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2-06 16:5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农业籽粒收获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收割机机型还是以专用机为主,即收获小麦需要小麦收割机、收获大豆需要大豆收割机、收获玉米需要玉米收割机、收获水稻需要水稻收割机等等,机型收获期收到作物成熟期限制。
3.通用型籽粒收获机具有一机多用、作业周期长、作物适应性好、投入与收益性价比高等特点,越来越为广大收割机手所认可,市场对通用型籽粒收获机的呼声日益提高。
4.脱粒分离系统,特别针对不同作物的通用性脱粒分离系统,成为制约通用型收获机发展的瓶颈。目前市场机型大多基于收获某一种作物(效果好),兼顾其他作物(效果不好)。
5.市场常见横轴流机型大多采用焊接一体型脱粒分离滚筒,焊接以焊接型脱粒钉齿或焊接型分离钉齿,或装配纹杆式脱粒纹杆、分离纹杆/分离钉齿等,不一而足,其喂入量受到脱粒滚筒直径/长度、脱粒机构等客观因素约束受到极大的限制。
6.纵轴流机型采用脱粒系统纵向布置,有效的避免了横流机型的不足,拥有更大的喂入量及更高的收获效率,因现行机型大多采用开式钉齿型、闭式纹杆型或钉齿纹杆组合型等,此类脱粒分离系统型式对不同作物脱粒性状的适应性差别很大,会出现收获某种作物性能指标达标、其他作物性能指标明显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作物不同脱粒性状的高效低破碎低损脱粒分离的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
8.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9.一种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入口结构、脱粒分离滚筒、脱粒仓、滚筒后座、无级变速被动轮、滚筒变速箱、滚筒转速调节机构;
10.以车辆前进方向为前,所述喂入口结构、脱粒仓和滚筒后座前后依次衔接,所述脱粒分离滚筒置于喂入口结构和脱粒仓内,脱粒分离滚筒的前端设置有前轴,前轴通过前端轴承可转动式支撑在位于前端的轴承座内,轴承座与安装在收获机的左右侧壁上的支撑横梁固定连接;脱粒分离滚筒的后端固定有后轴座,通过后轴座与安装于滚筒后座内的滚筒变速箱的前端驱动连接,滚筒变速箱的后端与无级变速被动轮连接,无级变速被动轮通过无级变速带与外设的无级变速主动轮驱动连接,所述滚筒转速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无级变速主动轮动定盘间距,实现滚筒变速箱输入转速的无级调速;滚筒转速调节机构安装于滚筒后座外部;
11.所述喂入口结构包括喂入口焊合、导流条、前盖板;所述由喂入口焊合由前端入口
段、中部锥形口段和后部出口段构成,其中前端入口段采用上圆下方型结构;所述导流条固定安装在喂入口焊合的内壁面上;所述前盖板固定安装在喂入口前段上部;
12.所述脱粒分离滚筒为前端呈锥形、主体为筒形、尾端内侧为锥形的闭式焊合型筒体;在前端锥形筒体部上以180
°
错位且均呈螺旋形延伸的方式固定有两片强喂入叶片;在脱粒分离滚筒的主体表面呈多螺旋线排布焊接有固定座;在固定座上呈螺旋线型固定安装有脱粒元件,在脱粒分离滚筒中后部通过固定座安装有多个分离元件和一组直分离板,并在脱粒分离滚筒的尾部通过固定座安装有一组斜分离板;
13.所述脱粒仓包括脱粒仓上盖、活动凹板装置和分离凹板;所述脱粒仓上盖包括上盖本体和主导草条,上盖本体为弧形上盖,在上盖本体内壁均布安装有导向角度角度可调节的主导草条;所述活动凹板装置包括活动凹板组合体、凹板调节机构和凹板固定机构,所述活动凹板组合体为弧形结构,所述活动凹板组合体设置于脱粒仓上盖的前部下方,两者构成沿圆周方向非封闭的脱粒仓前段部分;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右端与凹板固定机构连接,用于对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右端进行固定,并形成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回转中心;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左端与凹板调节机构连接,通过凹板调节机构实现活动凹板组合体绕回转中心旋转,实现脱粒分离滚筒与活动凹板间隙的调整;所述分离凹板设置于脱粒仓上盖的后部下方,分离凹板左右两侧与脱粒室上盖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者构成沿圆周方向封闭的脱粒仓后段部分。
14.进一步的:所述喂入口焊合的前端入口段的方形口下部内侧与锥形口段下部共同形成集石槽;前端入口段的下方型入口左侧通过光滑曲面型过渡板与中部锥形口段的前端左侧连接,前端入口段的下方型入口右侧通过锥面型形过渡板与中部锥形口段的前端右侧连接,且左侧光滑曲面型过渡板向上的延伸高度大于右侧锥面型形过渡板向上的延伸高度。
