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3-03-06 15:2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对防漏罗口且能够安装吸收垫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一对防漏罗口且能够安装吸收垫的吸收性物品。防漏罗口具有能够通过前后方向上的收缩而朝向肌肤面侧立起的立起部。安装辅助者在向吸收性物品安装吸收垫时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从而在立起部间配置吸收垫。由此,即使排泄物从吸收垫沿着宽度方向漏出,也能够利用吸收性物品的立起部封堵。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2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然而,在吸收性物品的安装前的状态下,存在立起部未充分地立起,安装辅助者未意识到防漏罗口的情况。因此,安装辅助者在向吸收性物品安装吸收垫时,存在不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而是将吸收垫载置于防漏罗口上(即,立起部的肌肤面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立起部的立起被吸收垫妨碍,因此容易产生排泄物的侧漏。另外,吸收垫未被固定,因此存在由于穿用者的动作而吸收垫偏移,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恶化的可能。
7.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是具有一对防漏罗口且能够安装吸收垫的吸收性物品,容易引导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
8.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和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以及一对防漏罗口,其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且隔着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即宽度中心而配置于两侧。所述防漏罗口具有:立起部,其能够通过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收缩而从立起端缘朝向肌肤面侧立起;以及前后接合部,其位于比所述立起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以不能朝向所述肌肤面侧立起的方式接合。吸收性物品能够安装吸收垫。吸收性物品具有表示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标记部。所述标记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所述立起端缘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且比所述前后接合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附图说明
9.图1是从肌肤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而得到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10.图2是图1所示的f2-f2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11.图3是从肌肤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而得到的示意性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12.图4是图3所示的f4-f4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13.图5的a是在吸收垫安装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从肌肤面侧观察吸收
性物品而得到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性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14.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安装状态的图。
15.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安装状态的图。
16.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安装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1)实施方式的概要
18.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和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以及一对防漏罗口,其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且隔着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即宽度中心而配置于两侧。所述防漏罗口具有:立起部,其能够通过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收缩而从立起端缘朝向肌肤面侧立起;以及前后接合部,其位于比所述立起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以不能朝向所述肌肤面侧立起的方式接合。吸收性物品能够安装吸收垫。吸收性物品具有表示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标记部。所述标记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所述立起端缘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且比所述前后接合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19.安装辅助者在使吸收垫的端部的位置对合于由标记部表示的配置位置时,不仅视觉辨认标记部,而且为了使吸收垫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对合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中心而视觉辨认宽度中心。因而,在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中,标记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立起端缘靠宽度方向的外侧且比前后接合部靠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安装辅助者一边视觉辨认标记部和宽度中心一边调整吸收垫的安装位置时,立起部容易进入视野。由此,安装辅助者视觉辨认立起部,从而容易意识到防漏罗口,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
