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中框组件、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1:4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框组件、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屏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大尺寸显示屏也成为消费市场的新趋势,非显示区的宽度是影响显示屏尺寸的因素之一。
3.目前,显示模组收容于背板和中框围成的空间内,显示盖板的边缘通过粘胶与背板连接,非显示区位于显示盖板与背板对应区域。背板厚度与粘胶区域大小直接相关,一味收窄背板厚度可能导致粘胶性差影响显示屏的机械可靠性。
4.由此,如何在保证显示模组的机械可靠性的基础上缩小非显示区的宽度是大尺寸显示屏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框组件、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旨在减小显示屏非显示区的宽度。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框组件,中框组件用于承载显示屏,该中框组件包括背板和中框。该背板包括基板和框体,该框体围设于该基板的四周,该框体远离该基板的一端用于承载显示屏,该框体的内侧设有容纳槽;该中框位于该框体的内侧,该中框靠近该框体的一侧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伸入该容纳槽并与该容纳槽连接。由此,框体与中框通过连接部和容纳槽的配合实现连接,框体远离基板的端面无需形成与中框连接的搭接面,可以减薄框体的厚度,进而减小非显示区的宽度。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连接部与该容纳槽卡接。卡接的连接方式易装配,连接部为卡扣结构,工艺成本低。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容纳槽具有多个,多个该容纳槽沿该基板的四周间隔分布;该连接部的数量与该容纳槽的数量相同。由此,框体与中框具有多个连接位点,二者的连接更稳定。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框体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该第一边框相对的两端分别与该基板、该第二边框连接,该第二边框远离该第一边框的一端用于承载显示屏,该第一边框与该第二边框的连接处在框体内侧形成台阶面;该容纳槽位于该第二边框的内侧;该台阶面与该中框连接。由此,台阶面使框体对中框具有多个支撑点,降低中框形变的概率。此外,台阶面可以避免中框向靠近基板的方向脱离,增加中框与框体的连接强度。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中框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件和遮光板,该安装件位于该第二边框的内侧,该连接部设置在该安装件靠近该第二边框的一侧,该遮
光板设置在该台阶面上。由此,台阶面支撑遮光板,可以避免遮光板翘曲,有利于增强中框与框体的机械强度。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台阶面通过粘接件与该中框连接。由此,粘接件可以降低中框与台阶面发生相对位移的概率。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台阶面设有第一定位部,该中框设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连接。由此,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相互连接有利于中框与框体的相对固定,避免中框与框体之间相对移动。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一定位部为凸起,该第二定位部为容置部;或,该第一定位部为容置部,该第二定位部为凸起,该凸起与该容置部匹配。由此,凸起和容置部的配合实现中框和台阶面的迅速定位,节约装配时间。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一定位部具有多个,多个该第一定位部沿该基板的四周间隔分布;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第一定位部的数量相同。由此,多个第一定位部可以增加定位点,使中框和台阶面精准定位。
1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中框组件;该显示屏包括相互连接的屏幕盖板和显示面板;该框体远离该基板的一端与该屏幕盖板连接,该背板与该屏幕盖板围成容纳腔;该显示面板位于该容纳腔内。由此,该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较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17.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屏幕盖板与该框体通过粘接件连接。由此,的,屏幕盖板与框体连接工艺简单且连接强度较大。
18.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显示模组还包括:导光板,该导光板位于该基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该导光板位于该中框靠近该基板的一侧。由此,中框可以为导光板遮光,降低光线干扰。
19.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该框体的内侧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显示面板在该框体的内侧的投影位于该第一区域,该中框位于该第二区域。由此,显示面板至框体之间的距离缩短,非显示区的宽度减小。
20.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印制电路板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显示模组;该印制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电连接。由此,显示设备的显示区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21.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主体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显示模组;该主体与该显示模组连接。由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面积较大,相同的电子设备可以具有较大的显示区。