15.进一步的:由前至后,脱粒分离滚筒上的两片强喂入叶片的外径呈逐渐减小状。
16.进一步的:所述一组直分离板包括多个直分离板,多个直分离板在筒体表面呈螺旋形排布;一组斜分离板包括两个斜分离板,两斜分离板相错180
°

17.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本体整体沿着作物的输送方向分为前部脱粒段和后部分离段,在脱粒段上安装的主导草条的倾斜角度大于分离段上的安装的主导草条的倾斜角度。
18.进一步的:在上盖本体的上位于主导槽条安装位置的前端还通过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强制喂入导草条,分别为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第二强制喂入导草条和第三强制喂入导草条;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以倾向方向与主导草条倾向方向一致的方式同一侧固定安装在最前端的主导草条的前部;第二强制喂入导草条固定安装在上盖本体的顶部偏向同一侧的位置,其倾斜方式与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一致;第三强制喂入导草条固定安装在上盖本体的另一侧位置,其倾斜方向与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的方向呈大夹角设置。
19.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本体由左侧半弧上盖与右侧半弧上盖通过螺栓在两者的上部搭接部位固定连接构成。
2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凹板组合体的一端为作物入口端,另一端为作物出口端,作物入口端与滚筒之间的间隙大于作物出口端与滚筒之间的间隙;所述活动凹板组合体的作物入口端与凹板固定机构通过圆弧面与轴的配合结构形成挂接连接,其可绕轴转动调节;所述活动凹板组合体的作物出口端与凹板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凹板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活动凹
板组合体的上下位置。
21.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板固定机构包括上梁焊合、吊板、吊环、调节座、调节螺杆、固定轴、紧固轴;上梁焊合位于凹板固定机构的上部位置并沿脱粒滚筒的轴向设置,其前、后两端通过螺钉分别紧固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上,前、后安装板与整机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吊板为至少前后设置的两个,多个吊板的上端部与上梁焊合的吊点位置可相对转动式吊挂连接;所述固定轴位于凹板固定机构的下部位置,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式安装在位于前端的调节座上和位于后端的调节座上;所述紧固轴平行设置于固定轴的上方;所述吊环为多个,每个吊环的下端为环形状,上端为带螺纹的直杆,全部吊环的下端与固定轴套装连接,一部分吊环的上端分别与多个吊板的下端部穿装配合,并通过螺母锁紧;另一部分吊环的上端与紧固轴穿装配合,并通过螺母锁紧;所述固定轴与活动凹板组合体的挂接圆弧面形成面接触,所述紧固轴与活动凹板组合体的限位圆弧面形成面接触;所述紧固轴通过吊环与固定轴共同构成对活动凹板组合体的作物入口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前、后两端的调节座分别以位置可调节的方式通过螺钉安装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上;所述调节螺杆的螺杆头与垂直固定在调节座上销轴可相对转动式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螺杆端与固定在对应安装板上的杆座穿装配合,并通过螺母锁定。
22.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板调节机构包括转轴座、转轴焊合、调节螺杆、调节座、调节块、调节连接板、板调节螺杆、短连接板、长连接板和密封板焊合;
23.所述调节座位于凹板调节机构的上部位置,其通过螺钉安装在整机的对应侧侧壁上;调节螺杆沿水平方向可转动式安装于调节座上;调节块上设置有螺纹孔,与调节螺杆形成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连接板有两块,并设置于调节块的前后两侧,两调节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调节块位于螺纹孔的下部位置铰连接;所述转轴焊合由转轴、上支臂、下支臂焊接而成,上支臂成对设置并位于转轴中部位置,下支臂成对设置并于转轴两端各有一组,上支臂与下支臂呈角度布置;上支臂与两调节连接板的另一端铰连接;转轴焊合一端下支臂与长连接板一端铰接,另一端下支臂与板调节螺杆铰接在一起;转轴焊合的转轴两端可相对转动式安装在前后转轴座上;前、后转轴座分别固定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上;板调节螺杆通过螺母紧固在短连接板一端;短连接板、长连接板另一端均与密封板焊合铰接;密封板焊合与活动凹板组合体的调节连接板固定连接。
