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池塘淡水鱼越冬成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2023-03-19 21:5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池塘淡水鱼越冬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淡水鱼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内陆养殖产量比重大,作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生产方式,在满足城乡居民优质蛋白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淡水鱼养殖模式主要为池塘单养(精养、主养)、混养,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产病害也在逐渐增多,致使部分地区养殖效益逐年下降。
[0003]“越冬综合征”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鱼病,普通养殖户对其认识度不够,并且局限于传统养殖观念、养殖技术,越冬前、越冬过程中以及越冬后期的养殖管理工作尚未引起重视。随着对淡水鱼“越冬综合征”的病因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的逐步深入,引起“越冬综合征”的致病原因也已经逐渐清晰,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饲料与营养摄入问题,在进入越冬期前投喂低质饲料、越冬期投喂方式不当(甚至“停料”)导致鱼体营养积累不够、消化吸收功能衰减、肝脏代谢功能下降、肠道变细薄、鱼体质较差、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抗病能力均下降以及越冬之后未能及时调理肠道健康、投喂过多等问题是导致淡水鱼“越冬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环境因素,越冬前后池塘水温极易出现骤降、骤升的情况,鱼类会产生强烈的急性温度应激,此时鱼类机体免疫防御系统脆弱,加上冬季池塘溶氧低等问题,更容易遭受病害的侵袭,从而出现死亡;三是养殖户在冬季对鱼类关注度不够(传统认为低温期鱼类的疾病少、不摄食因而忽视养殖管理),鱼类在初期的微小伤口不给予重视,随后伤口持续存在并进一步扩大,在越冬期间或春后水温升高时,细菌繁殖加快从而导致爆发性死亡。
[0004]
由于,目前关于“越冬综合征”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死鱼后的盲目用药只会让病情愈演愈烈。因此,从营养调控及水质管理等方面加强越冬前、越冬期、越冬后各项养殖管理工作,多措并举、精准防控池塘养殖淡水鱼“越冬综合征”,从而提高鱼类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和增加养殖效益,对于淡水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防控池塘养殖淡水鱼“越冬综合征”的方法,能够大幅提高淡水鱼的越冬成活率,降低鱼体越冬期失重。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提高池塘淡水鱼越冬成活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越冬前准备工作
[0009]
营养管理:投喂粗蛋白含量28%以上的高品质饲料,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提高越冬期鱼类体内营养素的积累、增强体质,为安全过冬打好基础;并保证投喂量在0.8%~2%;其中,投喂的饲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
[0010]
鱼粉4~6份、豆粕12~17份、花生粕10~15份、玉米胚芽粕8~12份、棉籽粕8~10
份、白酒糟6~8份、ddgs6~8份、小球藻5~8份、次粉12~18份、胆碱0.5份、豆油2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份、磷酸二氢钙5份、大蒜素2份、防霉剂0.3份、多维多矿预混料1份、包膜维生素c0.2份、em菌1~2份;
[0011]
具体地,鱼粉6份、豆粕15份、花生粕12份、玉米胚芽粕10份、棉籽粕8份、白酒糟8份、ddgs7份、小球藻5份、次粉14.5份、胆碱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份、磷酸二氢钙5份、大蒜素2份、防霉剂0.3份、多维多矿预混料1份、包膜维生素c0.2份、em菌1.5份;其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0.29%,粗脂肪含量为51.48%。
[0012]
水质调控:

加深水位,将池塘水位加至2米以上(每15~2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5厘米左右),助于天然保温、减缓降温的速度。

夜间提前开启增氧机,提升水体溶氧。

针对水质偏瘦、藻类单一的池塘(尤其是能产氧的绿色藻类少),适当追施过磷酸钙(用量为2~3千克/亩),丰富池塘藻类。

水质较肥的池塘越冬前使用1次解毒药(选用有机酸类的解毒剂,包括柠檬酸、果酸、甲酸等),在晴天的下午按照说明剂量泼洒;
[0013]
日常管理:

越冬前鱼种下塘前严格消毒;

越冬前使用过硫酸氢钾、益生菌(乳酸菌、丁酸梭菌等)对鱼塘进行强化改底,具体选用含量15%~20%的过硫酸氢钾片剂,每亩使用200克~300克,搭配使用益生菌(活菌≥100亿cfu/克),按250克~350克/亩
·
米水深泼洒;且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时应严格按照参照说明剂量,避免一次使用量过大,防止用量过大致池底上泛。
[0014]
(2)越冬期管理工作
[0015]
饲料投喂:

精准投喂技术,根据鱼的摄食及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及投喂频次,避免投喂过少导致的体质衰弱以及投喂过多造成的浪费、水质恶化等问题;实时监测池塘水温,当水温《18℃时,投喂率降至0.3%,每天投喂1次;水温《6℃时,改为三天投喂1次;水温《4℃或者阴雨天时,不投喂;

越冬期专用配合饲料:以减少鱼体消化负荷、提升体质、保证基础代谢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营养需求量试验,遵循“少喂、喂好”的原则,选择优质原料,添加优质蛋白(粗蛋白含量28%~32%,鱼粉含量》2%)和高不饱和脂肪酸,通过适当的增加可利用脂肪和糖类的含量,提高饲料能值,给越冬期鲫鱼补充能量;使用更利于消化吸收的发酵原料,辅以复合酶制剂,解决低温下消化道酶活性下降问题,提升对原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其中,饲料组成及原料配比如下:
[0016]
鱼粉5~7份、豆粕12~17份、花生粕8~12份、玉米胚芽粕15~20份、白酒糟6~8份、ddgs6~8份、小球藻5~8份、次粉12~18份、胆碱0.5份、鱼油0.5~1份、大豆卵磷脂0.5~1份、豆油1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份、磷酸二氢钙5份、大蒜素2份、防霉剂0.3份、多维多矿预混料1份、包膜维生素c0.2份、复合酶制剂1~2份;
[0017]

灵活使用益于肠道健康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通过优质发酵饲料或者优质乳酸菌等有益细菌的拌喂,减少消化的负担,保护、提高肠道状态,从而提升鱼的体质;使用抗应激免疫增强剂(维生素c和酵母多糖),添加量1.0~1.5%,连续使用20天左右;越冬期间,如遇气温突然回升、投饵量增大的情况下,应在饲料中拌喂复合中草药添加剂(黄芪23-33重量份、大叶青17-26重量份、五倍子18-25重量份、枸杞子12-22重量份、茶多酚8-15重量份),添加量0.5~1%,每次连续拌喂7天;
[0018]
需要说明的是,该复合中草药添加剂针对淡水鱼的生理代谢机制,就其消化及免疫机理出发,从中草药中筛选出黄芪、大叶青、五倍子、枸杞子和茶多酚,具有如下功效:
[0019]

黄芪、五倍子、枸杞子之间为“相使关系”,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联合使用具有调补肝肾的作用,能缓解气温突然回升、投饵量增大的情况下给鱼类带来的肝肠损伤;
[0020]

黄芪益于补中健脾,可治疗越冬期鱼类的脾胃虚弱;大叶青具有健胃、清热解毒、增强免疫的作用,两者搭配使用能够起到消积化滞和疏肝破气的功效,缓解投饲过量导致的食积气滞;
[0021]

黄芪的使用量过大时,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能量代谢加快、免疫系统内环境紊乱,致使溃疡、炎症等,服用大叶青有助于祛“火”、缓解炎症;
[0022]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肠道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而对有益菌起着保护作用——淡水鱼的肠道在越冬期尤其脆弱,茶多酚的使用可显著促进肠道健康,保护肠道免于病菌侵害;同时可缓解因摄入黄芪过量可能导致的菌群紊乱。
[0023]
本发明中五种组分复配,不仅克服了单一药物的不足之处,更能增强疗效,可谓“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能够直接促进鱼体免疫力和肠道健康,消除越冬期恶劣环境因子、投喂应激等对鱼体组织器官正常功能的负面影响,加快修复脆弱的免疫系统,提高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鱼对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存活率。
[0024]
药物使用:在鱼体没有细菌感染时禁止投喂抗生素或者抗菌肽;发病时若鱼体摄食量低或基本不摄食,以泼洒维生素c(每亩泼洒0.5~1吨浓度为0.1~0.2%维生素c水溶液,视病情每7天泼洒一次,每次泼洒3天)、葡萄糖代替抗生素的使用(此时加大抗生素的使用无任何益处);
[0025]
水质管理:越冬期注意肥水(关注磷酸盐);保持池塘良好藻相和肥力;
[0026]
日常管理:

低温期虽然疾病不多,但是不排除鱼体出现细微伤口的可能,尤其是年底、年初苗种投放时期,鱼体受伤的概率较高。重视越冬期对鱼体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伤口的存在,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进一步感染;

