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27 09:1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防止因气温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造成对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影响,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部位将建筑物断开,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且预留的缝隙能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设置的这种构造缝称为变形缝。
3.变形缝顾名思义重在“变形”,主要是为了缓冲压力,通过预留缝隙为建筑物保留足够变形空间,现有的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大多通过使用防水材料直接对变形缝进行填充以达到防止渗漏的效果,而填充材料长期拥堵在变形缝内则容易影响建筑物应力变形,给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带来隐患。对此提出一种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具有常态保留变形缝隙,遇水膨胀防渗漏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包括两建筑体,两所述建筑体之间具有缝隙设为变形缝且所述变形缝内设有一膨胀止水带;
6.两内壳,两所述内壳均具有一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两端部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和一限位板,所述承载板上端面设有若干固定螺母;
7.一盖板,所述盖板呈h型具有一水平部和两垂直部;
8.两外壳,两所述外壳外立面均具有若干连接螺母且底部具有一密封垫分别与两所述建筑体上端面相贴合;
9.两所述垂直部对立面均设有若干弹簧分别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保持弹性连接,若干所述固定螺母均贯穿对应所述承载板和所述膨胀止水带的两端部并分别与两所述建筑体保持螺纹连接,所述膨胀止水带遇水膨胀并通过两所述固定螺母夹持固定于所述变形缝内形成填充防止渗漏;所述水平部裸露部分通过若干弹簧与所述变形缝的大小保持同步变化。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外壳分别设于两所述建筑体上端面且对向设置有一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均与两所述限位板在同一直线上且所述垂直部通过若干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支撑板保持弹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限位板底部延伸分别对所述膨胀止水带两边形成引导使所述膨胀止水带呈u型设置,所述膨胀止水带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材料且遇水后膨胀将所述变形缝内弹性填充产生接触压力形成封堵。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连接螺母均贯穿所述外壳外立面与所述连接板保持螺纹连接并随若干所述固定螺母的螺纹紧压对所述外壳底部具有的所述密封垫同步按压进行该结构的外部密封。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伸缩距离大于两所述建筑体之间的应力变形距离,所述内壳、所述盖板和所述外壳均为镀锌板材质且厚度大于2mm。
14.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5.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通过在两建筑体之间和变形缝内设有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并通过设置两限位板的底部延伸对膨胀止水带形成引导使膨胀止水带呈u型并朝向变形缝内,通过膨胀止水带遇水后吸收水进行膨胀与两建筑体之间内壁保持弹性填充产生接触压力形成封堵,进而达到防渗漏的功能并通过膨胀止水带常态下的收缩状态避免对两所述建筑体内壁形成挤压,保留变形缝的应力变形距离和变形空间,从而避免传统防渗漏结构的填充材料对建筑体内壁造成长期的拥堵,影响建筑物应力变形,并保留防渗漏的功能,提升变形缝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建筑体;11、变形缝;12、膨胀止水带;2、内壳;21、承载板;22、连接板;23、限位板;24、固定螺母;3、盖板;31、水平部;32、垂直部;33、弹簧;4、外壳;41、密封垫;42、连接螺母;4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由图1-3给出,一种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包括两建筑体1,两建筑体1之间具有缝隙设为变形缝11且变形缝11内设有一膨胀止水带12;
23.两内壳2,两内壳2均具有一承载板21,承载板21两端部分别设有一连接板22和一限位板23,承载板21上端面设有若干固定螺母24;
24.一盖板3,盖板3呈h型具有一水平部31和两垂直部32;
