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选择性混合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07:29: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选择性混合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2.蓄水池一方面改变了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水动力特征,另一方面入池的污染物种类、形式及含量变得多样化,二者同时促使流域内的污染物质很容易在水库内堆积。污染物在进入池区后,在物理、化学、降雨、生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池区水质具有较强的分层特征,大致表现为表层水体清澈、中下层水体浑浊、底层水体泥沙淤积严重。
3.而从蓄水池引水时,处于使用的目的,需要从温度和水质条件良好的层进行取水,而随季节及温度的变化,不同层的水质状态会出现变化,如夏天,由于阳光照射,会导致表层水温度升高,进而会导致表层有害生物的发生,如蓝藻或涡流鞭毛藻,其大量繁殖会导致表层溶解氧升高,提高ph值,而底层则由于低温及第溶解氧的现象出现,会导致底部黑水产生,进而影响水质,因此在引水的时候,需要针对水质的变化,对不同层的水进行取水,目前较为常用的技术是通过改变取水口的位置,而出于改变取水口的位置,一般会采用设置多个不同层设置的取水口,通过开启对应层的取水口,来获取水质良好的水源,但是其会导致整个取水系统的建造成本的提高,且每一层的水质质量需要人为进行监控,导致取水的质量不能稳定,会随着水质变化而出现变化。
4.如中国专利201910330590 .7公开了一种水库分层取水系统,其采用设置不同深度的进水口,并进行不通深度的取水。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择性混合取水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选择性混合取水装置,其包括:
8.水闸组件,设置在出水管道进水侧的,且使得水流仅经过水闸组件进入出水管道,所述水闸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交错设置的第一水闸及第二水闸,且第一水闸位于第二水闸上方,两者之间部分交叠设置,其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水闸及第二水闸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水闸及第二水闸具有第一水闸向下移动露出表层水通道的第一位置、第二水闸向上移动露出底层水通道的第二位置、第一水闸下降及第二水闸上升同时露出表层水通道及底层水通道的第三位置及第一水闸上升及第二水闸下降露出中间通道的第四位置;
9.若干水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水体水质,分别设置在水体底层、水体表层及出水管道出水侧;
10.控制机构,根据水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实时控制水闸组件在四个位置之间调整。
1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水闸或第二水闸连接的浮球及用于控制浮球浮力的送气装置。
12.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侧设有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内设有用于监测混合池内水体水质的水质传感器。
13.所述水质传感器包括水温传感器、ec传感器、do传感器、nh4-n传感器、ph传感器和uv有机物传感器。
14.所述第一水闸与第二水闸相互独立设置。
15.所述第一水闸与第二水闸相邻的面贴合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控出水管道及底层水与表层水的水质变化,通过调节两个水闸的位置,来实现不同水位的选择性取水。
17.通过表层取水,提高表层水的交换率,降低表层水温度,预防有害生物的产生;
18.通过底层取水,增加底层水的交换率,增加底层水的溶解氧浓度,降低氨氮浓度,避免黑水的产生;
19.通过将表层水和底层水混合,使底层水中所含铁、锰离子do与含有的表层水混合,形成氢氧化物、氧化物的悬浮物。其在形成时也吸收污浊物质沉淀,进一步改善放流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一位置时示意图,b为第二位置时示意图,c为第三位置时示意图,d为第四位置时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择性混合取水装置,其包括:
25.水闸组件,设置在出水管道1进水侧的,使得水流仅经过水闸组件进入出水管道,且与出水管道1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调节池,且该调节池通过水闸组件与蓄水池连通,所述水闸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交错设置的第一水闸及第二水闸,且第一水闸5位于第二水闸6上方,两者之间部分交叠设置,其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水闸及第二水闸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水闸及第二水闸具有第一水闸向下移动露出表层水通道的第一位置、第二水闸向上移动露出底层水通道的第二位置、第一水闸下降及第二水闸上升同时露出表层水通道及底层水通道的第三位置及第一水闸上升及第二水闸下降露出中间通道的第四位置;
26.若干水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水体水质,分别设置在水体底层、水体表层及出水管道出水侧;
27.控制机构,根据水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实时控制水闸组件在四个位置之间调整。
28.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出水管道出水侧的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流的水体质量,并通过调整两个水闸的开口位置来满足出水水质的合格,而设置在水体表层及底层的水质传感器,分别监测表层水水质及底层水水质,通过直接四个位置的变化,来实现水体质量的混合调节。
29.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与第一水闸或第二水闸连接的浮球及用于控制浮球浮力的送气装置,采用浮球可以使得该水闸组件能够适应水位的变化。利用水闸自身的重力及浮球的浮力变化来调节水闸在水中的位置,进而实现位置的变化。
30.其中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电动驱动机构,并与电机相连,采用电机驱动第一水闸或第二水闸升降。
31.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侧设有混合池9,所述混合池内设有用于监测混合池内水体水质的水质传感器,可以在前侧设置混合池,在混合池内进行混合后的水体水质监测,在其达标时,再引入河流或、灌溉用水或生活用水。
32.所述水质传感器8包括用于检测水体温度的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体电导率的ec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体内溶解氧浓度的do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体内氨氮含量的nh
4-n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体ph值的ph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水体内有机物含量的uv有机物传感器。
33.所述第一水闸5与第二水闸6相互独立设置,即两者的控制完全独立,依靠浮球的充放气来实现水闸的升降,进而实现两个水闸的多个位置变化,从而选择性的对不同层级的水进行混合。
34.所述第一水闸与第二水闸相邻的面贴合设置,保证两者之间的接触位置能够尽量的减少水流通过。
35.本技术的水闸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防止表层藻类物质生成,增大表层水2的流动,降低表层水的温度,及时抑制藻类生成的环境。
36.而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抑制底层黑水的生成,利用底层水3的流动,增加表层水与底层水的交换,及时降低底层氨氮含量,增加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
37.而当底层水及表层水均出现恶化时,利用水闸组件处于第三位置,使得底层水与表层水均进行流动,使底层水中所含铁、锰离子do与含有的表层水混合,形成氢氧化物、氧化物的悬浮物,其在形成时也吸收污浊物质沉淀10,进一步改善放流水的水质。
38.而当水闸组件处于第四位置时,可以直接取无危害层水4。
39.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