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3-02-27 00:4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粘连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绿色出行的重视,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相应的充电桩等充电设备也是越来越多,这些充电设备的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备受关注。
3.目前,充电桩行业法规并不健全,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为非必须满足项。现有的充电桩中,部分充电桩未进行继电器粘连检测或完全依赖继电器带有检测粘连功能的辅助绕组,很难及时、准确地对继电器粘连故障进行发现和排除。继电器粘连故障若不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会产生充电安全事故。
4.带有检测粘连功能的继电器比较特殊,价格高,不被广泛使用,可选品牌比较少,且不同品牌的产品封装兼容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在实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时,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该技术方案如下。
6.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以及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支路以及第一开关支路;
7.所述第一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是否导通;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一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第一线路为火线与零线中的一者;
8.在所述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第一线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第九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七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线路的输入端;
9.在所述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第五电容与所述分压电阻并联;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二线路为火线与零线中除第一线路以外的一者;
10.当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指示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时,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压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是否粘连。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中包含第一光电耦合器;
12.在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支路中,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依次通过稳压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以及第四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
13.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支路的输入端接入第二直流电压端;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支路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七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连接至粘
连检测引脚;
14.所述粘连检测引脚还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端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以及第二三极管接地。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还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入端用于接收继电器驱动信号;
17.所述驱动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
18.所述驱动输入端还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
19.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端连接;
20.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21.所述驱动输入端还依次通过第四电阻以及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与第三电容并联;
22.所述驱动信号端通过第十三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23.所述驱动信号端还依次通过第十三电阻以及第十四电阻接地;
24.所述第十四电阻与第六电容并联。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粘连检测引脚还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驱动输出端连接。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中,所述驱动信号端依次通过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以及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三直流电压端;
27.所述驱动信号端还依次通过第一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三直流电压端;
28.所述第三直流电压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继电器单元;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二控制支路以及第二开关支路;
30.所述第二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是否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二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31.在所述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所述第二线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六二极管、第九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八二极管连接至第一线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分压电阻并联;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端;
32.当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的第二控制支路指示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断开时,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压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是否粘连。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的第二控制支路中,所述驱动信号端依次通过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以及第二电阻连接至第四直流电压端;
34.所述驱动信号端还依次通过第二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四直流电压端;
35.所述第四直流电压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
3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7.在本技术示出的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单
元以及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支路以及第一开关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是否导通;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一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第五电容与分压电阻并联,且第一线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第九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七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线路的输入端;当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指示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时,分压电阻上理论上不会存在电流,因此第五电容上电压应为零,若此时检测到第五电容上的电压不为零,则说明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开关支路并未断开,第一继电器单元中存在继电器粘连情况,从而实现继电器粘连的检测。因此上述电路结构,在实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时,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减小了具有粘连检测功能的继电器生产时的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41.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当继电器不粘连情况下的逻辑框图。
44.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当继电器粘连情况下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4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
