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门组件及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2023-02-15 15:18: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门领域,提供一种门组件及储物柜。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储物柜的门体与柜体之间的铰接结构大多采用将门体铰接于门轴的形式。以冰箱为例,门体与门轴之间的铰接结构大多较为复杂,可靠性较低,在实际拆装门体的过程中,工序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门组件,能够保证门组件与门轴铰接结构的简化,同时保证了门体与门轴之间的铰接稳定性。
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储物柜。
5.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组件,包括:
6.门体;
7.转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门体且适于在转动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转动件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
8.锁紧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门体且所述锁紧件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
9.在所述复位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部适于抵紧所述第二限位部,以使所述门体通过所述锁紧件铰接于门轴;
10.由所述复位状态向所述转动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脱离,以使所述锁紧件解锁。
1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门组件,通过在门体上设置可在转动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的转动件,并在转动件上设置第一限位部,相应的,在门体上设置与转动件配合的锁紧件,并在锁紧件上设置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使得转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一限位部能够抵紧第二限位部,使得锁紧件的转动状态被锁死,此时门体可以通过锁紧件铰接于门体。当转动件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时,复位件上的第一限位部能够与锁紧件上的第二限位部相互脱离,进而实现了对锁紧件的解锁,此时,锁紧件处于可转动的状态,随着用户对门体的开启,锁紧件相对于门轴的锁定状态即被解锁,进而锁紧件即可随着门体的动作而从门轴上脱离,用户即可打开门体。当用户关闭门体时,锁紧件可以在门轴的作用下,与门轴发生接触并相对于门轴发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锁紧件上的第二限位部能够再次与转动件上的第一限位部发生抵接,第一限位部再次实现对第二限位部的限位作用,此时锁紧件的转动状态被锁死,由此即可实现将门体铰接于柜体的目的。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不仅仅实现了将门体安装于柜体的目的,还简化了门体与柜体之间的铰接结构,提高了门体铰接于柜体的可靠性。同时,当需要更换门体的开门方向时,仅需在门体上对应的位置设置相应的结构,并通过对该侧门体上的相应结构的操作即可实现对开门方向的调整,由此也实现了对于门体开启侧方向的快速调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将门体拆
下重新安装铰链的步骤,提升了门体的适用范围。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件上朝向所述门体的内侧的端面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13.所述锁紧件包括:
14.卡接段,所述卡接段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门轴配合的卡槽;
15.限位段,所述限位段上形成有朝向所述转动件的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门体的外侧的端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16.在所述复位状态,所述凸起朝向所述门体的外侧的端面适于抵紧所述转动件上朝向所述门体的内侧的端面。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门体以及所述转动件朝向所述锁紧件的侧面,在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门轴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由所述转动状态切换至所述复位状态。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组件还包括扣手板,所述扣手板铰接于所述门体,所述扣手板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扣手板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由所述复位状态向所述转动状态切换。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扣手板包括:
20.扣手部,所述扣手部铰接于所述门体;
21.延伸部,连接于所述扣手部且朝向所述门体的内侧延伸,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扣手部的侧面适于抵接于所述转动件。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体的底部形成有凹槽,所述扣手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凹槽的槽侧壁。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体上与所述门轴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避让槽。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件和所述锁紧件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件和两个所述锁紧件分别沿所述门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两个所述转动件之间设置有连杆。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组件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门体。
26.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柜,包括上述的门组件。
