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管桩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2:1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管桩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管桩的主要连接形式,是将两根混凝土管桩对接后,将混凝土管桩上的连接端板进行焊接,以实现对接。这种对接形式的连接仅为混凝土管桩连接端板的外围一圈,混凝土管桩内部均未连接,所以连接强度受到一定影响。
3.同样也有其他一些混凝土管桩的连接结构,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2210870663.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领域,接桩结构包括上下依次接驳的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所述第一管桩的下端设有上桩接头,所述第二管桩的上端设有下桩接头,所述下桩接头的上端嵌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从下桩接头的上端伸入上桩接头的下端,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端部同轴固定有导锥部,所述导锥部的下端端面圆的直径与导向柱的直径相等,所述导锥部的上端端面圆的直径小于导向柱的直径,所述上桩接头的下端与下桩接头的上端抵接。本技术具有提高整体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的效果。
4.上述方案中虽然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对于管桩的连接结构相对复杂,生产制造麻烦,而且连接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管桩之间的连接强度。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在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端板,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内部均设置有筒状钢筋笼,所述连接端板与筒状钢筋笼之间固定连接,在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内管,所述连接内管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内部,连接内管的外径与第一管桩、第二管桩的内径一致,在连接内管的中间部位向外延伸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径与连接端板的外径一致,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连接端板分别与连接环之间焊接。
7.其中,筒状钢筋笼由轴向的钢筋及周向钢筋编织形成,筒状钢筋笼与连接端板之间为焊接。所述连接内管为钢管,所述钢管的壁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所述连接环与连接内管之间可以为焊接。连接内管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如30-50cm均可。
8.在连接内管所对应范围内的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筒状钢筋笼上设置有径向连接钢筋,所述径向连接钢筋向内延伸并暴露在第一管桩、第二管桩内部,所述径向连接钢筋与连接内管对应部位接触,径向钢筋与连接内管之间焊接固定。
9.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连接结构,其利用连接内管将两根管桩之间的径向位置进行限定,以提升其连接稳定性,同时连接内管的设置可以提升管桩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2.实施例1:
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在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端板3,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内部均设置有筒状钢筋笼4,所述连接端板3与筒状钢筋笼4之间固定连接,在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内管5,所述连接内管5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内部,连接内管5的外径与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2的内径一致,在连接内管5的中间部位向外延伸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的外径与连接端板3的外径一致,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的连接端板3分别与连接环6之间焊接。
14.其中,筒状钢筋笼4由轴向的钢筋及周向钢筋编织形成,筒状钢筋笼4与连接端板3之间为焊接。所述连接内管5为钢管,所述钢管的壁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所述连接环6与连接内管5之间可以为焊接。连接内管5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如30-50cm均可。
15.在连接内管5所对应范围内的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的筒状钢筋笼4上设置有径向连接钢筋7,所述径向连接钢筋7向内延伸并暴露在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2内部,所述径向连接钢筋7与连接内管5对应部位接触,径向钢筋与连接内管5之间焊接固定。
16.具体地,第一管桩1与第二管桩2之间套设连接内管5,利用连接内管5将第一管桩1与第二管桩2套接,而且连接环6与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2上的连接端板3进行焊接,从而提升其连接牢固性,同时对连接内管5的位置进行固定。对于连接内管5与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2内的筒状钢筋笼4上的径向连接钢筋7之间的焊接,可以采用特定的焊接机构进行焊接,如利用机械臂,将焊接头伸入管桩内部进行焊接。还可以采用对接焊,如利用径向连接钢筋7与连接内管5之间通电流,实现焊接。
17.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2通过连接内管5进行连接,实现径向、轴向固定,连接牢固,稳定性高,而且连接处结构简单,成本低。
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