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电缆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2:1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检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电缆防护套。


背景技术:

2.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以下简称二次安措)是通过专门手段来隔离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确保检修作业不影响其他带电设备正常运行,且它要求将主网、主设备以及人身的安全风险尽可能降低,是二次设备检修作业过程中的“生命线”。二次安措的具体实施手段主要包括:解开二次电缆芯线、划开二次电缆所接端子排上的连片、拔出光纤、短接部分端子等。任何二次安措在执行以后都需要增设带有提示、警告性质的标志或是防护措施来确保不被其他不知情人员误碰误动。而这其中,对于在执行二次安措时解开的二次电缆芯线,目前继电保护作业人员常采用的防护措施是截取适当长度的红色电气绝缘胶布进行可靠包扎,防止误接触。这一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将被包扎的二次电缆线的裸露铜芯隔离开来,但截取绝缘胶布的步骤繁琐,且胶布长短形状不一,继电保护作业人员包扎芯线的手法也不尽相同,导致二次电缆芯线隔离不到位、绝缘胶布中途开口脱落的现象偶有发生。且最明显的不便之处在于,采用绝缘胶布包扎的二次电缆芯线,在检修作业过程中进行回路试校验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电位测量,而此时拆除绝缘胶布的过程既麻烦,又会带来误碰的风险,导致继电保护作业人员多数情况下都无法正常完成该部分工作,必须等到检修结束恢复二次安措的时候才能对相关二次电缆芯线的电位进行验证,无形中增加了检修作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电缆防护套,在有效包裹二次电缆芯线的同时,便于操作人员对已包裹的电缆芯线进行电位测量。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用于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电缆防护套,包括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一端设有电缆插孔且另一端设有测量表笔插孔,所述电缆插孔和测量表笔插孔连通,所述绝缘套管的两端均设有夹紧机构。
6.可选的,所述夹紧机构为卡圈,所述卡圈卡设于绝缘套管的外部。
7.可选的,所述卡圈为椭圆形金属圈,所述卡圈的短轴小于绝缘套管的半径且长轴大于绝缘套管的半径。
8.可选的,所述卡圈的长轴两端分别设有防滑垫片。
9.可选的,所述夹紧机构为卡圈,所述卡圈设置于绝缘套管的管壁内,且所述电缆插孔和测量表笔插孔的通道穿过卡圈。
10.可选的,所述卡圈为椭圆形金属圈,所述绝缘套管外壁在卡圈长轴的对应位置设
有防滑垫片。
11.可选的,所述电缆插孔和测量表笔插孔的通道内壁设有保护层。
12.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3.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套包括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的一端设有电缆插孔,能够由绝缘套管对二次电缆芯线进行有效包裹,绝缘套管另一端设有测量表笔插孔,且电缆插孔和测量表笔插孔连通,使得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在插入绝缘套管后能有效接触,从而能够在不解除二次电缆芯线包裹状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电位测量。
14.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套还设有夹紧机构,能够将电缆芯线或者测量表笔夹持牢固,防止从对应的插孔中脱出。
15.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套内壁还设有保护层,能够避免内壁被划伤,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前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前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例说明:1-绝缘套管、2-夹紧机构、11-电缆插孔、12-测量表笔插孔、13-保护层、21-防滑垫片、101-二次电缆、102-万用表测量表笔。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实施例一
24.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电缆防护套,如图1所示,包括绝缘套管1,所述绝缘套管1一端设有电缆插孔11且另一端设有测量表笔插孔12,所述电缆插孔11和测量表笔插孔12连通,通过该结构,绝缘套管1能够对插入电缆插孔11的二次电缆芯线进行有效包裹,同时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插入对应的插孔之后能够接触,可以对于插入绝缘套管1的二次电缆芯线进行测量。
25.为了避免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从对应的插孔中脱出,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管1的两端均设有夹紧机构2。从而保证插入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的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夹持牢固。
26.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夹紧机构2可以采用可变形的金属卡圈,将其卡设于绝缘套管1的外部,从而通过挤压绝缘套管1的管壁来限制插入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的尺寸,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挤压卡圈,改变其包围的空间大小,来改变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的大小。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圈为椭圆形金属圈,卡圈的短轴小于绝缘套管1的半径且长轴大于绝缘套管1的半径,因此在初始状态下,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的高度方向受到挤压而闭合,能够防止外部的液体或者灰尘进入,使用状态下,操作人员可以挤压