27.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储物柜,通过设置上述的门组件,不仅仅提升了门体与柜体之间的安装效率,简化了安装结构,还能够在不拆卸门体的前提下实现门体开启方向的调整,提升了储物柜的普适性。
2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29.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门组件,通过在门体上设置可在转动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的转动件,并在转动件上设置第一限位部,相应的,在门体上设置与转动件配合的锁紧件,并在锁紧件上设置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使得转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一限位部能够抵紧第二限位部,使得锁紧件的转动状态被锁死,此时门体可以通过锁紧件铰接于门体。当转动件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时,复位件上的第一限位部能够与锁紧件上的第二限位部相互脱离,进而实现了对锁紧件的解锁,此时,锁紧件处于可转动的状态,随着用户对门体的开启,锁紧件相对于门轴的锁定状态即被解锁,进而锁紧件即可随着门体的动作而从门轴上脱离,用户即可打开门体。当用户关闭门体时,锁紧件可以在
门轴的作用下,与门轴发生接触并相对于门轴发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锁紧件上的第二限位部能够再次与转动件上的第一限位部发生抵接,第一限位部再次实现对第二限位部的限位作用,此时锁紧件的转动状态被锁死,由此即可实现将门体铰接于柜体的目的。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不仅仅实现了将门体安装于柜体的目的,还简化了门体与柜体之间的铰接结构,提高了门体铰接于柜体的可靠性。同时,当需要更换门体的开门方向时,仅需在门体上对应的位置设置相应的结构,并通过对该侧门体上的相应结构的操作即可实现对开门方向的调整,由此也实现了对于门体开启侧方向的快速调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将门体拆下重新安装铰链的步骤,提升了门体的适用范围。
30.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储物柜,通过设置上述的门组件,不仅仅提升了门体与柜体之间的安装效率,简化了安装结构,还能够在不拆卸门体的前提下实现门体开启方向的调整,提升了储物柜的普适性。
31.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物柜处于关门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3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物柜处于开门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3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锁紧件、连杆以及连接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36.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处于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的示意性结构图;
38.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锁紧件位于门体左右两侧的示意性结构图;
39.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40.图8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41.附图标记:
42.100、门体;102、转动件;104、第一限位部;106、锁紧件;108、第二限位部;110、门轴;112、卡接段;114、卡槽;116、限位段;120、弹性件;122、扣手板;124、扣手部;126、延伸部;128、凹槽;130、避让槽;132、连杆; 134、滑轮;136、连接件;138、转动体;140、抵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组件,包括门体100、转动件102以及锁紧件106;转动件102可转动地安装于门体100且适于在转动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转动件102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104;锁紧件106可转动地安装于门体100且锁紧件106
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108;在复位状态,第一限位部 104适于抵紧第二限位部108,以使门体100通过锁紧件106铰接于门轴110;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第一限位部104适于与第二限位部108相互脱离,以使锁紧件 106解锁。
4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门组件,通过在门体100上设置可在转动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的转动件102,并在转动件102上设置第一限位部104,相应的,在门体100上设置与转动件102配合的锁紧件106,并在锁紧件106上设置与第一限位部104配合的第二限位部108,使得转动件102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一限位部104能够抵紧第二限位部108,使得锁紧件106的转动状态被锁死,此时门体100可以通过锁紧件106铰接于门体100。当转动件102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时,复位件上的第一限位部104能够与锁紧件106上的第二限位部108相互脱离,进而实现了对锁紧件106的解锁,此时,锁紧件106处于可转动的状态,随着用户对门体100的开启,锁紧件106相对于门轴110的锁定状态即被解锁,进而锁紧件 106即可随着门体100的动作而从门轴110上脱离,用户即可打开门体100。当用户关闭门体100时,锁紧件106可以在门轴110的作用下,与门轴110发生接触并相对于门轴110发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锁紧件106上的第二限位部108能够再次与转动件102上的第一限位部104发生抵接,第一限位部104再次实现对第二限位部 108的限位作用,此时锁紧件106的转动状态被锁死,由此即可实现将门体100铰接于柜体的目的。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不仅仅实现了将门体100安装于柜体的目的,还简化了门体100与柜体之间的铰接结构,提高了门体100铰接于柜体的可靠性。同时,当需要更换门体100的开门方向时,仅需在门体100上对应的位置设置相应的结构,并通过对该侧门体100上的相应结构的操作即可实现对开门方向的调整,由此也实现了对于门体100开启侧方向的快速调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将门体100拆下重新安装铰链的步骤,提升了门体100的适用范围。
