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2023-03-03 01:1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系统中的最小单元是电芯,数个电芯可以组成一个电池模组,数个电池模组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包。
3.一个电池模组通常包括多个导流排、多个电芯和一对端板,其中端板位于处在电池模组端部的电芯的外侧,金属制的导流排焊接在电芯的正负极柱上,电芯之间凭借导流排实现电连接;在最靠近端板的电芯上,至少设有一条凸伸出该电芯的导流排,该导流排的凸伸出电芯的部分结构伸至端板所在位置,并与条状铜排的一端电连接以形成该电池模组的输出极,同时,该条状铜排的另一端用于与其他电池模组中的导流排电连接,进而构建电池模组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4.相关技术中,由于导流排与铜排均为导体并属于高压器件,因此在此二者的连接处会设有主要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成的绝缘防护装置,该绝缘防护装置能罩设在导流排与铜排的连接处外侧,以对该连接处进行绝缘防护,并还能为导流排与铜排的连接处提供承托平台;当绝缘防护装置与导流排和铜排装配完毕后,导流排和铜排均穿设在绝缘防护装置中并具有伸入绝缘防护装置内的部分结构和伸出于绝缘防护装置外的部分结构。
5.承上述,绝缘防护装置一般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和底座,当保护盖与底座连接后,保护盖罩设在导流排与铜排的连接处外侧,底座则为导流排与铜排的连接处提供承托平台。基于此,常用的绝缘防护装置的设计方案包括:使端板由例如塑料的非金属材料制成,令底座通过例如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集成到该端板上;此方案中,底座与保护盖可拆卸连接后,绝缘防护装置上形成的供铜排伸出的开口,往往只能供铜排沿一个固定的方向被引出。
6.然而,由于在同一电池包的内部,处于不同位置的电池模组之间经常存在互不相同的铜排引出方案——例如设置在一电池模组端部的铜排需沿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被引出,另一电池模组所对应的铜排需沿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被引出——因此,前述设置方案将导致开发人员不得不为同一电池包设计多款集成底座的端板,以满足不同位置的电池模组引出铜排的需求,这无疑将大幅度增加电池包的开发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其上集成有绝缘防护装置的底座,所述绝缘防护装置用于对电池模组的输出极进行防护,所述输出极包括具有连接关系的导流排和铜排,所述绝缘防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罩设在
所述导流排和所述铜排的连接处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端板上的盖配合座和盖配合部,所述盖配合座上设有用于卡接第一保护盖的部位,所述盖配合部上设有用于卡接第二保护盖的部位;所述底座能与所述第一保护盖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绝缘防护装置,该绝缘防护装置能供铜排沿第一方向伸出自身;所述底座能与所述第二保护盖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绝缘防护装置,该绝缘防护装置能供铜排能沿第二方向伸出自身。
9.可选地,所述端板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中心的表面为其外表面,所述盖配合座和所述盖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端板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凸伸,所述盖配合座位于所述盖配合部的下方,并包括座本体和支承壁;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反向上,所述支承壁自所述座本体的边缘向上凸伸,以封闭绝缘防护装置中无铜排引出需求的端部;所述支承壁的上部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贯穿所述支承壁,所述卡接槽能对所述第一保护盖或所述第二保护盖在第一方向及其反向上进行限位。
10.可选地,所述支承壁的下部具有凸伸出所述座本体的部分结构,该部分结构与所述座本体的外轮廓形成可卡接轮廓;在所述支承壁的对侧,于所述座本体的一端上设有卡接凸缘,所述可卡接轮廓和所述卡接凸缘用于与所述第一保护盖卡接,能阻止所述第一保护盖向上运动;所述卡接凸缘和所述可卡接轮廓还能协同并在所述第二方向及其反向上对所述第一保护盖进行限位。
11.可选地,所述盖配合部位于所述盖配合座的上方,所述盖配合部包括边缘梁、配合梁和连接筋,所述边缘梁与所述盖配合座位于所述端板的同侧,所述边缘梁能承托所述第一保护盖或所述第二保护盖;所述连接筋位于所述端板和所述边缘梁之间,并与所述端板和所述边缘梁相连;所述配合梁与所述端板和所述边缘梁相连,并与所述连接筋间隔设置,该间隔形成配合孔,所述配合孔能供所述第二保护盖的部分结构伸入并使所述第二保护盖与所述连接筋卡接,阻止所述第二保护盖向上运动;所述配合孔还能在第二方向及其反向上对所述第二保护盖进行限位。
