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交通工具座椅用颈枕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9:30: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座椅用颈枕。


背景技术:

2.已知有在座椅靠背的上部配设有支撑就座乘员的头部的头枕且在头枕的下部配设有支撑就座乘员的颈部的颈枕的汽车用座椅。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汽车用座椅中,在下部具有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的形状的头枕安装于座椅靠背的上部,颈枕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出入的方式配设于该凹部中。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06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汽车用座椅中,为了配设颈枕而头枕被设为与通常的类型不同的特殊的形状的头枕。搭载于该车型的汽车的汽车用座椅可以全部配设颈枕,但若要根据等级等而设置具备颈枕的座椅和不具备颈枕的座椅,则存在必须准备多个种类的头枕这一问题。于是,期望一种既可以使用通常类型的头枕又可以根据需要而安装的颈枕。
8.鉴于这样的要求,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使用通常的头枕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根据需要而安装的颈枕。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用颈枕,配置于座椅靠背的上表面部与头枕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通过从主体部向下方延伸出的撑杆部的末端部侧向所述座椅靠背中插入而支撑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用颈枕具有:基部,设置有供所述撑杆部上下穿过的贯通孔,以所述撑杆部从上方穿过所述贯通孔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撑杆部,配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上表面部之间;及颈枕主体部,安装于该基部的前端部侧,从后方支撑就座乘员的颈部。
11.根据第一发明,通过基部安装于在座椅靠背的上部安装的通常的头枕中的撑杆部且配置于主体部与座椅靠背的上部之间,能够不使用其他部件地简便地安装颈枕。
12.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根据上述第一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基部以前后位置能够调整的方式被安装。
13.根据第二发明,能够将颈枕主体部的前后位置配合就座乘员的喜好而调整,因此能够提高舒适性。
14.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根据上述第二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主体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基部能够前后移动的可动框架,在该可动框架的前侧,经由通过空气的充入放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而安装有缓冲部件。
15.根据第三发明,能够通过空气相对于气囊的充入放出而简便地调节从后方支撑就座乘员的颈部的按压力。
16.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根据上述第三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部件的前表面侧或后表面侧配设有向所述就座乘员的颈部施加振动的振动件。
17.根据第四发明,作为向就座乘员的颈部利用振动件来传递声音的效果,能够例如如扬声器那样发出低音、提供骨传导音响效果,另外,也能够提供按摩效果。
18.本发明的第五发明根据上述第一发明至上述第四发明的任一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颈枕主体部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侧支撑部,所述侧支撑部以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旋转而从侧方支撑所述就座乘员的颈部。
19.根据第五发明,就座乘员的颈部不仅能够从后方也能够从左右两方向被支撑,因此舒适性提高。
20.本发明的第六发明根据上述第五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支撑部的内部配设有扬声器。
21.根据第六发明,能够从侧支撑部的扬声器发出声音,因此能够提高音响效果。
22.本发明的第七发明根据上述第五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构成为使所述侧支撑部移动。
23.根据第七发明,能够省略用于使所述侧支撑部移动的电动机。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颈枕的主视图。
25.图2是图1的ii-ii向视线剖视图。
26.图3是图1的iii-iii向视线剖视图。就座乘员的颈根的点划线表现了体形的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图1~图3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颈枕10。该实施方式是对汽车用座椅1应用了本发明的例子。在各图中,利用箭头表示以就座于汽车用座椅1的就座乘员p为基准的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与方向相关的记述以该方向为基准来进行。在此,颈枕10相当于技术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用颈枕”。
