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硅胶充气折边气囊、充气折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1 19:30: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覆材料的机械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硅胶充气折边气囊、充气折边装置。


背景技术:

2.包覆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装修、家具、包装、移动通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智能音箱等众多领域,作为外观件,对所有细节要求均非常严格;在加工工艺中,待加工产品的表面包裹上包覆材料后形成半成品的工件,对于工件包覆材料的边缘处折边处理,一般将包覆材料的边缘涂抹上胶水进行折叠固定,使得产品轮廓更美观;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一般都是人工在包覆材料的待折边的边缘涂上胶水,采用人工的手段加上简单的手工工具辅助完成折边,折边的质量依赖于工人的熟练程度,导致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生产效率低,造成加工成本高;也有使用滑块式折边机构,但是滑块之间结合处,通常折边褶皱严重,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胶充气折边气囊、充气折边装置。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硅胶充气折边气囊,包括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气囊包括外侧边、内侧边、上侧边,所述外侧边、内侧边、上侧边均为环状结构,并且连接组成一内部具有空腔且一端开口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环状结构为椭圆环,所述上侧边位于椭圆环长轴线顶点处的硅胶厚度薄于位于椭圆环短轴线顶点处硅胶厚度。
6.进一步的,所述外侧边、内侧边开口处沿着边缘均设有与其各自对应的固定条。
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折边,包括:下模座、固定在下模座上方的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上表面开设有用以放置工件的下槽位;上模座、固定在上模座下方的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下表面开设有与下槽位对应的上槽位,工件放置在上槽位与下槽位之间,对工件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对工件加工。
8.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的硅胶充气折边气囊,包括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所述硅胶气囊套设在上模芯并将开口方向固定在上模座下方,硅胶气囊内侧边与上模芯的外部轮廓紧密贴合;
9.边模,所述边模沿上下表面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分为上通口和下通口,所述边模通过上通口套设在硅胶气囊并固定在上模座下方,上通口的内部轮廓与硅胶气囊外侧边紧密贴合,所述下通口与下模芯适配;
10.所述上模座内部开设有一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包括至少一个出气口、至少一个排气口和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布置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且硅胶气囊空腔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的下方开设有安装槽和限位槽,所述安装槽和限位槽之间
形成凸起,所述出气口位于凸起处,所述所述上模芯的上表面设有避让槽,所述硅胶气囊的外侧边固定在安装槽内,内侧边固定在限位槽内,所述上模芯固定限位槽内,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硅胶气囊内侧边的固定条。
12.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道出气口为两个及以上时,以等间距间隔布置。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硅胶气囊充气的方式,利用硅胶的膨胀对工件进行挤压,从而对工件折边,该方式填补了利用充气折边的技术空缺,为加工包覆材料工艺中,增加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自动化的中的一环,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相对于滑块式折边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更加的美观。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胶充气折边气囊的立体图1;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胶充气折边气囊的立体图2;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的立体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的边模透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的上模座透视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的剖视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的上模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应当理解,当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26.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7.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002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030]
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031]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3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硅胶充气折边气囊,包括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1,硅胶气囊1包括外侧边11、内侧边12、上侧边13,所述外侧边11、内侧边12、上侧边13均为环状结构,并且连接组成一内部具有空腔14且一端开口结构。
