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预制防洪板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0:53: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洪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防洪板,属于防洪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城市防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由于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较早,设施简陋,更新较慢,在遇到突发大量降雨时的排水能力受限,容易发生低洼地势严重积水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易于搭建且方便移动的防洪设备是对城市防汛工作的有效补充。
3.防洪沙袋是最为传统的防洪设备,但储存占地空间大,搬运耗时耗力,挡水密封效果不佳。防洪板可以多个组装的方式使用,多个防洪板之间相互固定和支撑,形成防洪墙,能够快速高效的应对防汛工作。但是,现有技术的防洪板的迎水面一般都是平面,中部弯矩较大而两侧弯矩较小,在受到洪水的冲击时防护板的迎水面不能很好的化解洪水冲击力,迎水面容易受力变形,使各防洪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产生缝隙而漏水,影响防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抗洪水冲击力的预制防洪板,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预制防洪板,包括底板、挡水板和若干加强筋,所述挡水板底端连接所述底板,挡水板与底板形成截面为l形的一体式结构,挡水板包括第一直形部、第二直形部和拱形部,所述拱形部位于第一直形部和第二直形部之间,拱形部在底板上的投影为朝向于底板方向凸起的弧形,拱形部设有若干凹陷于拱形部表面的盲孔,每个所述盲孔内均设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与所述盲孔的孔底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加强筋均分别与所述挡水板表面和所述底板表面固定连接。
7.通过在挡水板设置拱形部,使挡水板的迎水面形成弧形面,拱形部的各部位受到洪水冲击力产生的弯矩较为均匀,使挡水板各部位所受应力分布均匀,且扩大挡水板承受洪水冲击力的受力面积,拱形部表面的盲孔用于将挡水板受冲击力而产生的振动集中,通过盲孔的孔底壁的弹性块对上述振动进行吸收,保证挡水板受冲击时的稳定性,该预制防洪板具有较高的抗洪水冲击力,在受到洪水冲击时各部位不易受力变形,能够较好的保证多个预制防洪板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保证良好的防洪效果。
8.作为优选,所述盲孔在所述拱形部表面均匀分布,盲孔的孔径与拱形部的高度比值范围为1:6~1:8。
9.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块为圆柱形的橡胶体或聚氨酯体。橡胶体或聚氨酯体可以采用粘结方式与盲孔的孔底壁固定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拱形部的弧形面和第一直形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与拱形
部的宽度比值范围为1:20~1:30。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形部背面设有用于配合所述第二直形部的部分表面的第一凹槽,第一直形部顶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贯穿连接板的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直形部顶端设有用于配合第一卡接孔的第一卡接件。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形部邻近底端部位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直形部邻近底端部位设有用于配合第二卡接孔的第二卡接件。
13.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与第一直形部对应的底面设有用于配合底板与第二直形部对应的部分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一凹槽。
14.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与第二直形部对应的表面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二直形部背离于拱形部的表面设有第二密封条。
15.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至少覆盖底板底面的外周部分。橡胶条提高底板对于地面的抓地力,降低洪水从底板与地面之间缝隙渗漏过预制防洪板的水量。
16.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数量为两个,一个加强筋位于第一直形部与拱形部相接的部位,另一个加强筋位于第二直形部与拱形部相接的部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防洪板,具有较高的抗洪水冲击力,在受到洪水冲击时各部位不易受力变形,能够较好的保证多个预制防洪板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保证良好的防洪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防洪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拱形部的俯视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预制防洪板的组装示意图。
24.图中:1、底板;2、挡水板;3、加强筋;101、第二凹槽;102、第一密封条;103、橡胶条;201、第一直形部;202、第二直形部;203、拱形部;204、盲孔;205、弹性块;206、第一凹槽;207、连接板;208、第一卡接孔;209、第一卡接件;210、第二卡接孔;211、第二卡接件;212、第二密封条;h、拱形部的弧形面和第一直形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w、拱形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
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28.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预制防洪板,包括底板1、挡水板2和两个加强筋3。挡水板2底端连接底板1,挡水板2与底板1形成截面为l形的一体式结构。
29.挡水板2包括第一直形部201、第二直形部202和拱形部203,拱形部203位于第一直形部201和第二直形部202之间,拱形部203在底板1上的投影为朝向于底板1方向凸起的弧形,通过拱形部203使挡水板2的迎水面形成弧形面,拱形部203的各部位受到洪水冲击力产生的弯矩较为均匀,使挡水板2各部位所受应力分布均匀,且扩大挡水板2承受洪水冲击力的受力面积。
30.拱形部203设有六个凹陷于拱形部203表面的盲孔204,每个盲孔204内均设有弹性块205,弹性块205与盲孔204的孔底壁固定连接。拱形部203表面的盲孔204用于将挡水板2受冲击力而产生的振动集中,通过盲孔204的孔底壁的弹性块205对上述振动进行吸收,保证挡水板2受冲击时的稳定性。当然,盲孔20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更改。
31.每个加强筋3均分别与挡水板2表面和底板1表面固定连接,一个加强筋3位于第一直形部201与拱形部203相接的部位,另一个加强筋3位于第二直形部202与拱形部203相接的部位。当然,加强筋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更改。
32.在本实施例中,盲孔204在拱形部203表面均匀分布,盲孔204的孔径与拱形部203的高度比值范围为1:6~1:8。
3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块205为圆柱形的橡胶体,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弹性块205也可以为圆柱形的聚氨酯体,橡胶体或聚氨酯体可以采用粘结方式与盲孔204的孔底壁固定连接。
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拱形部的弧形面和第一直形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h与拱形部的宽度w比值范围为1:20~1:30。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形部201背面设有用于配合第二直形部202的部分表面的第一凹槽206,第一直形部201顶端设有连接板207,连接板207设有贯穿连接板207的第一卡接孔208,第一卡接孔208连通于第一凹槽206,第二直形部202顶端设有用于配合第一卡接孔208的第一卡接件209。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形部201邻近底端部位设有第二卡接孔210,第二直形部202邻近底端部位设有用于配合第二卡接孔210的第二卡接件211。
37.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与第一直形部201对应的底面设有用于配合底板1与第二直形部202对应的部分表面的第二凹槽101,第二凹槽101连通于第一凹槽206。
38.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与第二直形部202对应的表面设有第一密封条102,第二直形部202背离于拱形部203的表面设有第二密封条212。
39.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底面设有橡胶条103,橡胶条103至少覆盖底板1底面的外周部分。橡胶条103提高底板1对于地面的抓地力,降低洪水从底板1与地面之间缝隙渗漏过
预制防洪板的水量。
40.该预制防洪板的使用方法为,预制防洪板的底板1向下放置于地面上,将一个预制防洪板的第一直形部201卡接另一个预制防洪板的第二直形部202,使另一个预制防洪板的第二直形部202的侧部位于上一个预制防洪板的第一凹槽206内,使另一个预制防洪板的底板1对应第二直形部202的部分位于上一个预制防洪板的第二凹槽101内,并使第一卡接件209卡接第一卡接孔208,第二卡接件211卡接第二卡接孔210,此时一个预制防洪板的第一直形部201抵压另一个预制防洪板的第二直形部202上的第二密封条212,且抵压另一个预制防洪板的底板1上的第一密封条102,两个预制防洪板连接部位之间的缝隙被第一密封条102和第二密封条212填充。按照上述方法连接多个预制防洪板,形成如图4所示的防洪墙。
41.该预制防洪板具有较高的抗洪水冲击力,在受到洪水冲击时各部位不易受力变形,能够较好的保证多个预制防洪板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保证良好的防洪效果。
4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