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增强运动表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2:3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增强运动表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2.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通过置于头颅部位的电极产生直流电来调节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3.经检索cn213192133u公开了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箍圈、下颚带、头顶带和调节带;所述下颚带设置在的箍圈的下方,所述头顶带设置在箍圈的上方,下颚带的两端以及头顶带的端部均与箍圈连接;所述调节带呈半弧状,调节带的端部与箍圈的侧面铰接,调节带上对称地开设两个滑槽;每个滑槽内均设置一个可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的下端设置有刺激电极,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收纳和储存、使用便捷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同时还可以保证治疗效果。
4.但是经本发明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上述装置和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直流电刺激完成之后,缺少快速将头顶带取下的功能,使用不够方便,并且佩戴过程较为复杂,不够便捷。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7.一种用于增强运动表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头带和延伸带,所述头带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且延伸带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开口内壁上,所述头带两端内壁均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且四个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横板,所述延伸带位于头带内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横板一侧外壁上;
8.所述头带底部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座,两个所述插接座顶端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分别贯穿于头带的两端,且两个定位杆位于头带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延伸带两端均开设有等距分布的定位孔,且两个定位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其中两个定位孔内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头带相对于延伸带的一侧外壁设有刺激电极,且延伸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头带两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卡接孔,所述延伸带两端均设有等距分布的凸起,且凸起和卡接孔相适配。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插接座一侧内壁均开设有压缩弹簧,且两个压缩弹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定位杆位于两个插接座内侧的底
端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杆,且两个卡接杆分别卡接在两个环形槽内壁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插接座一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下压座,两个所述下压座的顶端分别和两个定位杆的底端相接触,且两个下压座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复位杆,两个所述复位杆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座底端一侧外壁上。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凸起和卡接孔,配合定位孔、定位杆、插接座、卡接杆和环形槽的作用,使得头带在佩戴完成之后进行直流电刺激时,不会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保证了在直流电刺激经颅时的使用效果,然后经过刺激电极的作用对经颅位置进行直流电刺激,从而达到增强运动表现的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滑槽和横板,能够对延伸带位于头带外侧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头带具有调节宽度的功能,便于适用于不同头围的佩戴人员,然后通过设置的固定座、下压座、复位杆、复位弹簧和压缩弹簧,在使用完成之后,便于将头带和延伸带从头部位置取下,使得本装置具有便于佩戴和取下的功能。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带和延伸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头带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插接座剖视构示意图。
24.图中:1-头带;2-延伸带;3-海绵垫;4-按压块;5-凸起;6-卡接孔;7-刺激电极;8-滑槽;9-横板;10-定位杆;11-定位孔;12-插接座;13-压缩弹簧;14-固定座;15-复位弹簧;16-卡接杆;17-环形槽;18-下压座;19-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用于增强运动表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头带1和延伸带2,头带1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且延伸带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开口内壁上,头带1两端内壁均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8,且四个滑槽8内壁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横板9,能够对延伸带2位于头带1外侧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头带1具有调节宽度的功能,便于适用于不同头围的佩戴人员,延伸带2位于头带1内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横板9一侧外壁上;
27.头带1底部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座12,两个插接座12顶端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0,两个定位杆10分别贯穿于头带1的两端,且两个定位杆10位于头带1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按压块4,延伸带2两端均开设有等距分布的定位
孔11,且两个定位杆10分别滑动连接在其中两个定位孔11内壁上,经过按压块4的作用向下按动定位杆10,定位杆10穿过定位孔11插接在插接座12内侧,经过卡接杆16和环形槽17的作用,实现对定位杆10的固定效果,从而配合凸起5和卡接孔6的作用,使得在佩戴时的位置不会出现晃动偏移的现象,保证了在直流电刺激经颅时的使用效果。
28.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头带1相对于延伸带2的一侧外壁设有刺激电极7,经过刺激电极7的作用对经颅位置进行直流电刺激,从而达到增强运动表现的效果,且延伸带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垫3,能够提升佩戴人员的舒适性,头带1两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卡接孔6,延伸带2两端均设有等距分布的凸起5,且凸起5和卡接孔6相适配,能够实现对延伸带2的初步定位效果,两个插接座12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4,两个固定座14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5。
29.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两个定位杆10位于两个插接座12内侧的底端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17,两个复位弹簧15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杆16,且两个卡接杆16分别卡接在两个环形槽17内壁上,两个插接座12一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下压座18,当需要将头带1取下时,经过按压块4的作用向下按动定位杆10,定位杆10带动下压座18向下移动,两个下压座18的顶端分别和两个定位杆10的底端相接触,且两个下压座18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复位杆19,两个复位杆19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座14底端一侧外壁上,两个插接座12底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3,且两个压缩弹簧13的顶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复位杆19底部外壁上,下压座18在向下移动时,经过复位杆19、固定座14、复位弹簧15和压缩弹簧13的作用使得卡接杆16从环形槽17内脱离,从而可以将定位杆10从插接座12内取出,然后经过定位孔11和按压块4的作用从头带1内取出,从而配合凸起5和卡接孔6的作用,便于将头带1和延伸带2从头部位置取下,从而使得本装置具有便于佩戴和取下的功能。
30.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增强运动表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实施原理如下:具体使用时,佩戴人员经过头带1和延伸带2的作用佩戴在头部位置,通过设置的滑槽8和横板9,能够对延伸带2位于头带1外侧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头带1具有调节宽度的功能,便于适用于不同头围的佩戴人员,佩戴完成之后,通过设置的海绵垫3,能够提升佩戴人员的舒适性,将凸起5卡接在卡接孔6上,实现对延伸带2的初步定位效果,然后经过按压块4的作用向下按动定位杆10,定位杆10穿过定位孔11插接在插接座12内侧,经过卡接杆16和环形槽17的作用,实现对定位杆10的固定效果,从而配合凸起5和卡接孔6的作用,使得在佩戴时的位置不会出现晃动偏移的现象,保证了在直流电刺激经颅时的使用效果,然后经过刺激电极7的作用对经颅位置进行直流电刺激,从而达到增强运动表现的效果,刺激完成之后,当需要将头带1取下时,经过按压块4的作用向下按动定位杆10,定位杆10带动下压座18向下移动,下压座18在向下移动时,经过复位杆19、固定座14、复位弹簧15和压缩弹簧13的作用使得卡接杆16从环形槽17内脱离,从而可以将定位杆10从插接座12内取出,然后经过定位孔11和按压块4的作用从头带1内取出,从而配合凸起5和卡接孔6的作用,便于将头带1和延伸带2从头部位置取下,从而使得本装置具有便于佩戴和取下的功能,使用方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