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增压器集成管路、增压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20:34: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增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增压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2.增压器是增加发动机气缸的进气压力的装置。进入发动机气缸前的空气先经过增压器压缩,以提高空气的密度,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到气缸内,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由于增压器中的中间体的轴承高速转动,轴承与中间轴产生大量热量,所以现有的增压器上通常设置有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增压器本体与发动机主体之间的增压器集成管路。
3.现有的增压器集成管路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支架,进水管、出水管通过支架固定在增压器本体上,进水管的一端和出水管的一端通过同一个法兰连接在增压器本体上,进水管的另一端和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发动机主体连接,以实现冷却液在增压器集成管路中的循环。
4.但是现有增压器集成管路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硬质管,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同一个法兰连接在增压器上,并且通过同一个支架固定在增压器本体上,这样对进水管、出水管的加工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增压器集成管路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增压器和车辆。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增压器集成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连接管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连接管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增压器本体和发动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增压器本体和发动机本体连接;
7.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中,其中一个用于进液,另一个用于出液,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软管段。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接头,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上设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管接头上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上的螺栓穿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上的螺栓穿孔对应。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上的螺栓穿孔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上的螺栓穿孔均为长腰孔。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软管段和第一连接硬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连接软管段和第二连接硬管段,所述连接管安装座为管夹,所述管夹包括第一管夹片、第二管夹片和管夹片连接螺栓,所述第一管夹片和所述第二管夹片通过所述管夹
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管夹上于所述第一管夹片和所述第二管夹片之间形成第一连接管夹孔和第二连接管夹孔,所述第一连接硬管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夹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硬管段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夹孔内。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软管段和第一连接硬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连接软管段和第二连接硬管段,所述第一连接硬管段包括第一硬管和第二硬管,所述第一连接软管段串接在所述第一硬管与所述第二硬管之间。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软管段包括软管、金属编织护套和金属箍套,所述金属编织护套包覆在所述软管外周面上,所述金属箍套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金属编织护套的轴向两端,所述金属箍套用于将所述软管的两端箍紧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硬管和所述第二硬管上。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进水,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出水,所述增压器集成管路还包括除气管,所述除气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14.可选地,所述除气管包括除气软管和除气硬管,所述除气硬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器集成管路,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连接管安装座连接,并且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中至少一个包括软管段,这样,无需在增压器上设置除进出液口之外的其他固定增压器集成管路的结构,有助于简化整个增压器的结构;并且还能够通过软管段的变形弥补增压器集成管路由于加工误差而导致的与增压器本体或发动机本体装配困难或无法装配的缺陷,有助于降低整个增压器集成管路以及整个增压器的加工精度。
1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压器,所述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和上述增压器集成管路。