20.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从所述前后接合部到所述标记部的长度比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标记部的最大长度短。由此,标记部配置于前后接合部的附近,因此由前后方向上的立起部的立起端缘(即,前后接合部的内端缘)和宽度方向上的立起部的立起端缘构成的袋(空间)的角部容易进入视野。吸收垫的端部的外侧缘(即,角部)容易进入到袋的角部附近,因此通过使安装辅助者意识到袋的角部,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另外,袋的角部是立起部开始立起的部分,因此袋的角部的周边的立起部的立起高度变低。通过将吸收垫放入到袋的角部附近,吸收垫不仅在宽度方向上不易偏移,在前后方向上也不易偏移。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吸收垫的吸收性能,能够抑制由吸收垫的偏移引起的穿着感的恶化。
21.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及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以及粘扣带,其配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并且固定于所述前腰围区域。所述标记部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比所述粘扣带的前端缘靠后方的位置。粘扣带固定于前腰围区域,从而比粘扣带的前端缘靠后侧的区域紧贴于穿用者的身体,因此吸收垫不易从理想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吸收垫的吸收性能,能够抑制由吸收垫的偏移引起的穿着感的恶化。
22.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标记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所述粘扣带的后端
缘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在使吸收垫的位置对合于标记部的状态下,粘扣带固定于前腰围区域,从而粘扣带的前端缘与后端缘之间的区域紧贴于穿用者的身体,因此吸收垫的端部的位置更加不易从标记部偏移。
23.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芯。所述标记部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在比所述吸收芯的外侧缘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与所述吸收芯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一般来说,吸收垫的端部以即使排泄物从吸收垫漏出吸收芯也能够吸收漏出的排泄物的方式配置于比吸收芯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标记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吸收芯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从而安装辅助者容易以吸收垫的端部与吸收芯重叠的方式将吸收垫正确地安装于吸收性物品。
24.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标记部配置于比构成所述防漏罗口的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由此,标记部不与穿用者的肌肤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标记部而产生的对穿用者的肌肤的影响(例如,在利用由墨形成的印字设置标记部的情况下,墨向肌肤的移动、或者墨对肌肤的损伤等)。
25.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标记部以跨所述立起端缘的方式配置。在比立起端缘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区域中,标记部由于立起部而不能清晰地视觉辨认,另一方面,在比立起端缘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区域中,构成防漏罗口的片被固定,因此即使标记部配置于比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也比上述内侧的区域容易清楚地视觉辨认标记部。因此,安装辅助者想要清楚地视觉辨认内侧的区域中的标记部而容易翻起立起部。通过引导立起部的翻起,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
26.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收缩性的收缩构件。所述标记部可以配置于与所述收缩构件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区域。由此,配置有标记部的区域不易由于收缩构件的收缩而收缩,能够抑制标记部的视觉辨认性降低。
27.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标记部表示所述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所述前后方向的范围。由此,安装辅助者能够想到能够在标记部所示的范围内自由地调整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能够降低为了适当的安装而必须将吸收垫的端部配置于精确位置这样的安装辅助者的精神负担。另外,与将吸收垫的端部配置于精确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调整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时间,因此容易缩短安装时间。另外,吸收垫的尺寸有时根据制造吸收垫的制造商而不同。安装辅助者能够在标记部所示的范围内自由地调整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因此安装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垫不易被限制,并且能够将吸收垫配置于更适当的位置。另外,在多个安装辅助者将吸收性物品安装于穿用者的情况下也是,与标记部以精确位置表示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情况相比,各安装辅助者能够在标记部所示的范围内自由地调整吸收垫的端部的配置。因而,多个安装辅助者分别能够将吸收垫适当地安装于吸收性物品。
28.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标记部利用图形表示所述标记部是用于安装所述吸收垫的标记。由此,安装辅助者容易理解标记部用于安装吸收垫。不易使穿用者的身体等其他部位对合于标记部,能够将吸收垫适当地安装于吸收性物品。
29.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标记部利用文字表示所述标记部是用于安装所述吸收垫的标记。由此,视觉辨认到文字的安装辅助者能够利用标记部认识到应该配置吸收垫,因此能够减少安装辅助者以标记部为基准而错误地配置穿用者的身体等其他部位的
情况。
30.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由与所述标记部不同的设计构成的其他标记部。所述标记部与所述其他标记部可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分开。由此,穿用者容易认识到标记部与其他标记部不同,能够减少使吸收垫的端部错误地对合于其他标记部的位置的情况。
31.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标记部的至少局部与所述其他标记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重叠。由此,在发现了其他标记部时,能够通过将视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发现标记部,因此安装辅助者能够容易发现标记部。因而,发现了标记部的安装辅助者以标记部为基准而对合吸收垫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容易意识到防漏罗口,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
