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注油机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23:30: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油机。


背景技术:

2.黄油具备良好的机械润滑性能,常用于机床、车辆、船舶等设备或产品中,特别是在一些运动副中起着保持运动性能、提升使用寿命的重要作用。
3.传统的黄油注油方式基本依靠人力手持黄油枪加以加压的方式进行,使用起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考虑黄油的储藏和运输之后,这种传统的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
4.基于此,兼顾黄油的储藏、运输和自动化注油的注油机应运而生,给现代工业的高质量、高效率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虽如此,这类注油机也依然存在不小的缺陷,总体来说,基于其结构设计的局限性使得这类注油机在使用时往往出现出油不顺畅,出油量不均衡等问题,给生产制造、日常维护等带了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油机,用以解决现有的注油机所存在的出油不顺畅,出油量不均衡的技术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注油机包括:
7.机座,所述机座形成有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出油口;
8.油桶结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连通所述进油口,所述油桶结构用于储藏油且能够将所述油注入到所述过油通道内;
9.以及加压结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油桶结构的一侧,所述过油通道中的所述油能够流入到所述加压结构内并被所述加压结构压出所述出油口。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油通道包括自所述机座的表面下凹形成的集油凹陷段、与所述集油凹陷段相连通的平滑送油段以及与所述平滑送油段相连通的出油段,所述加压结构伸入到所述出油段中以使得所述油能够流入到所述加压结构内。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油凹陷段的底面为斜面,用以引导油向下流动。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滑送油段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所述平滑送油段内部具有内径均一的送油通道。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油段从顶部贯穿所述机座以形成安装腔,所述加压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油通道为由高到低平滑过渡的倾斜结构。
1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座包括支撑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一侧的推送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底部的滚轮,所述过油通道形成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油桶结构和所述加压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
1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手以及设置在所述推手上的支撑
推送机构;140-环形安装座;121-底座;122-盖板; 123-筛油网;131-推手;132-支撑片;141-外环;142-内环;143-连接桥;1211-凸筋;1221-第二开口;1011-集油凹陷段;1012-平滑送油段;1013-出油段;1011a-第一开口;1013a-安装腔;
37.200-油桶结构;210-桶体;220-压油盘机构;230-压油气缸;240
‑ꢀ
压油气缸座体;211-桶身;212-桶盖;221-盘体;222-密封圈;223
‑ꢀ
盘体连接部;224-连接组件;225-排气阀;226-充气组件;227-封堵组件;2111-第一卡扣;2121-第二卡扣;2211-安装筒体;2241-连接头;2242-扣盖件;2243-锁紧件;2261-充气阀杆;2271-钢球;2121a
‑ꢀ
扣合部;2121b-阻挡部;
38.300-加压结构;310-套筒;320-加压气缸;330-浮球机构;340
‑ꢀ
防错位垫片;350-连接座;311-挤压通道;312-通道入口;313-缺口; 331-浮球;332-支撑体;341-止挡部;342-凸起部;351-上连接端; 352-下连接端;3111-第一端;3112-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油机,该注油机可应用于黄油等一些油脂产品的储藏和运输,同时该注油机也可实现对这些产品的自动化注油。在下文所列出的实施中,油一般指黄油。
43.可以理解的是,下文将逐一描述有关注油机及其组成部分的相关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能是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实施例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4,该注油机包括机座 100、油桶结构200以及加压结构300。
45.该机座100位于注油机的底部位置,其主要作为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的支撑结构,同时还起到连通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 300的作用。
46.可以理解的是,该机座100为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一般采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在其表面涂覆一层防氧化层,以防止在机座100的表层或者内层发生氧化。