12.可选地,所述端板上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处在所述盖配合部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盖配合座的靠近所述端板的一侧;所述配合槽用于供电池模组中电芯上的导流排穿设其中,且所述配合槽通向所述盖配合座与盖配合部之间,能供所述导流排经过其伸至所述盖配合座之上。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盖配合座能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还包括第一保护盖,所述第一保护盖包括第一主体,以及设在所述第一主体上的侧壁、第一卡接筋和夹持筋,两面侧壁分别自所述第一主体的两端向下延伸,且所述侧壁上设有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一端下侧的卡扣部用于与所述卡接凸缘卡接,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另一端下侧的卡扣部用于与所述可卡接轮廓卡接;所述第一卡接筋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下表面上,并用于与所述卡接槽卡接;夹持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筋的侧边并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用
于配合所述支承壁的空间。
17.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伸至所述边缘梁上并受所述边缘梁承托的部分结构,所述边缘梁能限制所述第一保护盖向下运动。
18.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结构梁,所述第一结构梁上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纳包括所述第一保护盖的绝缘防护装置,所述第一容置槽可供铜排沿第一方向穿出自身,并供铜排伸向所述电池模组的对侧以与其他电池模组电连接。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还包括第二保护盖,所述第二保护盖包括第二主体,以及设在第二主体上的翻折壁、卡接件、纵梁、配合凸起和第二卡接筋,所述翻折壁用于位于铜排的一侧,以封闭绝缘防护装置中无铜排引出需求的端部,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翻折壁的对侧并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卡接单元,所述卡接单元卡在所述配合孔中,且其宽度能在外力作用下减小;一卡接单元的背离另一卡接单元的表面上设有自该表面向外凸伸的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连接筋卡接,所述卡钩能阻止所述卡接单元向上运动,并能在所述卡接单元的宽度减小后解除自身与所述连接筋的卡接;至少两根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的下表面上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形成沟槽,所述沟槽内设有所述第二卡接筋,所述沟槽能供所述支承壁伸入其中并凭借所述纵梁在第二方向及其反向上限位所述盖配合座,所述第二卡接筋用于与所述卡接槽卡接。
20.可选地,在所述第二主体上,于所述翻折壁的对侧设有托放凸台,所述托放凸台伸至所述边缘梁上并受所述边缘梁承托,所述边缘梁能限制所述第二保护盖向下运动。
21.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结构梁,所述第二结构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包括所述第二保护盖的绝缘防护装置,铜排的一端处在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一端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另一端中;该铜排的一端位于所述盖配合座与所述第二保护盖之间并与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另一端与其他电池模组电连接。
22.综上所述,对于具有不同铜排引出方向的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同时适配这些电池模组的集成式端板;该端板上设有盖配合部和盖配合座,其中盖配合部和盖配合座上设有用于卡接和承托(根据铜排引出需求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结构的)保护盖的部位,该集成式端板结构紧凑,通用性好,能够有效减少电池包的开发和生产成本;在开发和生产电池包的过程中,设计师只需要根据电池模组的不同铜排引出需求选择对应结构的保护盖即可。进一步地,通过对应调整保护盖的结构(例如为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该端板能使应用其的绝缘防护装置具有灵活选择的铜排引出方向;更进一步地,该端板还能在满足绝缘防护性能的同时,与保护盖形成易于拆装的连接结构。
