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线束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3-03-17 16: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线束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组件,尤指一种连接牢靠的线束组件。


背景技术:

2.专利号为cn20172018435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线束,其包括电子线束保护套和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塑件端口,电子线束保护套的内部固定连接电子线束。
3.但是,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第一,虽然设置连接杆可以大大保护了电子线束的安全,但是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通孔,以及电子线束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头和第二橡胶头,利用第一橡胶头和第二橡胶头橡胶的弹性作用,使电子线束的两侧插入或拔出连接杆内的通孔,电子线束的组装固定比较繁琐,且电子线束的组装方向固定,不易组装。
5.第二,由于电子线束由电子线束保护套的内部固定连接,当电子线束发生弯折时,容易造成塑件端口内的端子从塑件端口中脱落,而造成接触不良和不牢靠的现象。
6.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线束组件1,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组件,通过设有活动段,使活动段相对于外套的位置可以活动,从而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9.一种线束组件,用以电性连接一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一第二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的线径,所述第二线材包括一活动段;一外套,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且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活动,所述第一线材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
10.进一步,包括一套管,所述套管包覆所述活动段,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套管的位置活动,所述外套包覆所述套管,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
11.进一步,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套的长度。
12.进一步,至少两根第一线材于所述外套内排成一排,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外套的内表面,所述套管的另一侧抵接于一排所述第一线材,至少两根第二线材于所述套管内排成一排,所述套管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
13.进一步,所述外套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包覆面和一第二包覆面,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宽度,第二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相对设置的一第三包覆面和一第四包覆面,所述第三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一斜
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所述第四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一排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内表面,所述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包覆面的内表面。
14.进一步,所述外套为醋酸胶布,所述套管为热缩性套管,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套的厚度。
15.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部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对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第一底板向下延伸,并用以向下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部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对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自所述第二底板向上延伸,并用以向上夹持固定所述第二线材。
16.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于前后方向错开设置。
17.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端子、至少两个第二端子,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端子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线部及一第一对接部,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端子向后位移,所述第一限位部向后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向下延伸,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接线部及一第二对接部,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至少一第三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端子向后位移所述第三限位部向下延伸。
18.进一步,所述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和一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插接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第一收容槽,于所述第一收容槽设置一挡止面,所述保持器设有至少一第二收容槽、一限位槽和一定位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向后抵接于所述挡止面,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向下限位于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部向下限位于所述定位槽。
19.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端子、至少两个第二端子,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布,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端子沿一左右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尺寸,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一端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二端子,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中心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中心距。
20.进一步,所述活动段位于所述外套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且所述活动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材位于所述外套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长度。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线束组件包括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所述外套可以保护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免受磨损、潮湿环境的影响。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所述第二线材在所述连接器中的保持力,以及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的保持力都相对较小,当所述线束组件发生弯曲时,所述第一线材及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所述导电端子均受到向后的拉伸力,所述第一线材或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均容易被拉出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二线材设有所述活动段,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可
以活动,当所述线束组件发生弯曲时,所述活动段起到缓冲的一个作用,所述第一线材及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不会由于过大的拉伸力而被拉出所述连接器,使所述第一线材和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固定稳定,从而实现所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作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线束组件的立体图;
23.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线束组件的立体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线束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27.图6为图1的俯视图;