[0033]
本实施例中,在对工件加工时,通过对外侧边11、内侧边12进行限制,而后对空腔14密封并充气,使得硅胶气囊1只能沿着上侧边13膨胀增大,配合与硅胶气囊1配套的模具,膨胀的上侧边13对工件的边缘进行挤压,从而能够对工件折边,(本技术中描述的工件均为产品的表面包裹上包覆材料后形成半成品的工件)。
[0034]
如图1、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环状结构为椭圆环,所述上侧边位于椭圆环长轴线顶点处的硅胶厚度薄于位于椭圆环短轴线顶点处硅胶厚度。
[0035]
本实施例中,对椭圆形工件进行折边时,由于上侧边位于椭圆环长轴线顶点处的硅胶厚度薄于位于椭圆环短轴线顶点处硅胶厚度,上侧边位于椭圆环长轴线顶点处的硅胶会率先膨胀对工件进行挤压,而后位于椭圆环短轴线顶点处硅胶膨胀,避免同时挤压位于椭圆环长轴线顶点处加工工件的包覆材料会褶皱过多。
[0036]
众所周知,包覆材料的表面积大于产品的表面积,因此在对产品进行折边时,包覆材料的折边面会具有一定的褶皱,并且产品的弯折处的相对于其平滑区域褶皱会更加的明显;如上述所言,本实施例中,上侧边位于椭圆环长轴线顶点处的硅胶会率先膨胀对工件进行挤压,而后位于椭圆环短轴线顶点处硅胶膨胀,是将位于椭圆环长轴线顶点处加工工件的包覆材料分散至其余较为平滑的区域,使褶皱相对于平缓,提高工件的美观度;
[0037]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具体实施中,所述硅胶气囊1的外侧边11、内侧边12、上侧边13还可以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此时硅胶气囊1的弯折处硅胶厚度小于其平滑处。
[0038]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边11、内侧边12开口处沿着边缘均设有与其各自对应的固定条15。
[0039]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条15用于在对硅胶气囊1空腔114密封时加强固定。
[0040]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折边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折边,使得产品轮廓更美观,该装置包括下模座2、固定在下模座2上方的下模芯3,所述下模芯3上表面开设有用以放置工件的下槽位31;上模座5、固定在上模座5下方的上模芯6,所述上模芯6下表面开设有与下槽位31对应的上槽位61,工件放置在上槽位61与下槽位31之间,
对工件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对工件加工;
[0041]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硅胶充气折边气囊,包括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1,所述硅胶气囊1套设在上模芯6并将开口方向固定在上模座5下方,硅胶气囊1内侧边12与上模芯6的外部轮廓紧密贴合;
[0042]
如图5所示,边模4,所述边模4沿上下表面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分为上通口41和下通口42,所述边模4通过上通口41套设在硅胶气囊并固定在上模座5下方,上通口41的内部轮廓与硅胶气囊1外侧边11紧密贴合,所述下通口42与下模芯3适配;
[0043]
如图6所示,所述上模座5内部开设有一通气管道51,所述通气管道51包括至少一个出气口511、至少一个排气口512和至少一个进气口513,所述出气口511布置在上模座5的下表面,且与硅胶气囊1空腔14连通。
[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2用于对所述下模芯3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上模座5一方面用于对所述上模芯6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下模芯3上表面开设有用以放置工件的下槽位31,所述上模芯6下表面开设有与下槽位31对应的上槽位61,工件放置在上槽位61与下槽位31之间,当需要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上槽位61与下槽位31相互靠近,对工件进行挤压固定,从而能够对工件加工;本实施例中的硅胶气囊1套设在上模芯6并将开口方向固定在上模座5下方,硅胶气囊1内侧边12与上模芯6的外部轮廓紧密贴合,用以当对硅胶气囊1空腔14进行充气时,对硅胶气囊1的内侧边13进行限制,防止硅胶气囊1朝内侧边12膨胀;本实施例中的边模4,沿上下表面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分为上通口41和下通口42,所述边模4通过上通口41套设在硅胶气囊并固定在上模座5下方,上通口41的内部轮廓与硅胶气囊1外侧边11紧密贴合,用以对硅胶气囊1的外侧边进行限制,防止硅胶气囊1朝外侧边12膨胀;所述下通口42与下模芯3适配,当需要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上槽位61与下槽位31相互靠近,边膜4也随之与下槽位31靠近,下模芯3的下槽位31嵌入边模4的下通口42,如图7所示,此时,硅胶气囊1的上侧边13、下模芯3的上边以及工件的边缘处围成一个加工口,而后对硅胶气囊1的空腔14进行充气,由于硅胶气囊1的内侧边12被上模芯6的外部轮廓限制,外侧边被边模4的上通口41的内部轮廓限制,此时硅胶气囊1会沿着上侧边13的方向进行膨胀,进而对工件的边缘处挤压,使得包覆材料与产品本身贴合;本实施例中的上模座5内部开设有一通气管道51,所述通气管道51包括至少一个出气口511、至少一个排气口512和至少一个进气口513,所述出气口511布置在上模座5的下表面,且与硅胶气囊1空腔14连通,所述通气管道51的出气口511用于对硅胶气囊1充气,所述进气口513用于连接充气设备,所述排气口512用于当对工件加工完时,对硅胶气囊1进行排气。
[0045]
如图7、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5的下方开设有安装槽52和限位槽53,所述安装槽52和限位槽53之间形成凸起54,所述出气口511位于凸起54处,所述所述上模芯6的上表面设有避让槽62,所述硅胶气囊1的外侧边11固定在安装槽内52,内侧边12固定在限位槽53内,所述上模芯6固定限位槽内53,所述避让槽62用于避让硅胶气囊1内侧边12的固定条15。
[0046]
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槽52和限位槽53对硅胶气囊1嵌入式固定,使得硅胶气囊1在充气时不易脱落,而所述凸起54同样以嵌入的方式嵌入硅胶气囊1的空腔14内,使得硅胶气囊1密封的更加紧密,在充气时不易漏气。
[0047]
进一步的,通气管道51出气口511为两个及以上时,以等间距间隔布置。
[0048]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加工效果,可以设置为多个出气口511,多个出气口511等间距间隔布置,使得在往硅胶气囊1充气时,其内部空腔受到的气体压力比较稳定,进而其上侧边13同等厚度的硅胶处膨胀的程度一致,有效提高工件的良率。
[0049]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