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4:4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进步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日使用时长与日俱增,但因电池本身特性、体积、重量以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电池的整体容量上升较为缓慢,快充是解决电池续航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电连接器是传输电流的关键元器件,电流从充电头传输到设备电池,整条线路都需要电连接器来支撑。快充的发展离不开电连接器的助力,但也对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带来了一定挑战,要求电连接器得以承受大电流传输,同时降低温升。对于终端产品机内安装的电连接器,快充其实最主要的是小型的板对板连接器。以手机快充为例,实现手机电源板与电池之间的连接,板对板连接器在短时间内传输的电流需要足够大,也就是过流能力要足够强。
3.因此,亟需一种连接器,空间利用率高,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且具有较大的负载电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空间利用率高,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且具有较大的负载电流。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
7.插座塑胶底座,包括边框结构和位于所述边框结构内的中岛结构,所述边框结构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边结构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短边结构,所述中岛结构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子容纳槽;
8.长边端子,包括插座电源端子,设置在所述长边结构与所述中岛结构之间;
9.中岛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中,用于传输信号。
10.优选地,所述中岛信号端子包括焊接固定部、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焊接固定部位于所述插座塑胶底座的底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内。
11.优选地,所述插座塑胶基座的底板上设有通孔结构,所述焊接固定部的末端位于所述通孔结构内。
12.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岛结构靠近所述短边结构的两端部。
13.优选地,所述长边端子还包括插座信号端子。
14.优选地,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依次设置的固持部、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第二接触部,所述固持部与所述长边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
接触部位于所述长边结构与所述中岛结构之间。
15.优选地,所述长边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端子容纳槽,所述中岛结构与所述长边结构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端子容纳槽相对的第三端子容纳槽,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容纳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端子容纳槽内。
16.优选地,还包括插座端壁防护壳,所述插座端壁防护壳至少覆盖所述短边结构部分表面。
17.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
18.插头塑胶基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框型结构,所述框型结构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边,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短边;
19.插头长边端子,包括插头电源端子,固定在所述长边上;
20.中间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用于传输信号。
2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其中:
22.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塑胶基座、设置在所述插头塑胶基座上的插头长边端子和中间信号端子,所述插头长边端子包括插头电源端子;
23.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所述插头长边端子与所述长边端子电性连接,所述中岛信号端子与所述中间信号端子电性连接以传输信号。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插座连接器的中岛结构上设置第一端子容纳槽,将中岛信号端子设置在第一端子容纳槽内,通过中岛信号端子与长边端子的位置排布关系,极大的提高了插座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在相同尺寸下,插座连接器上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信号端子和/或宽度更大的插座电源端子,有利于提高插座连接器的信号/电流传输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座连接器的最大负载电流值。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3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00、插座连接器;110、插座塑胶底座;111、长边结构;1111、第二端子容纳槽;112、短边结构;113、中岛结构;1131、第一端子容纳槽;1132、第三端子容纳槽;114、通孔结构;120、长边端子;121、插座电源端子;1211、固持部;1212、第一接触部;1213、第一连接部;1214、第二接触部;130、中岛信号端子;131、焊接固定部;132、连接部;132a、第二连接部;132b、第三连接部;133、接触部;133a、第三接触部;133b、第四接触部;140、插座端壁防护壳;200、插头连接器;210、插头塑胶底座;220、插头长边端子;230、中间信号端子;240、插
头端壁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3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优化连接器尺寸与负载电流的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长度方向指的是长边结构延伸所在的方向,宽度方向指的是短边结构延伸所在的方向;下、下侧、下方或底、底部指的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插座连接器相对于插头连接器所在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上、上侧、上方或顶、顶部。
37.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
38.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塑胶底座110、长边端子120及中岛信号端子130。
39.其中,插座塑胶底座100包括边框结构和位于边框结构内的中岛结构113,边框结构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边结构111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短边结构112,中岛结构113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
40.长边端子120设置在长边结构111与中岛结构113之间。长边端子120包括插座电源端子121,插座电源端子121与插头连接器200(后文示出)电性连接,以传输电流。具体地,长边端子120可以仅包括插座电源端子121,也可以同时包括插座电源端子121与其他端子结构。当长边端子120仅包括插座电源端子121,插座电源端子121的安装空间更大,可以通过增加插座电源端子121的数量或者增大插座电源端子121的宽度,提高插座连接器100的最大负载电流,提高插座连接器100的电流传输能力。中岛信号端子130设置在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中,用于传输信号。