附图说明
22.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d为显示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2a为中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b为中框组件的背板端面和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c为又一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中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b为图3a中沿a-a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31.图3c为框体表面的结构示例图。
32.图3d为图3a中b-b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33.图3e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框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框拐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模组沿图1c中c-c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模组沿图1c中c-c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37.图中:01-车载显示设备;02-印制电路板;10-显示模组;20-显示屏;30-电子设备;31-主体;100-中框组件;11-盖板;12-显示面板;13-导光板;14-显示膜材;15-缓冲件;16-容纳腔;17-间隙;001-中框组件;010-显示模组;002-背板;003-中框;031-搭接部;004-第一胶层;005-第二胶层;011-盖板;012-显示面板;110-背板;111-基板;112-框体;113-容纳槽;114-连接部;117-台阶面;118-第一边框;119-第二边框;101-第一粘接件;102-第二粘接件;103-第三粘接件;105-第二定位部;104-第一定位部;120-中框;121-安装件;122-遮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9.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0.此外,本技术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41.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电子设备30包括主体31和显示模组10,主体31和显示模组10连接。
42.本技术实施例对电子设备30的类型不做限制,例如,电子设备30为车载显示设备、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智能头盔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43.本技术实施例以车载显示设备作为示例进行描述。
44.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设备01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中,车载显示设备01包括印制电路板02和显示模组10。印制电路板02和显示模组10连接。
45.本技术实施例对印制电路板02的结构不做限制,根据显示模组10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设置。
46.图1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显示模组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c和图1d,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屏20和中框组件100。中框组件100承载显示屏20。
47.其中,显示屏20包括盖板11和显示面板12,盖板11和显示面板12连接。
48.盖板11和中框组件100连接,盖板11和中框组件100围成容纳腔16,显示面板12位于容纳腔16内。
49.本技术实施例对盖板11和中框组件10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盖板11和中框组件100通过第一粘接件101连接。
50.本技术实施例对显示面板12与盖板1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2与盖板11通过第二粘接件102连接。
51.如图1d所示,显示面板12与中框组件10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17,当中框组件100受外力后,间隙17可以避免前述外力传递至显示面板12导致显示面板12破裂。
52.如图1d所示,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缓冲件15,缓冲件15与中框组件100连接,缓冲件15位于显示面板12与中框组件100之间。如此,当中框组件100形变后,缓冲件15可以缓冲该形变对显示面板12的冲击。
5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缓冲件15与显示面板12之间具有空隙。同理,缓冲件15与显示面板12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缓冲件15的力传递至显示面板12导致显示面板12破裂。
54.本技术实施例对缓冲件15的材料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缓冲件15的材料为海绵。
55.如图1d所示,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导光板13、显示膜材14,导光板13、显示膜材14均位于容纳腔16内。
56.其中,导光板13与中框组件100连接,显示膜材14与导光板13连接。
57.本技术实施例对导光板13与中框组件100的连接方式、显示膜材14与导光板13的连接方式均不做限制,例如,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58.显示模组10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通常,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四周。
