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2:24: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 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俗称其为锂电池,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而真正的锂电池由于危险性大,很少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上料装置是将物料送到加工位置的装置,锂离子电池在回收过程中需要用到上料装置进行上料。
3.现有的公告号为cn210260403u,名为“一种废旧锂电池热解上料装置”的专利,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供料料仓,在供料料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输送机,在第一皮带输送机的前端还设置有第二皮带输送机,在第二皮带输送机的前端设置有回转窑热解进料仓,在回转窑热解进料仓上设置有调节式进料斗;在调节式进料斗与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式进料装置,该新型设计的废旧锂电池热解上料装置,提高了企业对锂电池回收热解工艺中的自动化生产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上述装置是通过皮带机进行输送,但是却忽略了侧方防护的问题,导致在上料过程中,电池容易对外界造成污染,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上料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防护组件,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杆,且装置主体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支腿,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上端前方,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通孔一、通孔二、安装块和通孔三,所述防护板的内部右侧开设有通孔一,且防护板的内部左侧开设有通孔二,所述防护板的前端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三,所述通孔三的内部穿设有螺钉三。
7.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左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的前端内部穿设有螺钉二。
8.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右端中部设置有螺钉一,所述防护板的前端左侧穿设有螺钉四。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组件,且连接组件的前端内部穿设有螺钉五。
10.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传输带一,且传输带一的内部左端设置有
齿轮,所述齿轮的后端连接有箱体,且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传输带二,所述箱体的前端上方设置有电机,且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支架。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合块一、通孔四、固定板和通孔五,所述卡合块一的内部左侧开设有通孔四,且卡合块一的后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五。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合块二、通孔六、连接板和通孔七,所述卡合块二的前壁内部左侧开设有通孔六,且卡合块二的右侧后端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内部右侧开设有通孔七。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对装置主体进行防护的效果,避免在上料过程中装置主体受到损坏以及导致干燥人员受伤的现象,提高对装置主体的防护性,并且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提高装置主体的适用性,而且还可使装置主体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在上料过程中出现晃动不稳定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装置主体的稳定性;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钉三、卡合块二、安装块和通孔三的设置,操作人员通过拧动螺钉三在安装块内进行转动,从而使防护板与装置主体进行安装,在通过拧动螺钉二与卡合块一进行固定,从而使防护板与装置主体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一对卡合块一进行固定,进而能够使防护板与装置主体进行安装,从而能够达到对装置主体进行防护的效果,避免在上料过程中装置主体受到损坏以及导致干燥人员受伤的现象,提高对装置主体的防护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钉五、螺钉四、通孔六、连接板和通孔七的设置,操作人员通过拧动螺钉三在安装块内进行转动,从而使防护板与装置主体进行安装,在通过拧动螺钉二与卡合块一进行固定,从而使防护板与装置主体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一对卡合块一进行固定,进而能够使防护板与装置主体进行安装,其次通过拧动螺钉五在卡合块二内进行转动,使卡合块二与防护板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四在通孔二内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连接板与防护板进行安装,使防护板与装置主体能够快速进行安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提高装置主体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的防护板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的卡合块二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的卡合块一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装置主体;2、支杆;3、伸缩支腿;4、防护组件;401、防护板;402、通孔一;403、通孔二;404、安装块;405、通孔三;5、螺钉一;6、固定组件;601、卡合块一;602、通孔四;603、固定板;604、通孔五;7、螺钉二;8、螺钉三;9、螺钉四;10、螺钉五;11、连接组件;1101、卡合块二;1102、通孔六;1103、连接板;1104、通孔七;12、传输带一;13、齿轮;14、支架;15、
箱体;16、传输带二;17、电机;18、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防护组件4,装置主体1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杆2,且装置主体1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支腿3,防护组件4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上端前方,防护组件4包括防护板401、通孔一402、通孔二403、安装块404和通孔三405,防护板401的内部右侧开设有通孔一402,且防护板401的内部左侧开设有通孔二403,防护板401的前端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块404,且安装块404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三405,通孔三405的内部穿设有螺钉三8,防护板401的左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6,且固定组件6的前端内部穿设有螺钉二7,装置主体1的右端中部设置有螺钉一5,防护板401的前端左侧穿设有螺钉四9,防护板401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组件11,且连接组件11的前端内部穿设有螺钉五10,操作人员通过拧动螺钉三8在安装块404内进行转动,从而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在通过拧动螺钉二7与卡合块一601进行固定,从而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一5对卡合块一601进行固定,进而能够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从而能够达到对装置主体1进行防护的效果,避免在上料过程中装置主体1受到损坏以及导致干燥人员受伤的现象,提高对装置主体1的防护性,操作人员通过支杆2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通过支杆2多装置主体1进行支撑,再通过打开伸缩支腿3对装置主体1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使装置主体1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在上料过程中出现晃动不稳定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装置主体1的稳定性;
22.如图3和图4所示,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传输带一12,且传输带一12的内部左端设置有齿轮13,齿轮13的后端连接有箱体15,且箱体15的内部设置有传输带二16,箱体15的前端上方设置有电机17,且箱体15的上端设置有出料口18,箱体15的下端设置有支架14,固定组件6包括卡合块一601、通孔四602、固定板603和通孔五604,卡合块一601的内部左侧开设有通孔四602,且卡合块一601的后端设置有固定板603,固定板60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五604,连接组件11包括卡合块二1101、通孔六1102、连接板1103和通孔七1104,卡合块二1101的前壁内部左侧开设有通孔六1102,且卡合块二1101的右侧后端设置有连接板1103,且连接板1103的内部右侧开设有通孔七1104,操作人员通过拧动螺钉三8在安装块404内进行转动,从而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在通过拧动螺钉二7与卡合块一601进行固定,从而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一5对卡合块一601进行固定,进而能够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其次通过拧动螺钉五10在卡合块二1101内进行转动,使卡合块二1101与防护板401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四9在通孔二403内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连接板1103与防护板401进行安装,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能够快速进行安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提高装置主体1的适用性。
2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侧方防护结构的上料装置时,首先操作人员通过拧动螺钉三8在安装块404内进行转动,从而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对装置主体1进行防护,再通过拧动螺钉二7与卡合块一601进行固定,从而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一5对卡合块一601进行固定,进而能够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其次通过拧动螺钉五10在卡合块二1101内进行转动,使卡合块二1101与防护板401进行卡合,再通过拧动螺钉四9在通孔二403内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连接板1103与防护板401
进行安装,使防护板401与装置主体1能够快速进行安装,然后操作人员再将支杆2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通过支杆2多装置主体1进行支撑,再通过打开伸缩支腿3对装置主体1进行支撑,然后操作人员将箱体15与装置主体1进行安装,接着操作人员将电机17与箱体15进行安装,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打开电机17带动传输带二16进行转动,通过传输带二16转动,从而能够带动齿轮13进行转动,再通过齿轮13进而能够带动传输带一12进行转动,进行上料,使回收的电池通过传输带一12和传输带二16传输带到出料口18处,对回收的电池进行后续的处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