1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和增压器,所述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和上述增压器集成管路。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集成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集成管路中第一连接管接头的径向剖面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集成管路中第三管接头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集成管路中第三管接头的剖面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集成管路中第一连接软管段与第一硬管、第二硬管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23.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4.1、第一连接管;11、第一连接软管段;111、软管;112、金属编织护套;113、金属箍套;121、第一硬管;122、第二硬管;2、第二连接管;21、第二连接软管段;22、第二连接硬管段;3、第一连接管接头;31、第一连接法兰;4、第二连接管接头;41、第二连接法兰;5、管夹;51、第一管夹片;52、第二管夹片;53、管夹片连接螺栓;6、第三管接头;61、垫圈;62、空心螺
栓;7、除气管;71、除气软管;72、除气硬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第一实施例
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其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和连接管安装座,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通过连接管安装座连接,第一连接管1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增压器本体和发动机本体连接,第二连接管2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增压器本体和发动机本体连接。第一连接管1用于进液,第二连接管2用于出液,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均包括软管段。
28.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管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接头3,第二连接管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接头4,第一连接管接头3的结构与第二连接管接头4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管接头3包括第一接头段、第一连接法兰31和装配在第一接头段上的第一密封圈,第二连接管接头4包括第二接头段、第二连接法兰41和装配在第二接头段上的第二密封圈,第一连接法兰31与第二连接法兰41贴合,第一连接法兰31与第二连接法兰41上均设有螺栓穿孔,螺栓穿过两个螺栓穿孔并与增压器本体连接,以通过一个螺栓将两个连接管接头固定在增压器本体上,有助于减少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与增压器本体的装配工序,降低装配难度。
29.本实施例中,增压器本体上分别与第一连接管接头3和第二连接管接头4连接的两个接口位置是确定的,为了避免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的加工误差而导致第一连接管接头3、第二连接管接头4与两个接口难以对中或无法对插,将第一连接法兰31和第二连接法兰41上的螺栓穿孔均设置成长腰孔,以通过螺栓在长腰孔中的不同位置改变第一连接管接头3和第二连接管接头4之间的距离,弥补由于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加工误差而导致的与增压器本体装配困难或无法装配的缺陷。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管1包括第一连接软管段11和第一连接硬管段,第二连接管2包括第二连接软管段21和第二连接硬管段22,第一连接硬管段和第二连接硬管段22的材质为不锈钢。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硬管段和第二连接硬管段22的材质为碳钢。
31.本实施例中,连接管安装座为管夹5,管夹5包括第一管夹片51、第二管夹片52和管夹片连接螺栓53,第一管夹片51和第二管夹片52通过管夹片连接螺栓53连接,第一管夹片51与第二管夹片52通过管夹片连接螺栓53连接后,管夹5上于第一管夹片51和第二管夹片52之间形成第一连接管夹孔和第二连接管夹孔,第一连接硬管段位于第一连接管夹孔内,第二连接硬管段22位于第二连接管夹孔内,以通过管夹5实现第一连接管1与第二连接管2的相对固定,这样能够避免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的位置发生较大的移动,与现有技术中在增压器本体上设置支架的结构相比,本实施例中无需在增压器本体上设置除了用于固定管接头之外的其他安装结构,有助于简化增压器的结构,减少增压器的装配工序。
3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硬管段包括第一硬管121和第二硬管122,第一
连接软管段11连接在第一硬管121与第二硬管122之间,第二硬管122与第一连接管接头3连接,第二硬管122的部分位于第二连接管夹孔内。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软管段11包括软管111、金属编织护套112和金属箍套113。软管111为橡胶管,能够折弯变形,金属编织护套112为管状结构,金属编织护套112套装在软管111上,以使金属编织护套112包覆在软管111外周面,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降低传递至软管111上的热量,有助于提高第一连接软管段11的耐高温性能。
33.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箍套113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金属编织护套112的轴向两端,金属箍套113为管状结构,其一端开口的径向尺寸大于金属编织护套112的外径尺寸,以满足金属箍套113能够套装在金属编织护套112上,另一端开口尺寸小于金属编织护套112的外径尺寸,且大于第一硬管121、第二硬管122的外径尺寸,以满足第一硬管121、第二硬管122能够与软管111插接。
