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7:49: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


背景技术:

2.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叫做制冷系统。
3.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散冷设备(蒸发器)是制冷系统必不可少的四大件。其中,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散冷设备用于输送冷量,经过散冷设备的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并被压缩机回收。但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散冷设备通常不能将所有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气态制冷剂,未转换为气体的液态制冷剂被称为制冷剂回液,制冷剂回液会影响制冷效率,增大能耗;制冷剂回液过多时,压缩机吸气连同制冷剂回液一同吸入压缩机内,容易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使制冷系统无法运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因此,发明人在散冷设备和压缩机之间增加了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利用制冷剂回液冷却高压供液制冷剂,回收制冷剂回液的冷量,使制冷剂回液气化后进入压缩机,避免压缩机产生液击,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从散冷设备出来的制冷剂存在一定量的制冷剂回液,影响制冷效率;且制冷剂回液进入压缩机后,容易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使制冷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安装在散冷设备和压缩机之间,利用制冷剂回液冷却高压供液制冷剂,使制冷剂回液气化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包括:
7.回液气液分离器,具有内部空间,被丝网除沫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散冷设备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
8.排液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或所述第二空间底部;
9.分离阀,安装在所述排液开口内部;
10.输液管,一端与所述分离阀连通,另一端与回热器的散热进口连通;
11.输气管,一端与所述回热器的散热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或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
12.回热器,还包括高压制冷剂入口和高压制冷剂出口;所述高压制冷剂入口与所述高压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与所述散热进口和所述散热出口之间的管路不连通。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过滤罩,设置在所述排液开口位置,用于过滤经所述排液开口排出的液态制冷剂。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离阀为浮球式气液分离阀,包括:
15.阀体,与浮球组件相连,
16.环形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环形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液开口的底部;所述输液管从所述环形端盖中部插入所述阀体内。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18.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热器的出液管路上,用于检测温度;
19.自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输液管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来的温度数据,自动调节所述输液管内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l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的与所述散冷设备连通的进气开口处,所述第一l型板的第一竖直板顶部与所述第一空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板的第一水平板向着远离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且部分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进气开口正对。
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l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的与所述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的出气开口处,所述第二l型板的第二竖直板顶部与所述第二空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型板的第二水平板向着远离所述第一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且部分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出气开口正对。
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液位报警器,安装在所述回液气液分离器上,用于监测液位。
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液管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断阀门。
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断阀门。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包括:回液气液分离器、排液开口、分离阀、输液管、输气管和回热器。其中,回液气液分离器具有内部空间,被丝网除沫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散冷设备连通,第二空间与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排液开口设置在第一空间或第二空间底部;分离阀安装在排液开口内部;输液管一端与分离阀连通,另一端与回热器的散热进口连通;输气管一端与回热器的散热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或与第一空间连通;回热器还包括高压制冷剂入口和高压制冷剂出口;高压制冷剂入口与高压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与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之间的管路不连通。
27.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在使用时,从散冷设备出来的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入回液气液分离器内,气态制冷剂通过丝网除沫器进入第二空间被压缩机回气管道回收;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分离后进入排液开口内,并经分离阀排出回液气液分离器;从分离阀排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与从高压制冷剂入口输入的高压制冷剂在回热器内进行换冷,换冷后的高压制冷剂温度降低,通过高压制冷剂出口排出回热器,输送至下一设备;而换冷后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变为气态制冷剂,通过输气管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与传统技术方案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不是直接将从散冷设备输出的制冷剂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而是先输送至回液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解决了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产生液击的问题,压缩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用来为冷凝器下游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换冷,提高制冷剂的使用效率;换冷后的液态制冷剂转化为气态,然后再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或回液气液分离器。自动控制阀可以根据回热器的高压制冷剂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传输回的温度数据自动调节第一通断阀门开合的大小,控制低压液态制冷剂的输出量,使液态制冷剂经换冷后