59.其中,显示面板12的边缘包括背胶区,该背胶区用于封装液晶,非显示区为未设置背胶。
60.显示模组10的非显示区包括前述显示面板12的背胶区、以及显示面板12之外的区域。
61.如此,显示模组10的非显示区为从中框组件100的边缘至显示面板12的背胶区边缘围设的区域。
62.如图1d所示,非显示区的宽度b为中框组件100的厚度y3、间隙17的宽度y2与背胶区的宽度y1之和。欲增加显示区宽度a与非显示区宽度b的比例,可以减小非显示区的宽度b,例如,可以减小y3、y1或者y2的大小。
63.图2a为中框组件001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a,中框组件001包括背板002和中框003,中框003与背板002连接。
64.中框003的截面为z形结构,背板002的截面为凹形结构。
65.图2b为中框组件001的背板002端面和中框00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b,中框003上设有搭接部031,搭接部031与背板002的表面通过第一胶层004连接。
66.搭接部031具有多个,多个搭接部031沿中框003的四周间隔分部。
67.图2c为又一显示模组0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b和图2c,背板00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胶层005,盖板011通过第二胶层005与背板002的端面连接。
68.如图2c所示,盖板011与背板002围成容纳空间,显示面板012位于前述容纳空间内,显示面板012与盖板011连接。
69.承上所述,非显示区的宽度b等于背板002的外侧边缘至显示面板012的背胶区边缘的距离。在图2c中,为了便于描述将非显示区的宽度b划分为背板002的厚度x3,背板002内侧边缘至显示面板012边缘的距离x2,以及显示面板012的背胶区宽度x3。b=x1 x2 x3。
70.假设显示面板012与中框组件100直接接触,中框组件001受到外力后,该外力传递至显示面板012可能会导致显示面板012破损,如此,中框003与显示面板012之间需要间隙存在。
71.在图2c中,x2等于中框003的壁厚和中框003与显示面板012之间的间隙宽度之和。降低x2会导致显示面板012与中框组件001碰撞的概率增大,显示面板012易破损。因此,在图2c中,降低x2并不可取。
72.为了保证盖板011与背板002的连接强度,需要较大面积的第二胶层005。显然,降低背板002的厚度x3会降低第二胶层005的面积,从而降低盖板011与背板002的连接强度。同理,降低背板002的厚度x3会降低搭接部031与背板002的连接强度。
73.请再次参阅图2b,第二胶层005位于背板002的端面,第二胶层005需要避让搭接部031,显然,在搭接部031周围的第二胶层005的宽度不均一,在第二胶层005宽度变化的区域易存在应力集中而导致第二胶层005撕裂。例如,图2b中c1区域和c2区域的第二胶层005易因为应力集中而撕裂,从而使c1区域处、c2区域处盖板011与背板002的连接强度降低。
74.因此,欲在保证盖板011与背板002的连接强度的基础上降低非显示区的宽度b的大小是相对困难的。
7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框组件100,旨在保证盖板011与背板002的连接强度的基础上,降低非显示区的宽度b。
76.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中框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中框组件100包括背板110和中框120,中框120与背板110连接。
77.背板110为槽形结构,中框120首尾连接,中框120与背板110内侧连接。
78.其中,背板110包括基板111和框体112,框体112围设于基板111的四周。中框120位于框体112的内侧。
79.所述框体112的内侧是指背板110的槽形结构的内壁。
80.本技术实施例对背板110的工艺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在需要中框组件100的机械强度较高的场景下,背板110可以采用压铸工艺形成。例如,中框组件100用于支撑车载显示屏20的示例中,背板110可以为压铸板。
81.本技术实施例对基板111的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根据显示屏20的形状进行设置。
82.图3b为图3a中沿a-a方向的局部示意图。请参阅图3b,框体112的内侧设有容纳槽
113。中框120靠近框体112的一侧设有连接部114,连接部114伸入容纳槽113并与框体112连接。
83.图3c为框体112表面的结构示例图,图3c中,框体112远离基板111的端面设有第一粘接件101。
84.第一粘接件101用于与盖板11连接。
85.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粘接件101的结构不做限制,例如,第一粘接件101为背胶层,或者,第一粘接件101为通过点胶工艺形成的胶层,或者,第一粘接件101包括背胶层与通过点胶工艺形成的胶层。
86.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10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换言之,盖板11与框体112不限于粘接。
87.中框120上的连接部114可以伸入框体112的容纳槽113中,与图2c所示的在框体上设置用于支撑搭接部031的搭接面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无需在框体112的顶端形成搭接面,可以减薄框体112的厚度,进而减小非显示区的宽度。
88.此外,请一并参阅图2b与图3c,可以看出,图3c中的第一粘接件101的形状可以与框体112的端面相同,第一粘接件101尺寸均一,第一粘接件101的机械强度高。可以避免图2b所示的c1区域和c2区域因应力集中而撕裂的问题。
89.本技术实施例对容纳槽113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图3b中,容纳槽113为方形槽。可以理解的是,容纳槽113可以根据连接部114的形状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圆形槽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等。
90.本技术实施例对连接部114的形状不做限制,如3b中,连接部114靠近框体112的一面为弧形,边缘连接部114伸入容纳槽113并与容纳槽113连接。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14可以为方形条,方形条与方形容纳槽113的内壁更匹配。同理,连接部114的形状可以根据容纳槽113的形状进行设置。