46.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8,转动件102安装于门体10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件102可以安装于门体100的边缘位置,例如,转动件102可以安装于门体100的边角位置,这样方便用户操作。转动件102可以在转动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件102在可转动的情况下时处于转动状态,当转动件102 恢复到初始位置时处于复位状态。
4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件102大致呈长方体结构,转动件102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门体100。在转动件102上形成有用于与锁紧件106配合的第一限位部104,通过在转动件102上设置第一限位部104,能够通过第一限位部104的限位作用限定锁紧件106的状态,进而可以保证锁紧件106能够铰接于门轴110,以使门体100 稳定地处于关闭的状态,或者也可以实现对锁紧件106的解锁,以使锁紧件106 处于可转动的状态,当用户开启门体100时,锁紧件106能够与门轴110相互分离,此时门体100即可打开。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形成上文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04。
48.参见图7和图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04形成于转动件102上朝向门体100的内侧的端面。如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104可以直接由转动件102朝向门体100的内侧的端面形成。
4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锁紧件106用于实现将门体100铰接于柜体或者解锁门体 100与柜体之间锁定的目的。由此,锁紧件106可转动的安装于门体100,相应的,为了实现与转动件102的配合,在锁紧件106上形成有与第一限位部104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108。当转动件102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 相互抵紧,锁紧件106的旋转状态
被锁死,也即,在这种情况下,门体100可以通过锁紧件106铰接与柜体上的门轴110。当转动件102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时,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相互脱离,此时锁紧件106的旋转状态解锁,当用户开启门体100时,随着门体100的动作,锁紧件106同步转动,锁紧件106 可以从柜体的门轴110上脱离,也即,在这种情况下,门体100与柜体之间的锁定状态被解锁,用户即可实现开门的动作。当用户关闭门体100时,锁紧件106在门轴110的作用下转动,当门体100完全关闭后,锁紧件106恢复到初始的位置,同时,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再次抵紧,由此即可实现将门体100关闭的目的。
5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体100上与门轴11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避让槽 130。通过这样设置能够避免门轴110与门体100发生干涉。同时,当锁紧件106 处于初始位置时,也即,当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相互抵紧时,通过避让槽130的槽侧壁和锁紧件106的共同限位作用,能够与门轴110实现稳定的铰接连接关系,由此即可保证门体100与门轴110的铰接稳定性。
5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组件还包括滑轮134,滑轮134可转动地安装于门体100。通过这样设置,减小了门体100开启、关闭的过程中与其他门体100之间的摩擦力,提升了用户开启或关闭门体100时的平顺度。
52.参见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锁紧件106包括卡接段112和限位段116;其中,卡接段112上形成有适于与门轴110配合的卡槽114;限位段116上形成有朝向转动件102的凸起,凸起朝向门体100的外侧的端面构成第二限位部108;在复位状态,凸起朝向门体100的外侧的端面适于抵紧转动件102上朝向门体100的内侧的端面。
53.如图4所示,锁紧件106的中间位置可转动地安装于门体100,锁紧件106上的卡接段112用于卡接于门轴110,锁紧件106上的限位段116用于实现与转动件102 的限位。
54.由此,为了实现卡接段112与门轴110的配合,在卡接段112上形成敞开的卡槽114,当锁紧件106的转动状态被锁紧时,卡槽114能够卡接于门轴110以实现对门体100的锁紧。当锁紧件106的转动状态被解锁时,随着用户开启门体100,卡槽114能够从门轴110上脱离以实现门体100的开启。
55.在限位段116上朝向转动件102的一端形成有朝向转动件102凸出的凸起,该凸起的结构朝向门体100的外侧的端面形成了锁紧件106上的第二限位部108。该凸起结构朝向门体100的内侧的端面为弧形面,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一限位部104 和第二限位部108相互脱离后,第二限位部108上的弧形面能够与转动件102平滑过渡,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56.如图8所示,当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相互抵紧时,锁紧件106无法沿着如图8所示的逆时针转动,也即,此时锁紧件106相对于门体100的位置固定,不会相对于门体100发生转动,门体100可通过锁紧件106的锁紧铰接于柜体上的门轴110。当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相互脱离时,锁紧件106即可沿着如图8所示的逆时针转动,也即,此时锁紧件106可相对于门体100发生转动,随着门体100的开启,锁紧件106也与门轴110相互脱离。当用户关闭门体100时,锁紧件106上的卡槽114卡入到门轴110上,随着门体100的关闭,门轴110带动锁紧件 106沿着如图8所示的顺时针转动,当门体100完全关闭时,锁紧件106在门轴110 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的位置,此时,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再次相互抵紧,由此即可将门体100稳定地铰接于柜体。
5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120,弹性件120的两端分别抵接
于门体100以及转动件102朝向锁紧件106的侧面,在卡槽114卡接于门轴110 的情况下,弹性件120适于驱动转动件102由转动状态切换至复位状态。