越冬鱼池尽可能不转塘,尽量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的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选用食盐、小苏打合剂或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鱼体消毒;
[0027]
(3)越冬后管理工作
[0028]
饲料投喂:根据水温灵活的调整投饵率,天气晴好时即坚持投喂,其中无胃淡水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等)从0.2~0.4%左右开始投喂,随着气温的上升逐渐、缓慢增加投喂量,待水温提升到18℃时,增加投饵率至1.0~1.5%;有胃淡水鱼(黄颡鱼、大口黑鲈等)低温期视情况两到三天投喂一次直至每天投喂一次,投饵率控制在0.1~0.2%,待水温18℃以上时,恢复正常投喂。但此阶段应适当提高饲料档次,为体质的恢复提供营养;因投喂量增加带来的肠道不适,采用多维 乳酸菌,加量三倍拌饵投喂,或投喂发酵饲料;
[0029]
药物使用:病情发生后不能盲目消毒和杀虫,应谨慎用药。外用:针对有水霉感染的池塘,可以先用五倍子末加盐外泼一到两次,然后碘制剂泼洒两到三次,没有水霉继发感染的池塘直接选择优质碘制剂泼洒两到三次,施药都是间隔一天。内服:投饵量低于0.5%的池塘,以保肝药、维生素、乳酸菌、发酵饲料等加量三倍投喂;投饵量超过1.0%的池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疾病治愈后停掉抗生素,改为保肝药、维生素及乳酸菌继续投喂7-10日;
[0030]
底质改良:开春后重视池塘底部的维护及改良,避免下雨、大风、拉网时,水体对流,池底上翻,有毒有害物质被瞬间大量释放,病原菌同时被释放,形成了越冬综合征爆发
的病原条件;具体的做法是:在投料初期(二月中下旬到三月中上旬)气温回升、降雨前一天,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一到两次(具体操作同越冬前改底),处理池底环境,减少降雨、鱼类活动时引起的有害物质的释放;开食后,下雨前,可用化学改底遍洒一次;具体选用含量15%~20%的过硫酸氢钾片剂,每亩使用200克~300克,搭配使用益生菌(活菌≥100亿cfu/克),按250克~350克/亩
·
米水深泼洒;
[0031]
水质管理:春季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早春升降幅度大,增加水深(池塘水深在1.6米以上为宜)有利于水质相对稳定;可通过在水体中补充无机肥、微量元素和碳源培育浮游生物,或直接补充小球藻和硅藻等丰富池塘藻类,预防水霉病发生;晴天中午适当开动增氧机,增加池塘溶氧并搅动水体曝气;
[0032]
日常管理:

加强鱼体检查。近些年冬季温度的提升较快,暖冬的情况较多,冬季病原活性较前些年有所增强,鱼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强,对营养的消耗需求更高,受伤概率更高,应及时检查鱼体(频次);