25.两外壳4,两外壳4外立面均具有若干连接螺母42且底部具有一密封垫41分别与两建筑体1上端面相贴合;
26.两垂直部32对立面均设有若干弹簧33分别与内壳2和外壳4保持弹性连接,若干固定螺母24均贯穿对应承载板21和膨胀止水带12的两端部并分别与两建筑体1保持螺纹连接,膨胀止水带12遇水膨胀并通过两固定螺母24夹持固定于变形缝11内形成填充防止渗漏;水平部31裸露部分通过若干弹簧33与变形缝11的大小保持同步变化。
27.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建筑体1之间和变形缝11内设有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并通过设置两限位板23的底部延伸对膨胀止水带12形成引导使膨胀止水带12呈u型并朝向
变形缝11内,通过膨胀止水带12遇水后吸收水进行膨胀与两建筑体1之间内壁保持弹性填充产生接触压力形成封堵,进而达到防渗漏的功能并通过膨胀止水带12常态下的收缩状态避免对两建筑体1内壁形成挤压,保留变形缝11的应力变形距离和变形空间,从而避免传统防渗漏结构的填充材料对建筑体1内壁造成长期的拥堵。
28.具体的,参照图1-2,两外壳4分别设于两建筑体1上端面且对向设置有一支撑板43,两支撑板43均与两限位板23在同一直线上且垂直部32通过若干弹簧33分别与限位板23和支撑板43保持弹性连接。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建筑体1上端面且对向设置两外壳4和支撑板43,且设置两支撑板43均与两限位板23在同一直线上,使垂直部32通过若干弹簧33分别与限位板23和支撑板43保持弹性连接,形成统一弹力和弹性距离,进而使水平部31的裸露部分随两建筑体1之间的应力变形和伸缩距离变化保持同步,避免了内壳2和盖板3固定连接时对两建筑体1之间的应力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变形缝11的安全系数。
30.具体的,参照图2,两限位板23底部延伸分别对膨胀止水带12两边形成引导使膨胀止水带12呈u型设置,膨胀止水带12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材料且遇水后膨胀将变形缝11内弹性填充产生接触压力形成封堵。
3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限位板23底部延伸并对膨胀止水带12两边形成引导使膨胀止水带12呈u型设置,限制膨胀止水带12的u型角度朝向变形缝11内,避免膨胀止水带12变形弹出变形缝11内丧失防渗漏功能,同时可以支持该结构倒立放置,使用更多使用场景,提升该结构泛用性;通过设置膨胀止水带12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材料,使膨胀止水带12常态下呈收缩状态并不对两建筑体1内壁形成挤压,保持变形缝11的应力变形能力,并在遇水后通过吸收水进行膨胀与两建筑体1之间内壁保持弹性填充产生接触压力形成封堵,进而达到防渗漏的功能。
32.具体的,参照图2,若干连接螺母42均贯穿外壳4外立面与连接板22保持螺纹连接并随若干固定螺母24的螺纹紧压对外壳4底部具有的密封垫41同步按压进行该结构的外部密封。
3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螺母42贯穿外壳4外立面与连接板22保持螺纹连接,使外壳4与内壳2的水平高度保持同步并随着固定螺母24的螺纹挤压而对外壳4底部具有的密封垫41进行挤压形成密封,进而使两密封垫41分别与两建筑体1上端面贴合防止水从两建筑体1的外壁渗漏进入该结构,从而配合膨胀止水带12分别达成内堵外防的功能,提升该结构的防渗漏效果。
34.具体的,参照图2,弹簧33的伸缩距离大于两建筑体1之间的应力变形距离,内壳2、盖板3和外壳4均为镀锌板材质且厚度大于2mm。
3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簧33的伸缩距离大于两建筑体1之间的应力变形距离,预留足够的变形伸缩空间给变形缝11的应力变形;通过设置内壳2、盖板3和外壳4均为镀锌板材质且厚度大于2mm,使内壳2、盖板3、外壳4本体具有防水防锈的功能,进一步提升该结构防渗漏性能。
36.工作原理:
37.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缝渗漏修复结构,使用时通过两承载板21上端面具有的若干固定螺母24贯穿承载板21和膨胀止水带12两端并分别与两建筑体1保持螺纹连接,将该结构
固定在两建筑体1之间对变形缝11进行表面封闭,并设置两限位板23底部延伸对膨胀止水带12形成引导使膨胀止水带12呈u型设于变形缝11内;同时通过设置膨胀止水带12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材料,使膨胀止水带12常态下呈收缩状态并不对两建筑体1内壁形成挤压,保持变形缝11的应力变形能力,并在遇水后通过吸收水进行膨胀与两建筑体1之间内壁保持弹性填充产生接触压力形成封堵,进而达到防渗漏的功能;随着变形缝11的应力伸缩变形,两建筑体1上端面的内壳2和外壳4同步进行位移,并在盖板3两端部的垂直部32对立面分别设置若干弹簧33与支撑板43和限位板23保持弹性连接,使水平部31的裸露部分始终随变形缝11的大小而同步变化,形成良好的封闭效果;在两外壳4外立面设置若干连接螺母42并贯穿外壳4与限位板23保持螺纹连接,使外壳4与内壳2的水平高度保持同步变化,随着固定螺母24的螺纹挤压而对外壳4底部具有的密封垫41进行挤压形成密封,进而使两密封垫41分别与两建筑体1上端面贴合防止水从两建筑体1的外壁渗漏进入该结构,从而配合膨胀止水带12分别达成内堵外防的功能,提升该结构的防渗漏效果。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