58.参见图7,为了实现转动件102的复位,在转动件102与门体100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120,这里提及的弹性件120可以是弹簧,如前所述,当转动件102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时,也即,当转动件102沿着如图7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弹性件120被压缩;当锁紧件106恢复到初始位置时,转动件102可以在弹性件120 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沿着如图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转动件102上的第一限位部104和第二限位部108相互抵紧后,转动件102达到复位状态并停止转动。
5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组件还包括扣手板122,扣手板122铰接于门体 100,扣手板122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扣手板122适于驱动转动件102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
60.参见图1和图5,为了方便用户操作转动件102动作,在门体100上还设置有扣手板122,扣手板122可以设置在门体100的底部边缘位置。为了保证门体100外表面平整的视觉效果,在门体100的底部形成有凹槽128,扣手板122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凹槽128的槽侧壁。
61.扣手板122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用户未扣住扣手板122 时,此时扣手板122所处的状态即为第一状态,当用户扣住扣手板122时,此时扣手所处的状态即为第二状态。也即,当用户对扣手板122施力以驱使扣手板122 转动时,扣手板122可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同时,扣手板122还可以同步带动转动件102由复位状态向转动状态切换。
6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扣手板122包括扣手部124和延伸部126;扣手部124铰接于门体100;延伸部126连接于扣手部124且朝向门体100的内侧延伸,延伸部126朝向扣手部124的侧面适于抵接于转动件102。
63.参见图4,扣手部124上形成有用于方便用户扣住的扣手部124,延伸部126 连接于扣手部124并朝向门体100的内侧延伸。延伸部126大致呈弧形槽结构,该弧形槽的槽内壁与转动件102朝向门体100的内侧的端部向抵接,通过这样设置,当用户扣住扣手部124时,可以带动扣手部124转动,同时扣手部124带动延伸部 126转动,随着延伸部126的转动,延伸部126可以带动转动件102沿着如图7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64.如前所述,当用户松开扣手部124后,弹性件120能够带动转动件102由转动状态切换至复位状态。同时,由于转动件102与扣手板122相互抵接,随着转动件 102的复位即可同步带动扣手板122恢复至第一状态。
65.由此,为了实现转动件102与扣手板122的配合,在转动件102朝向延伸部126 的一端还设置有适于与延伸部126抵接配合的抵接端140。可以理解的是,转动件 102上铰接于门体100的部分可以是转动件102上的转动体138,转动件102上与扣手板122配合的部分即为抵接端140。
6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门体100与柜体的铰接稳定性,上文提及的转动件102以及锁紧件106可以沿着门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在门体100的上下两端。
67.如图5所示,转动件102和锁紧件106可以分别设置两个,两个转动件102和两个锁紧件106分别沿着门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在门体100的边缘。同时,为了实现两个转动件
102的动作同步性,在两个转动件102之间还设置有连杆132。通过这样设置,当位于门体100下方的转动件102转动时,可以通过连杆132的带动使得门体100上下两个转动件102同步转动。同时,位于门体100上方的锁紧件106 的动作状态与位于门体100下方的锁紧件106的动作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提高门体100与柜体的铰接稳定性。
68.连杆132可以使用刚性材料制成,这样能够保证两个转动件102之间的同步性。例如,可以在转动件102上开设方孔,在连杆13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方孔配合的方轴段,将方轴段插设于转动件102上的方孔即可实现转动件102与连杆132的同步转动。
69.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不拆卸门体100的前提下均可左右开启门体100的目的,可以沿着门体100的宽度方向在门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转动件102和一个锁紧件106,在两个转动件102之间连接有连接件136,通过这样设置,当位于左侧的转动件102由复位状态切换至转动状态时,可以通过连接件137的带动实现对位于右侧的转动件102的拉紧。也即,如图7所示,当位于如图7所示的左侧的转动件102沿着顺时针转动时,转动件102底部的一端朝向如图7所示的左侧移动,通过连接件136的拉紧作用,位于如图6所示右侧的转动件102无法沿着如图8所示的逆时针转动,同时,位于右侧的转动件102上的第一限位部104与位于右侧的锁紧件106上的第二限位部108相互抵紧,使得位于如图8 所示的右侧的转动件102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复位状态。因此,用户可以从门体100 的左侧开启门体100,而门体100的右侧能够稳定地铰接于柜体上。
70.同理,当用户用右侧开启门体100时,位于右侧的转动件102同样可以通过连接件136的拉拽作用使得左侧的转动件102保持在复位状态。
7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门体100上设置上述的连接件136,还使得用户在不同侧开启门体100时,门体100并不会沿着水平方向产生偏移动作,这是由于锁紧件106在初始位置时,由避让槽130的槽侧壁和锁紧件106的共同限位作用,能够与门轴110实现稳定的铰接连接关系,由此即可保证门体100与门轴110的铰接稳定性,因而用户在开启门体100的过程中并不会出现门体100沿着水平方向偏移的动作。
72.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柜,包括上述的门组件。
7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储物柜,通过设置上述的门组件,不仅仅提升了门体100与柜体之间的安装效率,简化了安装结构,还能够在不拆卸门体 100的前提下实现门体100开启方向的调整,提升了储物柜的普适性。
7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