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3-09 15:21: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副车架总成(100),所述前副车架总成(100)设置有预留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孔(131)和混动悬置安装点(132),用于兼容燃油车型及混合动力车型;前转向节总成(200),所述前转向节总成(200)的中部与轮毂单元连接;前下控制臂总成(300),所述前下控制臂总成(300)分别与车身、前转向节总成(200)以及前副车架总成(100)连接;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400),所述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400)分别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100)和所述前滑柱总成(500)连接,所述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400)包括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和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其中,所述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用于燃油车型,所述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用于混合动力车型,所述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和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布置走向一致,所述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或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的杆径与整车侧倾需求相匹配;前滑柱总成(500),所述前滑柱总成(500)与所述前转向节总成(20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100)包括:防撞梁(110);支撑框架(120),所述防撞梁(110)与所述支撑框架(120)连接;元宝梁副车架(130),所述支撑框架(120)与所述元宝梁副车架(130)连接,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孔(131)和混动悬置安装点(132)设置于所述元宝梁副车架13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装圆形悬置(140),所述压装圆形悬置(140)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孔(131)连接,所述压装圆形悬置(140)通过悬置连接杆(141)与发动机连接;混动连杆(150),所述混动连杆(150)一端与所述混动悬置安装点(132)连接,另一端与变速箱连接;用于燃油车型时,所述压装圆形悬置(140)通过悬置连接杆(141)与发动机连接;用于混合动力车型时,所述压装圆形悬置(140)通过悬置连接杆(141)与发动机连接,并且所述混动连杆(150)一端与所述混动悬置安装点(132)连接,另一端与变速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10)包括支撑板(111)和两个吸能盒(112);所述支撑框架(120)包括左纵梁(121)、右纵梁(122)和横梁(123);所述支撑板(111)与两个所述吸能盒(112)连接,两个所述吸能盒(112)分别与所述左纵梁(121)和右纵梁(122)连接,所述横梁(1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121)和右纵梁(122)连接,所述左纵梁(121)和右纵梁(122)分别与所述元宝梁副车架(13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单元包括轮毂轴承,所述前转向节总成(200)设置有轮毂轴承安装孔(210)和四个球面螺栓孔(220),所述轮毂轴承设置于所述轮毂轴承安装孔(210)内,并通过四个所述球面螺栓孔(220)与所述轮毂轴承进行固定,所述前转向节总成(200)与所述轮毂轴承中间夹设挡尘盘;所述轮毂轴承安装孔(210)的轴线下方设置有下圆柱槽(230),所述前转向节总成
(200)通过所述下圆柱槽(230)与前下控制臂总成(300)连接,所述轮毂轴承安装孔(210)的轴线上方设置有上圆柱槽(240),所述前转向节总成(200)通过所述上圆柱槽(240)与前滑柱总成(50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控制臂总成(300)包括:控制臂本体(310),所述控制臂本体(310)为a字形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310)具有第一边壁(311)、第二边壁(312)和第三边壁(313),所述第一边壁(311)、第二边壁(312)和第三边壁(313)之间两两相接,所述第一边壁(311)、第二边壁(312)和第三边壁(313)向所述控制臂本体(310)内部由厚变薄;球头销(320),所述球头销(320)设置于所述第一边壁(311)和第三边壁(312)相接处,所述球头销(320)与所述下圆柱槽(230)连接;前衬套总成(330),所述前衬套总成(330)包括前橡胶衬套(331),所述前橡胶衬套(331)压装于所述第一边壁(311)和第二边壁(312)相接处;后衬套总成(340),所述后衬套总成(340)包括双头螺柱(341)、后衬套(342)和后衬套支架(343),所述第二边壁(312)和第三边壁(313)相接处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双头螺柱(341)一端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接,所述后衬套(342)套设在所述双头螺柱(341)上,所述后衬套(342)通过双头螺柱(341)另一端螺接的螺母固定在所述控制臂本体(310)上,所述后衬套支架(343)套设在所述后衬套(342)上,所述后衬套(342)与所述后衬套支架(343)通过过盈配合进行装配,所述后衬套支架(343)设置有车身安装孔(3431)和副车架安装孔(3432),所述后衬套支架通过所述车身安装孔(3431)与车身连接,通过所述副车架安装孔(3432)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10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通过改变所述第一边壁(311)的长度来改变车辆轮距,从而实现匹配不同车辆宽度的需求。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滑柱总成(500)包括:前减振器总成(510),所述前减振器总成(510)包括活塞杆(511)、活塞、减振器外筒(512)和连接杆支架(513),所述活塞杆(511)与活塞连接,所述减震器外筒(513)具有滑腔,所述活塞可在滑腔内移动,所述活塞杆(511)可在所述前减振器总成(510)上端做伸缩运动,所述连接杆支架(513)设置于所述前减振器外筒(512)的外壁上,所述前减振器总成(510)下端与所述前转向节总成(200)的所述上圆柱槽(240)通过过盈夹紧配合;弹簧下软垫(520),所述弹簧下软垫(520)设置于所述前减振器总成(510)上端;弹簧(530),所述弹簧(530)的下端通过所述弹簧下软垫(520)与所述前减振器总成(510)装配,所述弹簧(530)下端带升程;轴向推力轴承(540),所述轴向推力轴承(540)下方与所述弹簧(530)的上端贴合,所述弹簧(530)上端无升程;防尘罩(550),所述防尘罩(550)上端与所述轴向推力轴承(540)卡接,下侧与所述前减振器总成(510)卡接;前上悬置(560),所述轴向推力轴承(540)与所述前上悬置(560)通过定位销进行轴向
定位,所述轴向推力轴承(540)上端与前上悬置(560)面贴合,轴向过盈配合,所述活塞杆(511)与前上悬置(560)通过螺栓固定;缓冲块(570),缓冲块内侧与活塞杆过盈配合,外侧与上悬置过盈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振器总成(510)具有油封,所述油封与所述减振器外筒(512)连接,用于所述滑腔的密封;所述轴向推力轴承(540)与所述弹簧(530)的上端贴合而形成的接触平面与所述前上悬置(560)设置有夹角,使所述弹簧(530)为整车提供一定的侧向支撑力以中和所述活塞、油封处的侧向力。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400)包括:稳定杆总成(410),所述稳定杆总成(410)包含稳定杆(411)、两个稳定杆衬套(412)、稳定杆盖板(413),两个所述稳定杆衬套(412)套设在所述稳定杆(411)上,并与所述稳定杆(411)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杆衬套(412)过盈压装于所述稳定杆盖板(413)内,所述稳定杆盖板(413)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100)连接;稳定杆连接杆(420),所述稳定杆连接杆(420)为上下双球头结构,上端设置有上侧球头(421),下端设置有下侧球头(422),所述上侧球头(421)与所述连接杆支架(513)连接,下侧球头(422)与稳定杆总成(410)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包括:前副车架总成、前转向节总成、前下控制臂总成、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前滑柱总成;前副车架总成设置有预留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孔和混动悬置安装点,用于兼容燃油车型及混合动力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包括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和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用于燃油车型,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用于混合动力车型,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或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的杆径与整车侧倾需求相匹配;本发明能够适应MPV车型的燃油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共平台的需求,同时能够向上向下兼容拓展,开发后续其他车型。开发后续其他车型。开发后续其他车型。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 丁树伟 梁友涛 王微 徐婷婷 贾彦光 王德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3/3/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