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20:07: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化工企业的公用工程污水装置通常设置有污水池,污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泵进口,用于与污水泵相连,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排放处理。
3.污水池中设置有水处理填料火山岩生物流离球。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用罗茨风机向污水池中补充空气进行曝气供氧。通常的,为了避免火山岩生物流离球经污水泵进口进入污水泵造成堵塞,通常在污水池中设置滤网,位于污水泵进口的上游。
4.然而,实际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用罗茨风机对水中细菌进行曝气供氧时,曝气供氧时火山岩生物流离球在气流作用下容易被带动起来,使得少量火山岩生物流离球越过滤网,在下沉过程中经污水泵进口进入污水泵,导致污水泵发生堵塞现象,需要检修人员拆泵进行清理后才能运行。如此既造成检修人员劳动强度较大,也造成污水处理缓慢,容易出现污水池水位过高发生污水外溢而引起的环保问题。
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有效避免污水池中火山岩生物流离球进入污水泵的过滤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杜绝火山岩生物流离球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进入污水泵造成堵塞的风险,保证污水装置正常运行。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污水池,以及设置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污水泵进口,污水泵进口距离污水池底具有高度,还包括挡板、滤网,以及滤网安装槽,所述挡板呈l形结构,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污水池底,另一端竖直朝上延伸,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一折边与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相连,位于污水泵进口的上游,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二折边与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具有间隔距离,且第二折边朝下游延伸超过污水泵进口所在位置,使挡板和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之间形成废水缓冲空间,所述滤网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挡板的第二折边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污水泵进口相对的污水池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滤网的两边滑动配合在对应的滤网安装槽中,组合构成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
8.所述挡板的延伸高度超过污水泵进口的高度。
9.所述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
10.所述滤网安装槽包括两个角钢,两个角钢的一折边固定在挡板的外侧壁或污水池侧壁上,两个角钢的另一折边平行排列且具有间隔空间,形成滤网安装槽。
11.两个角钢的另一折边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宽度与滤网的厚度相适应。
12.所述滤网上边的高度位于污水泵进口的下方。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污水池,以及设置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污水泵进口,污水泵进口距离污水池底具有高度,在污水池中经过曝气处理的废水经污水泵进口由污水泵对外排放。还包括挡板、滤网,以及滤网安装槽。所述挡板呈l形结构,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污水池底,另一端竖直朝上延伸,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一折边与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相连,位于污水泵进口的上游,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二折边与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具有间隔距离,且第二折边朝下游延伸超过污水泵进口所在位置,使挡板和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之间废水缓冲空间,也即,从上游流向下游的污水不能直接流至污水泵进口。所述滤网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挡板的第二折边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污水泵进口相对的污水池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滤网的两边滑动配合在对应的滤网安装槽中,组合构成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该滤网将污水池从上游向下游分隔为两个区间,通常在上游区间设置有水处理填料火山岩生物流离球,且利用罗茨风机对水体曝气供氧,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穿过滤网,进入污水池的下游区间,须静置后逆流至污水泵进口,少量在气流作用跨过滤网的火山岩生物流离球有充分时间沉降至池底,而不能直接穿过污水泵进口对污水泵造成堵塞,可有效保证污水装置正常运行。
15.2、挡板的延伸高度超过污水泵进口的高度,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杜绝穿过滤网的污水直接进入污水泵进口,进而杜绝可能携带的火山岩生物流离球穿过污水泵进口进入污水泵,保证污水装置正常运行。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19.附图中,1为污水池,2为污水泵进口,3为挡板,31为第一折边,32为第二折边,4为滤网,5为滤网安装槽,6为废水缓冲空间,7为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见图1和图2,为一种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例。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污水池1,以及设置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污水泵进口2,污水泵进口2距离污水池底具有高度,通常的,污水池呈长方形结构,且很显然的,污水泵进口设置在长方形结构污水池下游的位置,在长方形结构污水池的上游设置有污水进口,通常用于排入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还包括挡板3、滤网4,以及滤网安装槽5。所述挡板3呈l形结构,具体的,为了提高耐腐蚀性能,挡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污水池底,另一端竖直朝上延伸,且超过了污水泵进口的高度,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一折边31与污水泵进口2所在污水池侧壁相连,位于污水泵进口2的上游,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二折边32与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具有间隔距离,且第二折边32朝下游延伸超过污水泵进口2所在位置,使挡板3和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之间形成废水缓冲空间6,通
常的,为了满足实际需求,在挡板的另一端,也即顶部设置有盖板7,对废水缓冲空间的上部开口形成封闭。所述滤网安装槽5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挡板的第二折边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污水泵进口相对的污水池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滤网安装槽5包括两个角钢,两个角钢的一折边固定在挡板的外侧壁上,以及污水池侧壁上,两个角钢的另一折边平行排列且具有间隔空间,形成滤网安装槽,通常的,该间隔空间的宽度与滤网的厚度相适应。所述滤网4的两边滑动配合在对应的滤网安装槽中,组合构成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通常的,滤网的高度位于污水泵进口的下方。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污水池位于滤网上游的区间设置有水处理填料火山岩生物流离球,且利用罗茨风机对水体曝气供氧,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穿过滤网,进入污水池的下游区间,静置后逆流进入废水缓冲空间,然后经污水泵进口由污水泵排出,少量在气流作用跨过滤网的火山岩生物流离球有充分时间沉降至池底,而不能直接穿过污水泵进口对污水泵造成堵塞,可有效保证污水装置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污水池(1),以及设置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污水泵进口(2),污水泵进口(2)距离污水池底具有高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3)、滤网(4),以及滤网安装槽(5),所述挡板(3)呈l形结构,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污水池底,另一端竖直朝上延伸,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一折边(31)与污水泵进口(2)所在污水池侧壁相连,位于污水泵进口(2)的上游,呈l形结构的挡板的第二折边(32)与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具有间隔距离,且第二折边(32)朝下游延伸超过污水泵进口(2)所在位置,使挡板(3)和污水泵进口所在污水池侧壁之间形成废水缓冲空间(6),所述滤网安装槽(5)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挡板的第二折边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污水泵进口相对的污水池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滤网(4)的两边滑动配合在对应的滤网安装槽中,组合构成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延伸高度超过污水泵进口(2)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安装槽(5)包括两个角钢,两个角钢的一折边固定在挡板的外侧壁或污水池侧壁上,两个角钢的另一折边平行排列且具有间隔空间,形成滤网安装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角钢的另一折边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宽度与滤网的厚度相适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上边的高度位于污水泵进口的下方。

技术总结
一种污水池污水泵进口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污水池、设置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污水泵进口、挡板、滤网、滤网安装槽,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污水池底,另一端竖直朝上延伸,挡板的第一折边与污水泵进口所在侧壁相连,位于污水泵进口的上游,第二折边与污水泵进口所在侧壁具有间隔距离,滤网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挡板的第二折边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个滤网安装槽设置在污水泵进口相对的污水池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延伸,滤网的两边滑动配合在对应的滤网安装槽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杜绝火山岩生物流离球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进入污水泵造成堵塞的风险,保证污水装置正常运行。保证污水装置正常运行。保证污水装置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英 何继平 王武忠 刘渝伟 黄玉洲 陈学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建峰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3/2/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