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对应的卡圈的长轴两端,从而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的高度方向不再收到挤压,可以较为方便的将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插入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插入后,松开卡圈,即可将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夹紧。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圈的长轴两端分别设有防滑垫片(21),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感。
29.本实施例的绝缘套管1由绝缘橡胶制成,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成型,不含任何连接部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绝缘强度达到1000v及以上,能有效隔绝带电部位,防止用户在执行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时发生低压触电,且耐酸耐磨耐腐蚀,正常室温下(-20℃至50℃)无明显形变。
30.由于采用绝缘橡胶,电缆插孔11和测量表笔插孔12均具有一定弹性和延展性,当未插入二次电缆芯线或万用表测量表笔时,所述电缆插孔11和测量表笔插孔12几乎为完全闭合状态,即使接触到一定量的液体,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也不会导致液体通过该孔流入至防护套内腔;且当电缆插孔11和测量表笔插孔12能适应不同截面尺寸的二次电缆芯线,经过多次重复回收利用后,电缆插孔11和测量表笔插孔12仍能维持有效弹性。
31.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电缆防护套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32.当继电保护作业人员在执行二次安措时,从端子排上解开一根二次电缆101后,可挤压电缆插孔11处的夹紧机构2,将裸露的二次电缆芯线从电缆插孔11伸入,直至一部分二次电缆芯线外皮进入绝缘套管1中,如图3所示,然后松开夹紧机构2,此时即完成该处二次安措的防护。当继电保护作业人员需要测量该处二次电缆的电位时,只须挤压测量表笔插孔12处的夹紧机构2,将万用表的测量表笔102从测量表笔插孔12插入直至接触二次电缆芯线,然后松开夹紧机构2并读取万用表电压示数即可。当需要恢复二次安措时,只须挤压电缆插孔11处的夹紧机构2,稍稍用力将绝缘套管1拔出,再将二次电缆101接回至原端子处即可。
33.应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电缆防护套不仅仅局限于对执行二次安措时解开的二次电缆芯线进行防护,也可应用于任何其他场合解开的二次电缆芯线。绝缘套管1可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所包裹的二次电缆芯线的类型,如红色代表正式的二次安措,黄色代表临时拆解线等。
34.总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电缆防护套相比传统的二次安措防护措施,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35.能更牢固、可靠地包裹住二次电缆芯线,有效杜绝二次安全措施的意外破坏;且能在保证不增加额外风险的前提下,提供给继电保护作业人员使用万用表对所包裹住的二次电缆芯线进行电位测量的机会,减少了检修作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夹紧机构2的卡圈设置于绝缘套管1的管壁内,电缆插孔11和测量表笔插孔12之间的通道穿过卡圈。相比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管1能够为夹紧机构2提供保护,延长电缆防护套的使用寿命。
38.本实施例的卡圈为椭圆形金属圈,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初始状态下从短轴方向挤压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以使其闭合,在使用状态下,操作人员
可以挤压绝缘套管1对应的卡圈的长轴的位置,使得卡圈发生形变,卡圈的形变会带动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被张开,相比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将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插入电缆插孔11以及测量表笔插孔12更为便捷,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插入后,松开卡圈,即可将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夹紧。
39.本实施例中,防滑垫片21设置于绝缘套管1外壁在卡圈长轴的对应位置。
40.实施例三
4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缆插孔11和测量表笔插孔12之间的通道内壁设有保护层13。相比实施例一,本实施为绝缘套管1的内壁提供保护,防止绝缘套管1的内壁被锋利的二次电缆芯线和测量表笔划伤,从而进一步延长电缆防护套的使用寿命。
42.本实施例中,保护层13采用tpu膜,tpu有优越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磨耗性,耐低温特性,耐老性,高强度的耐冲击性及耐撕裂性,并具有高延伸性及拉力强度,能够为绝缘套管1的内壁提供有效的保护。
43.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