47.该机座100形成有过油通道101,该过油通道101具有进油口102 和出油口103,该进油口102在竖直方向上高于出油口103。
48.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竖直方向”表征的是注油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进油口102的位置高于出油口103的位置。在前文中有介绍,注油机具有运输功能,此时结合图1及图2,为实现该功能,可以在机座100上的底部设置滚轮110,该滚轮110优选为万向轮,且万向轮中至少有一个具有自锁功能,由此通过对注油机施加推力即可驱使该注油机移动,此时不妨参考图3,“竖直方向”对应于图示中的上下方向,显然进油口102处于上方较高的位置,而出油口103则处于下方较低的位置。
49.在该机座100中,过油通道101为一段连续的通道,即从进油口 102到出油口103为连通状态,油桶结构200设置在机座100上且连通进油口102,该油桶结构200用于储藏油且能够将油注入到过油通道101内。
50.此处可以理解的是,油桶结构200具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则用于实现储油,另外该油桶结构200能够对油进行施压,以便将油压出油桶结构200,这种压力可以通过背景技术中的弹簧的方式实现,当然本实用新型相关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更能适应于油桶结构200 的压力源,这些实施例详见下文有关对油桶结构200的详细说明。
51.该加压结构300设置在机座100上且位于油桶结构200的一侧,前述过油通道101中的油能够进入到加压结构300内并被加压结构 300压出出油口103。
52.在本文实施例中,通过在机座100上形成有过油通道101,油桶结构200中的油能够经由进油口102而注入到该过油通道101中,过油通道101中的油再经过加压结构300的挤压作用后从出油口103流出,油从油桶结构200到出油口103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油桶结构 200和加压结构300的双重加压作用,同时再结合进油口102高于出油口103的设定,使得油能够顺畅且均衡地从注油机中流出,为生产制造、日常维护等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53.在本文实施例中,有关机座100形状的选择和实际结构的制造不作特别限制,例如其可以采用厚实的实心结构,且大体呈方形结构,其也可以采用空心结构,可以通过钣金件搭建而言,或者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仅在需要留出过油通道101的位置做加厚处理即可。
54.在图1至图3所示出的实例中(特别参考图2),机座100采用的是空心结构,可以看成是开放式的壳体结构,其内部通过设置加强筋等提升其结构强度,这种方式易于成型,且能够控制成本。在前文中有介绍,该机座100主要起到作为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的支撑结构以及连通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的作用,这种连通作用主要依靠过油通道101作为媒介,有关过油通道101的设计主要可采用两类设计方式。
55.在第一类设计方式中,过油通道101为由高到低平滑过渡的倾斜结构,此时该过油通道101类似于一端斜坡,油可顺畅地从进油口 102滑入到出油口103。
56.在第二类设计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对过油通道101进行细化设计,使其具有更好的结构组合,以便油在流通过程中更加顺畅。
57.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至图4,过油通道101包括自机座100的表面下凹形成的集油凹陷段1011、与该集油凹陷段1011 相连通的平滑送油段1012以及与该平滑送油段1012相连通的出油段 1013,前述进油口102由集油凹陷段1011的一端口形成,前述出油口103由出油段1013的一端口形成,前述油桶结构200覆盖集油凹陷段1011,加压结构300则伸入到出油段1013中以使得油能够流入到加压结构300内。
58.从结构组合上去看,集油凹陷段1011较之普通的入口具有更好的聚油效应,其面
积可以较之普通的入口设置的更大,能囊括更大面积内的油,使得油易于进入到该集油凹陷段1011,平滑送油段1012 一般采用导油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当油进入到该平滑送油段1012 之后,其能够将油顺畅、均衡地输送到出油段1013,而后通过加压结构300的挤压而送出注油机。
5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及图3,集油凹陷段1011 的底面为斜面,用以引导油向下流动,这种设计有利于使油快速地进入到平滑送油段1012。
6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及图3,平滑送油段1012 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平滑送油段1012内部具有内径均一的送油通道,这种设计有利于使油的流速趋于平稳,对提升输油的顺畅性和均衡性。
61.当然,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平滑送油段1012也可构造成内径不均一,一般可采用内径由大逐渐变小的方式,这种方式可结合到前述集油凹陷段1011的底面为斜面的实施例中,起到通过内径变化的方式来平衡油速的目的。
6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至图4,出油段1013 从顶部贯穿机座100以形成安装腔1013a,加压结构300安装在安装腔1013a中,该安装腔1013a连通出油段1013,待加压结构300安装到安装腔1013a之后,油经过平滑送油段1012后可流入到加压结构 300内。
63.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油可以自然流入到加压结构300内,然后通过加压结构300的挤压而流出注油机,但为了不影响油的整体输送,为防止在加压结构300的加压过程中影响油在集油凹陷段1011和平滑送油段1012中的输送,本实用新型相关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性能更好的加压结构300,这些实施例可详见下文有关加压结构300的详细描述。