24.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25.1、本发明深入研究了单纵轴流低损喂入技术与单纵轴流低损脱粒技术,不同于常规产品通过元件击打/元件揉搓原理进行脱粒,本发明通过滚筒提供动力、作物间相互挤压 揉搓的柔性原理实现脱粒,该种全新的脱粒方式大幅度降低了破碎率与含杂率,大幅度提高了作物脱粒质量。
26.2、本发明将喂入口前端入口设计为上圆下方型、左侧高于右侧,与中部锥形段前端结合位置变形处理(采用光滑过渡的空间曲面),此种结构设计可有效提高作物在接口位置的通过性,避免了因过桥与喂入口形状不同而出现的过渡不畅问题,提高了喂入口衔接的顺畅性、提高了作物流的顺畅性、减小了作物残留、提高了作物适应性。
27.3、本发明将上盖本体与主导草条做成分体结构,可实现主导草条安装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作物导送速度的调节,满足多种类型的作物的脱粒要求,到达较好的脱粒效果。
28.4、本发明在脱粒段上的主导草条采用大倾斜角度,而在分离段上的导草条采用稍小的倾斜较多,可实现慢脱粒和快分离,特别是在分离段上设置分离孔,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利于提高脱粒系统的工作效率。
29.5、本发明活动凹板组合体整体采用非圆型弧形设计,与内部圆形的脱粒滚筒配合,可实现“作物入口适当大、出口适度小”,该设计利于作物相互挤压揉搓脱粒。
30.6、本发明在活动凹板组合件的固定端采用挂接圆弧件和限位圆弧面设计;挂接圆弧面与凹板固定机构的固定轴上挂接配合,限位圆弧面与凹板固定机构的紧固轴配合,通过两根轴将活动凹板固定在预定位置,具有方便、快捷,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
31.7、本发明采用活动凹板调节机构,通过调整调节螺杆,可驱动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出作物出口端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整个驱动活动凹板组合体绕固定轴转动一定角度,实现驱动活动凹板组合体与内部的脱粒滚筒之间的间隙的调整,加之,凹板固定机构的固定轴的两端安装在位置可调节的调节座上,可改变活动凹板组合体相对于脱粒滚筒的中心位置,从而可实现将活动凹板组合体与内部脱粒滚筒的间隙调整至适用于不同作物的较佳间隙大小,满足了多种作物的脱粒间隙的需求。
32.综上,本发明从过桥至脱粒系统过渡与衔接、作物流流畅度、脱粒分离滚筒、脱粒室、动力、破碎率、含杂率等多发面完成全新的系统设计,在提高脱粒质量和脱粒效率的基础上,满足了多种作物的脱粒需求,从而较好的满足了通用性籽粒收获机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其中,在喂入口结构及滚筒后座装配上设置有局部去除,以显示内部的结构件);
34.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35.图3是本发明喂入口结构的正视图;
36.图4是本发明喂入口结构的俯视图;
37.图5是本发明喂入口焊合的正视图;
38.图6是本发明喂入口焊接的俯视图;
39.图7是本发明的脱粒分离滚筒整体外观示意图;
40.图8是图7的左视图;
41.图9是本发明闭式焊合型脱粒分离滚筒体的外观示意图;
42.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43.图11是本发明脱粒仓上盖的正视图;
44.图12是本发明脱粒仓上盖的左视图;
45.图13是图12的仰视图;
46.图14是本发明上盖本体的主视图;
47.图15是本发明上盖本体的仰视图;
48.图16是本发明主导草条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7是本发明的活动凹板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凹板调节机构仅示意图部分结构件);
50.图18是本发明活动凹板装置第一实施例活动凹板组合体的正视图;
51.图19是本发明活动凹板装置第一实施例活动凹板组合体的俯视图;
52.图20是本发明活动凹板装置第二实施例活动凹板组合体的正视图;
53.图21是本发明活动凹板装置第二实施例活动凹板组合体的俯视图;
54.图22是本发明凹板固定机构的正视图;
55.图23是本发明凹板固定机构的右视图;
56.图24是本发明凹板调节机构的正视图;