32.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标记部”与垫标记部对应,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其他标记部”与身体标记部对应。
33.(2)吸收性物品的整体概略结构
34.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不过,应当留意的是,附图是示意图,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比例等不同。因而,具体的尺寸等应当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间也可能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另外,在比较本发明的长度、位置关系时,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均使用使吸收性物品伸长至不由伸缩性构件形成褶皱的状态的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此外,图4表示在图3所示的f4-f4线处后述的立起部61立起的状态。
35.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成人用的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优选为由例如护理者那样的安装辅助者安装于被护理者那样的穿用者(特别是老人)的类型的吸收性物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能够安装吸收垫100。吸收垫100在吸收性物品10的肌肤面侧安装于吸收性物品10。
36.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l向穿用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宽度方向w与前后方向l正交。吸收性物品10具有与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正交的厚度方向t。在本说明书中,“肌肤面侧”相当于在使用中面向穿用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面侧”相当于在使用中面向与穿用者的肌肤相反的那一侧的一侧。厚度方向t向肌肤面侧t1和非肌肤面侧t2延伸。
37.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下裆区域s3。前腰围区域s1在使用时面向穿用者的身体前侧。后腰围区域s2在使用时面向穿用者的身体后侧。下裆区域s3配置于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之间。下裆区域s3在使用时配置于穿用者的下裆。可以是,下裆区域s3是设有腿围开口部15的区域,前腰围区域s1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由腿围开口部15的前端缘限定,后腰围区域s2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由腿围开口部15的后端缘限定。
38.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s3的吸收芯50。吸收芯50可以从下裆区域s3向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延伸。吸收芯50例如可以是粉碎浆粕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或含有它们的混合物的吸收性材料的层叠体。此外,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最内侧的外侧缘50ie。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包含吸收芯50和未图示的芯
包层的吸收体。芯包层以覆盖吸收芯50的方式配置,例如,可以是棉纸、无纺布片。
39.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位于吸收芯50的肌肤面侧t1的肌肤面片41和位于吸收芯50的非肌肤面侧t2的非肌肤面片42。肌肤面片41可以具有顶片41a和侧片41b。顶片41a可以具有透液性,以覆盖吸收芯50的至少宽度方向w的中心的方式配置。侧片41b可以由具有疏水性的无纺布构成,在比吸收芯50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以覆盖宽度方向w上的顶片41a的两侧部的方式配置。非肌肤面片42可以具有不透液性,设于比吸收芯50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非肌肤面片42可以具有不透液性的背膜42a和配置于背膜42a的非肌肤面侧的背无纺布42b。
40.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一对防漏罗口60。一对防漏罗口60至少在下裆区域s3中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一对防漏罗口60隔着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即宽度中心wc而配置于两侧。一对防漏罗口60可以具有立起部61、前后接合部62、宽度接合部63、防漏弹性构件65。
41.立起部61能够通过前后方向l上的收缩而朝向肌肤面侧t1立起。前后接合部62位于比立起部61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以不能朝向肌肤面侧t1立起的方式接合。前后接合部62具有位于宽度中心wc侧的内侧缘62e和位于股间部侧的内端缘(即,后腰围区域s2中的前后接合部62的前端缘62f)。宽度接合部63位于比立起部61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以不能朝向肌肤面侧t1立起的方式接合。防漏弹性构件65以在前后方向l上伸长的状态配置于侧片41b。防漏弹性构件65可以被侧片41b夹持而固定。通过防漏弹性构件65的收缩,立起部61能够在前后方向l上收缩而立起。如图4所示,立起部61从宽度方向w上的立起端缘61we开始立起。立起端缘61we由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接合部63的内侧缘构成。另外,立起部61从前后方向l上的立起端缘61le开始立起。立起端缘61le由前后方向l上的前后接合部62的位于股间部侧的内端缘构成。
42.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配置于腿围开口部15且在前后方向l上具有伸缩性的腿围弹性构件16。腿围弹性构件16可以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沿着腿围开口部15配置。由此,使腿围开口部15贴合于穿用者的腿围。如图3所示,吸收性物品10可以在后腰围区域s2中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具有伸缩性的腰部弹性构件17。腰部弹性构件17可以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跨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