2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一保护盖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二保护盖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板、底座和位于电池模组最端部的导流排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引出的铜排和底座装配后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板及其上底座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保护盖、底座和沿第一方向引出的铜排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保护盖与底座配合后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一保护盖的电池模组与第一结构梁装配后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二保护盖的电池模组与第二结构梁装配后的示意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底座和沿第二方向引出的铜排的示意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与底座的示意图。
38.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与底座配合后的局部示意图一。
39.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与底座配合后的局部示意图二。
40.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与底座配合后的局部示意图三。
41.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与底座配合后的局部示意图四。
42.附图标记说明
43.a-电芯,b-保护盖,c-底座,α-第一方向,β-第二方向;
44.1-导流排,2-端板,21-配合槽,3-铜排;
45.4-盖配合座,41-座本体,411-凹槽,412-卡接凸缘,42-支承壁,421-卡接槽,43-可卡接轮廓;
46.5-盖配合部,51-边缘梁,52-配合梁,53-连接筋,54-配合孔,55-加强壁;
47.6-第一保护盖,60-第一主体,61-侧壁,62-卡扣部,63-夹持筋,64-第一卡接筋,65-横筋,66-加强筋;
48.7-第二保护盖,71-第二主体,72-翻折壁,73-托放凸台,74-卡接件,741-卡接单元,742-捏持部,743-卡钩,75-纵梁,76-配合凸起,77-第二卡接筋,78-沟槽;
49.8-固定配合件,9-固定件,10-第一结构梁,101-第一容置槽,11-第二结构梁,111-第二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1.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5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内设有多个大致为长方体状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导流排1、电芯a和端板2,其中电芯a位于电池模组的端部,端板2处
在该电芯a的外侧,端板2的远离电芯a的侧表面为其外表面;在该电芯a的下部上,导流排1具有凸伸至该电芯a右侧的部分结构,该部分结构用于与条形状铜排3的一端电连接以组成该电池模组的输出极,铜排3的另一端用于与另一个电池模组中电连接,从而构建电池模组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53.在本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内部,有些电池模组使用的铜排3需沿该电池模组的第一方向α被引出,有些电池模组使用的铜排3需沿该电池模组的第二方向β被引出,第一方向α具体为沿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指向电池模组的右侧,第二方向β具体为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指向电池模组的前侧;同时,端板2为经注塑得到的塑料制品,电池包还包括与铜排3对应设置的绝缘防护装置,该绝缘防护装置包括保护盖b和底座c,其中底座c包括与端板2经注塑一体成型的盖配合座4和盖配合部5,盖配合部5位于盖配合座4的上方,盖配合座4和盖配合部5分别自端板2外表面的不同位置向右延伸形成,当铜排3需沿第一方向α被引出时,保护盖b为如图1所示的具有第一结构的第一保护盖6;当铜排3需沿第二方向β被引出时,保护盖b为如图2所示的具有第二结构的第二保护盖7。本实施例中,盖配合座4与盖配合部5二者相互协同,能形成既可以与第一保护盖6可拆卸连接又可以与第二保护盖7可拆卸连接的底座b,使铜排3可以向右被引出绝缘防护装置,或向前被引出绝缘防护装置。