64.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3,机座100包括支撑座120 和设置在支撑座120一侧的推送机构130,前述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设置在该支撑座120上,前述过油通道101形成在该支撑座 120上内,前述滚轮110设置在支撑座120的底部。
65.此时可知,该推送机构130一般用于接收外部的推力,使得注油机整体可通过滚轮110实现移动,即较为系统、全面地实现了前述运输功能。另外至此可以理解,有关注油机的储藏和自动化注油则需要依靠机座100、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共同作用实现。
6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推送机构130包括推手131 以及设置在推手131上的支撑片132,油桶结构200抵接在支撑片132 上。
67.由此,便于人工推送注油机,同时该支撑片132的设置可确保油桶结构200稳定支撑在支撑座120上。
68.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及图5,支撑座120包括底座121,集油凹陷段1011在底座121的表面留出一具有较大囊括面积的第一开口1011a,该第一开口1011a呈长方形,在该底座121上设置有一圈凸筋1211,该凸筋1211包围出一安装区域,前述油桶结构200则安装在该安装区域处且油桶结构200的底部与凸筋1211抵接以形成密封,支撑座120还包括封盖在该安装区域内的盖板122,该盖板122 同样开设有面积和大小同前述第一开口1011a相适配的第二开口1221,同时在该第二开口1221中设置有筛油网123,该筛油网123 可采用网格状的金属板材制成,其上的网格小孔均匀设置,使油需要先经过该筛油网123才可进入到集油凹陷段1011中,该筛油网123 有利分解、细化堆积而来的油,能够使这些油均匀进入到集油凹陷段 1011中。
69.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6及图7,油桶结构200包括桶体210、设置在桶体210内的压油盘机构220以设置在桶体210上并可驱动压油盘机构220在桶体210内上下移动的压油气缸230。
70.接前文所述,该油桶结构200配置了性能更优的压力源,具体而言,该压油盘机构220在压油气缸230的驱动下可在桶体210内上下移动,以对桶体210内的油施压,使油流出桶体210,压油盘机构220 的动力来源于气缸的驱动,而气缸的动力平稳且可调节,使油能够更为顺畅地流出油桶结构200且能够适应不同稠度的压油作业。
71.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桶体210包括桶身211以及桶盖 212,该桶身211呈中空结构,桶盖212盖设在桶身211上,桶身211 和桶盖212中的一个间隔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扣2111,另一个间隔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卡扣2121,第一卡扣2111和第二卡扣 2121能够卡合固定。
72.该桶体210采用第一卡扣2111和第二卡扣2121的方式实现装配,操作简单,装拆方便。
7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及图6,第一卡扣2111形成在桶身211上,第二卡扣2121形成在桶盖212上,第二卡扣2121包括扣合部2121a和阻挡部2121b,扣合部2121a的位置低于阻挡部 2121b的位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卡扣2111之间留有间隔,扣合部2121a 能够插入到间隔,阻挡部2121b能够抵接在第一卡扣2111上,转动桶盖212,扣合部2121a扣合在第一卡扣2111的下方,阻挡部2121b 位于间隔处。
74.在将桶盖212安装到桶身211上时,先将桶盖212对准桶身211 并使第二卡扣2121的扣合部2121a穿过间隔,此时阻挡部2121b刚好位于第一卡扣2111的上方,两者初步定位,之后再转动桶盖212,扣合部2121a和阻挡部2121b将会交换位置,即扣合部2121a扣合在第一卡扣2111的下方,阻挡部2121b则位于间隔内。当需要拆卸桶盖212时,反向转动桶盖212即可。
75.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第二卡扣2121由桶盖212的一段内壁向内连续延伸形成。
76.在另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扣合部2121a和阻挡部2121b隔开设置。
77.上述为两种构建第二卡扣2121的具体方式,实际上,在设计卡扣时,第一卡扣2111和第二卡扣2121可作出多种变形,例如第一卡扣2111和第二卡扣2121可以设计成凹槽嵌合凸起的方式等。
7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桶盖212为阶梯状,这种结构便于用户施力以装拆桶盖212,另外,阶梯状的桶盖212搭配桶身211也有利于在桶体210内部形成更大的储油空间。
7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桶盖212的表面设置一些防滑条纹等,使桶盖212更易于装拆。
80.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桶体210也可以只包括桶身211,该桶身211 自带桶盖212,其可以设计成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的结构,从而省去了单独设置桶盖212和桶盖212的安装和拆卸。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这种桶体210结构,为便于添加油,可以在桶体210结构的适当位置设计进油管等结构。
81.可以理解的是,压油盘机构220需要在桶体210内上下移动,因此有关压油盘机构