28.如图1及图3所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颈枕10的汽车用座椅1具有作为乘员的就座部的座椅坐垫(未图示)、作为乘员的靠背部的座椅靠背2及支撑乘员的头部的头枕3。座椅靠背2通过盖在构成骨架的靠背框架(未图示)上的作为缓冲件的靠背垫(未图示)的表面由作为表皮件的靠背罩2a覆盖而形成。覆盖靠背垫的靠背罩2a的外形线构成座椅靠背2的外形线。相对于座椅坐垫,座椅靠背2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倾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图3所示的通常状态下,上表面部2b为大致水平状态。
29.如图1及图3所示,头枕3是在汽车用座椅中一般使用的类型的头枕,具有构成骨架的头枕框架3a和相对于头枕框架3a被固定的主体部3b。头枕框架3a通过金属制管被弯曲加工成在主视下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大致u字状而形成。并且,通过上部的与开口相反一侧的部分埋设于主体部3b中而与主体部3b一体化。从主体部3b的下侧朝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部分是撑杆部3a1。主体部3b是从后方与就座乘员p的头部抵接而进行支撑的部分,通过将
作为缓冲件的头枕垫(未图示)利用作为表皮件的头枕罩3b1覆盖而形成。覆盖头枕垫的头枕罩3b1的外形线构成主体部3b的外形线。撑杆部3a1通过分别向固定于座椅靠背2的上部的头枕支撑件(未图示)中插入而相对于座椅靠背2以能够实现上下位置的调节的方式被支撑。
30.如图1~图3所示,颈枕10具有构成骨架的颈枕框架11、安装于颈枕框架11的前侧的作为缓冲件的颈枕垫12及覆盖颈枕垫12的作为表皮件的颈枕罩13。而且,颈枕10具有配置于颈枕垫12与颈枕框架11之间的气囊14、振动件15、扬声器16。
31.颈枕框架11具有平板状的第一框架部11a和安装于第一框架部11a的前端部的第二框架部11b。第一框架部11a以配置于头枕3的主体部3b与座椅靠背2的上表面部2b之间的状态安装于头枕3的撑杆部3a1。因此,若使头枕3相对于座椅靠背2上下移动,则伴随于此而上下移动。相对于第一框架部11a,第二框架部11b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处停止移动而调节前后位置。在此,第一框架部11a和第二框架部11b分别相当于技术方案的“基部”和“可动框架”。
32.第一框架部11a具备在俯视下呈使长轴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主部11a1和设置于主部11a1的前端部侧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朝向前方突出的在俯视下为矩形框状的突出部11a2。在突出部11a2的右侧面部11a21和左侧面部11a22配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凸条(未图示)。主部11a1和突出部11a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同一平面板状。
33.在主部11a1,在左右对称的位置以同一形状设置有2个使长轴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截面为长圆状的上下贯通的贯通孔11a11。贯通孔11a11的短轴方向即前后方向的宽度被设定得比撑杆部3a1的直径大一些,并且左右的贯通孔11a11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被设为能够供左右的撑杆部3a1分别穿过左右的贯通孔11a11中的位置。
34.如图2所示,配设有:在左右的贯通孔11a11中分别穿过了左右的撑杆部3a1的状态下与右侧的撑杆部3a1的右侧面抵接的圆弧状的右外按压部件11e、与左侧的撑杆部3a1的左侧面抵接的圆弧状的左外按压部件11f、与右侧的撑杆部3a1的左侧面抵接的圆弧状的右内按压部件11g及与左侧的撑杆部3a1的右侧面抵接的圆弧状的左内按压部件11h。右外按压部件11e连结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右前棒状体11e1的右端部侧,左外按压部件11f连结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左前棒状体11f1的左端部侧。并且,在右前棒状体11e1的后侧面设置有齿条,在左前棒状体11f1的前侧面设置有齿条,在其之间以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配设有前小齿轮11m而被设为螺合状态。由此,若使前小齿轮11m旋转,则能够选择性地采取右外按压部件11e按压右侧的撑杆部3a1的右侧面并且左外按压部件11f按压左侧的撑杆部3a1的左侧面的状态和右外按压部件11e从右侧的撑杆部3a1的右侧面分离并且左外按压部件11f从左侧的撑杆部3a1的左侧面分离的状态。右内按压部件11g连结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右后棒状体11g1的右端部侧,左内按压部件11h连结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左后棒状体11h1的左端部侧。并且,在右后棒状体11g1的前侧面设置有齿条,在左后棒状体11h1的后侧面设置有齿条,在其之间以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配设有后小齿轮11n而被设为螺合状态。由此,若使后小齿轮11n旋转,则能够选择性地采取右内按压部件11g按压右侧的撑杆部3a1的左侧面并且左内按压部件11h按压左侧的撑杆部3a1的右侧面的状态和右内按压部件11g从右侧的撑杆部
3a1的左侧面分离并且左内按压部件11h从左侧的撑杆部3a1的右侧面分离的状态。由此,通过对前小齿轮11m和后小齿轮11n进行旋转操作,能够将右侧的撑杆部3a1利用右外按压部件11e和右内按压部件11g夹紧,并且将左侧的撑杆部3a1利用左外按压部件11f和左内按压部件11h夹紧,将第一框架部11a相对于左右的撑杆部3a1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右外按压部件11e、左外按压部件11f、右内按压部件11g、左内按压部件11h、右前棒状体11e1、左前棒状体11f1、右后棒状体11g1、左后棒状体11h1、前小齿轮11m、后小齿轮11n配设于在主部11a1的内部设置的空间部(未图示)中。
35.如图1~图3所示,第二框架部11b具备支撑颈枕垫12、气囊14、振动件15、扬声器16的主体部11b1和设置于主体部11b1的后端部侧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朝向后方突出的在俯视下为大致u字状的连结部11b2。在连结部11b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设置有凹槽(未图示),该凹槽相对于设置于第一框架部11a中的突出部11a2的凸条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并且,配设有在适当的前后位置处停止相对于第一框架部11a的突出部11a2的滑动的锁定扣11b21。由此,第二框架部11b能够相对于第一框架部11a调整前后方向的位置。
