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太阳能石墨烯球超大功率储能移动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3-19 03:21: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石墨烯球超大功率储能移动式设备。


背景技术:

2.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三大类。而现阶段运用最广泛的就是蓄电池储能。例如,在户外时,没有直用电源,通常会携带储能设备进行使用,但现有的蓄电池储能设备多为简易式设备,无法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到时使用时间较短,带来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石墨烯球超大功率储能移动式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太阳能石墨烯球超大功率储能移动式设备,包括存储箱,存储箱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存储箱的底部安装有车轮,进而方便设备移动,存储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半球气囊,半球气囊中心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圆盘的外侧连接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呈梯形条状,柔性太阳能电池板选用石墨烯太阳能电池板,且该电池板中使用的石墨烯材料可选用“石墨烯球”材料,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远离圆盘的一端连接有滑动架,滑动架滑动安装在存储箱的顶部,半球气囊通过充气鼓起将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顶起,拉动滑动架向半球气囊靠近,使各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围绕半球气囊沿半球状立体分布,进而可以充分的吸收太阳光能,不管设备如何放置,均可使很大一部分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太阳,并随着太阳的运动,始终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板面朝太阳吸收太阳光能,进行电能转换,并将转化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组中,以备后期使用,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光能转换效率。
5.优选的,存储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气泵对半球气囊进行充放气控制,进而利用气泵对半球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在不需要使用时,对半球气囊进行放气,即可使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放平,并推动滑动架外移,使半球气囊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均向下收纳,以便于对其遮盖和运输。
6.优选的,存储箱顶部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翻盖,翻盖的内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硬质太阳能电池板,且存储箱与翻盖之间设置有对翻盖外翻转动进行限制的限位结构,翻盖为三角形结构,进而可以控制翻盖向存储箱顶部表面翻转对放气后的半球气囊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遮盖保护,也可以在使用时将翻盖外翻,使各翻盖保持固定角度,利用硬质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伏发电,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发电效率。
7.优选的,存储箱的内部设置有配电仓,配电仓用于安装电气元件,例如大功率变压器,稳压器,充放电电路等,且本设备蓄电池组在采用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光能发电充电
的同时,也可以直接采用电源充电,以便于提前储备电能,在户外为大功率电器供电。
8.优选的,存储箱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口,存储箱内部靠近通风口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散热扇,通风口的外侧设置有遮挡罩,遮挡罩与存储箱固定安装,遮挡罩开口朝下设置,进而可以对设备进行有效散热,并利用遮挡罩对通风口进行遮挡防止杂物和雨水进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9.优选的,存储箱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吊环,存储箱侧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套,进而在需要长途运输时,可以采用起吊设备与吊环连接,对设备进行吊装运输,并利用定位套对运输设备上的定位销插接进行定位,从而方便对设备进行运输,且当设备放置在户外指定位置后,也可以采用铆钉穿过定位套插入地面对设备进行定位固定。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存储箱的顶部设置半球气囊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在设备固定后,将各翻盖外翻打开,使硬质太阳能电池板暴露,同时通过气泵对半球气囊进行充气,将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顶起,使各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围绕半球气囊沿半球状立体分布,进而可以充分的吸收太阳光能,不管设备如何放置,均可使很大一部分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太阳,并随着太阳的运动,始终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板面朝太阳吸收太阳光能,进行电能转换,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并将转化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组中,以备后期使用。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存储箱;11、配电仓;12、通风口;13、遮挡罩;14、车轮;15、吊环;16、定位套;2、蓄电池组;3、半球气囊;31、圆盘;4、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1、滑动架;5、翻盖;51、硬质太阳能电池板;6、气泵;7、散热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0.实施例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石墨烯球超大功率储能移动式设备,包括存储箱1,存储箱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2,存储箱1的底部安装有车轮14,进而方便设备移动,存储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半球气囊3,半球气囊3中心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31,圆盘31的外侧连接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呈梯形条状,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选用石墨烯太阳能电池板,且该电池板中使用的石墨烯材料可选用“石墨烯
球”材料,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远离圆盘31的一端连接有滑动架41,41滑动架滑动安装在存储箱1的顶部,半球气囊3通过充气鼓起将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顶起,拉动滑动架41向半球气囊3靠近,使各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围绕半球气囊3沿半球状立体分布,进而可以充分的吸收太阳光能,不管设备如何放置,均可使很大一部分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朝向太阳,并随着太阳的运动,始终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面朝太阳吸收太阳光能,进行电能转换,并将转化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组2中,以备后期使用,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光能转换效率。
2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储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泵6,气泵6对半球气囊3进行充放气控制,进而利用气泵6对半球气囊3进行充气或放气,在不需要使用时,对半球气囊3进行放气,即可使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放平,并推动滑动架41外移,使半球气囊3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均向下收纳,以便于对其遮盖和运输。
2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储箱1顶部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翻盖5,翻盖5的内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硬质太阳能电池板51,且存储箱1与翻盖5之间设置有对翻盖5外翻转动进行限制的限位结构,翻盖5为三角形结构,进而可以控制翻盖5向存储箱1顶部表面翻转对放气后的半球气囊3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进行遮盖保护,也可以在使用时将翻盖5外翻,使各翻盖5保持固定角度,利用硬质太阳能电池板51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伏发电,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发电效率。
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储箱1的内部设置有配电仓11,配电仓11用于安装电气元件,例如大功率变压器,稳压器,充放电电路等,且本设备蓄电池组2在采用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进行光能发电充电的同时,也可以直接采用电源充电,以便于提前储备电能,在户外为大功率电器供电。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储箱1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口12,存储箱1内部靠近通风口12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散热扇7,通风口12的外侧设置有遮挡罩13,遮挡罩13与存储箱1固定安装,遮挡罩13开口朝下设置,进而可以对设备进行有效散热,并利用遮挡罩13对通风口12进行遮挡防止杂物和雨水进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储箱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吊环15,存储箱1侧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套16,进而在需要长途运输时,可以采用起吊设备与吊环15连接,对设备进行吊装运输,并利用定位套16对运输设备上的定位销插接进行定位,从而方便对设备进行运输,且当设备放置在户外指定位置后,也可以采用铆钉穿过定位套16插入地面对设备进行定位固定。
27.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采用起吊装置对设备进行起吊,并利用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将设备运输至户外指定位置,或利用存储箱1底部的车轮14直接对设备进行推动移动,使设备到达指定位置,而通过在存储箱1的顶部设置半球气囊3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在设备固定后,将各翻盖5外翻打开,使硬质太阳能电池板51暴露,同时通过气泵6对半球气囊3进行充气,使半球气囊3鼓起将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顶起,拉动滑动架41向半球气囊3靠近,使各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围绕半球气囊3沿半球状立体分布,进而可以充分的吸收太阳光能,不管设备如何放置,均可使很大一部分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朝向太阳,并随着太阳的运动,始终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板4面朝太阳吸收太阳光能,进行电能转换,并将转化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组2中,以备后期使用,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光能转换效率,在配电仓11中安装大功率变压器,稳压器,充放电电路等电气元件,使设备可以在在户外为大功率
电器供电,进而解决户外供电不便的问题。
2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