91.本技术实施例对容纳槽113与连接部114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图3b中,容纳槽113与连接部114卡接。卡接的连接方式易装配,连接部114为卡扣结构,工艺成本低。
92.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容纳槽113与连接部114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连接。
93.本技术实施例对容纳槽113的数量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容纳槽113为多个,多个容纳槽113沿基板111的四周间隔分布。连接部114的数量与容纳槽113的数量相同,一个连接部114与容纳槽113连接。框体112与中框120具有多个连接位点,二者的连接更稳定。
94.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容纳槽113可以为一个,例如,容纳槽113沿基板111的四周延伸,且首尾相连通。多个连接部114也可以与该容纳槽113连接。
95.本技术实施例对框体112的外侧形状不做限制。如3b所示,框体112的外侧为阶梯状。
96.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框体112的外侧形状可以为其他,例如,框体112的外侧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可以根据中框组件100的使用场景进行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97.本技术实施例对框体112的内侧形状不做限制。如3b所示,框体112的内侧为阶梯形状。
98.图3b中,框体112包括第一边框118和第二边框119,第一边框118和第二边框119均围设于基板111的四周,第一边框118与基板111连接,第二边框119与第一边框118远离基板111的一端连接,第一边框118和第二边框119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117,台阶面117位于第二边框119的内侧。
99.其中,容纳槽113位于第二边框119的内侧,中框120与台阶面117连接。
100.由此,中框120与框体112通过连接部114连接,同时台阶面117支撑中框120。框体112对中框120具有多个支撑点,降低中框120形变的概率。此外,台阶面117可以避免中框120向靠近基板111的方向(图3b中的下方)脱离,增加中框120与框体112的连接强度。
101.本技术实施例对台阶面117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台阶面117为平面,该平面与第二边框119垂直。
102.为了台阶面117对中框120的支撑效果较佳,整个台阶面117与中框120贴合,台阶面117和与其接触的中框120的表面形状相同。台阶面117与中框120的接触面积大,中框120的受力更均匀,可以避免中框120翘曲。
103.在其他实施例中,台阶面117与中框120也可以不完全贴合,例如,二者具有多个贴合的区域。
104.本技术实施例对台阶面117与中框12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如图3b所示,台阶面117与中框120通过第三粘接件103连接。第三粘接件103对中框120具有定位作用,避免中框120与台阶面117相对运动,另外,第三粘接件103可以增加中框120与台阶面117之间的连接强度。
10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粘接件103并非是必要的,例如,台阶面117与中框120通过焊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或者,中框120置于台阶面117上不借助其他结构连接。
106.图3d为图3a中b-b方向的局部示意图。请参阅图3d,为了定位中框120与框体112节约装配时间,减小中框120与框体112之间的相对移动,台阶面117设有第一定位部104、中框120设有第二定位部105,第一定位部104与第二定位部105连接。
107.如此,在连接中框120和背板11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104与第二定位部105连接实现二者的定位,再通过连接部114与容纳槽113连接,可以节约中框120和背板110的装配时间。此外,第一定位部104与第二定位部105的相互连接有利于中框120与框体112的相对固定,避免中框120与框体112之间相对移动。
108.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定位部104与第二定位部105的结构不做限制,图3b中,第一定位部104为凸起,该凸起与第一边框118的端部连接。第二定位部105为容置部,凸起位于容置部内并与中框120连接。如此,通过凸起和容置部的配合实现中框120和台阶面117的定位。
109.本技术实施例对凸起和容置部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凸起为棱柱,容置部为具有棱柱形腔的结构。或者,凸起为异形件,容置部为具有能容纳该异形件的结构。
110.本技术实施例对容置部与中框120的相对关系不做限制,例如,容置部贯穿中框120相对的两个表面,或者,容置部为槽结构。
111.相反,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4为容置部,第二定位部105为凸起。具体结构请参阅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1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4和第二定位部105的设置,与第三粘接件103的设置并不冲突,可以均设置,也可以择一设置。换言之,中框120与框体112可以通过第三粘接件103连接,且通过第一定位部104和第二定位部105连接,或者,可以选择前述连接方式中的一种。
113.本技术实施例对框体112的内侧形状也不做限制,不限于图3b所示的形状。
114.图3e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框组件100的截面示意图。图3e的示例与图3b示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边框118和第二边框119的连接处的内侧没有台阶面。其余结构请参阅图3b示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5.在图3e中,第一边框118内侧的表面和第二边框119内侧的表面共面。
116.如此,中框120可以仅通过连接部114与第二边框119连接。第二边框119的内侧不凸出,可以减小第二边框119占用的空间。
117.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边框119内侧的表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为曲面、梯形面等。