系。
48.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技术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4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且通过在电路中设置如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可在实现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时,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以及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该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支路以及第一开关支路。
50.该第一控制支路用于控制该第一开关支路是否导通;该第一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一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该第一线路为火线与零线中的一者。
51.在该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第一线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d5、第九电阻r9、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七二极管d7连接至第二线路的输入端。
52.在该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第五电容c5与该分压电阻并联;该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端vcc-12vdc;该第二线路为火线与零线中除第一线路以外的一者。
53.当该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指示该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时,该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用于指示该第一继电器单元是否粘连。
54.首先需要简单一下上述结构如何判断第一继电器单元是否粘连。
55.当第一继电器单元中的第一继电器ry1不粘连时,第一继电器ry1的输出端lout为悬空状态,则第一线路不导通,则与第一线路输出端和第二线路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以第一线路是火线为例,当火线不导通(也就是火线的输出端与火线的输入端处于断开状态)时,火线的输出端上并不会有电压,第五二极管不会导通,因此第一线路的输入端、第五二极管d2、第九电阻d9、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第七二极管d7所组成的回路不会有电流流过。因此理论上在未发生粘连的情况下,分压电阻并不会有电流流过,与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第五电容c5的电压为0v,因此可通过测量第五电容c5的电压而得知第一继电器ry1是否粘连。
56.若在第一继电器ry1的控制端指示第一继电器ry1的第一开关支路不导通时,若第一继电器ry1粘连,则第一开关支路仍然会处于导通状态,则第一线路导通,lout=lin,则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因此,第五二极管d5、第九电阻r9、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第五电容c5、第七二极管d7组成了一个工频半波整流的回路,因此分压电阻有电流流过,分压电阻上存在一定的电压,因此第五电容c5上也存在相应的电压,则此时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于0,此时测量到第五电容c5的电压大于0即得知第一继电器ry1粘连。
57.综上所述,在本技术示出的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以及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支路以及第一开关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是否导通;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一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第五电容与分压电阻并联,且第一线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第九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七二
极管连接至第二线路的输入端;当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指示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时,分压电阻上理论上不会存在电流,因此第五电容上电压应为零,若此时检测到第五电容上的电压不为零,则说明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开关支路并未断开,第一继电器单元中存在继电器粘连情况,从而实现继电器粘连的检测。因此上述电路结构,在实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时,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减小了具有粘连检测功能的继电器生产时的资源消耗。
58.请参考图2,其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与如图1所示的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59.步骤201,当第一控制支路指示第一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时,对第五电容上的电压值进行检测。
60.当第一控制支路指示第一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时,图1中的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存在以下逻辑:
61.当第一控制支路指示第一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时,与第一开关支路相连接的第一线路不导通,则与第一线路输出端lout和第二线路输入端nin相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因此理论上在未发生粘连的情况下,分压电阻并不会有电流流过,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第五电容c5的电压为0v。
62.所以,此时可以对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值进行检测。
63.步骤202a,当第五电容上的电压值大于电压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处于粘连状态。
64.由于二极管具有导通电压,当达到导通电压时,二极管才能导通,故设置电压阈值,以根据电压阈值和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小关系判断第一开关支路的粘连情况。当检测到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值大于电压阈值时,则说明火线与零线之间导通,也就是第一继电器单元的输入端lin和输出端lout导通,即第一继电器单元粘连。
65.可选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电压检测仪器对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值进行检测,也可以采用具有电压检测功能的电路对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进行检测。
66.步骤202b,当第五电容上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则确定第一开关支路不处于粘连状态。
67.当检测到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则说明火线与零线之间不导通,也就是第一继电器单元的输入端lin和输出端lout不导通,即第一继电器单元不粘连。
6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上述结构只对处于火线与零线中的一者的继电器进行了粘连检测,为了同时保证处于火线与零线二者上的继电器的安全性,还可以采用相似的结构同时对火线与零线上的继电器进行粘连检测。
69.也就是说,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该电路还包括第二继电器单元;该第二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二控制支路以及第二开关支路。
70.该第二控制支路用于控制该第二开关支路是否导通;该第二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二线路的输入端nin与输出端nout。
71.在该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该第二线路的输出端nout依次通过第六二极管d6、第九电阻r9、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八二极管d8连接至
第一线路的输入端;在该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第五电容c5与该分压电阻并联;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端vcc-12vdc。
72.此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继电器的粘连检测:
73.当第一控制支路指示第一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控制支路指示第二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时,对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值进行检测。
74.当该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值大于电压阈值时,则确定该第一开关支路与第二开关支路中的至少一者处于粘连状态。
75.当该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则确定第一开关支路与第二开关支路均不处于粘连状态。
76.也就是说,当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接收到信号,指示断开时,此时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满足如下逻辑:
77.首先,讨论继电器不粘连的情况。
