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

2023-03-09 16:5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它包含底座(1)和升降台(2),底座(1)和升降台(2)均为“u”形结构设置;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3),升降台(2)活动插设于底座(1)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上背部支撑组件(4),所述的上背部支撑组件(4)设置于升降台(2)内部;腰部加固组件(5),所述的腰部加固组件(5)设置于升降台(2)内,且其设置于上背部支撑组件(4)的下侧;患者的手臂支撑在升降台(2)上,随着升降台(2)的逐渐上升而起立,达到站起的目的,其后,通过上背部支撑组件(4)对患者的背部上侧进行支撑,腰部加固组件(5)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夹持,使患者在借助底座(1)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背部支撑组件(4)包含:支撑块(4-1),所述的支撑块(4-1)为两个,分别左右相对设置于升降台(2)的前后两侧的内部;且支撑块(4-1)的右侧开设有转动槽(4-1-1);转动架(4-2),所述的转动架(4-2)为两个,且转动架(4-2)为“t”形结构设置,转动架(4-2)中的垂直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转动槽(4-1-1)内;稳固栏杆(4-3),所述的稳固栏杆(4-3)为两个,分别与对应的转动架(4-2)中的水平端相连接;转动组件(4-4),所述的转动组件(4-4)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转动架(4-2)的上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转动组件(4-4)带动转动架(4-2)进行转动,使稳固栏杆(4-3)进行转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组件(4-4)包含:隔框(4-4-1),所述的隔框(4-4-1)固定于支撑块(4-1)的右侧上方;转动轴(4-4-2),所述的转动轴(4-4-2)穿设于转动架(4-2)中的垂直端内,且转动轴(4-4-2)的底端通过轴承旋接设置于转动槽(4-1-1)的槽底面上,转动轴(4-4-2)的上端通过轴承旋接穿过转动槽(4-1-1)上侧的支撑块(4-1)后,设置于隔框(4-4-1)内;转动伞齿轮(4-4-3),所述的转动伞齿轮(4-4-3)套设并固定于转动轴(4-4-2)的上端;主动伞齿轮(4-4-4),所述的主动伞齿轮(4-4-4)啮合设置于转动伞齿轮(4-4-3)的外侧;转动马达(4-4-5),所述的转动马达(4-4-5)固定于隔框(4-4-1)一侧的内壁上,且转动马达(4-4-5)的输出轴与主动伞齿轮(4-4-4)内的轴相连接;转动马达(4-4-5)与底座(1)内的蓄电池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转动马达(4-4-5)转动使主动伞齿轮(4-4-4)转动,啮合带动转动伞齿轮(4-4-3)转动,使转动轴(4-4-2)带动转动架(4-2)进行转动,改变转动架(4-2)的转动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台(2)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移动导槽(2-1),且移动导槽(2-1)贯通升降台(2)的左侧壁设置,支撑块(4-1)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的移动导槽(2-1)内;升降台(2)的左侧固定有电动推
杆(6),电动推杆(6)与底座(1)内的蓄电池相连接,电动推杆(6)的左侧推动端固定有移动架(7),移动架(7)为“u”形结构设置,移动架(7)中的前后两侧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移动导槽(2-1)内,并与对应的支撑块(4-1)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电动推杆(6)使移动架(7)进行移动,继而改变稳固栏杆(4-3)的位置,使其与患者更加贴合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部加固组件(5)包含:加固架(5-1),所述的加固架(5-1)设置于升降台(2)内;电动伸缩杆(5-2),所述的电动伸缩杆(5-2)固定于加固架(5-1)的左侧,电动伸缩杆(5-2)的推动端穿过加固架(5-1)的左侧壁后,设置于加固架(5-1)内;电动伸缩杆(5-2)与底座(1)内的蓄电池相连接;条形块(5-3),所述的条形块(5-3)设置于加固架(5-1)内,且其与电动伸缩杆(5-2)的推动端相连接;滑动框(5-4),所述的滑动框(5-4)为两个,相对称滑动套设于条形块(5-3)的前后两侧;上连接件(5-5),所述的上连接件(5-5)为两个,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于滑动框(5-4)的上侧;且上连接件(5-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于加固架(5-1)上;下连接件(5-6),所述的下连接件(5-6)为两个,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于滑动框(5-4)的下侧;夹持件(5-7),所述的夹持件(5-7)为两个,相对称设置于加固架(5-1)右侧的开口端内,且下连接件(5-6)的右端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于夹持件(5-7)的下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电动伸缩杆(5-2)推动,使条形块(5-3)进行左右移动,条形块(5-3)移动时,其前后两侧的滑动框(5-4)通过上连接件(5-5)铰接进行驱动,滑动框(5-4)移动时又通过下侧的下连接件(5-6)驱动夹持件(5-7)进行移动,使两个夹持件(5-7)相对夹持操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件(5-7)包含:导向件(5-7-1),所述的导向件(5-7-1)为“l”形结构设置,导向件(5-7-1)中的一号块(5-7-2)穿设于加固架(5-1)内开设的导槽内,导向件(5-7-1)中的二号块(5-7-3)设置于加固架(5-1)右侧的开口端内,且下连接件(5-6)的右端铰接设置于二号块(5-7-3)的下侧;夹紧件(5-7-4),所述的夹紧件(5-7-4)固定于二号块(5-7-3)的右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夹紧件(5-7-4)与导向件(5-7-1)相连接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前后两个夹紧件(5-7-4)相配合将患者的腰部进行夹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的工作原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架(5-1)的左侧设置有调节组件(8),该调节组件(8)包含:固定架(8-1),所述的固定架(8-1)为“u”形结构设置,固定架(8-1)固定于升降台(2)的左侧内壁上;驱动马达(8-2),所述的驱动马达(8-2)固定于固定架(8-1)的上侧水平端上,驱动马达(8-2)与底座(1)内的蓄电池相连接;
连接块(8-3),所述的连接块(8-3)固定于加固架(5-1)的底部左侧;且连接件的左侧与固定架(8-1)中的垂直端内壁抵触设置;驱动丝杆(8-4),所述的驱动丝杆(8-4)设置于固定架(8-1)内,驱动丝杆(8-4)的上端与驱动马达(8-2)的输出轴相连,驱动丝杆(8-4)的底端通过轴承旋接设置于固定架(8-1)的下侧水平端内,且驱动丝杆(8-4)通过螺纹旋转穿设于连接块(8-3)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驱动马达(8-2)带动驱动丝杆(8-4)转动,使连接块(8-3)进行高度上的移动,带动加固架(5-1)进行调节高度,继而使夹持件(5-7)的高度进行调节,使不同高度的患者均能够使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的工作原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台(2)中的前后两侧水平端上均设置有搁置件(9),搁置件(9)为弧形结构设置;且搁置件(9)上设置有捆带(10),捆带(10)的一侧与搁置件(9)相连接,捆带(10)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与搁置件(9)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搁置件(9)方便患者的胳膊进行放置,且捆带(10)加固了胳膊放置时的稳固性。

技术总结
一种辅助患者的助起装置,本发明涉及医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上背部支撑组件设置于升降台内部;腰部加固组件设置于升降台内,且其设置于上背部支撑组件的下侧;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减少患者出现摔倒的现象,使患者在锻炼的过程中,更加稳固、更加安全,操作简单且提高锻炼效率。锻炼效率。锻炼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 邢付强 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3/3/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