43.吸收性物品10具有吸收性主体11和粘扣带90。吸收性主体11至少由吸收芯50、肌肤面片41、非肌肤面片42构成。粘扣带90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且固定于前腰围区域s1。粘扣带90设于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部。粘扣带90在后腰围区域s2中从吸收性主体11的外侧缘11e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伸出。粘扣带90可以具有粘扣带90的外侧部的局部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92。伸出部92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比粘扣带90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短。伸出部92可以具有第1伸出部921和位于比第1伸出部921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的第2伸出部922。
44.粘扣带90具有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的卡合部96。卡合部96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从而粘扣带90被固定。卡合部96可以设于伸出部92。卡合部96具有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的第1卡合部961和在比第1卡合部961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的第2卡合部962。可以是,第1卡合部961设于第1伸出部921,第2卡合部962设于第2伸出部922。
45.(3)垫标记部
46.接着,说明垫标记部30。吸收性物品10具有表示前后方向l上的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垫标记部30。垫标记部30用于将吸收垫100在适当的位置安装于吸收性物品10。垫标记部30可以表示吸收垫100的后端部100r的配置位置。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表示由吸收垫100的后端部100r和外侧部100e构成的角部100c的配置位置。垫标记部30可以由在宽度方向w上配置于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中心wc的两外侧的一对垫标记部30构成。
47.垫标记部30能够从吸收性物品10的肌肤面侧t1视觉辨认。垫标记部30能够通过目视识别即可。例如,在l*a*b*表色系中,相对于与垫标记部30相邻的周围的色差δe为8以上的垫标记部30能够视觉辨认。垫标记部30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油性的墨印刷于吸收性物品10来设置。垫标记部30可以利用被着色的热熔型粘接剂设置。
48.垫标记部30可以具有在前后方向l上位于最前方的前端缘30f和在前后方向l上位于最后方的后端缘30r(参照图5的b)。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最内侧的内侧缘30i和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最外侧的外侧缘30o(参照图5的b)。前后方向l上的垫标记部30的最大长度(即,从前端缘30f到后端缘30r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例如可以是20mm以上,可以是80mm以下。宽度方向w上的垫标记部30的最大宽度(即,从内侧缘30i到外侧缘30o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例如可以是20mm以上,可以是80mm以下。垫标记部30的最大长度和/或最大宽度为20mm以上,从而在目视下能够容易清晰地确认垫标记部30。垫标记部30的最大长度和/或最大宽度为80mm以下,从而相对于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垫标记部30的大小不增大到必要以上,因此安装辅助者能够容易掌握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范围。
49.如图3所示,垫标记部30可以具有表示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的第1垫标记部31。由此,垫标记部30可以表示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第1垫标记部31可以表示吸收垫100的后端部100r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第1垫标记部31例如可以由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的双向箭头构成。可以由从双向箭头的前端缘到双向箭头的后端缘的长度表示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前后方向l上的第1垫标记部31的长度例如可以是20mm以上,可以是80mm以下。前后方向l上的第1垫标记部31的长度例如在吸收性物品10是s尺寸和m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是20mm以上且60mm以下,在吸收性物品10是l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是60mm以上且80mm以下。
50.垫标记部30可以具有利用图形表示垫标记部30是用于安装吸收垫100的标记的第2垫标记部32。由此,垫标记部30可以利用图形表示垫标记部30是用于安装吸收垫100的标记。如图3所示,第2垫标记部32可以由吸收垫100的图形构成。第2垫标记部32除了可以由吸收垫100的图形构成以外,可以由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箭头的图形构成。
51.垫标记部30可以具有利用文字表示垫标记部30是用于安装吸收垫100的标记的第3垫标记部33。由此,垫标记部30可以利用文字表示垫标记部30是用于安装吸收垫100的标记。在实施方式中,第3垫标记部33由“垫端部”的文字构成。第3垫标记部33例如也可以由“垫”、“吸收垫”等文字构成。构成第3垫标记部33的文字可以用日语表述,可以用英语表述,可以用其他语言(例如,中文)表述。
52.在实施方式中,垫标记部30由第1垫标记部31、第2垫标记部32、第3垫标记部33构成。第1垫标记部31可以配置于比第2垫标记部32和第3垫标记部33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第3垫标记部33可以配置于比第2垫标记部32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
53.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前后接合部62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垫标记部30不配置于比前后接合部62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而是配置于比前后接合部62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在实施方式中,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前后接合部62的前端缘62f靠前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可以不配置于比前后接合部62的前端缘62f靠后方的位置,而是配置于比前端缘62f靠前方的位置。