28.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9.图8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
30.图9为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线束组件的立体图。
32.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33.34.【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6.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系统定义有一前后方向(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一上下方向(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排布方向)与一左右方向。
37.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线束组件1,所述线束组件1用以电性连接一连接器2,所述线束组件1从外至内依次包括一外套11、一套管12、多根第二线材14和多根第一线材13,所述外套11从外至内依次包覆所述第一线材13、所述套管12和所述第二线材14,且所述套管12包覆所述第二线材14。所述外套11可为醋酸胶布,所述套管12为可热缩性套管12,如所述套管12可为eva,但在此实施例中,热缩性套管12未发生热缩。所述第二线材14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13的线径,所述第一线材13可为电源线,所述第二线材14可为信号线。
38.如图9所示,多根所述第一线材13于所述外套11内沿上下方向排成两排,每一排所述第一线材13沿左右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线材13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w1,所述第一线材13相对于所述外套11的位置固定。
39.所述第二线材14与所述第一线材13沿上下方向排布,多根所述第二线材14于所述套管12内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所述套管12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宽度w2。所述第二线材14包括一活动段141,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段141为所述第二线材14的整体。所述套管12包覆所述第二线材14,由于热缩性套管12未发生热缩,故所述第二线材14与所述套管1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所述第二线材14相对于所述套管12的位置活动。由于所述套管12的一侧粘于所述外套11的内表面,所述套管12相对于所述外套11的位置固定,故所述第二线材14相对于所述外套11的位置也可以活动。由于所述第二线材14相对于所述外套11的位置活动,故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或扭转时,所述第二线材14相对所述外套11和所述套管12均可以发生移动,所述第二线材14不易从所述连接器2中脱出,防止造成接触不良和不牢靠的现象,所述套管12具有保护所述第二线材14的效果。所述套管12的另一侧抵接于一排所述第一线材13,且所述第一宽度w1大于所述第二宽度w2,所述套管12的相对两侧由
所述第一线材13与所述外套11固定,使所述套管12固定更加稳定。如图2所示,所述套管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套11的长度,避免所述第二线材14粘于所述外套11而阻碍所述第二线材14在所述套管12内活动,保证所述第二线材14相对于所述外套11和所述套管12的位置活动。
40.如图9所示,所述外套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包覆面111和一第二包覆面112,所述第一包覆面111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宽度w1,第二包覆面112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w2,相对设置的一第三包覆面113和一第四包覆面114,所述第三包覆面1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111,另一端通过一第一斜面115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112,所述第四包覆面1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111,另一端通过一第二斜面116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112,所述外套11整体框架为梯形,所述外套11整体结构比较稳定。一排所述第一线材13固定于所述第一包覆面111的内表面,所述套管12固定于所述第二包覆面112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包覆面112增大了所述套管12与所述外套1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所述套管12于所述外套11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且所述套管12位于所述第一斜面115和所述第二斜面116之间,防止所述套管12沿左右方向移动,使所述套管12的固定更加稳定。由于所述醋酸胶布具有高强度的特点,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时,所述醋酸胶布不易断裂,所述套管12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套11的厚度,保证所述套管12的强度也足够大,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时,所述套管12不易断裂,充分保护了所述第二线材14。所述第二线材14利用热缩性套管12及醋酸胶布进行双层封装,增加所述第一线材13与所述第二线材14的韧性,并可以对所述第二线材14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41.如图3、图8所示,所述连接器2包括多个导电端子、一绝缘本体23和一保持器24,所述导电端子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21、多个一第二端子22,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1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且沿上下方向排成两排,多个所述第二端子22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1与一排所述第二端子22沿上下方向排布,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13固定于一第一端子21,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14固定于一第二端子22。
42.如图4、图7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一第一接线部211及一第一对接部212,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13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部211,所述第一接线部211包括一第一底板2111和一对第一夹板2112,所述第一夹板2112自所述第一底板2111向下延伸,并用以向下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13。所述第一对接部212包括一第一限位部2121和一第二限位部2122,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端子21向后位移,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向后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向下延伸。
43.如图5、图7所示,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一第二接线部221及一第二对接部222,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14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二接线部221,所述第二接线部221包括一第二底板2211和一对第二夹板2212,所述第二夹板2212自所述第二底板2211向上延伸,并用向上以夹持固定所述第二线材14。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或扭转时,一对所述第一夹板2112之间的夹合位置处以及一对所述第二夹板2212之间的夹合位置处均有可能裂开,所述第二夹板2212夹持固定所述第二线材14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板2112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13的方向相反,可以避免一对所述第一夹板2112之间的夹合位置处以及一对所述第二夹板2212之间的夹合位置处同时裂开,且沿上下方向上所受的力可以部分抵消,使所述第一线材13与所述第二线材14的固定稳定。所述第二对接部222包括一第三限位部2221,用以限制所述
第二端子22向后位移,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及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的延伸方向均不同,所以能从各个方向限制所述导电端子向后位移,所述导电端子整体比较稳定。且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或扭转时,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有可能朝所述第一线材13及所述第二线材14的方向被拉出,当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朝所述第一线材13及所述第二线材14的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沿左右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有沿左右方向回弹的趋势,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有沿前后方向回弹的趋势,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有沿上下方向回弹的趋势,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及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沿不同的方向发生回弹,使所述导电端子整体更加稳定。
