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田间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3-16 00:15: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涵管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田间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公路、铁路和房建工程中常用到涵管。涵管指一种埋设于地表以下的管道,用浇铸而成,俗称。涵管因其具有硬度强、成本低和制造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供排水系统中。在农村的田地之间,涵管不仅用来供排水,同时还提供了过路空间。
3.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9024982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管涵连接结构系统,包括第一涵管和第二涵管,第一涵管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a,第二涵管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b;第一涵管的第一连接端a的管内壁固定有圆环套,第二涵管的第一连接端b的管内壁固定有内环插接体,圆环套上开有与内环插接体相对应插接的环形槽;第一涵管的第一连接端a外侧壁或第二涵管的第一连接端b外侧壁固定有环形套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田间涵管的尺寸过大,且涵管重量重,通常需要使用起吊装置来移动涵管,仅通过插接体和涵管上环形槽的插接连接将涵管与插接体连接时,插接体与环形槽接缝处不可避免地存在空隙,在抵接时,需要不断调整插接体和涵管的位置来将空隙消除以提高密封性,施工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因插接的接缝处存在缝隙需要不断调整涵管位置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田间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田间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田间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涵管外的连接筒以及滑动设置在连接筒内的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筒套设在涵管外并使第一滑环与涵管端部靠近,再将另一个涵管插入连接筒中并使第二滑环与涵管端部靠近,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贴合抵接在两涵管的端部,实现改善因插接的接缝处存在缝隙需要不断调整涵管位置导致施工效率低问题的效果;密封件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之间的间隙堵塞住,改善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之间的间隙漏水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插销和同轴固接在所述插销端部的凸轮,所述连接筒上开设有容所述插销通过的通孔,所述插销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时凸轮短轴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抵接,转动插销,带动凸轮转动,使得凸轮长轴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抵接,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受凸轮的推力向靠近涵管的方向移动,实现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贴合抵接在两涵管的端部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插销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固接有手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柄带动插销旋转,进而带动凸轮旋转,使得使用者转动插销时更加省力。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滑环靠近所述第二滑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滑环靠近所述第一滑环的一端均有斜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设有斜面扩大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与凸轮的接触面积,使得凸轮插入时更加便捷。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之间固接有柔质防护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涵管使用时,不仅会有水流经过,还会存在树枝、石子等对密封件造成损坏,柔质防护层的设置能改善密封件被水流中的异物损伤的问题。
17.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所述第一滑环上固接有由所述第一滑环指向所述第二滑环的固定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向涵管靠近时,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之间会出现空隙,固定环远离第一滑环的一端与第二滑环始终保持接触,改善了水流从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之间的空隙流出的问题。
19.可选的,所述固定环和所述第二滑环接触处设有止水膨胀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与第二滑环接触处可能存在间隙,在连接好涵管并接通水流后,若是出现漏水现象,膨胀层遇水后体积变大,使得固定环与第二滑环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实现对涵管的进一步密封,改善了固定环与第二滑环接触处漏水的问题。
21.可选的,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靠近涵管端部的一侧均设有缓冲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能改善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与涵管贴合抵紧时对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的损伤问题。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连接筒套设在两涵管外并使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与涵管端部抵触,再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贴合抵接在两涵管的端部,实现改善因插接的接缝处存在缝隙需要不断调整涵管位置导致施工效率低问题的效果;
25.2.转动手柄带动插销旋转,进而带动凸轮转动,使得凸轮长轴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抵接,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受凸轮的推力向靠近涵管的方向移动,实现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贴合抵接在两涵管的端部的效果;
