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及服饰的制作方法

2023-02-07 23:53: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及服饰。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各项运动健身活动中去,功能服装也越来越受到青睐。人们在运动的时候经常会穿吸湿排汗类的衣物,这些年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运动的时候服装的舒适性,除了面料的吸湿排汗功能,越来越多的服装添加了凉感功能,来帮助人们在运动的时候来降温。
3.现有的冰感面料多为单层结构,一方面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穿着凉感舒适性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及服饰。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所述功能面料采用外层和里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外层和里层通过中间线圈连接;
7.所述里层为丙纶短纤维纯纺纱和凉感聚乙烯长丝编织而成;
8.所述外层为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编织而成。
9.优选地,所述竹/涤纶纤维混纺纱采用竹纤维和蜂窝微孔涤纶纤维的纱线。
10.优选地,所述功能面料采用两针道的针盘和两针道的针筒针织形成,并采用六路为一个循环,按照针盘到针筒的排列顺序:
11.第1f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
12.第2f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
13.第3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
14.第4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
15.第5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
16.第6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
17.优选地,所述第1f、3f路分别穿设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编织构成所述外层;
18.所述第5f、6f路分别穿设丙纶短纤维纯纺纱和凉感聚乙烯长丝,编织构成所述里层;
19.所述第2f、4f路作为中间线圈连接所述功能面料的外层和里层。
20.优选地,所述第2f路穿设竹/涤纶纤维混纺纱,所述第4f路穿设氨纶长丝。
2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服饰,所述服饰由第一方面所述的兼具抗菌
和冰感的功能面料制造而成。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所述功能面料采用外层和里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外层和里层通过中间线圈连接。其中,所述里层为丙纶短纤维纯纺纱和凉感聚乙烯长丝编织而成;所述外层为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编织而成。
2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丙纶短纤维纯纺纱和凉感聚乙烯长丝编织面料里层,发了具有瞬间接触凉感的夏季面料,且丙纶短纤维纯纺纱赋予里层吸湿速干性能和透气性能,综合使里层细腻柔软,且手感爽滑,弹性好。
2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编织面料外层。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增加针织物的吸湿导湿能力,不仅保持了竹纤维天然抗菌、吸湿透气、柔滑软暖等优良性能,而且改善了涤纶染色性差、容易起球、易起静电、抗熔性差等缺点,对两种纤维的取长补短发挥到极点。通过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制得的织物,抗菌性好、吸湿透气性极佳。
26.第三方面,功能面料采用了双层结构,里层和外层通过中间线圈连接;通过面料的空间结构,由内而外形成了由小到大的吸湿梯度,形成单向导湿面料;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提升,降温效果明显,使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具体的,中间线圈在面料内部就相当于一个水分转移通道,外表面的棉纱吸湿能力强,由于吸湿梯度的存在,水分只能从内表面转移到外表面,水分则会集中在外表面,当一部分水分蒸发以后,更有利于内表面含有的少量水分转移到外表面,从而增加水分的蒸发面积,提高蒸发速度。
27.通过多方面的协同,赋予本实用新型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的具有较优异的吸湿快干性和接触凉感。提高了面料的服用性能。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的层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0-外层;
33.20-中间线圈;
34.30-里层。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的优选结构。
37.如图1所示,所述功能面料采用外层和里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外层10和里层30通过中间线圈20连接。其中,所述里层为丙纶短纤维纯纺纱和凉感聚乙烯长丝编织而成;所述外
层为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编织而成。
38.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丙纶短纤维纯纺纱和凉感聚乙烯长丝编织面料里层,发了具有瞬间接触凉感的夏季面料,且丙纶短纤维纯纺纱赋予里层吸湿速干性能和透气性能,综合使里层细腻柔软,且手感爽滑,弹性好。
3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编织面料外层。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增加针织物的吸湿导湿能力,不仅保持了竹纤维天然抗菌、吸湿透气、柔滑软暖等优良性能,而且改善了涤纶染色性差、容易起球、易起静电、抗熔性差等缺点,对两种纤维的取长补短发挥到极点。通过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制得的织物,抗菌性好、吸湿透气性极佳。
40.在一种具体实施中,所述竹/涤纶纤维混纺纱采用竹纤维和蜂窝微孔涤纶纤维的纱线。具有更佳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41.夏季气温高,炎热潮湿的应用场景带动了夏季功能面料的不断创新,舒适性受到更多关注。随着人体排汗,服装产生的湿黏感往往会影响穿着体验,而对于运动者来说,大量汗液排出导致面料黏附身体还将影响到运动状态。由此聚焦市场需求,重点针对在人体显汗状态下单向导湿舒适性针织面料的开发。
4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里层结构负责将水分或汗液迅速由体表传导至面料表层,保持皮肤接触面的干爽舒适;表层结构需要将导出的水分或汗液尽快挥发,同时确保导出的水分或汗液不会重新进入面料里层,实现单向导湿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面料的吸湿散湿性能不仅能使服装保持干燥,而且能防止人体产生湿感,兼具高导湿、里层干爽、表层速干性能,并实现面料里层的良好触感,即使大量连续出汗,面料也不贴身,兼顾舒适美观。
43.具体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功能面料的具体编织结构,如图2所示:
44.所述功能面料采用两针道的针盘和两针道的针筒针织形成,并采用六路为一个循环,按照针盘到针筒的排列顺序:
45.第1f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
46.第2f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
47.第3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
48.第4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
49.第5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
50.第6f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
51.在具体工艺中,织针排列:采用高低锺针1隔1螺纹排列。如图2所示中,三角排列
“‑”
表示针织不参加工作;“∧”“∨”表示编织成圈;“u”表示编织集圈。
52.纱线配置中:所述第1f、3f路分别穿设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赛络紧密纺纯棉纱线,编织构成所述外层;所述第5f、6f路分别穿设凉感锦纶长丝和fdy凉感聚酯长丝,编织构成所述里层;所述第2f、4f路作为中间线圈连接所述功能面料的外层和里层。
53.具体的,所述第2f路穿设竹/涤纶纤维混纺纱,所述第4f路穿设氨纶长丝。竹/涤纶纤维混纺纱和氨纶长丝介于内外层之间,形成较粗的毛细管,用于传递表里之间的水分;吸湿性能稍差一些的毛圈层形成更粗大的毛细管。竹/涤纶纤维混纺纱也赋予面料极佳的抗拒性能。
5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服饰,所述服饰由上述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制造而成。
55.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兼具抗菌和冰感的功能面料及服饰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5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