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3 02:32: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输液器是一种主要用于静脉输液的医疗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长导管、过滤器、流速调节器等部件连接组成;流速调节器由调节器壳体和滚轮组成,通过,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来调整药液的流入速度。目前现有的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大多采用错位上料的方式进行上料,接料机构内具有2n个储料槽,上料机构先将n个调节器壳体输送至接料机构的储料槽内,再将接料机构与上料机构错位,上料机构再将n个调节器壳体输送至接料机构剩下的n个储料槽内,完成调节器壳体的上料。在接料机构相对于上料机构进行错位时,由于调节器壳体从上料机构输送到接料机构中时是一个紧接着下一个的,故在前后两批调节器壳体相碰触的状态下,接料机构带动前一批调节器壳体直接横移进行错位时容易导致后一批调节器壳体出现损伤,调节器壳体受损会影响输液器的正常生产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直线料道,直线料道的入料口连通有料斗、其出料口连通有接料机构,直线料道的出料口上方设置有隔料机构,隔料机构与隔料纵移机构相连接,隔料纵移机构与隔料升降机构相连接;接料机构包括上壳接料胎具,上壳接料胎具的上方设置有取壳机构;取壳机构与取壳升降机构相连接,取壳升降机构与取壳纵移机构相连接;上壳接料胎具的侧方设置有错位机构。
4.进一步的,隔料机构包括脱料单元、脱料连板、脱料板座板,脱料板座板上间隔固定设置有多个脱料连板;脱料单元为多个,多个脱料单元等间距间隔设置于一个脱料连板上。
5.进一步的,脱料单元包括前脱料杆、后脱料杆、脱料杆座板,脱料杆座板固定设置于脱料连板的底部;前脱料杆、后脱料杆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其顶端均插置于脱料杆座板内部;前脱料杆、后脱料杆的顶端分别连接有脱料弹簧,脱料弹簧沿竖向设置于脱料杆座板的内部,脱料弹簧的顶端与脱料连板相连接。
6.进一步的,上壳接料胎具上设置有前高后低的坡形通道;坡形通道为多个,多个坡形通道沿横向等间距间隔排列于上壳接料胎具上。
7.进一步的,上壳接料胎具的前侧设置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包括胎具挡料板、压料柱、挡料拉簧,胎具挡料板的底部通过合页铰接于上壳接料胎具上;压料柱的前端固定连接于胎具挡料板的顶部;胎具挡料板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挡料拉簧与上壳接料胎具相连接。
8.进一步的,隔料纵移机构包括隔料纵移气缸,隔料纵移气缸沿纵向固定设置于压壳升降板上;隔料纵移气缸的输出端与脱料板座板相联接;
9.隔料升降机构包括隔料升降气缸,隔料升降气缸沿竖向固定设置于上壳工位顶板的底部,隔料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压壳升降板相联接。
10.进一步的,取壳纵移机构包括取壳纵移气缸、取壳纵移座板,取壳纵移气缸沿纵向设置于上壳工位顶板的顶部;取壳纵移气缸的输出端与取壳纵移座板相联接,取壳纵移座板滑动设置于上壳工位顶板上;
11.取壳升降机构包括取壳升降气缸、取壳升降顶板、取壳升降底板,取壳升降气缸沿竖向设置于取壳纵移座板上;取壳升降顶板通过升降光轴与取壳升降底板相连接,取壳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取壳升降底板相联接;升降光轴上套设有导套,导套固定设置于取壳纵移座板上。
12.进一步的,取壳机构包括联动气爪座板、平行气动夹爪,联动气爪座板固定设置于取壳升降底板上;平行气动夹爪的输出端设置有上壳爪。
13.进一步的,直线料道的顶部设置有上壳料道压板,上壳料道压板沿纵向开设有风口;风口处通过吹风焊接板固定连接有风管,风管与风机相连接。
14.进一步的,错位机构包括错位气缸、错位顶缸,错位气缸、错位顶缸的输出端分别与错位滑板的左端、右端相联接;上壳接料胎具通过上壳接料板支板与错位滑板固定相连,错位滑板滑动连接于错位座板上。
15.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上料装置设置有隔料机构,能够将位于直线料道中的调节器壳体与其前方的位于上壳接料胎具中的调节器壳体分隔开,使得错位过程不会对调节器壳体造成损伤;
17.2)上壳接料胎具的前端设置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的设置使得上壳接料胎具内的调节器壳体顶部保持水平状态,避免位于坡形通道内的调节器壳体被后续的物料顶着导致其前端翘起脱离上壳接料胎具,避免对取壳机构从上壳接料胎具中取料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右视图。