另外,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垫标记部30可以不配置于下裆区域s3,而是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另外,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靠后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前端缘30f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靠后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a)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b)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前端缘962f靠后方的位置,(c)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后端缘962r靠后方的位置,(d)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前端缘961f靠后方的位置,(e)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后端缘961r靠后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前端缘30f(a)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b)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前端缘962f靠后方的位置,(c)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后端缘962r靠后方的位置,(d)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前端缘961f靠后方的位置,(e)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后端缘961r靠后方的位置。
54.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后端缘90r靠前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可以不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后端缘90r靠后方的位置,而是配置于比后端缘90r靠前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a)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后端缘961r靠前方的位置,(b)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前端缘961f靠前方的位置,(c)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后端缘962r靠前方的位置,(d)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前端缘962f靠前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后端缘30r(a)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后端缘961r靠前方的位置,(b)可以配置于比第1卡合部961的前端缘961f靠前方的位置,(c)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后端缘962r靠前方的位置,(d)可以配置于比第2卡合部962的前端缘962f靠前方的位置。另外,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比腰部弹性构件17的前端缘17f靠前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后端缘30r可以配置于比腰部弹性构件17的前端缘17f靠前方的位置。另外,垫标记部30的整体也可以配置于从粘扣带90(从吸收性主体11向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翼片)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区域内。
55.可以是,在前后方向l上,垫标记部30的前端缘30f位于比粘扣带90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前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后端缘30r位于比粘扣带90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后方的位置。另外,可以是,在前后方向l上,垫标记部30的前端缘30f位于比卡合部96的最后方的后端缘(在实施方式中,第1卡合部961的后端缘961r)和卡合部96的最前方的前端缘(在实施方式中,第2卡合部962的前端缘962f)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前方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后端缘30r位于比该中心靠后方的位置。
56.如图1和图3所示,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立起端缘61w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内侧缘30i可以配置于比立起端缘61w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或者,如图4所示,垫标记部30可以以跨立起端缘61we的方式配置。因而,垫标记部30的内侧缘30i可以配置于比立起端缘61w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外侧缘30o可以配置于比立起端缘61w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
57.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外侧缘30o可以配置于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如图4所示,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在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与吸收芯50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外侧缘30o(a)可以配置于比顶片41a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b)可以配置于比宽度接合部63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
58.从前后接合部62到垫标记部30的长度可以比前后方向l上的垫标记部30的最大长度短。如图1等所示,在后腰围区域s2中,从前后接合部62到垫标记部30的长度是在朝向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方向上从前后接合部62的前端缘62f到垫标记部30的后端缘30r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垫标记部30跨前后接合部62的前端缘62f,因此从前后接合部62到垫标记部30的长度是0。从前后接合部62到垫标记部30的长度例如可以是80mm以下。
59.如图4所示,垫标记部30可以配置于比构成防漏罗口60的片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片是侧片41b。该片具有透光性。片例如可以通过由无纺布构成而具有透光性。垫标记部30设于顶片41a的非肌肤面。垫标记部30既可以设于顶片41a的肌肤面,也可以设于侧片41b的非肌肤面。垫标记部30可以设于比吸收芯50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