做好鱼种下塘前的各项工作:提前对所售鱼种沟通了解,最好能满足连续投料10天以上再拉网捕鱼,同时应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维生素;下塘后及时用碘制剂消毒,备好适口饵料,下塘后一到两天即开始投喂;4月份前尽量不要捕捞、分塘、运输、投放鱼种。
[0033]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池塘淡水鱼越冬成活率的方法,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0034]
(1)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0035]
鱼类在越冬期间能量消耗大,因此越冬前期不仅是鱼类本年度最后的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鱼类为接下来的越冬积蓄能量的时期。该阶段适当加大投饵量,提高饲料品质,让鱼类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需求、改善体质,为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0036]
越冬前池塘水温呈下降趋势,较低的水温下浮游动植物、藻类等都开始生长缓慢,如果越冬前期未调节好水质、改善底质,越冬时池塘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易导致低温厌氧菌的大量繁殖,从而打破池塘生态平衡。
[0037]
(2)越冬期的管理工作
[0038]
越冬期池塘水温低,鱼类基础代谢变弱,摄食减少,因此投饵过多不仅造成浪费,残饵还破坏水质、底泥。但是越冬期不投饵、投饵量多少,造成鱼类体质弱,冬季池塘环境应激强,更易受病菌的侵害,从而导致病害、甚至死亡。因此,一方面基于水温、天气的精准投喂技术,辅以优质饲料,在保证鱼类有充足的营养应对恶劣天气的同时,也避免了残饵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不仅调肠道、提升鱼体消化吸收能力,还调免疫、改善体质。
[0039]
因病害是养殖效益的第一杀手,所以许多养殖户在鱼体没有感染细菌时或轻微感染时,也投喂甚至大量投喂抗生素或抗菌肽。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对鱼类无任何益处,反而给鱼体肝脏以及冬季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负担。以泼洒维生素c、葡萄糖的方法代替抗生素的使用,一是利用维生素c的强抗氧化能力和葡萄糖在应激状态下可用于atp的紧急合成,本质上提升鱼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力、缓解环境应激;二是有效补充机体生长所需的碳源及能量,促进新陈代谢;三是提高水体碳氮比,改善水环境。
[0040]
越冬期水温低,所以相较于其它养殖时期疾病相对较少,但是年底、年初苗种投放时期,鱼体受伤的概率较高,如果不重视此时鱼类鱼体的检查、伤口的处理,在越冬后水温
上升时极易感染细菌、水霉,从而爆发疾病、死亡。
[0041]
(3)越冬后的管理工作
[0042]
越冬后池塘水温开始回升,鱼类的摄食能力也逐渐增强。尤其是近年来,春后气温飙升或骤升骤降,养殖户急于挽回鱼类“冬季掉膘”,水温提高了立刻增大投饵量,导致鱼“食积气滞”、肠道和机体受损严重,加之随着水温上涨而兴起的病菌,此时很容易患病、死亡;此外,春后天气反复无常,更不能盲目大量投饵。因此,应遵循“由少至多、循序渐进”和“提高饵料质量、重视肠道健康”的原则,视具体的水温、天气、鱼情灵活调整,缓慢增加投喂量,进一步增强鱼类体质、提高成活率,缓解体重减少。
[0043]
越冬后,随着水温复苏的还有病原菌,此时是“越冬综合征”爆发时节,养殖户“谈病色变”,病情发生后,无视具体情况立即大量使用抗生素,于是在水温应激 药物应激的双重胁迫下,病情愈演愈烈直至死亡爆发。而针对具体病情——观察有无水霉继发感染,采取外用五倍子末加盐和碘制剂泼洒的方法有效杀虫杀菌,内服保肝药、维生素、乳酸菌等保肝护肠、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双管齐下,进一步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
[0044]
池塘底质和水质的管理等同样对影响春后淡水鱼的健康生长。在气温回升初期、降雨前一天使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改底,利用过硫酸氢钾的强氧化性,在抑菌杀菌的同时,还可以净水、增氧,从根源减少“越冬综合征”爆发的病原条件;通过在水体培育浮游生物,丰富水中生物多样性、增强水环境稳定性,预防病害的发生。
[0045]
且,按本发明方法,池塘养殖淡水鱼的越冬成活率在85%以上,越冬体重减少在7%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7]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池塘淡水鱼越冬成活率的方法。
[0048]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的阐述,但不可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作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与调整,也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49]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50]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1-实施例4在池塘中开展,随机选取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环岛公路营房港外江滩)的草鱼池塘4个(草鱼放养密度一致),池塘面积均为1.5亩,试验于11月1日开始,次年3月31日结束。
[0051]
实施例1:
[0052]
(1)越冬前的准备工作(11月1日~水温10℃以上):将草鱼池塘水位加至2米,期间追施过磷酸钙(2千克/亩),越冬前使用有机酸一次(600毫升/亩
·
米);越冬前投喂优质草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投喂量为1.2%。
[0053]
(2)越冬期管理工作(水温降至10℃以下):全程根据鱼的摄食和天气、水温情况精准投喂,投喂优质草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鱼粉含量4%),当水温《18℃时,投喂率
为0.3%,每天投喂1次;水温《6℃时,改为三天投喂1次;水温《4℃或者阴雨天时,不投喂;拌喂乳酸菌、维生素c1%,连续使用20天;期间使用一次复合中草药添加剂(黄芪30重量份、大叶青25重量份、五倍子20重量份、枸杞子15重量份、茶多酚10重量份)。期间因鱼未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所以没有投喂抗生素、没有泼洒维生素c。对鱼体出现的细微伤口及时用碘制剂消毒处理,此外越冬期不转塘、不捕捞。
[0054]