54.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端板2上设有用于供导流排1伸入的配合槽21,该配合槽21位于盖配合座4的左侧以及盖配合部5的下侧,并具有开口朝上的u型横截面,同时通往盖配合座4与盖配合部5之间;与之相对应地,导流排1具有自电芯a的右前方向后拐入配合槽21中,最后向上延伸到达盖配合部5与盖配合座4之间,再向右延展以伸至盖配合座4上方的走向;更进一步地,盖配合座4的内部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固设有用于与固定件9(本实施例中为螺栓)配合的固定配合件8(本实施例中为螺母),固定件9能依次穿入铜排3、导流排1和固定配合件8中,以将铜排3和导流排1固定在盖配合座4上;以需向右被引出的铜排3为例,导流排1、端板2和铜排3具有如下先后装配顺序:
55.s1:端板2被安装在位于电池模组最端部的电芯a的外侧;
56.s2:导流排1与配合槽21配合并与电芯a焊连;
57.s3:铜排3的一端覆盖在导流排1的伸至盖配合座4上方的部分之上。
58.如此,后续再令固定件9依次穿入铜排3、导流排1和固定配合件8中,使底座c与具有相对应结构的保护盖b可拆卸连接,即可形成在特定方向上留有铜排3引出开口的绝缘防护装置。
59.请进一步参阅图5,底座c的盖配合座4具体包括座本体41和支承壁42,其中座本体41大致为长方体状,支承壁42自座本体41上表面的后边缘向上凸伸形成,并为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长方体状板件;支承壁42下表面的前边缘与座本体41连为一体,后边缘位于座本体41的后侧,以使自身的外轮廓与座本体41的后表面之间连成z字型的可卡接轮廓43,该可卡接轮廓43用于与第一保护盖6卡扣连接;同时,支承壁42的中部上缘设有一u型卡接槽421,该卡接槽421前后贯通且自支承壁4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用于与第一保护盖6或第二保护盖7相卡接;支承壁42还用于遮挡在铜排3的后侧以实现绝缘防护,也即令绝缘防护装置不具有后开口;此外,在座本体41的左表面中部自前向后凹陷形成了一凹槽411,该凹槽411为开口朝右的直角u型槽;该凹槽411的上缘相对于其中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卡接凸缘412;与卡接槽421类似地,卡接凸缘412在本实施例中被用于与第
一保护盖6卡接。
60.需要说明的是,卡接凸缘412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简化用于注塑成型端板2和底座b的模具的复杂程度;对此更为详细的描述是,由于卡接凸缘412设置在卡接槽421的对侧并垂直于端板2的前表面,因此卡接凸缘412在注塑过程中不会对端板2的成型造成过多的影响,换言之,在注塑模具中,卡接凸缘412所对应的成型腔与端板2的所对应的成型腔只凭借(预期形成)卡接凸缘412后端部的地方相连通,这有利于设计人员将成品注塑件的顶料点设置在端板2上,易于成品注塑件顺利脱料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脱料异常所产生的不良品,同时还能减少注塑模具的制备难度。
61.承上述,底座c的盖配合部5包括边缘梁51、配合梁52和两个连接筋53,其中边缘梁5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梁,边缘梁51的前边缘相对座本体41的前边缘略向前凸伸,边缘梁51的后端与支承壁42的前表面相接触并连为一体。配合梁52具有凸字型横截面,其处于端板2的外表面与边缘梁51之间,与端板2的外表面和边缘梁51连为一体,同时位于两个连接筋53之间,与连接筋53间隔设置。与之相对应地,连接筋53为长方体状,连接筋53与端板2的外表面和边缘梁51连为一体,且两个连接筋53分别位于边缘梁51的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筋53与配合梁52之间的间隔区域上下贯通,并形成矩形状的配合孔54。本实施例中,边缘梁51用于对第一保护盖6或第二保护盖7起承托作用,配合梁52用于与第二保护盖7相卡接,配合孔54用于与第二保护盖7相卡接,以使第二保护盖7的部分结构能伸入配合孔54中并与连接筋53相卡接。
62.进一步地,边缘梁51的上下表面分别与配合梁52的上下表面等高度布置,边缘梁51的下表面与连接筋53的下表面位于同一高度上,连接筋53的上表面低于边缘梁51的上表面,且连接筋53与边缘梁51之间连成开口朝左且前后贯通的l型横截面结构。
63.进一步地,在边缘梁51的前后端处还设有加强壁55,该加强壁55自端板2的外表面向右延伸形成,并同时还与连接筋53的远离配合梁52的端部连为一体,能加强整个盖配合部5的强度。
64.基于盖配合部5和座本体41的前述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保护盖6对应包括如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一主体60、侧壁61、夹持筋63和第一卡接筋64,第一主体60为水平设置的凸字型板件,两面侧壁61分别自第一主体60的前后端边缘向下翻折形成,其中自第一主体60前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61用于遮挡在铜排3的前侧,令绝缘防护装置不具有前开口,以实现绝缘防护;侧壁61的下缘处设有大致为“乚”字型的卡扣部62,该卡扣部62的钩型卡头凸伸出侧壁61下缘,两面侧壁61上的卡扣部62相对设置。