36.主体部11b1具有中央部11b11和设置于中央部11b11的左右侧部的侧部11b12。中央部11b11位于就座乘员p的颈部后方且呈朝向后方稍微成为凸形状的板状。侧部11b12是呈左右对称形状的左右一对的部分,存在从中央部11b11的右端部向右上方延伸的板状的部分和从中央部11b11的左端部向左上方延伸的板状的部分。在中央部11b11的前表面部侧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安装有通过空气的充入放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14。另外,在中央部11b11的前表面部侧的气囊14的两侧安装有对就座乘员p提供按摩效果、骨传导音响效果的左右一对的振动件15。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进行空气相对于气囊14的供给及排出的空气供给排出机构和控制振动件15的工作的控制装置省略了图示。并且,通过以将气囊14及左右一对的振动件15从前方覆盖的方式安装颈枕垫12且从其上方盖上颈枕罩13且其端部固定于中央部11b11而形成了中央支撑部11a。由此,中央支撑部11a能够将就座乘员p的颈部从后方按压、按摩或提供基于骨传导的音响效果。颈枕垫12适宜地使用发泡聚氨酯泡沫等,颈枕罩13适宜地使用织物、合成皮革等在通常汽车用座椅的表皮件中使用的材料。在此,中央支撑部11a和颈枕垫12分别相当于技术方案的“颈枕主体部”和“缓冲部件”。
37.在左右的侧部11b12分别以能够以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a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向前方向开口的盒状的扬声器框架11c。并且,配设有以旋转轴a为中心对扬声器框架11c向侧部11b12的方向转动施力的扭转弹簧11d,并且在侧部11b12的前表面部与扬声器框架11c的后表面部之间配设有气囊14。在扬声器框架11c中,左右各2个的扬声器16以上下排列的方式被安装,通过在其前表面部安装较薄的颈枕垫12且从其上方盖上颈枕罩13且其端部固定于扬声器框架11c而形成侧支撑部11b。由此,如图2的左侧的侧支撑部11b所示,能够切换为实线所示的打开状态和双点划线所示的关闭状态。具体而言,通过在打开状态下向气囊14加入空气而将扬声器框架11c相对于侧部11b12向前方按压且对抗扭转弹簧11d的作用力而使其旋转,能够使侧支撑部11b成为关闭状态。并且,若从气囊14抽出空气,则通过扭转弹簧11d的作用力而侧支撑部11b恢复为打开状态。通过使侧支撑部11b成为关闭状态,能够从侧方支撑就座乘员p的颈部。关于右侧的侧支撑部11b也与左侧是同样的。由于能够这样利用气囊来使侧支撑部11b移动,所以能够省略用于使侧支撑部11b移动的电动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向扬声器16供给电力的机构省略了图示。
38.如以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颈枕10通过从主体部3b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撑杆部3a1的末端部侧向座椅靠背2中插入,能够向支撑于座椅靠背2的通常的头枕3安装。具体而言,颈枕10以第一框架部11a配置于主体部3b与座椅靠背2的上表面部2b之间并且在左右的贯通孔11a11中分别穿过了头枕3的左右的撑杆部3a1的状态相对于撑杆部3a1被连结。由此,能够不使用其他部件地简便地将颈枕10向汽车用座椅1安装。
39.另外,在安装于第一框架部11a的前侧的第二框架部11b的前侧,经由气囊14而安装有由颈枕罩13包覆的颈枕垫12。由此,通过将空气相对于气囊14充入放出,能够简便地调节从后方支撑就座乘员p的颈部的按压力。而且,由于在第二框架部11b的前侧与颈枕垫12的后侧之间配设有左右一对的振动件15,所以能够通过使振动件15振动而对就座乘员p的颈部提供按摩效果、骨传导音响效果。而且,在颈枕10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侧支撑部11b,侧支撑部11b以旋转轴a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旋转而从侧方支撑就座乘员p的颈部。由此,就座乘员p的颈部不仅能够从后方也能够从左右两方向被支撑,因此舒适性提高。除此之外,由于在左右的侧支撑部11b的内部配设有扬声器16,所以能够提高音响效果。
40.以上,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外观、结构,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删除。例如,可举出以下这样的结构。
4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由颈枕罩13包覆的颈枕垫12经由第二框架部11b而安装于第一框架部11a,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将由颈枕罩13包覆的颈枕垫12直接安装于第一框架部11a。
42.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中央支撑部11a的内部配设有气囊14和振动件15,但也可以配设某一方,还可以取代振动件15而配设扬声器16。另外,在侧支撑部11b的内部配设有扬声器16,但也能够取代扬声器16而配设振动件15。
43.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颈枕10应用于汽车用座椅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在飞机、船、电车等搭载的座椅。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汽车用座椅
46.2座椅靠背
47.2b上表面部
48.3头枕
49.3a头枕框架
50.3a1撑杆部
51.3b主体部
52.10颈枕(交通工具座椅用颈枕)
53.11颈枕框架
54.11a第一框架部(基部)
55.11a11贯通孔
56.11b第二框架部(可动框架)
57.11a中央支撑部(颈枕主体部)
58.11b侧支撑部
59.12颈枕垫(缓冲部件)
60.14气囊
61.15振动件
62.16扬声器
63.a旋转轴
64.p就座乘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