21.图3为图2的俯视图。
22.图4为图1的侧视图。
23.图5为直线料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隔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挡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取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符号说明:
28.1.机架;2.直线料道;3.接料机构;4.取壳机构;5.隔料机构;6.隔料升降机构;7.取壳升降机构;8.取壳纵移机构;9.挡料机构;10.隔料纵移气缸;11.空位区;12.上壳工位
顶板;13.上壳料道托板;14.错位气缸;15.错位顶缸;16.错位滑板;17.错位座板;18.上壳接料板支板;19.调节器壳体;
29.21.上壳料道压板;22.风口;23.吹风焊接板;24.风管;
30.31.上壳接料胎具;32.坡形通道;
31.41.联动气爪座板;42.平行气动夹爪;43.上壳爪;
32.51.前脱料杆;52.后脱料杆;53.脱料杆座板;54.脱料弹簧;55.脱料连板;56.脱料板座板;
33.61.隔料升降气缸;62.压壳升降板;
34.71.取壳升降气缸;72.取壳升降顶板;73.取壳升降底板;74.升降光轴;75.导套;
35.81.取壳纵移气缸;82.取壳纵移座板;
36.91.胎具挡料板;92.压料柱;93.挡料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如图1-图4所示,一种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直线料道2通过上壳料道托板13设置于机架1上;直线料道2的入料口连通有料斗、其出料口连通有接料机构3,直线料道2和接料机构3是相互独立的。
39.直线料道2具有n个上料道,n为正整数,且n≥2;接料机构3包括上壳接料胎具31,上壳接料胎具31上设置有前高后低的坡形通道32;坡形通道32的数量为2n个,2n个坡形通道沿横向等间距间隔排列于上壳接料胎具31上。
40.直线料道2的顶部设置有上壳料道压板21,上壳料道压板21沿纵向开设有风口22;风口22处通过吹风焊接板23固定连接有风管24,风管24与风机相连接。风机启动通过风管24向直线料道2内吹风,让直线料道2内的第一批调节器壳体加速向前移动至上壳接料胎具31处,第一批调节器壳体进入到上壳接料胎具31中的n个坡形通道中,然后由错位机构带动上壳接料胎具31横移,完成剩下的n个坡形通道的接料。
41.如图7所示,上壳接料胎具31的侧方设置有错位机构,错位机构用于带动上壳接料胎具31相对于直线料道2错位移动,以完成上壳接料胎具的2n个坡形通道的接料。错位机构包括错位气缸14、错位顶缸15,错位气缸14、错位顶缸15的输出端分别与错位滑板16的左端、右端相联接;上壳接料胎具31通过上壳接料板支板18与错位滑板16固定相连,错位滑板16滑动连接于错位座板17上,错位座板17固定设置于机架1的中部。
42.错位气缸14、错位顶缸15的相对设置实现了上壳接料胎具31三个位置的移动;初始位置时上壳接料胎具31中的第一、第三、第五
……
第2n-1个坡形通道的位置与直线料道2的n个上料道的位置相对应,直线料道中的第一批调节器壳体进入到上壳接料胎具31中的第一、第三、第五
……
第2n-1个坡形通道中;错位移动时,错位气缸14启动其输出端伸出推动上壳接料胎具31相对于直线料道2沿横向移动一个坡形通道的间距,直线料道中的第二批调节器壳体进入到上壳接料胎具31中的第二、第四、第六
……
第2n个坡形通道中;上壳接料胎具31中的2n个坡形通道全部接料后,错位顶缸15的输出端伸出带动上壳接料胎具31往
回移动一段距离,上壳接料胎具31移动至预先设定的调节器壳体取料位置。
43.如图7所示,上壳接料胎具31的前侧设置有挡料机构9,挡料机构9包括胎具挡料板91、压料柱92、挡料拉簧93,胎具挡料板91的底部通过合页铰接于上壳接料胎具31上,使得胎具挡料板91与上壳接料胎具31是活动连接的,取壳机构4取料时胎具挡料板91可以向前翻转为调节器壳体脱离上壳接料胎具提供空间。
44.压料柱92的前端固定连接于胎具挡料板91的顶部;胎具挡料板91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挡料拉簧93与上壳接料胎具31相连接。
45.由于在隔料机构动作之前调节器壳体上料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胎具挡料板91的设置对进入到上壳接料胎具31内的调节器壳体起到了挡料作用;调节器壳体19的底部不是平整的,其底部是倾斜向下的,故与调节器壳体19相配合的坡形通道32是前高后低的。