44.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夹板2112与所述第二夹板2212于前后方向错开设置,当所述线束组件1弯曲时,所述线束组件1在所述第一夹板2112处有一个支撑点,所述线束在所述第二夹板2212处又有一个支撑点,所述线束的支撑点分散排布,使所述线束组件1稳定效果更好。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21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二端子22的尺寸,故可以在所述第一端子21上设更多数量的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端子21向后位移,保证当所述线束组件1弯曲时,所述第一端子21也不会从所述连接器2中脱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子21之间的中心距d1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22之间的中心距d2,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22之间的绝缘本体23宽度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子21之间的绝缘本体23宽度,保证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22之间的绝缘本体23的强度够,以更好固定所述第二端子22。
45.所述保持器24插接于所述绝缘本体23,所述绝缘本体23设有至少一第一收容槽231,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31设置一挡止面2311,所述保持器24设有至少一第二收容槽241、一限位槽2411和一定位槽2412,所述第一端子2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31,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向后抵接于所述挡止面2311,所述第二端子2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41,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向下限位于所述限位槽2411,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向下限位于所述定位槽2412。所述第一端子2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23及所述第二端子22收容于所述保持器24,所述绝缘本体23和所述保持器24为分体组装,也就是所述第一端子21和所述第二端子22分开组装,因此所述第一线材13与所述第二线材14也分开组装,有利于仅在所述第二线材14外侧套入所述套管12。另外,所述挡止面2311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3上,所述限位槽2411位于所述保持器24上,也就是说所述保持器24和所述绝缘本体23的双重限位加大所述第一端子21的固持力。
46.本实施例的所述线束组件1在组装应用时,先将所述第一线材13和所述第二线材14分别铆压进一对所述第一夹板2112和一对所述第二夹板2212中,接着将所述第二端子22组装进所述第二收容槽241内,至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向下限位于所述定位槽2412,然后将所述保持器24自下而上组装进所述绝缘本体23内,接着将所述第一端子21组装进所述第一收容槽231内,至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向后抵接于所述挡止面2311及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向下限位于所述限位槽2411,然后将所述套管12包裹所述第二线材14,且所述第二线材14与所述套管1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最后将所述外套11包裹所述第一线材13和所述套管12。
4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线束组件1,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
在于:所述线束组件1从外至内依次包括所述外套11、所述第二线材14和所述第一线材13,所述外套11同时包覆所述第一线材13和所述第二线材14,且所述第一线材13和所述第二线材14相对于所述外套11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二线材14设有所述活动段141,所述活动段141位于所述外套11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且所述活动段1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材13位于所述外套11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长度,所以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或扭转时,所述活动段141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套11的位置活动,所述活动段141起到缓冲的一个作用,故所述第二端子22不会由于所述第二线材14过大的拉伸力而被所述第二线材14拉出所述连接器2。
48.本实施例的所述连接系统在组装应用时,先将所述第一线材13和所述第二线材14分别铆压进一对所述第一夹板2112和一对所述第二夹板2212中,接着将所述第二端子22组装进所述第二收容槽241内,至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向下限位于所述定位槽2412,然后将所述保持器24自下而上组装进所述绝缘本体23内,再将所述第一端子21组装进所述第一收容槽231内,至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向后抵接于所述挡止面2311及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向下限位于所述限位槽2411,最后将所述外套11包裹所述第一线材13和所述第二线材14,使所述活动段141位于所述外套11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且使所述活动段1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材13位于所述外套11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长度。
49.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0.(1)由于所述第二线材14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13,以及所述第二端子22的保持力小于所述第一端子21,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时,所述第二线材14及与所述第二端子22均受到向后的拉伸力,所述第二线材14或与所述第二端子22均容易被拉出所述连接器2。所述第二线材14设有所述活动段141,所述活动段141相对于所述外套11的位置可以灵活活动,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时,所述活动段141起到缓冲的一个作用,因此所述第二线材14及所述第二端子22不会由于过大的拉伸力而被拉出所述连接器2,使所述第二线材14和所述第二端子22在所述连接器2中固定稳定,从而实现所述线束组件1的牢靠连接作用。
51.(2)所述套管12的一侧粘于所述外套11的内表面,所述套管12的另一侧抵接于一排所述第一线材13,且所述第一线材13在左右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宽度w1大于所述套管12在左右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宽度w2,所述套管12的相对两侧由所述第一线材13与所述外套11固定,所述套管12固定稳定;所述套管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套11的长度,避免所述第二线材14粘于所述外套11而阻碍所述第二线材14在所述套管12内活动,保证所述第二线材14相对于所述外套11和所述套管12的位置活动;所述套管12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套11的厚度,保证所述套管12的强度也足够大,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时,所述套管12不易断裂,更有效实现所述套管12的保护作用。
52.(3)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和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所述限位部的数量足够,保证所述第一端子21的保持力足够,且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向后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的延伸方向不同,能从多个方向限制所述导电端子向后位移,使所述第一端子21固定稳定。且当所述线束组件1发生弯曲或扭转时,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沿左右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有沿左右方向回弹的趋势,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有沿前后方向回弹的趋势,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有沿上下方向回弹的趋势,所述第一限位部2121、所述第二限位部2122、及所述第三限位部2221沿不同的方向发生回弹,使所
述第一端子21和所述第二端子22整体更加稳定。
53.(4)所述第一夹板2112自所述第一底板2111向下延伸,并用以向下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13,所述第二夹板2212自所述第二底板2211向上延伸,并用向上以夹持固定所述第二线材14,所述第二夹板2212夹持固定所述第二线材14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板2112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13的方向相反,可以避免一对所述第一夹板2112之间的夹合位置处以及一对所述第二夹板2212之间的夹合位置处同时裂开,沿上下方向上所受的力也可以部分抵消,使所述第一线材13与所述第二线材14的固定稳定。
54.以下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