220的设计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难点:第一方面,压油盘机构220和桶体210的配合层面,配合紧密度的高度直接影响压油效果;第二方面,压油盘机构220和压力源的连接层面,主要影响动力的传递效果;第三方面,压油盘机构220移动过程中的顺畅层面,顺畅度的高度也会直接影响压油效果;第四方面,压油盘机构220的结构设计,结构强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间接影响压油效果。
82.基于此考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压油盘机构220,通过这些压油盘机构220的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83.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解决前述第一方面的问题,请参考图 6至图8,压油盘机构220包括盘体221,该盘体221的外径与桶体 210的内径相适配,使得盘体221能够较为紧密地结合桶体210,以实现将压力充分作用到油上的目的。
84.又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解决前述第一方面的问题,请参考图 8,盘体221的外圆周侧面形成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222,密封圈222凸出盘体221。
85.由此,通过在盘体221的外圆周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密封圈222,使得该盘体221能够和桶体210的内壁形成密封接触,能够避免漏气,从而提升压油效果。
8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盘体221形成有至少两圈凹槽,两圈凹槽平行设置在盘体221的外圆周侧面,通过至少两圈凹槽的设置,可提升密封圈222和桶体210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盘体221移动的稳定性。
87.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盘体221形成有至少两圈凹槽,两圈凹槽上下交错设置在盘体221的外圆周侧面,同样可提升密封圈222 和桶体210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盘体221移动的稳定性。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设置在靠近盘体221的顶面处或底面处,由此可进一步提升密封圈222和桶体210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盘体221移动的稳定性。
89.再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解决前述第二方面的问题,请参考图 7及图8,压油盘机构220包括盘体221,在盘体221的中部位置凸起形成有盘体连接部223,该盘体连接部223通过连接组件224连接于压油气缸230的输出轴。
90.通过设置连接组件224连接盘体221和压油气缸230的输出轴相较于将输出轴直接连接到盘体221上具有避免直接损伤输出轴或盘体221的效果,并且通过连接组件224的缓冲作用能够优化传力效果。
9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及图8,连接组件224包括连接头2241、扣盖件2242以及锁紧件2243,连接头2241具有凸缘 (图中未示出),扣盖件2242扣盖在凸缘上并包裹住盘体连接部223,压油气缸230的输出轴能够伸入到连接头2241中,锁紧件2243锁紧在连接头2241的外周。
92.此处,扣盖件2242作为连接头2241和盘体连接部223的连接元件,其结构强度的高度直接影响连接效果,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该扣盖件2242采用柱形结构,同时其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锁紧件2243 则用于实现输出轴和连接头2241的连接,此处采用周向锁紧的方式,该锁紧件2243优选采用螺母,通过旋转的方式即可实现连接,连接可靠,装拆方便。
93.又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解决前述第三方面的问题,请参考图 7及图8,压油盘机构220包括盘体221以及排气阀225,该排气阀 225设置在盘体221上,用以使盘体221下方空间内的空气经由排气阀225排出。
94.由此,该排气阀225能够将盘体221下方空间内的空气排出,从而削弱盘体221在下压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使盘体221能够顺畅地由上至下移动,提升压油效果。
9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排气阀225为电磁阀,便于适时控制。
96.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盘体221的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盘体221所受到的阻力,压力传感器连接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阻力值可作为开启或关闭电磁阀的信号指标。
9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排气阀225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盘体 221上,多个排气阀225能够将盘体221下方空间内的空气均匀排出,有利于盘体221顺畅地下移。
9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排气阀225为单向阀,使盘体221下方空间内的空气只能单向排出。
99.再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解决前述第三方面的问题,请参考图 7及图8,压油盘机构220包括盘体221以及充气组件226,该充气组件226设置在盘体221上,充气组件226能够外接外部气源,使气体能够被充入到盘体221的下方空间内。