57.图25是本发明凹板调节机构的左视图;
58.图26是图2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60.一种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请参见图1-26,本方案以脱粒滚筒顺时针旋转(以车前进方向为前,滚筒左





下转动)为示例进行描述。
61.本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主要由喂入口结构1、脱粒分离滚筒2、脱粒仓、滚筒后座8、无级变速被动轮7、滚筒变速箱6、滚筒转速调节机构5及其他附件共同构成。其中,脱粒仓由脱粒仓上盖3、活动凹板装置和分离凹板9构成。活动凹板装置由活动凹板组合体10、凹板调节机构4和凹板固定机构11三部分构成。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整体呈前低后高布置,倾斜角度范围为10
°
~20
°

62.本脱粒分离系统中喂入口结构为前文所述顺时针旋转脱离滚筒专用喂入口,其作用是:实现过桥与脱粒分离系统过渡顺畅,作物无残留。脱粒仓上盖通过左右固定板紧及紧固件(螺栓)固在喂入口结构、左右侧壁(整机结构件)、滚筒后座等部位之间,位于本系统上方,与活动凹板装置、分离凹板等共同构成一个可实现籽粒分离的非封闭空间,脱粒仓上盖内侧安装有导草板,可根据不同作物进行导草角度调节,增强了作物适应性。活动凹板组合体安装有脱粒仓上盖的前部下方,左侧与凹板调节机构相连,右侧与凹板固定机构相连,通过活动凹板与脱粒分离滚筒的间隙,可实现作物的低损高效脱粒分离。分离凹板位安装在脱粒仓上盖的后部下方,左右两侧与脱粒室上盖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不需要调节间隙。脱粒分离滚筒位于脱粒仓上盖、活动凹板、分离凹板共同形成的脱粒仓(非圆筒型,实际上上盖为接近半圆、活动凹板近似半个非规则椭圆,分离凹板与脱粒仓上盖可视作同心)近似中心位置。脱粒分离滚筒的前轴头与后轴座为固定点,与四周均不接触,可在脱粒系统中带动作物顺时针旋转,从而实现作物间相互挤压、揉搓,实现高效低损低破碎柔性脱粒。
63.凹板固定机构位于系统右侧上方,凹板调节机构位于系统左侧上方,共同实现活动凹板的固定与凹板间隙调节。滚筒后座位于脱粒分离系统后部,用于安装滚筒变速箱并实现变速箱轴与滚筒后轴座的安装与紧固,滚筒后座具有锥形座,伸入滚筒尾端,与滚筒尾端内锥面贴近但不接触,此结构有效的避免了滚筒尾部排出杂物位置可能存在的粉尘、碎屑等杂物堆积。滚筒变速箱位于本系统后方,前端与滚筒后轴座连接、后端与无级变速被动轮连接,可实现多档调速,确保了较大的转速输出范围。操作人员可通过调节滚筒转速调节机构,实现无级变速主动轮动定盘间距的调整,并经无级变速皮带,带动无级变速被动轮动定盘间距的调节,从而实现滚筒变速箱输入转速的无级调速。
64.本脱粒分离系统中喂入口装置、脱粒仓上盖、滚筒后座等均通过紧固件直接或通过附件(如连接板等)固定在收获机左右侧壁上。
65.沿着作物的流向,本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中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为:
66.1、喂入口结构
67.主要由喂入口焊合1.3、导流条1.1、前盖板1.2构成。
68.本方案中喂入口焊合为新型结构,不同于常见的锥型,由前端入口段1.3.3、中部锥形口段1.3.4和后部出口段1.3.5构成。其中前端入口段采用上圆下方型结构,具体的,上部为半圆形口结构,下部由左右两侧板与前板围成的方形口结构。通过前端入口段的下方型部分与过桥衔接,此种结构设计可有效提高作物在接口位置的通过性,避免了因过桥与喂入口形状不同而出现的过渡不畅问题。所述方形口下部内侧与锥形口段下部共同形成集石槽,用以集中作物中可能存在的石块或坚硬物等杂物,避免进入脱粒系统造成系统损坏。前端入口段的下方形入口左侧通过光滑曲面型过渡板1.3.1与中部锥形口段的前端左侧连接,前端入口段的下方形入口右侧通过锥面型形过渡板1.3.2与中部锥形口段的前端右侧连接,且左侧光滑曲面型过渡板向上的延伸高度大于右侧锥面型形过渡板向上的延伸高度。采用该设计的原因为:因前端左侧为物料喂入端,大量的物料从左侧喂入,采用光滑曲面型过渡板及高延伸设计,可保证物料的顺利喂入。所述中间锥形段呈前大后小,过渡区顺畅圆滑。后部出口段采用与中间锥形段后端尺寸匹配的短圆柱状,并在周圈设计有连接孔,可用于连接脱粒仓上盖、脱粒室密封板。
69.所述导流条通过螺栓安装在喂入口焊合的内壁面上,呈前大后小螺旋形结构,入口倒角,不同的位置安装不同的导流条,实现喂入前段导入、中段与后段导流的作用。
70.所述前盖板采用小半圆形结构,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喂入口前段上部,起到封挡作用。
