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滑台直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3-02-10 16:18: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滑台直线模组。


背景技术:

2.直线模组由于具有线性移动、单体运动速度快,重复定位精度高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机台上。直线模组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各样的设备当中,其可有效减轻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化设备开发的时间和效率,为设备制造发展贡献了不可缺少的功劳。
3.授权公告号为“cn208106976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驱动双滑台丝杆转动直线模组,其通过设置有双滑台,第一滑台与第二滑台可作同步相对运动,从而可有效提高直线模组的工作效率,具有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4.该方案中通过丝杆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滑动移动,但是丝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丝杆与滑台之间的摩擦力会变大,导致滑台移动的阻力增大,且在移动时会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滑台直线模组,以解决丝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丝杆与滑台之间的摩擦力会变大,导致滑台移动的阻力增大,且在移动时会产生噪音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滑台直线模组,包括模组底座、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所述模组底座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丝杆驱动机构和第二丝杆驱动机构;
7.所述第一丝杆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台沿着所述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8.所述第二丝杆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滑台沿着所述第二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9.所述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润滑机构和第二润滑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润滑机构对所述第一丝杆润滑,通过第二润滑机构对所述第二丝杆润滑,所述第一润滑机构和所述第二润滑机构结构相同。
10.作为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台包括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台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一丝杆相螺接,所述第一润滑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
11.作为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润滑机构包括储油筒和出油管,所述储油筒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出油管连接于所述储油筒的下端口,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储油筒相连通,所述第一滑动座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丝杆相适配的螺孔,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表面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与所述螺孔相连通,所述出油管安装于所述矩形孔内。
12.作为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油管上安装有阀门结构,通过所述阀门结构开合或封闭所述出油管的管腔。
13.作为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阀门结构包括插设于所述出油管内的阀板,所述阀板与所述出油管的管腔相适配,所述出油管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阀板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阀板的侧面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出油管上。
14.作为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油筒的顶部螺接有筒盖。
15.作为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丝杆驱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模组底座上的第一滑动轨,所述第一滑台的下表面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动轨相适配,所述模组底座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
16.作为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把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该双滑台直线模组,能够对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进行润滑,减小丝杆与滑动座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直线模组的使用寿命,有效减小了丝杆与滑动座之间的噪音,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外,使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控制两个滑台工作,相较于利于一个丝杆驱动两个滑台同步运动,本直线模组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也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台和第一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润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模组底座;2、第一滑台;201、第一滑动座;3、第二滑台;4、第一电机;401、第一滑动轨;402、第一滑动块;403、第一丝杆;5、第二电机;501、第二滑动轨;502、第二滑动块;503、第二丝杆;6、第一润滑机构;601、储油筒;602、筒盖;603、出油管;604、弹簧;605、固定板;60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27.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
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28.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滑台直线模组,包括模组底座1、第一滑台2和第二滑台3,模组底座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丝杆驱动机构和第二丝杆驱动机构;
29.第一丝杆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403,第一丝杆403转动安装在模组底座1上,具体的,在模组底座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固定座,第一丝杆40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固定座上,其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模组底座1的一端,第一滑台2包括第一滑动座201,第一滑动座201连接于第一滑台2的下表面,且第一滑动座201与第一丝杆403相螺接,第一丝杆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台2沿着第一丝杆403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润滑机构6安装于第一滑动座201上,通过第一润滑机构6对第一丝杆403润滑。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杆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于模组底座1上的第一滑动轨401,两个第一滑动轨401的长度等于模组底座1长度的一半,且对称安装在模组底座1的左侧,在第一滑台2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动块402,第一滑动块402与第一滑动轨401相适配,在模组底座1的左端安装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于第一丝杆403的一端。
31.具体的,通过第一电机4带动第一丝杆403旋转,由于第一滑动座201与第一丝杆403相螺接的同时第一滑动座201还能够在第一滑动轨401上滑动,这样能够驱动第一滑动座201沿着第一丝杆403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台2往复移动。
3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第二丝杆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503,在模组底座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固定座,第二丝杆50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固定座上,其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模组底座1的右端,第二滑台3包括第二滑动座,第二滑动座连接于第二滑台3的下表面,且第二滑动座与第二丝杆503相螺接,第二丝杆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滑台3沿着第二丝杆503的长度方向移动;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杆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于模组底座1上的第二滑动轨501,两个第一滑动轨401的长度等于模组底座1长度的一半,且对称安装在模组底座1的右侧,在第二滑台3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第二滑动块502,第二滑动块502与第二滑动轨501相适配,在模组底座1的右端安装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于第二丝杆503的一端。
34.第一滑台2和第二滑台3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润滑机构6和第二润滑机构,通过第一润滑机构6对第一丝杆403润滑,通过第二润滑机构对第二丝杆503润滑,第一润滑机构6和第二润滑机构结构相同。
3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润滑机构6包括储油筒601和出油管603,储油筒601内形成有储油腔,储油筒601的顶部螺接有筒盖602,出油管603连接于储油筒601的下端口,出油管603与储油筒601相连通,第一滑动座201上形成有与第一丝杆403相适配的螺孔,第一滑动座201上表面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与螺孔相连通,出油管603安装于矩形孔内。储油筒601内的润滑油会流动到出油管603中,然后可流动到矩形孔内,最终流动到螺纹孔内,这样随着第一滑台2的移动,润滑油滴落到第一丝杆403上。
3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在出油管603上安装有阀门结构,阀门
结构包括插设于出油管603内的阀板,阀板与出油管603的管腔相适配,具体的,出油管603的截面为正方形,在出油管603的侧面开设有与阀板相适配的通孔,通孔的长度与出油管603管腔的长度相同,但是阀板的长度大于出油管603的长度,即阀板完全插入到出油管603内时,会有部分阀板露出出油管603,而在阀板的侧面连接有固定板605,固定板605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604,在出油管603的左侧面上对称固定有两个角板,弹簧604的另一端固定在角板上,固定板605的一侧连接有把手606。正常情况下,弹簧604拉动固定板605,使得阀板封住出油管603管腔,而需要润滑油流出时,只需要向右侧拉动把手606,带动阀板向右侧移动,阀板的最左侧逐渐与出油管603管腔的内壁相分离,进而润滑油可从出油管603中流出,而放开把手606时,弹簧604恢复原样从而拉动阀板向左侧移动从而再次封闭住出油管603管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润滑机构6和第二润滑机构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至于第二润滑结构的具体原理不再详细描述。
37.在对第一丝杆403进行润滑时,首先开启第一电机4,使得第一滑台2沿着第一丝杆403移动,同时拉动向右侧拉动把手606,带动阀板向右侧移动,阀板的最左侧逐渐与出油管603管腔的内壁相分离,进而润滑油可从出油管603中流出到第一滑动座201中,待对第一丝杆403的润滑结束后,放开把手606时,弹簧604恢复原样从而拉动阀板向左侧移动从而再次封闭住出油管603管腔。同理,再对第二丝杆503润滑。这样能够对第一丝杆403和第二丝杆503进行润滑,减小丝杆与滑动座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直线模组的使用寿命,有效减小了丝杆与滑动座之间的噪音,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外,使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控制两个滑台工作,相较于利于一个丝杆驱动两个滑台同步运动,本直线模组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也更加灵活。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