4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优化连接器尺寸与负载电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在插座连接器的中岛结构上设置第一端子容纳槽,将中岛信号端子设置在第一端子容纳槽内,通过中岛信号端子与长边端子的位置排布关系,极大的提高了插座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在相同尺寸下,插座连接器上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信号端子和/或宽度更大的插座电源端子,有利于提高插座连接器的信号/电流传输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座连接器的最大负载电流值。
42.优选地,中岛信号端子130包括焊接固定部131、连接部132和接触部133,焊接固定部131位于插座塑胶底座110的底部,连接部132与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的内壁接触,接触部133位于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内。更为具体地,如图2所示,中岛信号端子130为双点接触结构,包括焊接固定部131、第二连接部132a、第三接触部133a、第三连接部132b与第四接触部133b,其中第二连接部132a与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的内壁抵接。双点接触的中岛信号端子130与插头连接器200的中间信号端子230之间的接触性能更稳定,提高连接器组件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43.优选地,插座塑胶基座110的底板上设有通孔结构114,焊接固定部131的末端位于通孔结构114内。设置通孔结构114不仅便于中岛信号端子130的安装、焊接与固定,有利于
减轻插座塑胶基座110的质量,满足当今产品轻量化的发展需求。
44.中岛结构113上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视中岛结构113的宽度而定,第一端子容纳槽113沿着中岛结构113的长度方向呈单列、双列或者多列排布。即中岛结构113的宽度较窄时,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呈单列排布;中岛结构113的宽度足够宽时,第一端子容纳槽113呈双列或多列排布。示例性的,中岛结构113上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的数量为一个,位于中岛结构113任一靠近短边结构112的端部或位于中岛结构113的中部;中岛结构113上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位于中岛结构113靠近短边结构112的两端部和中部;中岛结构113上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的数量为四个,中岛结构113靠近短边结构11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或者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沿着中岛结构113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
45.优选地,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为两个,分别位于中岛结构113靠近短边结构112的两端部。更为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中岛结构113与短边结构112之间均设置有通孔结构114,中岛信号端子130设置在第一端子容纳槽1131中,其焊接固定部131的末端位于通孔结构114内。
46.优选地,长边端子120还可以包括插座信号端子。插座连接器可以设置数量更多的信号端子,具有更多的信号传输通道,大大地提高插座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能力。
47.优选地,插座电源端子121包括依次设置的固持部1211、第一接触部1212、第一连接部1213、第二接触部1214。固持部1211与长边结构112连接,第一接触部1212、第一连接部1213与第二接触部1214位于长边结构111与中岛结构113之间。更为具体地,长边结构1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端子容纳槽1111,中岛结构113与长边结构111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端子容纳槽1111相对的第三端子容纳槽1132,固持部1211与第二端子容纳槽1111的内壁抵接,第二接触部1214位于第三端子容纳槽1132内。
48.优选地,插座电源端子121的固持部1211可以同时与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一接触部1212连接。即,将第一接触部1212、第一连接部1213与第二接触部1214视为一组结构,固持部1211可以与一组结构连接,也可以同时与两组结构连接,还可以同时与两组以上结构连接,这样设置插座电源端子121可以增大其宽度,增强其通流能力。
49.优选地,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插座端壁防护壳140,插座端壁防护壳140至少覆盖短边结构112部分表面,即插座端壁防护壳140可以覆盖短边结构112的部分表面,也可以覆盖短边结构112的全部表面,除覆盖短边结构112的表面外,插座端壁防护壳140还可以覆盖长边结构111的部分表面。插座端壁防护壳140增大插座连接器100端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导通电流,进一步提高插座连接器100的通流能力。更为具体地,插座端壁防护壳14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当插座端壁防护壳140为分体式结构时,可以提高其电流通路的数量,进而改善插座连接器100的通流能力。
50.如图4至图5所示,一种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插头塑胶基座210、插头长边端子220和中间信号端子230。具体地,插头塑胶基座210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框型结构,框型结构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边,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短边。插头长边端子220固定在长边上,中间信号端子230位于框型结构围城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基板上。插头塑胶基座210、插头长边端子220与中间信号端子230可以通过镶嵌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51.中间信号端子230包括固定部和接触凸起,固定部用于与基板卡合固定中间信号
端子230,接触凸起用于与中岛信号端子130电性接触以传输信号。
52.插头长边端子220包括插头电源端子,插头电源端子与插座电源端子121配合电性连接,用于传输电流。插头长边端子220还可以包括插头信号端子,用于与插座信号端子电性连接以传输信号。
53.插头连接器200还包括插头端壁防护壳240,插头端壁防护壳240设置在插头连接器的端壁上,可以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插头塑胶基座上。插头端壁防护壳240用于增强插头连接器200端壁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与插座端壁防护壳140电性接触以导通电流,提高其通流能力。更为具体地,插头端壁防护壳24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当插头端壁防护壳240为分体式结构时,可以提高其电流通路的数量,进而改善插头连接器的通流能力。
54.如图6至图9所示,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插头连接器200。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插头塑胶基座210、设置在插头塑胶基座210上的插头长边端子220和中间信号端子230,插头长边端子220包括插头电源端子,当插头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配合连接时,中岛信号端子130与中间信号端子230电性接触以传输信号,插头电源端子与插座电源端子121电性接触以传输电流。具体地,当插头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配合连接时,如图8所示,中间信号端子230包括固定部和接触凸起,接触凸起与中岛信号端子130的第三接触部133a和第四接触部133b电性接触以传输信号;如图9所示,插头电源端子包括焊接部和u型接触部,u型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1212和第二接触部1214电性接触以传输电流。
55.所述镶嵌成型是指在模具内装入预先准备的异材质嵌件后注入树脂,熔融的材料与嵌件接合固化,制成一体化产品的成型方法。
5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