65.承上述,第一卡接筋64和两个夹持筋63均自第一主体6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并均位于第一主体60的端部上,其中第一卡接筋64为前后方向延伸布置的板状筋,两个夹持筋63一左一右地间隔设置在第一卡接筋64的两侧,并都具有开口朝向为斜下方的l型横截面结构,该结构使得夹持筋63与侧壁61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该空间被设置为可供支承壁421伸入。
66.请进一步参阅图8和图9,在第一保护盖6与盖配合部5和座本体41配合后,位于第一主体60前侧的侧壁61处在卡接凸缘412的前侧,其上的卡扣部62与卡接凸缘412扣接,能使第一保护盖6无法向前、向后和向上运动;位于第一主体60后侧的侧壁61处在支承壁42的后侧,且其上的卡扣部62与可卡接轮廓43之间扣接,能使第一保护盖6无法向上和向前运
动,并难以向后运动;第一卡接筋64卡入支承壁42上的卡接槽421中,能限制第一保护盖6左右运动。进一步地,通过调整第一卡接筋64的高度,还可以使第一卡接筋64与卡接槽421的底部接触,从而限制第一保护盖6向下运动。此外,支承壁42的上部还伸入夹持筋63与侧壁61之间的空间,并与夹持筋63上形成的l型横截面结构相配合,从而使支承壁42的上部被夹持在夹持筋63与侧壁61之间,令第一保护盖6在前后方向上受到限位,此时,使支承壁42也对第一保护盖6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进一步地,凸字型第一主体60的左端为其宽度较小的一端,第一主体60的该端伸至连接筋53和配合梁52的上方并搭在边缘梁51上,使第一保护盖6用于如图10所示地在上下方向上受到盖配合部5承托,无法向下运动。
67.优选地,在第一主体60上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横筋65,横筋65自第一主体60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且其前后端分别同位于第一保护盖6左部和第一保护盖6右部的夹持筋63连为一体,以确保第一保护盖6的整体强度。更优选地,由于第一主体60的前端和后端上均设有侧壁61,因此第一主体60与这两面侧壁61自然而然地使第一主体60的右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状,基于此,在第一主体60右部的下表面上自第一主体6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板状的加强筋66,该加强筋66遮盖了第一主体60右开口的近一半面积,不会影响到铜排3伸出,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第一保护盖6的整体强度。
68.请基于以上描述继续参阅图10,这种需要使用第一保护盖6与底座c配合的电池模组,其在电池包中与其他电池模组连接的形式为:铜排3的左端与该电池模组电连接,铜排3的右端与位于该电池模组右侧的其他电池模组电连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包括用于承托电池模组的下托盘(属现有技术,不赘述),该下托盘的上设有属于低压件的第一结构梁10(金属制),在满足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铜排3电连接的前提下,该第一结构梁10用于设置在电池模组之间。
69.具体地,第一结构梁10位于图示电池模组的右侧,且其上设有沿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贯穿其的第一容置槽101,该第一容置槽101为开口朝上打断第一结构梁10上表面的直角u形槽,同时其底壁位于盖配合座4的下侧,以便容纳底座c,并使伸出于底座c的铜排3可以于其右端与其他电池模组电连接;此时,罩设在铜排3端部外侧的第一保护盖6用于实现高压件(即导流排1及铜排3)与低压件(即第一结构梁10)之间的绝缘防护。更进一步地,该第一容置槽10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底座c在前后方向上长度的两倍,以便在该电池模组的前侧还能设置铜排3为向右引出的其他电池模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保护盖6的左右部相互对称,也即第一保护盖6的左右部上均有设置卡扣部62、夹持筋63、第一卡接筋64等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彼此对称,因此对于处在该电池模组的对侧且与该电池模组镜像对称的其他电池模组来说,在端板2上底座c结构一致的前提下,可以直接使用第一保护盖6与自身底座c配合。
70.请进一步参阅图11,类似地,当保护盖b为第二保护盖7时,铜排3向前被引出且其沿前后方向设置,电池包的下托盘上还设有第二结构梁11,第二结构梁11上设有第二容置槽111,第二容置槽111为自第二结构梁1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该凹槽为开口朝左的u型槽;当第二结构梁11与使用第二保护盖7的电池模组配合完成后,盖配合座4位于第二容置槽111的后部内,铜排3的后端位于盖配合座4中,铜排3的前端位于第二容置槽111的前部内并用于与其他电池模组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保护盖7的左右部也采用了相互对称的设计,以确保其适用性。
71.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7具有如图12到图13所示的结构,其包括第二主体71、翻折壁72、托放凸台73、卡接件74、纵梁75、配合凸起76和第二卡接筋77,其中第二主体71为水平设置的长方体板件,翻折壁72为自第二主体71的右边缘向下翻折形成的长方体板件,托放凸台73自第二主体71的左缘向前凸伸形成,并具有凸字型的横截面,托放凸台73的设置数量为二且两个托放凸台73之间彼此间隔设置。
