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智能自动连续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16 13:1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自动连续捕鼠器,属于捕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老鼠是四害之首,啮齿动物,有500余种,它们性成熟早,怀孕期短,产仔数多,繁殖速度极快,又是杂食性动物,适应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在什么地方都能住,能传播30多种疾病,其中危害严重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病、钩端螺旋体病和恙虫病等。老鼠糟蹋粮食,据四川粮食部门报道,农民每年收获的粮食被老鼠糟蹋占18%;老鼠危害牧场草地、损坏森林树木、咬伤、咬死家禽、咬坏电缆、电线,造成停电或短路起火;破坏通讯线路和计算机系统、在大坝挖洞,导致发生水灾。咬坏图书馆资料、档案资料;及居民家庭的衣服和家具。为了灭鼠,人们是伤尽脑汁,目前市售捕鼠器种类大致有老鼠夹、老鼠笼、粘鼠板、高压电捕鼠器、老鼠药等,但这些要么单只捕捉的捕捉效率不高,要么有粘胶的气味老鼠上不钩,要么有鼠药的毒害污染性,要么有高压起火,伤害人的危险,极少数的红外感应捕鼠器设计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昂,捕鼠效率低下而不利于普及,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价低,高效的自动连续捕鼠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自动连续捕鼠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智能自动连续捕鼠器,包括底板、电控箱、储鼠箱、网罩、捕捉感应器、鼠箱感应器、电机和拨杆,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电控箱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储鼠箱,所述底板的上方且位于电控箱和储鼠箱的外侧设置有网罩,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开设有导槽,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导槽延伸至电控箱的外部穿过网罩孔与网罩活动连接,所述电控箱内部且朝向网罩扣下的方向设置有捕捉感应器,且所述捕捉感应器的检测端延伸至电控箱的外部,所述电控箱的内部且靠近两个储鼠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鼠箱感应器,且两个所述鼠箱感应器的信号分别传输到位于储鼠箱内部的感应控制主板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所述底板的上部且位于两个储鼠箱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导轨,两组所述导轨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网罩的轴孔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储鼠箱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门框,每个所述门框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比门框开口面积大的单向活动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控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
述电控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控制主板,所述感应控制主板为单片机控制器,所述捕捉感应器、鼠箱感应器、电机、蓄电池和开关分别与感应控制主板电性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感应器接收信号给感应控制主板,利用单片机技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带动拨杆控制网罩的开合,可以在捕鼠后自动调整至再次捕猎状态,一晚可多次多只自动连续捕捉,大大提升了捕鼠效率;
12.2、设计结构简单,捕鼠器的空间利用到了极致,没有浪费空间,制作成本低廉可以广泛大面积普及使用;
13.3、中途不用人为处理就能多次捕鼠体现了极大的智能性,省去了捕一只处理一只的麻烦,使用方便;
14.4、可以不放诱饵,省去了传统捕鼠器捕一次放一次诱饵的麻烦;
15.5、非接触性触发,有极强的隐蔽性,老鼠路过即捕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捕捉成功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16.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控箱与储鼠箱的连接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网罩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控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中:1、底板;2、电控箱;3、储鼠箱;4、导轨;5、转轴;6、网罩;7、门框;8、单向活动门;9、捕捉感应器;10、感应控制主板;11、鼠箱感应器;12、电机;13、拨杆;14、导槽;15、蓄电池;16、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4.实施例:
25.一种新型智能自动连续捕鼠器,包括底板1、电控箱2、储鼠箱3、网罩6、捕捉感应器9、鼠箱感应器11、电机12和拨杆13,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电控箱2,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电控箱2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储鼠箱3,方便对老鼠进行集中存放关押,从而能进行持续的捕鼠操作,底板1的上方且位于电控箱2和储鼠箱3的外侧设置有网罩6,电控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控箱2的内部开设有导槽14,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拨杆13,拨杆13远离电机12的一端通过导槽14延伸至电控箱2的外部穿过网罩孔与网罩6活动连接,通过电机12配合拨杆13可以带动网罩6进行扣下,升起转动,从而实现捕鼠以及布控的两个状态,进而实现连续捕鼠的效果,电控箱2内部且朝向网罩6扣下的方向设置有捕捉感应器9,且捕捉感应器9的检测端延伸至电控箱2的外部,通过捕捉感应器9可以对进入感应
区的老鼠进行检测,从而配合电机12以及拨杆13带动网罩6扣下,两个储鼠箱3,电控箱2是并列紧凑整齐的排在底上的,且高度与弧度长短是相同的,因此网罩6与两个储鼠箱3,电控箱2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对老鼠进行囚禁捕捉,储鼠箱3的单向活动门8阻隔了网罩6空间与储鼠箱3空间,老鼠由外向里推开单向活动门8就可以很方便的进入储鼠箱3空间,所述电控箱(2)的内部且靠近两个储鼠箱(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鼠箱感应器(11),且两个所述鼠箱感应器(11)的信号分别传输到位于储鼠箱(3)内部的感应控制主板(10)上,通过鼠箱感应器11可以对老鼠进入储鼠箱3进行感应,从而配合拨杆13带动网罩6转动,进而恢复到捕捉布控状态。
26.进一步的,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两个储鼠箱3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导轨4,两组导轨4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5,两个转轴5分别与网罩6的轴孔活动连接,可以对网罩6进行旋转定位,从而保证网罩6转动时的稳定性。
27.进一步的,两个储鼠箱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门框7,每个门框7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比门框7开口面积大的单向活动门8,由于门框7面积比单向活动门8面积小故为只可由外向里开门,由里向外开门时会被门框7阻挡的单向设置,老鼠进入储鼠箱3内部后,单向活动门8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能防止老鼠外逃。
28.进一步的,电控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5,可以对设备的使用进行供电,从而确保正常工作,电控箱2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16,可以对设备进行启动以及关闭进行控制。
29.进一步的,电控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控制主板10,感应控制主板10为单片机控制器,捕捉感应器9、鼠箱感应器11、电机12、蓄电池15和开关16分别与感应控制主板10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捕捉感应器9以及鼠箱感应器11发出的信号控制电机12工作,从而配合拨杆13带动网罩6转动,进而实现捕鼠以及布控的功能。
30.具体的,在使用该捕鼠器时,先将其放置在需要捕鼠的墙边位置,在关机状态下,网罩6拖出扣下,边缘与墙边接触,然后打开开关16设备启动,由于感应控制主板10为单片机控制器,此时感应控制主板10输出负电压给电机12,电机12带动拨杆13在导槽14内部转动,与此同时,拨杆13带动网罩6收起至储鼠箱3的上表面位置,从而进入布控待捕鼠状态,当老鼠从捕捉感应器9与墙体之间经过进入感应区域时,捕捉感应器9接收触发信号后输出一信号给感应控制主板10,由于感应控制主板10为单片机控制器,此时感应控制主板10输出一正电压给电机12,这时电机12带动拨杆13在导槽14内部正向转动,并通过拨杆13带动网罩6扣下,从而将老鼠扣在网罩6与储鼠箱3,电控箱2之间,这时老鼠为了逃生会四处寻找出口,从而推开门框7上的单向活动门8进入对应储鼠箱3内部,由于单向活动门8为单向设置,老鼠进入储鼠箱3内部后其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且不能由里向外推开,能防止老鼠外逃,鼠箱感应器11感应到老鼠进入后会给感应控制主板10再次发出一个信号,这时感应控制主板10控制电机12带动拨杆13再次转动,在拨杆13的作用下带动网罩6再次转动至电控箱2的上方,从而进入布控状态,然后准备捕下一只老鼠,如此反复达到自动连续的效果。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上表面”、“中部”、“另一端”、“上”、“一侧”、“上表面”、“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
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活动”、“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