78.当第一控制支路指示第一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控制支路指示第二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时,若第一开关支路与第二开关支路均不处于粘连状态,则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均不导通,则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中的任意一者的输出端和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中的另外一者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因此分压电阻没有电流流过,因此与分压电阻并联的第五电容c5上也没有电压,则此时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则可根据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而得知继电器均不粘连。
79.接下来,讨论继电器中存在粘连的情况。
80.当第一控制支路指示第一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控制支路指示第二开关支路处于断开状态时,若第一开关支路与第二开关支路中的至少一者处于粘连状态,则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中的至少一者导通,则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中的任意一者的输出端和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中的另外一者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因此分压电阻有电流流过,分压电阻上存在一定的电压,因此第五电容c5上也存在相应的电压,则此时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于电压阈值,则可根据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于电压阈值而得知至少有一个继电器粘连。
81.综上所述,在本技术示出的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以及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支路以及第一开关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是否导通;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一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第五电容与分压电阻并联,且第一线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第九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七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线路的输入端;当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指示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时,分压电阻上理论上不会存在电流,因此第五电容上电压应为零,若此时检测到第五电容上的电压不为零,则说明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开关支路并未断开,第一继电器单元中存在继电器粘连情况,从而实现继电器粘连的检测。因此上述电路结构,在实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时,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减小了具有粘连检测功能的继电器生产时的资源消耗。
82.进一步的,在如图3所示的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基础上,该电路还可
以包括以下结构。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
83.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单元;该电压检测单元中包含第一光电耦合器op1。
84.在该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支路中,该第五电容c5的正极v 依次通过稳压二极管zd1、第三二极管d3、第六电阻r6、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以及第四二极管d4连接至该第五电容c5的负极v-。
85.该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支路的输入端接入第二直流电压端vcc-3.3dc;该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支路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七电阻r7、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连接至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
86.该粘连检测引脚还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四电容c4与该第八电阻r8并联。
87.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直流电压端vcc-12vdc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以及第二三极管q2接地。
88.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还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用于接收继电器驱动信号。
89.该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relay_off。
90.该驱动输入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
91.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端relay_n连接。
92.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93.该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还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五电阻r5接地;该第五电阻r5与第三电容c3并联。
94.该驱动信号端relay_n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95.该驱动信号端relay_n还依次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十四电阻r14接地。
96.该第十四电阻r14与第六电容c6并联。
97.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还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驱动输出端relay_off连接。
98.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中,该驱动信号端relay_n依次通过第一继电器ry1的控制端以及第一电阻r1连接至第三直流电压端vcc-12vdc。
99.该驱动信号端relay_n还依次通过第一二极管d1以及该第一电阻r1连接至该第三直流电压端vcc-12vdc。
100.该第三直流电压端vcc-12vdc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
101.其中,上述电路的原理可以如下所示:
102.电压检测单元中的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用于判断继电器的粘连情况,当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时,则判断继电器粘连;当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低电平时,则判断继电器不粘连。
103.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用于接收继电器驱动信号,当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低电平时,则继电器断开;当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高电平时,则继电器闭合。
104.首先,讨论继电器不粘连的两种情况。
105.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当继电器不粘连情况下的逻辑框图。
106.在不考虑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的情况下,当第一继电器ry1和第二继电器ry2均不粘连时,第一继电器ry1的输出端lout和第二继电器ry2的输出端nout均为悬空状态,则分别与第一线路的输出端和第二线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并且与第二线路的输出端和第一线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因此与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第五电容c5的电压为0v,则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则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则与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低电平,则可根据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低电平而得知第一继电器ry1和第二继电器ry2均不粘连。
107.当继电器的控制端指示继电器的开关支路导通时,即当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为高电平时,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为高电平,则第一三极管q1导通,则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驱动信号端relay_n为低电平,则与驱动信号端relay_n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低电平,则第二三极管q2截止,因此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则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则与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第五电容c5的电压为0v,则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则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不导通,则与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低电平,则可根据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低电平而得知第一继电器ry1和第二继电器ry2均不粘连。