71.所述喂入口焊合的前端两侧安装密封板1.4,提高过桥与喂入口衔接位置的封闭性能,避免作物从侧面缝隙位置脱出。在前端入口段的下方型的前板上安装封闭板装配1.5,具体的,封闭板装配后端铰接安装在喂入口方形口外侧前端,可绕铰接位置旋转;封闭板前端通过弹簧或挂链等挂接到过桥上,作业过程中随过桥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作用:封闭过桥下方间隙,避免作物从间隙位置脱出;打开挂接后,可清理喂入口集石槽内的杂物。
72.本方案具有装配简单、调整便捷、作物适应性强、作物流顺畅无残留等特点。
73.2、脱粒分离滚筒
74.主要由闭式焊合型筒体2.4、一组强制喂入叶片2.1、一组延伸导向叶片2.2、一组导向叶片2.8、成组的脱粒元件2.3、成组的分离元件2.5、一组直分离板2.6、一组斜分离板2.7等构成。
75.上述闭式焊合型筒体的前端呈锥形、筒体主体为闭式筒形、尾端内侧为锥形,其主要由主轴焊合、轴头固定座2.4.11、前锥筒2.4.2、筒体2.4.6、后锥筒2.4.9、两叶片座2.4.3、两延伸导板座2.4.5、两导板座2.4.4、固定座2.4.7、固定销2.4.10及其他附件等构成。
76.上述主轴焊合包括前轴2.4.1、管轴焊合2.4.8、筒体前板、筒体中隔板、筒体后板等。前轴为主轴,主轴与管轴焊合二者同心压合后焊合。管轴焊合末端焊接有固定板,用于安装传导动力的连接座。筒体前板、筒体中隔板、筒体后板等均焊接到管轴上,满足相关形
位公差要求,满足设计与强度要求。
77.上述前锥筒、筒体、后锥筒依次装入主轴焊合对应位置,并完成可靠地焊接。轴头固定座焊接在前锥筒前端、筒体前板外侧,主要起到衔接强制喂入叶片、避免茎秆与杂物缠绕轴头,优化喂入效果与流畅度的作用。两叶片座以180
°
错位且均呈螺旋锥形焊接于前锥筒外面,延伸至筒体前端,用于安装强制喂入叶片。两延伸导板座焊接在筒体前端,并分别位于两叶片座的延伸线位置,用于安装延伸导向叶片。两导板座分别焊接于两延伸导板座之间的中间位置,用于安装导向叶片。固定销位于前锥筒处,贯穿前锥筒与主轴焊合,定位并强化椎体强度。固定座有规律的焊接到筒体特定位置,呈现多螺旋线排布,用于安装脱粒元件、分离元件、直分离板、斜分离板等。
78.上述一组强制喂入叶片包括两片强喂入叶片,两片强喂入叶片以180
°
错位且均呈螺旋形延伸的方式通过螺钉固定于前锥筒外的叶片座上。由前至后,两片强喂入叶片的外径逐渐减小。此种叶片形式呈现反锥形,即前端大逐渐减小直至末端外径与滚筒脱粒元件外径接近,膨大的前端可高效抓取过桥传递过来的作物,逐渐减小的叶片直径可实现作物由喂入端向脱粒滚筒的有效传动,最终实现作物喂入-脱粒的顺畅过渡。
79.上述一组延伸导向叶片包括两片延伸导向叶片,两片延伸叶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延伸导板座上,并分别与两片强喂入叶片的后端衔接,实现喂入叶片的延导。
80.上述一组导向叶片包括两片导向叶片,两片导向叶片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一组导向叶片上,实现喂入作物的辅助导向。
81.根据作物的不同,脱粒元件外接触面为纹杆式,按滚筒旋转方向呈现“大斜面迎,纹杆面送”的特点。脱粒元件安装在整个筒体必要位置,呈现螺旋线型布置,用以实现作物脱粒。分离元件相比于脱粒元件,增加了高处纹杆面的分离齿,安装在筒体中、后段特定位置,非连续安装;直分离板为类t型结构,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安装座上,同样位于筒体中、后段特定位置,均用于实现作物籽粒与杂余物分离。斜分离板为特殊设计的弧形t型结构,安装在筒体尾端,用以实现杂余作物的顺畅排出;滚筒尾端内锥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后轴座,后轴座中心加工有内花键,与滚筒变速箱输出轴外花键相配合,为滚筒提供驱动动力。上述脱粒元件、分离元件整体均呈多螺旋线排布。
82.上述的一组直分离板包括多个直分离板,多个直分离板在筒体表面呈螺旋形排布。一组斜分离板包括两个斜分离板,两斜分离板相错180
°
,安装于筒体末端安装座上。
83.本闭式组合型脱粒分离滚筒在前轴轴头上位于轴头固定座4.11外侧安装前端轴承,前端轴承置于轴承座内,轴承座与前支撑横梁(两端安装在收获机的左右侧壁上)连接在一起;后端通过安装在后锥筒位置的后轴座与提供动力的滚筒变速箱相连接(具体的,滚筒变速箱的输出端为外花键轴,与后轴座上的内花键孔配合,实现动力传输),最终实现绕滚筒中心线旋转。
84.本方案具有装配简单、更换便捷、作物适应性强、作物流顺畅无残留等特点。同样的,如不采用尾端为内锥形设计,也可采用其他(如装配轴、焊接轴等)类似设计,同样可以起到驱动滚筒转动的目的。
85.3、脱粒仓
86.包括脱粒仓上盖、活动凹板装置和分离凹板。
87.3.1脱粒仓上盖
88.包括上盖本体和主导草条3.6。上盖本体可采用一体式弧形上盖,也可采用组合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本体优选采用由左侧半弧上盖3.2与右侧半弧上盖3.4(以车辆前进方向左侧为左、右侧为右,下同)通过紧固件(螺栓3.9)在两者的上部搭接部位固定连接构成。本方案所采用的组合式上盖相比传统固定式具有装配便捷、调节方便、便于维修等特点,更适合不同种类作物的喂入、适应不同作物脱粒需求。
