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效型微通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18 23:37: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加热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型微通道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电加热器是指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它体积小,加热功率高,寿命长,可靠性高,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3.相关技术中的电加热器主要包括加热箱和延伸至加热箱内的电热管,流体进入加热箱内,在电热管的作用下加热升温,然后再从加热箱流出。
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流体往往因接触面积小导致加热的最高温度远远低于电热管的工作温度,因此流体的加热效果较差,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介质的加热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型微通道加热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型微通道加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型微通道加热器,包括介质进口腔和介质出口腔,所述介质进口腔和所述介质出口腔之间并排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内设置有多个电热管,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热板之间紧贴有换热板,距离最远的两个所述导热板相背的两侧分别紧贴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换热板相对所述导热板的侧壁上均开有多个加热流道,所述加热流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进口腔相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腔相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管通电对导热板实现加热,热量传递至换热板上,介质从介质进口腔流入加热流道内,加热流道内的介质吸收换热板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加热。由于加热流道的口径较小且数量较多,因此介质与热量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介质能够升温至接近电热管的工作温度,加热后的介质从介质出口腔流出。
8.可选的,所述加热流道沿着所述介质进口腔至所述介质出口腔的方向呈波浪形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波浪形设置延长了介质在加热流道内的流动路径,增加了介质的吸热时间,以此有利于实现介质的充分吸热。
10.可选的,所述介质进口腔内沿着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有多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转动设置在所述介质进口腔内,多组所述导流组件对应所述导流板的数量沿着介质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多,所述介质进口腔内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导流板往复摆动的驱动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导流组件的导流配合,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多个导流板往复摆动,以此逐级对介质实现分流和导流,以此有利于提高介质受热的均匀性。
12.可选的,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均穿出所述介质进口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介质进口腔外且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绕线辊,多个所述导流板的同一端均绕卷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相对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均绕卷在所
述绕线辊上,所述导流板相对所述弹性绳的另一端绕卷有拉线,所述拉线系有拉簧,所述拉簧相对所述拉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介质进口腔外,所述拉线和所述弹性绳在所述导流板上的绕卷方向相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系统控制马达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辊正转,以此弹性绳拉动导流板转动,导流板通过对拉线的收卷,对拉簧实现拉伸。当控制系统对马达实现断电时,拉簧的形变力通过拉线拉动导流板反转,以此弹性绳被重新绕卷在导流板上。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了导流板的往复摆动。
14.可选的,多个所述拉簧的弹性拉伸性能沿着靠近所述介质出口腔的方向逐渐变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此多个导流板的摆动幅度随着靠近介质出口腔的方向逐渐变小,有利于提高导流组件对介质的导流效果。
16.可选的,所述绕线辊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绕线槽,一根所述弹性绳对应一个所述绕线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槽的设置有利于减小不同的弹性绳之间相互缠绕打结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介质进口腔相对所述拉簧的一侧设有多个固定条,一个所述固定条对应一个所述拉簧,所述固定条上滑动穿设有定位销,所述介质进口腔的外侧壁上相对每个所述固定条均开有多个与对应所述定位销插接配合的定位孔,对应同一所述定位销的多个所述定位孔沿着所述介质进口腔至所述介质出口腔的方向开设。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定位销与多个定位孔的插接配合,能够将固定条定位在不同的位置,进而调节不同位置处导流板的摆动幅度,以此有利于提高导流组件对介质的导流效果。