可以完全转变为气态,使压缩机回气管所回收的制冷剂都是气态,避免产生液击,增加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减少能耗,达到节能提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剂回液回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回液气液分离器;11、排液开口;110、过滤罩;12、分离阀;121、阀体;122、环形端盖;13、输液管;130、第一通断阀门;14、输气管;140、第二通断阀门;15、丝网除沫器;16、第一空间;160、进气开口;17、第二空间;170、出气开口;2、回热器;21、散热进口;22、散热出口;23、高压制冷剂入口;24、高压制冷剂出口;3、压缩机回气管道;4、温度传感器;5、自动控制阀;6、第一l型板;61、第一竖直板;62、第一水平板;7、第二l型板;71、第二竖直板;72、第二水平板;8、液位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在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3.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4.实施例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回液气液分离器1、排液开口11、分离阀12、输液管13、输气管14和回热器2。其中,回液气液分离器1具有内部空间,被丝网除沫器15分隔为第一空间16和第二空间17,第一空间16与散冷设备连通,第二空间17与压缩机回气管道3连通;排液开口11设置在第一空间16或第二空间17底部;分离阀12安装在排液开口11内部;输液管13一端与分离阀12连通,另一端与回热器2的散热进口21连
通;输气管14一端与回热器2的散热出口22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回气管道3连通或与第一空间16连通;回热器2还包括高压制冷剂入口23和高压制冷剂出口24;高压制冷剂入口23与高压制冷剂出口24之间的管路,与散热进口21和散热出口22之间的管路不连通。
36.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在使用时,从散冷设备排出的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入回液气液分离器1内,气态制冷剂经过丝网除沫器15的过滤进入第二空间17被压缩机回气管道3回收;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分离后进入排液开口11内,并经分离阀12排出回液气液分离器1;从分离阀12排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与从高压制冷剂入口23输入的高压制冷剂在回热器2内进行换冷,换冷后的高压制冷剂温度降低,通过高压制冷剂出口24排出回热器2,输送至下一设备;而换冷后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变为气态制冷剂,通过输气管14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3。与传统技术方案不同,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不是直接将从散冷设备输出的制冷剂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3,而是先输送至回液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3;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用来为冷凝器下游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换冷,提高制冷剂的使用效率,换冷后的液态制冷剂转化为气态,然后再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3或回液气液分离器。依次反复进行,使得进入压缩机回气管道3内的制冷剂均为气态制冷剂,解决了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产生液击的问题,压缩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散冷设备的制冷量,减少能耗,使之达到最佳节能制冷效果。
37.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还包括过滤罩110,设置在所述排液开口11位置,用于过滤经所述排液开口11排出的液态制冷剂,有效分离液态制冷剂里面的杂质,使之变为更纯净的液态制冷剂。
38.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所述分离阀12采用的浮球式气液分离阀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浮球阀,其包括:阀体121和环形端盖122。其中,阀体121与浮球组件相连,浮球组件可以在液态制冷剂中漂浮;环形端盖122固定设置在阀体121的下方,固定安装在排液开口11的底部;输液管13从环形端盖122的中部插入阀体121内。当液态制冷剂较少、气态制冷剂较多时,浮球组件下行,关闭阀体121的开关,输液管13关闭,液态制冷剂在排液开口11内慢慢汇聚,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二空间17内,被压缩机回气管道3回收;当液态制冷剂较多、气态制冷剂较少时,浮球组件在液态制冷剂的浮力作用下上行,打开阀体121的开关,输液管13打开,液态制冷剂从输液管13排出。此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回热器2的出液管路上,用于检测温度;自动控制阀5,设置在所述输液管13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4传递来的温度数据,自动调节所述输液管13内制冷剂的流量大小。回热器2出液管路上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4向自动控制阀5传递温度较低的信号,自动控制阀5缩小开关量,减少输液管13输出的低压制冷剂的量;回热器2出液管路上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4向自动控制阀5传递温度较高的信号,自动控制阀5增加开关量,增大输液管13输出的低压制冷剂的量,以此保持换冷后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可以完全变为气态。
40.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还包括第一l型板6,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16的与所述散冷设备连通的进气开口160处,所述第一l型板6的第一竖直板61顶部与所述第一空间1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板6的第一水平板62向着远离所述第二空间17的方向水
平延伸,且部分所述第一水平板62与所述进气开口160正对。第一l型板6的设置,使进入第一空间16内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率先落在第一水平板62上,使气液混合制冷剂更容易实现气液的上下分离。
41.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还包括第二l型板7,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17的与所述压缩机回气管道3连通的出气开口170处,所述第二l型板7的第二竖直板71顶部与所述第二空间1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型板7的第二水平板72向着远离所述第一空间16的方向水平延伸,且部分所述第二水平板72与所述出气开口170正对。第二l型板7的设置,可以对液态制冷剂进行简单的阻挡,避免液态制冷剂液位过高时,液态制冷剂直接进入压缩机回气管道3。
42.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还包括液位报警器8,安装在所述回液气液分离器1上,用于监测液态制冷剂的液位。
43.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所述输液管13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断阀门130,用于连通或闭合输液管13。
44.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所述输气管14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断阀门140,用于连通和闭合输气管14。
4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创新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