46.当调节器壳体19进入到上壳接料胎具31的坡形通道32内后,在胎具挡料板91的阻挡作用下位于最前方的调节器壳体不会被后续的调节器壳体顶着继续向前移动,并且由压料柱92压着坡形通道32内的调节器壳体的顶部,使得调节器壳体的顶部保持水平状态,避免位于坡形通道内的调节器壳体被后续的物料顶着导致其前端翘起脱离上壳接料胎具31,避免对之后取壳机构4从上壳接料胎具31中取料造成不利影响。
47.因为压料柱92压在调节器壳体的顶部,故在取壳机构4从上壳接料胎具31中夹取调节器壳体并提升时,调节器壳体上升与压料柱92相接触后会顶着压料柱92带动胎具挡料板91向前翻转;当调节器壳体离开上壳接料胎具后,在挡料拉簧93的弹力作用下胎具挡料板91往回翻转带动压料柱92回到初始位置。
48.如图6所示,直线料道2的出料口上方设置有隔料机构5,隔料机构用于将进入到上壳接料胎具内的调节器壳体与位于直线料道里的调节器壳体分隔开。隔料机构5包括脱料单元、脱料连板55、脱料板座板56,脱料板座板56上间隔固定设置有多个脱料连板;脱料单元为多个,多个脱料单元等间距间隔设置于一个脱料连板55上。脱料单元包括前脱料杆51、后脱料杆52、脱料杆座板53,脱料杆座板53固定设置于脱料连板55的底部;前脱料杆51、后脱料杆5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其顶端均插置于脱料杆座板53内部;前脱料杆51、后脱料杆52的顶端分别连接有脱料弹簧54,脱料弹簧54沿竖向设置于脱料杆座板53的内部,脱料弹簧54的顶端与脱料连板55相连接。调节器壳体19的中部是中空的,前脱料杆51、后脱料杆52下降后可以插入到调节器壳体内。
49.隔料机构5与隔料纵移机构相连接,隔料纵移机构与隔料升降机构6相连接;隔料纵移机构包括隔料纵移气缸10,隔料纵移气缸10沿纵向固定设置于压壳升降板62上;隔料纵移气缸10的输出端与脱料板座板56相联接。
50.隔料升降机构6包括隔料升降气缸61,隔料升降气缸61沿竖向固定设置于上壳工位顶板12的底部,隔料升降气缸61的输出端与压壳升降板62相联接。
51.初始状态下隔料升降气缸61的输出端缩回,隔料升降机构6是升起来的;初始状态下隔料纵移气缸10的输出端伸出;第一批调节器壳体进入上壳接料胎具后,隔料升降气缸61带动前脱料杆51、后脱料杆52下降插入到此时位于直线料道中的第二批调节器壳体中;然后隔料纵移气缸10启动其输出端缩回带动第二批调节器壳体向后移动,使得位于上壳接料胎具内的第一批调节器壳体与位于直线料道中的第二批调节器壳体之间无接触,此时错位机构带动上壳接料胎具横向移动,错位过程不会对调节器壳体造成损伤。
52.如图8所示,上壳接料胎具31的上方设置有取壳机构4;取壳机构4与取壳升降机构7相连接,取壳升降机构7与取壳纵移机构8相连接。取壳机构4包括联动气爪座板41、平行气动夹爪42,联动气爪座板41固定设置于取壳升降底板73上;平行气动夹爪42的输出端设置有上壳爪43;上壳爪夹取位于上壳接料胎具内的调节器壳体后,在取壳升降机构7的带动下升起至指定位置后,在取壳纵移机构8的带动下将调节器壳体19转移至下一工位。
53.取壳纵移机构8包括取壳纵移气缸81、取壳纵移座板82,取壳纵移气缸81沿纵向设置于上壳工位顶板12的顶部;取壳纵移气缸81的输出端与取壳纵移座板82相联接,取壳纵移座板82滑动设置于上壳工位顶板12上。
54.取壳升降机构7包括取壳升降气缸71、取壳升降顶板72、取壳升降底板73,取壳升降气缸71沿竖向设置于取壳纵移座板82上;上壳工位顶板12的前侧开设有空位区11,升降光轴74位于空位区11的内侧;取壳升降顶板通过升降光轴74与取壳升降底板相连接,取壳升降气缸71的输出端与取壳升降底板73相联接;升降光轴74上套设有导套75,导套75固定设置于取壳纵移座板82上。
55.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上料装置的工作方法为:料斗内盛装有调节器壳体,批量的调节器壳体经料斗振动出料后进入到直线料道2内,并依次向前方移动;当第一批n个调节器壳体进入到上壳接料胎具中后,隔料升降气缸61带动前脱料杆51、后脱料杆52下降插入到第二批n个调节器壳体中,然后隔料纵移气缸10带动第二批n个调节器壳体向后移动,与第一批n个调节器壳体间隔开;然后错位气缸14启动带动上壳接料胎具31相对于直线料道2横向移动,使得上壳接料胎具31空着的n个坡形通道与直线料道2的n个上料道对齐,直线料道上料后完成上壳接料胎具31剩下n个坡形通道的接料,至此上壳接料胎具31的2n个坡形通道均盛装有调节器壳体;上壳爪43在取壳升降气缸71的带动下下降后夹取位于上壳接料胎具31中的调节器壳体,然后取壳升降气缸带动调节器壳体升起,此过程中调节器壳体与压料柱92接触后顶着压料柱带动胎具挡料板向前翻转,调节器壳体继续上升离开上壳接料胎具31,此时胎具挡料板在挡料拉簧93的弹力作用下往回翻转回到初始位置;取壳纵移气缸带动被夹取的调节器壳体移动至下一工位的指定位置。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