60.吸收性物品10可以包括具有收缩性的收缩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缩构件是腿围弹性构件16、腰部弹性构件17以及防漏弹性构件65。这些弹性构件以伸长的状态固定于构成吸收性物品10的结构构件,因此具有收缩性。垫标记部30可以配置于与收缩构件在厚度方向t上不重叠的区域。
61.(4)身体标记部
62.接着,说明身体标记部20。吸收性物品10具有表示穿用者的身体的局部的配置位置的身体标记部20。身体标记部20用于在穿用者的适当的位置安装吸收性物品10。身体标记部20能够从吸收性物品10的肌肤面侧t1视觉辨认。身体标记部20能够通过目视识别即可。身体标记部20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油性的墨印刷于吸收性物品10来设置。身体标记部20可以具有在前后方向l上位于最前方的前端缘20f和在前后方向l上位于最后方的后端缘20r(参照图5的b)。另外,身体标记部20可以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最内侧的内侧缘20i和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最外侧的外侧缘20o(参照图5的b)。前后方向l上的身体标记部20的最大长度(即,从前端缘20f到后端缘20r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例如可以是20mm以上,可以是70mm以下。宽度方向w上的身体标记部20的最大宽度(即,从内侧缘20i到外侧缘20o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例如可以是20mm以上,可以是70mm以下。
63.身体标记部20的至少局部表示穿用者的骨骼的配置位置,并且配置于比宽度方向w上的吸收性物品10的中央区域cr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身体标记部20可以表示穿用者的髂嵴的配置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身体标记部20表示作为穿用者的骨骼的穿用者的髂嵴的配置位置的情形为例而进行说明。身体标记部20可以由在宽度方向w上配置于中央区域cr的两外侧的一对身体标记部20构成。此外,中央区域cr是(a)在伸长到在吸收性物品10不形成褶皱的状态的伸长状态下从防漏罗口60的一个内侧缘60e到另一个内侧缘60e之间的防漏罗口60间的区域和(b)在宽度方向w上从吸收芯50的位于最内侧的一个外侧缘50ie到另一个外侧缘50ie的吸收芯50间的区域(即,吸收芯50的最短宽度的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中央区域cr可以是防漏罗口60间的区域和吸收芯50间的区域中的宽度方向w的
长度较窄的区域。
64.如图3所示,身体标记部20可以具有表示穿用者的骨骼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的第1身体标记部21。由此,身体标记部20可以表示穿用者的骨骼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第1身体标记部21例如可以由随着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的第1部分211和随着从第1部分211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第2部分212构成。可以由从第1部分211的前端缘到第2部分的后端缘的长度表示穿用者的骨骼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身体标记部20可以具有利用图形表示安装吸收性物品10的安装部位和穿用者的骨骼的配置位置的第2身体标记部22。由此,身体标记部20可以利用图形表示安装部位和穿用者的骨骼的配置位置。身体标记部20可以具有利用文字表示应该配置于由身体标记部20表示的配置位置的穿用者的骨骼的第3身体标记部23。由此,身体标记部20可以利用文字表示应该配置的穿用者的骨骼。在实施方式中,第3身体标记部23由“腰骨”的文字构成。
65.身体标记部2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身体标记部20可以不配置于下裆区域s3,而是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身体标记部20可以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如图5的b所示,身体标记部20的前端缘20f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靠后方的位置。由此,在垫标记部30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靠后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安装辅助者安装于安装垫标记部30的吸收性物品10时,能够容易视觉辨认身体标记部20。另外,也可以是,身体标记部20的整体配置于从粘扣带90(从吸收性主体11向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翼片)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区域内。
66.如图3所示,身体标记部20与垫标记部30可以由彼此不同的设计构成。身体标记部20与垫标记部30在前后方向l上分开。从身体标记部20到垫标记部30的长度ml可以比身体标记部20的前后方向l的最大长度的一半长。由此,可以容易分别识别身体标记部20和垫标记部30。另外,长度ml可以比身体标记部20的前后方向l的最大长度长。长度ml例如可以分开20mm以上。另外,身体标记部20可以位于比垫标记部30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安装吸收垫100之后,也能够视觉辨认身体标记部20。此外,长度ml可以是身体标记部20的前后方向l的最大长度的3倍以下。由此,在安装辅助者安装于安装垫标记部30的吸收性物品10时,能够容易视觉辨认身体标记部20。
67.身体标记部20的至少局部可以与垫标记部30在前后方向l上重叠。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与身体标记部20在前后方向l上重叠。可以是,在宽度方向w上,身体标记部20的内侧缘20i位于比垫标记部30的外侧缘30o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身体标记部20的外侧缘20o位于比垫标记部30的内侧缘30i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另外,可以是,垫标记部30的内侧缘30i位于比身体标记部20的外侧缘30o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外侧缘30o位于比身体标记部20的内侧缘20i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w上,身体标记部20的内侧缘20i位于比垫标记部30的内侧缘30i靠内侧的位置。另外,由文字构成的第3身体标记部23和第3垫标记部33可以在前后方向l上重叠。由此,文字沿着前后方向l排列,因此安装辅助者仅通过使视线在前后方向l上滑动就能够容易掌握文字,能够减轻安装辅助者的负担。
68.(5)安装方法
69.说明吸收性物品10的安装方法的一例。第一,安装辅助者展开吸收性物品10,视觉
辨认垫标记部30。安装辅助者以垫标记部30为基准,对合吸收垫100的后端部100r的位置。在此,安装辅助者在使吸收垫100的后端部100r的位置对合于由垫标记部30表示的配置位置时,不仅视觉辨认垫标记部30,而且为了使吸收垫100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的位置对合于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中心wc而视觉辨认宽度中心wc。由此,在安装辅助者一边视觉辨认垫标记部30和宽度中心wc一边调整吸收垫的安装位置时,立起部61容易进入视野,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61的非肌肤面侧t2放入吸收垫。如图5所示,安装辅助者将吸收垫100的后端部100r向立起部61的非肌肤面侧t2放入,从而将吸收垫100安装于吸收性物品10。