108.接下来,讨论继电器粘连的情况。
109.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当继电器粘连情况下的逻辑框图。
110.当继电器的控制端指示继电器的开关支路断开时,即当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为低电平时,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为低电平,则第一三极管q1截止,则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驱动信号端relay_n为高电平,则与驱动信号端relay_n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高电平,则第二三极管q2导通,因此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因此分压电阻有电流流过,分压电阻上存在一定的电压,因此第五电容c5上也存在相应的电压,则此时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于0,则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与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则可根据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而得知继电器粘连。
111.根据第一继电器ry1和第二继电器ry2的是否粘连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12.首先,讨论第一继电器ry1粘连的情况。当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为低电平时,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为低电平,则第一三极管q1截止,则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驱动信号端relay_n为高电平,则与驱动信号端relay_n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高电平,则第二三极管q2导通。若第一继电器ry1粘连,则lout=lin,则第二光电耦合器op2导通,因此,第五二极管d5、第九电阻r9、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第五电容c5、第七二极管d7组成了一个工频半波整流的回路,因此分压电阻有电流流过,分压电阻上存在一定的电压,因此第五电容c5上也存在相应的电压,则此时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于0,则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与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则可根据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而得知继电器当中存在粘连。
113.其次,讨论第二继电器ry2粘连的情况。当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为低电平时,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为低电平,则第一三极管q1截止,则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驱动信号端relay_n为高电平,则与驱动信号端relay_n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高电平,则第二三极管q2导通。若第二继电器ry2粘连,则nout=nin,则第二光电耦合器op2导通,因此,第六二极管d6、第九电阻r9、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第五电容c5、第八二极管d8组成了一个工频半波整流的回路,因此分压电阻有电流流过,分压电阻上存在一定的电压,因此第五电容c5上也存在相应的电压,则此时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于0,则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与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则可根据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而得知继电器当中存在粘连。
114.最后,讨论第一继电器ry1和第二继电器ry2均粘连的情况。当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为低电平时,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为低电平,则第一三极管q1截止,则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驱动信号端relay_n为高电平,则与驱动信号端relay_n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高电平,则第二三极管q2导通。若第一继电器ry1和第二继电器ry2均粘连,则lout=lin、nout=nin,则第二光电耦合器op2导通,因此,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九电阻r9、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第五电容c5、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组成了一个工频全波整流的回路,因此分压电阻有电流流过,分压电阻上存在一定的电压,因此第五电容c5上也存在相应的电压,则此时第五电容c5的电压值大于0,则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导通,则与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相连接的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则可根据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而得知继电器当中存在粘连。
115.可选的,当继电器的控制端指示继电器的开关支路断开时,若继电器粘连,则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为高电平,则与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相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为高电平,则第二三极管q3导通,因此与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的驱动输出端relay_off为低电平,此时,驱动输出端relay_off会将第一三极管q1的驱动电压拉到低电平。这种情况下,即使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的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为高电平,也无法
使第一三极管q1导通,则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驱动信号端relay_n一直为高电平,则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也将保持高电平,此时驱动信号端relay_n的电平状态与驱动输入端relay_on/off无关,也就是说第二光电耦合器op2的发光器端所在的支路一直导通,因此只要继电器粘连未被解决,或设备未被断电,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就会一直处于高电平,若此时将粘连检测引脚relay_ero作为告警信号接入告警设备(例如发光二极管等),则可以一直提醒用户继电器存在粘连情况,以便用户及时排除故障。
116.可选的,在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源端增加稳压管zd1,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的阳极通过电阻连接至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并通过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稳压管zd1的阳极连接,该稳压管zd1的阴极连接至第五电容,可提高第一光电耦合器op1的导通电压,增强电压检测单元的抗干扰能力,使得粘连判断的准确度更高,有效减少误判断概率。
117.可选的,分压电阻包含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该第十电阻r10和该第十一电阻r11串联。
118.综上所述,在本技术示出的交流充电桩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以及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支路以及第一开关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是否导通;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用于连接第一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第五电容与分压电阻并联,且第一线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第九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所在的支路、分压电阻以及第七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线路的输入端;当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控制支路指示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时,分压电阻上理论上不会存在电流,因此第五电容上电压应为零,若此时检测到第五电容上的电压不为零,则说明第一继电器单元的第一开关支路并未断开,第一继电器单元中存在继电器粘连情况,从而实现继电器粘连的检测。因此上述电路结构,在实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时,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减小了具有粘连检测功能的继电器生产时的资源消耗。
119.上述电路中还通过设置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将继电器正常闭合与继电器异常粘连区分开,可以防止误判断。
120.上述电路中还通过设置电压检测单元的粘连检测引脚,将检测结果更加清晰呈现;通过在继电器粘连检测单元中设置稳压管,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与继电器选型无关,电路选用的都是常用物料,成本低,易推广使用。
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122.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