89.本方案以脱粒系统中脱粒滚筒顺时针旋转(以车前进方向为前,滚筒左





下转动)为示例,搭接处为左侧半弧上盖位于右侧半弧上盖下,即上盖左侧为作物进入位置,经上盖顶部由右侧进入下方的脱粒/分离栅格。
90.所述上盖本体整体沿着作物的输送方向分为前段(脱粒效果明显,下统称前部脱粒段)和后段(分离效果明显,下统称后部分离段)。在左侧半弧上盖的前部脱粒段上位于中上部的位置沿轴向均布设置有多组主导草条安装孔,每组主导草条安装孔用于安装一根主导草条,每组主导草条安装孔由上下两个长槽孔3.10构成,上、下两个长槽孔均与上盖板本体的轴向呈一定夹角设置,且上部长槽孔位于下部长槽孔的上方后部位置,使主导草条安装后可施加作物向上和先后的导向力。在左侧半弧上盖的后部分离段上位于中下的部位沿轴向均布设置有多组导向条安装孔,该部位的导向条安装孔的设置角度及分布方式参见上述前部脱粒段上的导向条安装孔的设置角度及分布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在上盖本体位于后部分离段上密布设置有分离孔38,加强籽粒分离效果。
91.所述主导草条为角钢一体成型,整体呈弧形,结构强度高。主导草条的一边为导向边36.2,起到作物导向作用,在导向边的切入端(作物进入端)设置有长倒角,适应作物流畅进入导草区域不会发生阻挡。主导草条的另一边为安装边3.6.1,安装边通过弧形面与上盖内壁紧密贴合,能适应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高度贴合。在安装边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安装孔3.6.3,其中,两定位安装孔与上盖上的上、下两个长槽孔配合,通过穿装螺栓,将主导草条固定安装在上盖的内壁面上。通过将主导草条上的不同安装孔与上盖上的上、下两个长槽孔配合,可实现导槽板的安装高度及安装角度的调整,从而可改变作物的导向输送速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作物的脱离要求。为提高主导草条与上盖本体的连接强度,可在相邻的两主导草条与上盖板本体的连接部位安装加强板3.7。
92.基于“脱粒过程不宜快速、分离过程不宜缓慢”的原则,上述在前部脱粒段上安装的主导草条的倾斜角度(与上盖本体轴线的夹角)大于后部分离段上的安装的主导草条的倾斜角度,以达到满脱粒和快速分离的效果,在保证脱粒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脱粒系统的工作效率。
93.另外,除上述的主导草条外,在上盖本体的上位于主导槽条安装位置的前端还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强制喂入导草条,分别为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第二强制喂入导草条和第三强制喂入导草条,三个强制喂入导草条均固定安装在上盖本体上,且针对不同的收获作物,三个强制喂入导槽条的位置不便,三个强制喂入导草条,保证了作物从滚筒前端顺利喂入,避免了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作物从脱粒滚筒的前端涌出。其中,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以倾向方向与主导草条倾向方向一致的方式同侧固定安装在最前端的主导草条的前部;第二强制喂入导草条固定安装在上盖本体的顶部偏左的位置,其倾斜方式与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一致;第三强制喂入导草条固定安装在上盖本体的右侧位置,其倾斜方向与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的方向相反,三个强制喂入导草条中,第二强制喂入导草条最短,
第三强制喂入导草条最长,而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的长度居中。第一强制喂入导草条3.1、第二强制喂入导草条3.3和第三强制喂入导草条3.5沿上盖本体上的轴向位置与作物的输送匹配。三个强制喂入导草条的结构形式参见上述主导草条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94.上述脱粒段与分离段只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区域侧重点而做的区分,实际上脱粒、分离功能在整个脱粒的过程中都是存在的。
95.本组合式脱粒仓上盖在脱粒系统中安装于脱粒滚筒的上方,与脱粒室活动凹板配合,整体构成沿圆周方向非封闭的脱粒仓前段部分,工作过程为:
96.作物(包括但不限于待脱粒的作物,还可能含有断茎秆、叶片、秸秆、杂草等)进入脱粒室后,在脱粒滚筒的作用下,随着滚筒旋转的方向实现离心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作物沿着主导草条的角度向后移动,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挤压、揉搓完成脱粒、分离。此过程中脱粒段主导草条位置、角度与分离段主导草条位置、角度是有区别的,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作物,主导草条在上盖脱粒段与分离段的角度也是不同的。
97.综上,本方案解决了传统固定式上盖、固定式导草条对作物类别的限制,避免因脱粒仓上盖、导草角度不适应作物,而造成脱粒不充分或过度脱粒、破碎增加、分离效果差等问题。解决因为导草板角度问题造成的作物适应性差,进而影响脱粒分离效果的问题。重点解决不同作物脱粒分离导向适应性问题。
98.3.2活动凹板装置
99.包括活动凹板组合体10、凹板调节机构4和凹板固定机构11。
100.所述活动凹板组合体为脱粒室的组成结构,其设置于脱粒室的前部上盖3的下方,用于与脱粒滚筒2的下部之间形成脱粒间隙。所述活动凹板组合体由前边板10.6、后边板10.3、中隔板10.7、调节连接板10.1、端连接板10.8、加强板10.9、筛条10.2等共同构成。可单独使用,也可成组使用。本活动凹板组合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01.一是:本活动凹板与脱粒仓上盖或脱粒分离滚筒不同心,本专利正视结构不是圆形,而是非规则的弧形(与脱粒仓上盖共同形成非封闭型脱粒仓筒体),扁弧形结构更符合作物相互挤压揉搓脱粒原理,图示挂接端为作物入口(进入活动凹板)端、调节连接端为作物出口(进入上盖)端,入口适当大、出口适度小,更符合籽粒脱粒与脱出;
102.二是:边板(含前、后边板)上靠近右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计有挂接圆弧面10.5与限位圆弧面10.4,挂接圆弧面用于挂接到凹板固定机构的固定(回转)轴上,通过安装在限位圆弧面的紧固(调节)轴,通过两根轴将活动凹板固定在预定位置,具有方便、快捷,稳定性强、可靠性高。
103.三是调节连接板与凹板调节机构中的密封板焊合紧固在一起,随着调节机构完成绕固定(回转)轴转动,实现脱粒分离滚筒与活动凹板间隙的调整。
104.所示典型结构1为适应大颗粒作物(如玉米、豆类等)活动凹板,如图沿弧形面设计有直径16mm的圆钢型筛条(允许直径12~20mm),筛条间隙18mm(允许间隙范围14~20mm),此结构有效的提升了大颗粒作物脱粒效果、降低了籽粒破碎率。
105.所示典型结构2为适应小颗粒作物(如小麦、水稻等)活动凹板,如图沿弧形面设计有最小间隔26mm的均布的中隔板(允许最小间隔范围18~36mm),中隔板上均匀穿入直径6mm的圆钢型筛条(允许直径4~10mm)若干,筛条间隙14mm(允许间隙范围10~18mm),筛条与中隔板共同构成栅格。此筛条可组装并用筛条挡板10.10限定筛条不脱离凹板框,也可采
用焊接的方式将筛条焊到凹板框上,此结构有效的提升了小颗粒作物脱粒效果、降低了籽粒破碎率。
106.所述凹板固定机构用于对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右端进行固定,并形成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回转中心。另外,可根据实际收获的作物种类,实现对回转中心位置的调节。具体结构为:
107.本凹板固定机构由上梁焊合11.3、吊板11.4、吊环11.5、调节座11.6、调节螺杆11.7、固定(回转)轴11.2、紧固(调节)轴11.1及其他附件构成。图示为脱粒分离滚筒顺时针转动(从整机后方向前看,收获机前进方向左侧为左侧、右侧为右侧,下文同)方案,逆时针方案略。
108.本凹板固定机构位于脱粒仓上盖右侧,上梁焊合位于本机构上方,通过螺钉紧固在前后安装板12上,前后安装板与整机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吊板安装在上梁焊合吊点位置,仅吊挂非紧固,可通过调节螺杆等调节机构确定固定(回转)轴相对位置。固定(回转)轴位于本机构下方,套入吊环并通过两端安装在调节座上(可在调节座内孔内转动),用于挂接活动凹板组合体;吊环为专用件,一端为环形、一端为带螺纹的直杆,图示吊环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安装在吊板上,可通过调整螺母位置实现固定(回转)轴位置微调,二是安装在紧固(调节)轴上,通过调整螺母位置实现两轴对活动凹板组合体固定端(同样是回转端)的锁定与限位,确保活动凹板组合体固定端位置固定不会发生移动。紧固(调节)轴通过吊环与固定(回转)轴共同构成限位机构,通过三者相对位置紧固,实现对活动凹板组合体固定端(具有相对应的限位设计)的相对紧固;调节座安装在前后安装板上,可通过调节螺杆实现位置微调,以适应不同的作物所需不同的位置与间隙。
109.本机构构成简单,安装便捷。上梁焊合位置固定,调节座、固定(回转)轴位置固定(可通过调节螺杆调整)。活动凹板组合体固定端(同样是回转端),挂接到固定(回转)轴上,并将紧固(调节)轴安装到相对应的限位弧位置,通过调节吊环的位置,实现固定(回转)轴、紧固(调节)轴将活动凹板组合体固定端限定在合适的状态。注意,两轴的限位不是刚性限位,活动凹板固定端与紧固(调节)轴可绕固定(回转)轴转动,实现活动凹板组合体与脱粒滚筒之间间隙的调整。