(3)越冬后管理工作(水温10℃以上~次年3月31日):根据水温及鱼摄食情况灵活投喂,随着水温的上升逐渐、缓慢增加投喂量,采用7天配合饲料 乳酸菌、7天投喂发酵料的投喂方式。期间池塘有轻微的水霉感染,每隔一天用优质碘制剂泼洒三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进行治疗,疾病治愈后停掉抗生素,改为保肝护肠功能性饲料拌维生素、乳酸菌继续投喂7-10日。在水温逐步上升时(2月下旬)化学改底一次,随后于3月初再次化学改底,在池塘水体中补充无机肥和碳源;同时加大检查鱼体的频次,在2月下旬逐渐加大投料(拌喂维生素c)后15天(3月中旬)拉网捕鱼。
[0055]
实施例2:
[005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越冬前未加深水位、未施肥、未使用解毒剂,投喂价格相对低廉的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4%),投喂量为0.5%。
[0057]
实施例3:
[0058]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中,越冬期间基本不投喂(天气晴好时少量投喂),间断使用抗生素;且在越冬期捕捞鱼两次(捕捞后放回原塘),对鱼体出现的细微伤口没有采取措施。
[0059]
实施例4:
[0060]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中,越冬后水温提高时,立刻加大投喂量至2%,饲料为普通配合饲料,同期大量投喂抗生素;且在开春后未改底、未调水质、未仔细检查鱼体,出现死鱼后迅速拉网捕鱼售卖。
[0061]
对比试验结果:按本发明操作流程的实施例1中草鱼平均成活率达85.69%,越冬体重减少6.56%,而实施例2、3、4中草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73.40%、60.46%、72.38%,越冬体重减少10.18%、13.63%、7.05%。
[0062]
下述试验在水泥池中开展,且试验草鱼由常州市芙蓉特种水产养殖场提供。
[0063]
且,试验水泥池中共开展4个试验,每个试验皆选择健康、规格、重量一致的草鱼,均于11月1日开始,次年3月31日结束。
[0064]
试验一(越冬前):草鱼个体初均重约20.92克,随机分组,设有对照a(越冬前全程不投喂,即投喂率0%)、对照组b(越冬前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4%的配合饲料,投喂率0.5%)、对照组c(越冬前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投喂率0.5%)、对照组d(越冬前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4%的配合饲料,投喂率1%)和试验组(越冬前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投喂率1%),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每平行组30尾草鱼,共15个水泥池(2*2*0.8米)。试验结束后,进行称重和尾数统计,如表1所示。
[0065]
表1
[0066][0067]
由试验一可知: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越冬前全程以1%的投喂率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其草鱼的越冬成活率显著高于不投喂(投喂率0%)、投喂率0.5%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4%)、投喂率0.5%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和投喂率1%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4%)组;越冬体重减少率显著低于不投喂(投喂率0%)、投喂率0.5%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4%)和投喂率0.5%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组。
[0068]
试验二(越冬期):草鱼个体初均重约20.90克,随机分组,设有对照组对照a(越冬期全程不投喂,即投喂率0%)、对照组b(越冬期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4%的配合饲料,投喂率为0.5%)、对照组c(越冬期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4%的优质配合饲料,投喂率1%)和试验组(越冬期全程依据水温、天气情况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的优质配合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每平行组30尾草鱼,共12个水泥池(2*2*0.8米)。试验结束后,进行称重和尾数统计,如表2所示。
[0069]
表2
[0070][0071]
由试验二可知: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越冬期全程依据水温、天气情况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的优质配合饲料,其草鱼的越冬成活率显著高于不投喂(投喂率0%)、投喂率0.5%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4%)及投喂率1%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4%)组;越冬体重减少率显著低于三个对照组。
[0072]
试验三(越冬期):草鱼个体初均重约20.86克,随机分组,设有对照组对照(越冬期全程不使用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和试验组(在温度骤降随后的升温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黄芪28重量份 大叶青23重量份 五倍子19重量份 枸杞子15重量份 茶多酚15重量份,连续投喂7天),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每平行组30尾草鱼,共6个水泥池(2*2*0.8米)。试验结束后,进行称重和尾数统计,如表3所示。
[0073]
表3
[0074][0075]
由试验三可知: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越冬期连续使用复合中草药添加剂7天,其草鱼的越冬成活率、越冬体重减少率分别显著高于、低于不使用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组。
[0076]
试验四(越冬后):草鱼个体初均重约20.82克,随机分组,设有对照组对照a(越冬后全程投喂率0.2%)、对照组b(越冬后全程投喂率2%)和试验组(越冬后全程依据水温、天气情况投喂),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每平行组30尾草鱼,共9个水泥池(2*2*0.8米)。试验结束后,进行称重和尾数统计,如表4所示。
[0077]
表4
[0078][0079]
由试验四可知: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越冬后全程依据水温、天气情况投喂饲料,其草鱼越冬成活率显著高于全程投喂率0.2%和2%组;越冬体重减少率显著低于投喂率0.2%组。
[008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