100.与前述设定排气阀225的作用方式不同,该实施例中的充气组件 226在于充气,该充气组件226能够将气体充入到盘体221的下方空间内,当盘体221需要复位时,启动该充气组件226即可对盘体221 形成向上的托力,使盘体221自下而上移动,从而使盘体221易于复位,由此也易于下次顺畅地使油压出。
10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及图8,充气组件226包括内部中空的充气阀杆2261,充气阀杆2261连接到盘体221,外部气源产生的气体能够自该充气阀杆2261而进入到盘体221的下方空间内。
102.结合前文中所列出的桶体210结构,以前述桶体210包括桶身 211和桶盖212的实施例为例,该充气组件226安装在桶盖212上(当然,在其他桶体210的实施例中,该充气组件226也可以直接安装到桶体210上),具体来说,充气组件226中的充气阀杆2261可以和压油气缸230的输出轴平行设置,同时该充气阀杆2261可以从桶盖212 上贯穿而出,以便连接到外部气源。
103.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及图8,盘体221凸起形成有安装筒体2211,充气阀杆2261的一端插入到安装筒体2211 内,压油盘机构220还包括封堵组件227,封堵组件227在自由状态下封堵在充气阀杆2261的伸入到安装筒体2211内的一端,在预定的气压冲击下,封堵组件227远离充气阀杆2261。
104.该安装筒体2211自盘体221凸起形成,其内部可形成长度更长的安装通道,以便在该安装通道内设置封堵组件227以及便于充气阀杆2261稳定插入到安装筒体2211内。该封堵组件227起到类似于单向阀的作用,即实现外部气体仅能单向进入到盘体221的下方空间的目的。
105.在进一步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及图8,封堵组件227 包括钢球2271和封堵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封堵弹性件连接在钢球 2271和安装筒体2211之间。
106.具体设计时,封堵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筒体2211的内壁,且该端的位置较之充气阀杆2261伸入到安装筒体2211的一端具有更高的位置,封堵弹性件的另一端则固定连接于钢球2271,此时封堵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即可将钢球2271挤压在充气阀杆2261 的伸入到安装筒体2211的一端。
107.当然,封堵组件227除开采用钢球2271和封堵弹性件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自锁的方式实现,例如封堵组件227可以包括一自锁弹簧和封堵片,该自锁弹簧安装在充气阀杆2261的伸入到安装筒体 2211的一端,该封堵片连接在自锁弹簧上,该自锁弹簧的弹性回复力驱使封堵片在自由状态下锁紧在充气阀杆2261的伸入到安装筒体 2211的一端。
108.又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解决前述第四方面的问题,请参考图 7及图8,压油盘机构220包括盘体221,该盘体221上形成有盘体连接部223,在盘体连接部223和盘体221的边缘之间间隔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高度自盘体连接部223到盘体221的边缘逐渐变低。
109.结合前文可知,压油气缸230的输出轴连接在盘体221的中部位置,即连接在盘体连接部223上,因此盘体连接部223处受到的连接作用力最大,此处通过将加强筋的高度设置成自盘体连接部223到盘体221的边缘逐渐变低,可很好地契合作用力的分配,使盘体221在整体上受到的作用力趋于均匀,从而提升其结构强度。
110.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盘体221做一些整合设计来提升其结构强度,例如前文中的安装筒体2211直接设置在加强筋上,排气阀225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加强筋上等。
111.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油桶结构200还包括压油气缸座体240,压油气缸230安装在压油气缸座体240上,压油气缸座体240 安装在桶盖212上。
112.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3、图4及图11至图12,加压结构300包括套筒310、加压气缸320以及浮球机构330,套筒310 沿其轴向贯通以形成挤压通道311且套筒310沿其径向开设有连通到挤压通道311的通道入口312,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挤压通道311 的第一端3111伸入到挤压通道311内并可在轴向上沿挤压通道311 移动,浮球机构330设置在挤压通道311的第二端3112,浮球机构 330具有在当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二端3112向第一端3111移动时封堵第二端3112的封堵状态和在当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一端3111向第二端3112移动时松开第二端3112的解封状态。
113.结合前文所述,加压结构300安装在机座100上,具体可以安装在过油通道101的出油段1013所形成的安装腔1013a内(假设过油通道101以前文所列包括出油段1013的实施例构成,可以理解的是,在过油通道101的其他结构中,该加压结构300也可以安装在机座 100上并和过油通道101连通),此时过油通道101中的油会经由通道入口312而进入到套筒310的挤压通道311内,此后再经过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一端3111到第二端3112的移动即可将进入到套筒310内部的油挤出注油机,而在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二端 3112向第一端3111移动的过程中,挤压通道311内部形成负压,处于过油通道101前方的油会被吸入到挤压通道311内,经过输出轴再一次挤压即可实现将油连续压出注油机。在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一端3111到第二端3112运动的过程中,浮球机构330被冲开,自封堵状态切换到解封状态,以便油流出,而在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二端3112向第一端3111运动的过程中,浮球机构330切换到封堵状态,以便有被吸入到挤压通道311内。