20.可选的,所述定位孔内设有用于吸紧所述定位销的磁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块将定位销吸紧在定位孔内,以此减小了定位销意外从定位孔脱离的可能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电热管通电对导热板实现加热,热量传递至换热板上,介质从介质进口腔流入加热流道内,加热流道内的介质吸收换热板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加热。由于加热流道的口径较小且数量较多,因此介质与热量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介质能够升温至接近电热管的工作温度,以此介质的加热效果较好;2.多个导流组件的导流配合,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多个导流板往复摆动,以此逐级对介质实现分流和导流,以此有利于提高介质受热的均匀性;3.使用者通过定位销与多个定位孔的插接配合,能够将固定条定位在不同的位置,进而调节不同位置处导流板的摆动幅度,以此有利于提高导流组件对介质的导流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安装板、导热板、换热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爆炸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导流板与介质进口腔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导流板、马达、弹性绳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介质进口腔;101、定位孔;2、介质出口腔;3、导热板;4、电热管;5、换热板;6、安装板;7、加热流道;81、马达;82、绕线辊;821、绕线槽;83、弹性绳;84、拉线;85、拉簧;9、固定条;10、定位销;11、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型微通道加热器。
32.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高效型微通道加热器包括介质进口腔1和介质出口腔2,介质进口腔1和介质出口腔2之间并排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导热板3,导热板3平行于介质进口腔1与介质出口腔2之间的连线。
33.导热板3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电热管4,相邻两个导热板3之间紧贴且焊接有换热板5,距离最远的两个导热板3相背的两侧分别紧贴且焊接有安装板6。
34.安装板6和换热板5相对导热板3的侧壁上均开有多个加热流道7,加热流道7的一端与介质进口腔1相通,另一端与介质出口腔2相通。
35.参照图1和图2,低温介质从介质进口腔1流入加热流道7内,电热管4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导热板3和换热板5传递至加热流道7内的介质上,从而对介质实现加热,升温后的介质从介质出口腔2流出。
36.由于本技术中加热流道7的口径较小且数量较多,因此介质的热量的接触面积较大,介质能够升温至接近电热管4的工作温度。
37.参照图1和图2,加热流道7沿着介质进口腔1至介质出口腔2的方向呈波浪形设置,波浪形设置延长了介质的流动路径,增加了介质的加热时间,以此有利于提高介质的加热效果。
38.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介质从介质进口腔1流入加热流道7内,电热管4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导热板3和换热板5传递至加热流道7内的介质上,从而对介质实现加热,升温后的介质从介质出口腔2流出。由于加热流道7的口径较小且数量较多,因此介质的热量的接触面积较大,介质能够升温至接近电热管4的工作温度。
39.实施例2参照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介质进口腔1内沿着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有多组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板11,导流板11转动设置在介质进口腔1内,多组导流组件对应导流板11的数量沿着介质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多,介质进口腔1内还设有用于驱动导流板11往复摆动的驱动组件。
40.介质流入介质进口腔1内后,在导流板11的导流作用下实现分流,以此能够将介质更加均匀的分配至各个加热流道7内,以此有利于提高介质受热的均匀性和加热效果。
41.参照图4、图5和图6,导流板11的两端均穿出介质进口腔1,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介
质进口腔1外且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马达81,马达8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绕线辊82。
42.多个导流板11的同一端均绕卷有弹性绳83,弹性绳83相对导流板11的另一端均绕卷在绕线辊82上,导流板11相对弹性绳83的另一端绕卷有拉线84,拉线84系有拉簧85,拉簧85相对拉线84的另一端设置于截止至进口腔外,拉线84和弹性绳83在导流板11上的绕卷方向相反。
43.参照图4、图5和图6,控制系统控制马达81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辊82正向转动,绕线辊82对弹性绳83实现绕卷,弹性绳83拉动导流板11转动,导流板11另一端的拉线84拉动拉簧85发生形变。
44.当控制系统对马达81实现断电时,拉簧85的形变力拉动导流板11回转,以此弹性绳83重新绕卷在导流板11的端部。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导流板11的往复摆动,进而实现了介质的导流和分流。
45.参照图4、图5和图6,多个拉簧85的弹性拉伸性能沿着靠近介质出口腔2的方向逐渐变大,以此多个导流板11沿着靠近介质出口腔2的方向,导流板11的往复摆动范围逐渐减小,有利于提高导流板11对介质分流的均匀性。
46.参照图4、图5和图6,绕线辊82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绕线槽821,一根弹性绳83对应一个绕线槽821,绕线槽821的设置对弹性绳83的收放卷实现约束,减小了多根弹性绳83绕卷在一起出现缠绕打结的可能性。
47.参照图4、图5和图6,介质进口腔1相对拉簧85的一侧设有多个固定条9,一个固定条9对应一个拉簧85且连接,每个固定条9上均滑动穿设有定位销10。
48.介质进口腔1的外侧壁上相对每个固定条9均开有多个与对应定位销10插接配合的定位孔101,对应同一定位销10的多个定位孔101沿着介质进口腔1至介质出口腔2的方向开设。
49.使用者通过定位销10与多个定位孔101的插接配合,能够将固定条9定位在不同的位置,位置不同会使得导流板11的摆动幅度不同,以此有利于提高导流组件对介质的导流效果。
50.参照图4、图5和图6,定位孔101内嵌设有用于吸紧定位销10的磁块(图中未示出),磁块将定位销10吸紧在定位孔101内,以此减小了定位销10被意外脱离定位孔101的可能性。
51.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控制系统控制马达81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辊82正向转动,绕线辊82对弹性绳83实现绕卷,弹性绳83拉动导流板11转动,导流板11另一端的拉线84拉动拉簧85发生形变。
52.当控制系统对马达81实现断电时,拉簧85的形变力拉动导流板11回转,以此弹性绳83重新绕卷在导流板11的端部。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导流板11的往复摆动,进而对介质进口腔1内的介质实现了的逐级导流和分流。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