34.第一硬管121和第二硬管122上均设有凸起,凸起由第一硬管121、第二硬管122的管壁在向径向外侧堆叠形成,第一硬管121、第二硬管122分别与软管111的两端插装,第一硬管121上的凸起和第二硬管122上的凸起与金属箍套113的开口尺寸较小的端部挡止配合,在第一硬管121、第二硬管122和软管111插装到位后,通过外部卡钳或者其他辅助结构向径向内侧挤压金属箍套113,使金属箍套113变形以将软管111的两端箍紧在对应的第一硬管121和第二硬管122上,在确保密封性的同时,有助于提高软管111与第一硬管121、第二硬管122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3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硬管121一端与软管11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管接头6与发动机本体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管接头6包括第三接头段、垫圈61和空心螺栓62,第三接头段与第一硬管121连接,第三接头段上具有供空心螺栓62穿过的通孔,垫圈61有两个,分别位于通孔的两端端面,两个垫圈61通过设置在垫圈61外周面的连接臂连接,空心螺栓62穿过两个垫圈61和通孔与发动机本体连接。空心螺栓62的螺杆上设有开口背向螺栓头部的盲孔,盲孔的轴向与螺杆延伸方向相同,螺杆包括螺纹段和光杆段,光杆段位于螺纹段与螺栓头部之间,光杆段上设有径向穿孔,径向穿孔与盲孔连通,第三接头段的通孔的孔壁面为弧形,与光杆段配合的孔壁面与螺杆之间留有间隙,以满足第一硬管121通过空心螺栓62上的径向穿孔与发动机本体上的接口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空心螺栓62实现第三管接头6与发动机本体连接的结构能够实现有限空间内第三管接头6与发动机本体的连接,并且无需再第一硬管121上设置折弯结构,有助于简化第一连接管1的结构,方便第一连接管1的加工。
3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软管段21一端与第二连接硬管段22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本体连接,第二连接软管段21包括软管和套在软管上的金属编织护套,第二连接软管段21的朝向第二连接硬管的端部设有卡箍,通过卡箍实现第二连接软管段21与第二连接硬管段22的固定连接。
37.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增压器集成管路还包括除气管7,除气管7与第二连接管2中的第二连接硬管段22连接,除气管7包括除气硬管72和除气软管71,除气硬管72与第二连接硬管段22的材质相同,除气硬管7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接头4连接,另一端与除气软管71连接,除气软管71的结构与第二连接软管段21的结构相同,除气软管71与除气硬管72之间的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软管段21与第二连接硬管段22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第二连接硬管
段22的端部连接在除气硬管72上,且第二连接硬管段22与除气硬管72连通。本实施例中除气管7的设置能够降低气蚀风险,同时还能够通过热虹吸效应在发动机停转后使冷却液仍可持续流动一段时间以为增压器本体提供冷却效果。
38.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中均设置软管段的结构,能够通过软管段的变形,弥补增压器集成管路由于加工误差而导致的增压器集成管路与增压器本体或与发动机本体装配困难或无法装配的缺陷,有助于降低整个增压器集成管路以及整个增压器的加工精度,确保增压器集成管路与增压器本体和发动机本体的顺利装配。
39.第二实施例
4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法兰上的螺栓穿孔和第二连接法兰上的螺栓穿孔均为圆孔,且两个圆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杆外径,以满足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能够相对螺栓在增压器本体的安装平面内移动,以改变第一连接管接头与第二连接管接头之间的距离,确保第一连接管接头、第二连接管接头与增压器本体上的接口连接顺利。
41.第三实施例
4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仅在第一连接管中设置软管段,取消第二连接管上的第二连接硬管段的设置,这样也有助于降低增压器集成管路以及整个增压器的加工精度。
43.或者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用于出水,第二连接管用于进水,第二连接管整体为硬管段,除气管连接在第二硬管上。
44.第四实施例
45.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第一连接管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接头的设置,设置一个管接头,并在该管接头上设置两个用于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的接口,通过一个管接头实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增压器本体的连接,这样就需要在增压器集成管路与增压器本体连接的过程中,调节第一连接软管段和第二连接软管段,确保增压器集成管路与增压器本体顺利连接。
46.第五实施例
47.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管安装座为卡箍结构,连接管安装座有四个卡臂,四个卡臂通过同一个铰接轴连接,其中两个卡臂用于与第二硬管卡装配合,另外两个卡臂与第二硬管段卡装配合,以通过连接管安装座实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相对固定。
48.第六实施例
49.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软管段中不设置金属编织护套和金属箍套,软管由耐高温的橡胶材料制成,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硬管、第二硬管通过钢带弹性环箍连接。
50.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单耳无极卡箍实现软管与第一硬管、第二硬管的连接。
51.第七实施例
52.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器集成管路,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除气管整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硬管结构。其他实施例中,除气管还可以是整体由橡胶材料制成的软管结构。
53.其他实施例中,在增压器本体温度不高的情况下,还可以不设置除气管。
5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压器,该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压器集成管路。
5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和增压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压器集成管路。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