管本体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均固定有安装板2。
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实际使用时,当锥形块9和环形板11上下运动时,在导向块7和导向槽6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可以平稳滑动,并且通过在缓冲管3的内部设置调节环12,从而可以对环形板11进行调节,使得改变弹簧10对锥形块9的压力,进而达到调节缓冲上限的目的,并且在环形板11上开设多个侧孔13,使得气流可以通过侧孔13排出。
24.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缓冲装置,使得可以对输送管道5内部由颤震产生的瞬时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小对输送管道5对接处的冲击力,在进行缓冲时当输送管道5内部的压力上升时,输送管道5内部的压力作用于锥形块9底部向上的推力大于弹簧10对锥形块9的压力,使得锥形块9被向上顶升,从而使得输送管道5内部的气流可以释放,当锥形块9和环形板11上下运动时,在导向块7和导向槽6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可以平稳滑动,并且通过在缓冲管3的内部设置调节环12,从而可以对环形板11进行调节,使得改变弹簧10对锥形块9的压力,进而达到调节缓冲上限的目的,并且在环形板11上开设多个侧孔13,使得气流可以通过侧孔13排出。
25.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多种标准件均是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非标准件则是可以特别定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也是机械领域中非常常见的手段,发明人在此不再赘述。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