110.所述凹板调节机构用于与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左端进行上下位置的调节,从而实现活动凹板组合体与脱粒滚筒之间间隙的调节。具体结构为:
111.本凹板调节机构由转轴座4.8、转轴焊合4.5、调节螺杆4.1、调节座4.2、调节块4.3、调节连接板4.4、板调节螺杆4.9、短连接板4.10、长连接板4.6、密封板焊合4.7及其他附件构成。图示为脱粒分离滚筒顺时针转动(从整机后方向前看,收获机前进方向左侧为左侧、右侧为右侧,下文同)方案,逆时针方案略。
112.本凹板调节机构位于脱粒仓上盖左侧,调节座通过螺钉安装在整机的左侧壁上。调节螺杆与调节座装配在一起,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节块中间有螺纹孔,安装到调节螺杆上,形成丝杠螺母配合结构。与调节块的螺纹孔垂直面有通孔,位于螺纹孔下方,通过销轴与两个调节连接板铰接在一起。调节连接板有两块,在调节块两侧,一端与调节块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转轴焊合上支臂铰接在一起。转轴焊合由转轴、上支臂、下支臂焊接而成,上支臂成对存在、位于转轴中部,下支臂成对存在、转轴两端各有一组,上支臂与下支臂呈一定角度布置。转轴焊合一端下支臂与长连接板一端铰接,另一端下支臂与板调节螺杆铰
接在一起;转轴焊合的转轴两端安装在前后转轴座上,可在前后转轴座内孔内自由转动;前后转轴座分别固定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上。板调节螺杆通过螺母紧固在短连接板一端,位置可手动调节;短连接板、长连接板另一端均与密封板焊合铰接。密封板焊合与活动凹板组合体的调节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实现对脱粒仓上盖、活动凹板间隙的密封,同时起到密封与作物导向作用,防止作物从间隙抛出影响脱粒、分离、清选性能。
113.本方案以脱粒滚筒顺时针旋转(以车前进方向为前,滚筒左





下转动)为示例,搭接处为左侧上盖位于右侧上盖下,即上盖左侧为作物进入位置,经上盖顶部由右侧进入下方的脱粒/分离栅格。本方案适用于脱粒滚筒顺/逆时针转动,不仅仅局限在图示结构。
114.本活动凹板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115.针对一种作物脱粒收获作业,在安装好本机构后,可以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调节螺杆,带动调节块沿轴线前后(整车是左右方向)移动,调节块通过铰接的调节连接板带动转轴焊合上支臂在转轴座内孔转动,通过角度的变化实现下支臂位置的变换,并带动长/短连接板进而实现密封板焊合位置的调整。因为密封板焊合与活动凹板组合体的左端紧固连接,驱动活动凹版焊合体绕凹板固定机构的固定轴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活动凹板组合体与脱粒分离滚筒之间间隙的无级调整。
116.在籽粒收获机对与前收获作物不同的作物进行收获作业时,首先按照上述方式调整凹板焊合体与脱粒分离滚筒之间间隙大小,调整后,进行试收获,根据收获的实际情况,包括籽粒脱净率,籽粒破损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判断上述调整的间隙是否合适,在不合适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合调节凹板固定机构的调节螺杆来调整调节座的位置,从而实现固定轴位置的调节,调整活动凹板组合体与脱粒滚筒的偏心度,实现活动凹板焊接体与脱粒滚筒之间间隙的调节,使间隙调节到适用于作物收获的最佳间隙。
117.3.3、固定凹板
118.固定凹板为框架结构,大籽粒作物中隔板为横向布置,采用圆钢纵向焊接或安装;小籽粒作物中隔板纵向布置、采用细圆钢或弹簧钢丝穿过中隔板上的过孔,均最终形成为栅格机构,即框架、中隔板与圆钢/钢丝形成格状,分离的籽粒从格状空间脱出进入下方的清选机构。
119.本发明纵向布置的单轴流脱粒分离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120.作物的果穗作物通过喂入口结构的前端被喂入本脱粒系统内,在脱粒分离滚筒的旋转作用下,带动作物顺时针旋转,作物在分离滚筒与脱粒仓之间的空间在向后输送的过程中进行左





下转动,实现了作物间相互挤压、揉搓,从而达到高效低损低破碎柔性脱粒,脱下的籽粒通过活动凹板组合体的上的孔隙及固定凹板上的孔隙,掉落到下方籽粒收集/清选机构上,而作物的果穗棒芯、秸秆等杂物被输送至脱粒分离滚筒的后端排出。
121.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以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