70.接着,安装辅助者将吸收性物品10安装于穿用者。将展开的吸收性物品10设置于侧卧的穿用者的背侧。安装辅助者以身体标记部20为基准而调整吸收性物品10的位置。具体来说,安装辅助者使穿用者的骨骼的位置对合于身体标记部20。在实施方式中,移动吸收性物品10而调整吸收性物品10的位置以使身体标记部20与髂嵴ic在宽度方向w上重叠。在穿用者的肌肤由于髂嵴ic而突出的情况下,安装辅助者也可以利用视觉识别髂嵴ic的位置。安装辅助者也可以通过接触穿用者的腰的位置而准确地识别髂嵴ic的位置。此外,安装辅助者也可以在由垫标记部30表示的范围内调整吸收垫100的位置。安装辅助者例如也可以以遮盖穿用者的臀部的裂缝的方式调整吸收垫100的位置。
71.接着,如图7所示,穿用者的身体载置于吸收性物品10,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10上仰卧。接着,以吸收垫100的前侧覆盖穿用者的股间部的方式抬起吸收垫100的前侧,贴合于穿用者的股间部。此后,抬起吸收性物品10的前侧,以覆盖穿用者的股间部和腹部的方式贴合吸收性物品10的前侧。由此,如图5的a所示,吸收性物品10的前腰围区域s1覆盖穿用者的腹部。
72.接着,将粘扣带90固定于前腰围区域s1。如图5的b所示,穿用者使第2卡合部962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穿用者既可以以第2伸出部922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方式将第2卡合部962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也可以如图5的b所示,以第2伸出部922向穿用者的腰部侧倾斜的方式将第2卡合部962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所谓的倾斜固定)。此后,如图5的c所示,穿用者使第1卡合部961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穿用者既可以以第1伸出部921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方式将第1伸出部921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也可以如图5的c所示,以第1伸出部921向穿用者的下裆侧倾斜的方式将第1伸出部921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所谓的倾斜固定)。穿用者也可以以粘扣带90卡挂于髂嵴ic的方式将第1伸出部921卡合于前腰围区域s1。这样,吸收性物品10可以安装于穿用者。
73.像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立起部61的立起端缘61w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且比前后接合部62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安装辅助者在使吸收垫100的端部的位置对合于由垫标记部30表示的配置位置时,不仅视觉辨认垫标记部30,而且为了使吸收垫100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的位置对合于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中心wc而视觉辨认宽度中心wc。因而,在吸收性物品10中,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立起端缘61w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且比前后接合部62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安装辅助者在一边视觉辨认垫标记部30和宽度中心wc一边调整吸收垫100的安装位置时,立起部61容易进入视野。由此,安装辅助者视觉辨认立起部61,从而容易意识到防漏罗口60,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61的非肌肤面侧t2放入吸收垫100。
74.另外,从前后接合部62到垫标记部30的长度可以比前后方向l上的垫标记部30的
最大长度短。由此,垫标记部30配置于前后接合部62的附近,因此由前后方向l上的立起部61的立起端缘61le(即,前后接合部62的前端缘62f)和宽度方向w上的立起部61的立起端缘61we构成的袋(空间)的角部容易进入视野。吸收垫100的端部的外侧缘(即,角部100c)容易进入到袋的角部附近,因此通过使安装辅助者意识到袋的角部,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61的非肌肤面侧t2放入吸收垫100。另外,袋的角部是立起部61开始立起的部分,因此袋的角部的周边的立起部61的立起高度变低。通过将吸收垫100放入到袋的角部附近,吸收垫100不仅在宽度方向w上不易偏移,在前后方向l上也不易偏移。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吸收垫100的吸收性能,能够抑制由吸收垫100的偏移引起的穿着感的恶化。
75.另外,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靠后方的位置。粘扣带90固定于前腰围区域s1,从而比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靠后侧的区域紧贴于穿用者的身体,因此吸收垫100不易从理想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吸收垫100的吸收性能,能够抑制由吸收垫100的偏移引起的穿着感的恶化。
76.另外,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后端缘90r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在使吸收垫100的位置对合于垫标记部30的状态下,粘扣带90固定于前腰围区域s1,从而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与后端缘90r之间的区域紧贴于穿用者的身体,因此吸收垫100的端部的位置更加不易从垫标记部30偏移。
77.另外,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配置于在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与吸收芯50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的位置。一般来说,吸收垫100的端部以即使排泄物从吸收垫100漏出吸收芯50也能够吸收漏出的排泄物的方式配置于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从而安装辅助者容易以吸收垫100的端部与吸收芯50重叠的方式将吸收垫100正确地安装于吸收性物品10。另外,一般来说,吸收芯50比构成吸收性物品10的其他结构构件厚,因此配置有吸收芯50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透光性较低。因而,在垫标记部30配置于比吸收芯50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的情况下,配置于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内侧的位置的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的视觉辨认性不易受到吸收性物品10所放置的床铺等载置面的影响。