26.3.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设有斜面扩大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与凸轮的接触面积,使得凸轮插入时更加便捷。缓冲层能改善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与涵管贴合抵紧时对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的损伤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用于展示间距调节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29.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主要用于展示密封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涵管;2、连接筒;21、第一滑环;22、第二滑环;23、密封件;24、通孔;
31、插销;32、凸轮;33、手柄;4、缓冲层;5、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田间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参照图1、图2,田间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涵管1外的连接筒2以及滑动设置在连接筒2内的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3,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机构。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靠近涵管1端部的一侧均设有缓冲层4,缓冲层4可以为橡胶缓冲层、泡沫缓冲层和弹簧缓冲层,本实施例中,缓冲件为橡胶缓冲层。
34.使用者通过操作起吊装置使得连接筒2套设在涵管1外并使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分别靠近涵管1端部,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将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分别贴合抵接在两涵管1的端部,密封件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之间的间隙堵塞住,改善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之间的间隙漏水的问题,进而实现改善因插接的接缝处存在缝隙需要不断调整涵管1位置导致施工效率低问题的效果。缓冲层4能改善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与涵管1贴合抵紧时对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的损伤问题。
35.为调节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的间距,参照图2、图3,间距调节机构包括插销31和同轴固接在插销31端部的凸轮32,插销31与凸轮32的大头端轴心同轴固接,初始状态时凸轮32短轴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抵接;连接筒2上开设有容插销31通过的通孔24。
36.考虑到涵管1较大,调节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的间距时难以控制,参照图2、图3,插销31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每个插销31上各固接有一个凸轮32,且连接筒2上与每个插销31均对应开设有通孔24。
37.每个插销31远离凸轮32的一端均贯穿对应的通孔24,插销31远离凸轮32的一端固接有手柄33,手柄33的转动部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可以耐磨钢、耐磨铸铁和耐磨橡胶等,本实施例中,耐磨层为耐磨钢。
38.在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的间距时,调节转动手柄33带动贯穿通孔24的插销31旋转,进而带动凸轮32转动,使得凸轮32长轴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抵接,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受凸轮32的推力向靠近涵管1的方向移动,实现调节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的间距,进而将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分别贴合抵接在两涵管1的端部的效果。
39.为使凸轮32插入时更加便捷,第一滑环21靠近第二滑环22的一端和第二滑环22靠近第一滑环21的一端均设有斜面,两斜面相向设置且靠近连接筒2的一侧两斜面之间的间距最大,斜面的设置扩大了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与凸轮32的接触面积。
40.为实现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间隙的密封,参照图4,密封件23包括第一滑环21上固接有由第一滑环21指向第二滑环22的固定环5,固定环5的外弧面与第二滑环的内弧面贴合。
41.考虑到尽管固定环5与第二滑环22相接触,然而固定环5与第二滑环22接触处可能存在间隙,固定环5与第二滑环22接触处设有止水膨胀层,膨胀层可以为遇水膨胀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带等,本实施例中,膨胀层为遇水膨胀止水带。膨胀层遇水后
体积变大,使得固定环与第二滑环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实现对涵管的进一步密封,改善了固定环5与第二滑环22接触处漏水的问题。
42.在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分别向涵管1靠近时,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会出现空隙,固定环5远离第一滑环21的一端与第二滑环22始终保持接触,改善了水流从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的空隙流出的问题,实现了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间隙的密封。
43.考虑到成本问题,参照图5,密封件23也可设置为橡胶层,然而在涵管1使用时,不仅会有水流经过,还会存在树枝、石子等,若密封件23设置为橡胶层时会对橡胶层造成损坏,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之间固接有柔质防护层,柔质防护层可以为帆布、土工布和棉布等,本实施例中,柔质防护层设置为土工布。柔质防护层的设置能改善密封件23被水流中的异物损伤的问题。
44.在初始将两涵管1分别与连接筒2靠近并抵触时,存在涵管1移动时驱使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碰撞造成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与凸轮32接触处损伤的问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与凸轮32接触处均设置有防护件,防护件可以为钢板或塑料板等,具体设置时,防护件为钢板。
45.本技术实施例田间过路涵管1接口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连接筒2套设在两涵管1外并使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分别与涵管1端部抵触,初始状态时凸轮32短轴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抵接,通过转动手柄33带动插销31旋转,进而带动凸轮32转动,使得凸轮32长轴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抵接,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受凸轮32的推力向靠近涵管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滑环21和第二滑环22分别贴合抵接在两涵管1的端部,密封件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之间的间隙堵塞住,实现改善因插接的接缝处存在缝隙需要不断调整涵管1位置导致施工效率低问题的效果。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