72.承上述,本实施例中的卡接件74具有一定的弹性,卡接件74位于托放凸台73之间,卡接件74的中部与第二主体71连为一体,并包括两个开口朝上的u型状卡接单元741;卡接单元741的中部与第二主体71连为一体,且其上部和下部分别高于和低于第二主体71;在卡接单元741因其上开口而自然形成的两个端部中,远离另一个卡接单元741的端部上设有向卡接件74的外部水平延伸的捏持部742,靠近另一个卡接单元741的端部与另一个卡接单元741的端部连为一体,并在卡接件74的中部形成开口朝下的几字型空间;在卡接单元741的下部——体而言为卡接单元741的远离几字型空间的表面——上设有卡钩743,卡钩743自卡接单元741的该表面斜向上延伸形成;当有人握住捏持部742并施力使捏持部742相互靠近时,卡接单元741将发生形变且其宽度将减小,卡钩743之间将相互靠近。
73.承上述,两对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纵梁75分别自第二主体71下表面的前后端向下延伸形成,且每对纵梁75中的两面纵梁75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二主体71的下表面形成两道开口朝下的u型沟槽78;在该沟槽78中,配合凸起76与第二卡接筋77自第二主体7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其中配合凸起76的设置数量为二,第二卡接筋77的设置数量为一,两个配合凸起76分别设置在沟槽78的左右端内,且它们向下延伸的高度约为第二卡接筋77向下延伸高度的1/3,第二卡接筋77设置在沟槽78的中部内并位于两个配合凸起76之间。
74.请结合图13和图14,如前所述地,盖配合部5包括连接筋53、配合梁52和边缘梁51,盖配合座4包括支承壁42和卡接槽421。与之相对应地,本实施例中的卡接件74用于与盖配合部5卡接以限制第二保护盖7向前、向后和向上运动,托放凸台73用于放置在边缘梁51上以限制第二保护盖7向下运动,沟槽78用于与支承壁42配合以使围成其的纵梁75能限制第二保护盖7向前和向后运动,配合凸起76用于与支承壁42的上表面接触并能阻止第二保护盖7向下运动,第二卡接筋77用于与卡接槽421卡接以限制第二保护盖7左右运动。
75.对此更为详细的描述是,当第二保护盖7与盖配合座4和盖配合部5装配完成后,翻折壁72遮挡在盖配合座4的右侧以使绝缘防护装置为无右开口设计,纵梁75与盖配合座4之间的距离可供铜排3不被阻碍地引出,卡接件74的卡接单元741如图15所示地穿设在配合孔54中,以使第二保护盖7在前后方向上受到限位,卡接件74的卡钩743与连接筋53的下表面相卡接,以使第二保护盖7无法向上运动,卡接单元741之间形成的几字型空间与配合梁52相配合,以使配合梁52为第二保护盖7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并使第二保护盖7无法向下运动。并且,当对捏持部742施力以使卡钩743相互靠近到一定程度后,卡接件74即可脱出配合孔54,解除自身盖配合部5和盖配合座4之间的相连。
76.如图16和图17所示,托放凸台73被放置在边缘梁51上,以使边缘梁51为第二保护盖7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并使第二保护盖7无法向下运动;如图18所示,配合凸起76与支承壁42的上表面相接触,以使支承壁42为第二保护盖7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并使第二保护盖7无法向下运动,第二卡接筋77伸入与卡接槽421中并与卡接槽421相配合,以实现第二保护盖7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地,通过调整第二卡接筋77的高度,还可以使其与卡接槽421
卡接后能限制第二保护盖7向下运动。
77.还需要说明的是,设置配合凸起76的原因在于,相对于需要令支承壁42与沟槽78配合的方案,配合凸起76的设置减少了与支承壁42配合的部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沟槽78和配合凸起76的生产要求,减少注塑不良品的数量。但当然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设置配合凸起76,而是直接令沟槽78与支承壁42的内壁配合。
78.综上所述,对于具有不同铜排3引出方向的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同时适配这些电池模组的集成了底座c的端板2;该端板2上设有盖配合部5和盖配合座4,其中盖配合部5和盖配合座4上设有用于卡接和承托(根据铜排引出需求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结构的)保护盖b的部位,该端板2结构紧凑,通用性好,能够有效减少电池包的开发和生产成本;在开发和生产电池包的过程中,设计师只需要根据电池模组的不同铜排引出需求选择对应结构的保护盖b即可。进一步地,通过对应调整保护盖b的结构(例如为第一保护盖6或第二保护盖7),该端板2能使应用其的绝缘防护装置具有灵活选择的铜排引出方向;更进一步地,该端板2还能在满足绝缘防护性能的同时,与保护盖b形成易于拆装的连接结构。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