78.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配置于比构成防漏罗口60的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由此,垫标记部30不与穿用者的肌肤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垫标记部30而产生的对穿用者的肌肤的影响(例如,在利用由墨形成的印字设置垫标记部30的情况下,墨向肌肤的移动、或者墨对肌肤的损伤等)。
79.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以跨立起端缘91we的方式配置。在比立起端缘91w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区域中,垫标记部30由于立起部61而不能清晰地视觉辨认,另一方面,在比立起端缘91w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区域中,构成防漏罗口60的侧片41b被固定,因此即使垫标记部30配置于比侧片41b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也比上述内侧的区域容易清楚地视觉辨认垫标记部30。因此,安装辅助者想要清楚地视觉辨认内侧的区域中的垫标记部30而容易翻起立起部61。通过引导立起部61的翻起,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61的非肌肤面侧t2放入吸收垫100。
80.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配置于与收缩构件在厚度方向t上不重叠的区域。由此,配置有垫标记部30的区域不易由于收缩构件的收缩而收缩,能够抑制垫标记部30的视觉辨认
性降低。
81.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表示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由此,安装辅助者能够想到能够在垫标记部30所示的范围内自由地调整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能够降低为了适当的安装而必须将吸收垫100的端部配置于精确位置这样的安装辅助者的精神负担。另外,与将吸收垫100的端部配置于精确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调整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时间,因此容易缩短安装时间。
82.另外,吸收垫100的尺寸有时根据制造吸收垫100的制造商而不同。安装辅助者能够在垫标记部30所示的范围内自由地调整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因此安装于吸收性物品10的吸收垫100不易被限制,并且能够将吸收垫100配置于更适当的位置。另外,在多个安装辅助者将吸收性物品10安装于穿用者的情况下也是,与垫标记部30以精确位置表示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位置的情况相比,各安装辅助者能够在垫标记部30所示的范围内自由地调整吸收垫100的端部的配置。因而,多个安装辅助者分别能够将吸收垫100适当地安装于吸收性物品10。
83.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利用图形表示垫标记部30是用于安装吸收垫100的标记。由此,安装辅助者容易理解垫标记部30用于安装吸收垫100。不易使穿用者的身体等其他部位对合于垫标记部30,能够将吸收垫100适当地安装于吸收性物品10。
84.另外,垫标记部30可以利用文字表示垫标记部30是用于安装吸收垫100的标记。由此,视觉辨认到文字的安装辅助者能够利用垫标记部30认识到应该配置吸收垫100,因此能够减少安装辅助者以垫标记部30为基准而错误地配置穿用者的身体等其他部位的情况。
85.另外,垫标记部30和身体标记部20可以在前后方向l上分开。由此,穿用者容易识别垫标记部30与身体标记部20不同,能够减少使吸收垫100的端部错误地对合于身体标记部20的位置的情况。
86.另外,垫标记部30的至少局部可以与身体标记部20在前后方向l上重叠。由此,在发现了身体标记部20时,通过使视线在前后方向l上移动,能够发现垫标记部30,因此安装辅助者能够容易发现垫标记部30。因而,发现了垫标记部30的安装辅助者以垫标记部30为基准而对合吸收垫100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容易意识到防漏罗口60,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61的非肌肤面侧t2放入吸收垫100。
87.另外,垫标记部30和身体标记部20可以配置于比粘扣带90的前端缘90f靠后方的位置。由此,在发现了身体标记部20时,垫标记部30也容易进入视野,因此安装辅助者能够容易发现垫标记部30。因而,发现了垫标记部30的安装辅助者以垫标记部30为基准而对合吸收垫100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容易意识到防漏罗口60,能够引导安装辅助者向立起部61的非肌肤面侧t2放入吸收垫100。
88.(6)其他实施方式
89.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设为修改和变更形态来实施。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90.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身体标记部20表示作为穿用者的骨骼的穿用者的髂嵴的配置位置,但不限于此。身体标记部20也可以表示作为穿用者的骨骼的例如骶骨、髂骨、腰椎
(例如,第3腰椎、第4腰椎、第5腰椎等)、耻骨、尾骨、大转子等中的任一者的配置位置。
91.另外,第1身体标记部21可以与第1垫标记部31同样地利用箭头表示穿用者的骨骼的配置位置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第1垫标记部31可以与第1身体标记部21同样地由随着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的第1部分和随着从第1部分211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第2部分构成。
9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身体标记部20和垫标记部30以外的标记部。例如,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引导粘扣带90的固定位置的标记部。由此,也可以引导粘扣带90的倾斜固定。
9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具有身体标记部20,但不限于此。吸收性物品10可以不具有身体标记部20。吸收性物品10也可以不使用身体标记部20地安装于穿用者。
94.此外,2020年6月1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第2020-106505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
95.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96.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引导向立起部的非肌肤面侧放入吸收垫的吸收性物品。
97.附图标记说明
98.10、吸收性物品;20、身体标记部(其他标记部);30、垫标记部(标记部);60、防漏罗口;61、立起部;61we、立起端缘;62、前后接合部;90、粘扣带;96、卡合部;961、第1卡合部;962、第2卡合部;cr、中央区域;ic、髂嵴;s1、前腰围区域;s2、后腰围区域;s3、下裆区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