118.本技术实施例对中框120的材料不做限制,例如,中框120的材料为钣金。
119.本技术实施例对中框120的结构不做限制,如图3b所示,中框120的截面为l形结构。
1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框120拐角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中框120包括安装件121和遮光板122。遮光板122为首尾相连的结构。安装件121和遮光板122连接。
121.其中,连接部114与安装件121连接,安装件121与框体112连接,遮光板122沿远离框体112的一侧延伸。
122.在图3b的示例中,安装件121和遮光板122相互垂直。
12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121和遮光板1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其他,示例性地,可以为80
°‑
100
°
,例如,安装件121和遮光板1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80
°
、85
°
、90
°
、92
°
、95
°
、100
°
等等。
124.本技术实施例对安装件121的形状不做限制,如图3a所示,安装件121为薄板,该薄板与遮光板122连接。可以避免光线从安装件121和遮光板122的连接处穿过,增加中框120的遮光性能。
125.图4中,在遮光板122的拐角处未设置安装件,可避免安装件121在此处因为弯曲应力而翘曲。
126.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121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安装件121可以首尾相连。或者,安装件121可以为多根连接条,多根连接条沿遮光板122四周间隔分布,一根连接条与一个连接部114连接。如此,可以降低中框120的重量,从而降低中框组件100的重量。
1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装件121与连接部114一体成型,安装件121与连接部114中间设置条形孔,连接部114伸入容纳槽113的过程中应力可能导致裂痕,前述条形孔可以有效改善该问题。
128.本技术实施例对安装件121与第二边框119内侧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安装件121与第二边框119内侧抵持但不通过其余结构连接。
129.或者,安装件121与第二边框119通过胶层等结构连接,如此,可以增加中框120与
框体112之间的连接强度。尤其是在框体112未设置台阶面117的实施例中,安装件121与第二边框119通过胶层等结构连接,辅助连接部114和容纳槽113连接,可以降低中框120翘曲的概率。
13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遮光板122为薄板形状,遮光板122首尾连接。
131.本技术实施例对遮光板122的宽度不做限制,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2的尺寸进行设置。
132.请再次参阅图1d,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框体112的表面不需要搭接中框120,框体112远离基板111的整个上表面均可以覆盖第一粘接件101。在第一粘接件101面积相同的基础上,框体112的厚度y3减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减小非显示区域b的宽度。
1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模组10沿图1c中c-c方向的局部示意图。在图5中,中框120未伸入显示面板12与框体112之间的间隙17内。
134.换言之,框体112的内侧具有第一区域d1和第二区域d2,显示面板12在框体112的内侧的投影位于第一区域d1,中框120与第二区域d2连接。如此,间隙17的宽度y2为框体112内侧至显示面板12之间的距离,y2不包含中框120的厚度。在相同间隙17宽度的基础上,y2小于与图2c中的x2,由此,进一步减小非显示区域b的宽度。
135.本技术实施例对前述的中框120与第二区域d2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制,例如,中框120与第二区域d2抵持,或者,中框120与第二区域d2通过粘接件连接。
136.因此,在中框组件100对显示屏20支撑强度相同的基础上,图5中的显示模组10同时减小框体112内侧至显示面板12之间的距离y2和框体112的厚度y3,非显示区域的宽度b变窄明显。
137.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减小框体112的厚度y3。
138.例如,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10沿图1c中c-c方向的局部示意图,图6中,中框120伸入显示面板12与框体112之间的间隙17内。
139.图6所示的示例中,显示面板12在框体112的内侧的投影位于第一区域d1,中框120的部分结构与第一区域d1连接。中框120伸入间隙17内的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如此,可以延长中框120与框体112内侧的接触面积,降低翘曲。
140.图6中,框体112内侧至显示面板12之间的距离y2等于间隙17的宽度与中框120的厚度。由于框体112的厚度y3减小,因此,图6示例中的非显示区的宽度b小于图2c中的非显示区的宽度b。
1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框组件100可以在与显示屏20连接强度不变的基础上减小非显示区的宽度b。此外,用于与盖板11连接的第一粘接件101可以不避让中框120,第一粘接件101宽度均一,可以避免第一粘接件101的宽度变化处因应力集中而断裂。宽度均一的第一粘接件101也可以提高装配效果。
142.采用前述中框组件100的显示模组10的显示区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尤其是在大尺寸显示模组10的实施例中,显示区的面积提高观看效果提高。
143.车载显示设备01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相同空间内可以具有较大的显示区。
144.同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在表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也具有较宽的显示区,提高使用体验感。
1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