114.该加压结构300正是基于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通过在挤压通道 311内上下移动而实现可以将油吸入到挤压通道311内以及将油挤压出该挤压通道311的目的,同时在该过程中,通过浮球机构330的作用能够实现在吸油时阻止油排出,在压油时又能顺畅将油压出的目的。
115.在前述实施例中的基础上,请结合参考图9至图12,套筒310 的一端具有缺口313,加压结构300还包括防错位垫片340,防错位垫片340固定安装在注油机的机座100上,防错
位垫片340能够套设在套筒310的具有缺口313的一端,且防错位垫片340具有与缺口 313相适配的止挡部341。
116.此处通过缺口313和止挡部341的关联设计,使得在安装套筒 310时,该防错位垫片340可以起到标记套筒310的方位的作用,即在将防错位垫片340固定安装到机座100上的过程中,该防错位垫片 340能够逐渐纠正套筒310的不正当方位,最终当止挡部341和缺口 313抵接时,表征套筒310安装到位,安装可靠,安装过程简单,省时省力。
117.在实际安装套筒310的过程中,可先将套筒310按照大致正确的方位装入到安装腔1013a中,此时套筒310上的通道入口312和过油通道101在位置上稍有偏移,此后再将防错位垫片340安装到机座 100上,在安装防错位垫片340的过程中,确保使止挡部341按照预设的方位装设,在安装防错位垫片340的过程中,套筒310受到防错位垫片340的连带作用会逐渐调整其姿态直至止挡部341和缺口313 抵接,由此当防错位垫片340实现精准安装后,以此同时也实现了对套筒310的精准装配。
1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防错位垫片340,请参考图 9至图10,机座100上凸起形成有一圈环形安装座140(具体可形成在机座100的支撑座120上),安装腔1013a贯穿环形安装座140,套筒310自环形安装座140装入到安装腔1013a中,防错位垫片340 安装在环形安装座140上。
119.由此,即可通过在环形安装座140和防错位垫片340上设计相适配的结构来指引防错位垫片340安装到精确位置。
120.例如,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环形安装座140包括一圈外环141 和形成在外环141之内的内环142,同时在内环141和外环142之间连接有连接桥143,该连接桥143为三个且按周向均匀布置。对应地,防错位垫片340被构造成具有和三个连接桥143分别对应的凸起部 342,且凸起部342沿防错位垫片340的径向延伸,止挡部341则设计在防错位垫片340的内侧且垂直于该径向方向,由此即可方便判断防错位垫片340的精准安装位置。
12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前述连接桥143不仅起到标志防错位垫片 340的精准安装位置的作用,其也可以提升环形安装座140的结构强度。另外,连接桥143的具体结构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12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及图11,浮球机构330 包括浮球331以及浮球弹性件(图中未示出),浮球弹性件连接在机座100和浮球331之间。
123.该浮球弹性件用于驱使浮球331在吸油状态下封堵挤压通道311 的第二端3112,即当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二端3112向第一端 3111运动时,该浮球331堵住第二端3112;而当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自第一端3111向第二端3112运动时,输出轴施加的压力将冲开该浮球331,使得油从第二端3112流出。
124.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及图11,浮球机构 33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座100内的支撑体332,浮球机构330包括浮球331以及浮球弹性件,浮球弹性件连接在支撑体332和浮球331 之间。
125.为实现该支撑体332的安装,可在机座100的对应于安装腔的底部位置开设安装孔,使支撑体332能够装入到安装孔中即可。
126.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体332为堵头,其能够从机座 100的底部旋入到机座100内,使支撑体332的安装变得极为方便。
12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中,请参考图1,加压结构300还包括连接座 350,连接座350设置在加压气缸320的缸体和机座100之间,加压气缸320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座350并伸入到套筒310内。
128.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及图4,连接座350包括上连接端351和下连接端352,上连接端351用于连接缸体,下连接端352用于连接机座100。
129.综合前述所列出的实施例可知,本文中实施例中的注油机虽然包括机座100、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但是需要理解的是,机座100、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各自具有多种实施例,因此在易于结合的情况下,这些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甚至这些实施例还可以结合本文未提到的其它结构中去,例如机座100和油桶结构200的组合,搭配本文中未提到的其他加压结构,或机座100和加压结构 300的组合,搭配本文中未提到的其他油桶结构等。同理,针对本文中的油桶结构200和加压结构300的结构组成,也可以进行组合,特别是针对油桶结构200中的加油盘机构220部分,其只可以选择前文实施例中所介绍的部分结构和功能,也可以集成本文实施例中所介绍的全部结构和功能。
13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