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地震应急救生床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6:0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日用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应急救生床。


背景技术:

2.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逃生,尤其是当地震发生在夜间时,灾区人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清醒并寻求脱困机会,甚至有在睡梦中就遭到坍塌楼板埋压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室内放置地震应急救生床,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为室内人员提供保护,增加受困人员的生还机会。
3.公开号为cn107087927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震应急救生床,通过在床体两端设置带有导轨的拱粱,并在拱粱之间设置多个沿拱粱滑动的滑动粱,可在地震发生时通过电气结构控制,使滑动粱沿拱粱下落,构成床体上方的支撑机构,并对床体上方进行封闭,该专利的具体实施依赖电气结构,然而因地震的发生概率低,上述电气结构在长期备用的情况下易发生故障,降低整体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地震应急用的救生床电气结构长期备用易故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地震应急救生床。
5.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包括:
6.床体;
7.床板,与所述床体连接;
8.支撑板,与所述床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床体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与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一致,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垂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垂杆的第二端与摆锤固定连接;
9.转动板,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第一端上设置有插槽件,所述插槽件设置有插槽;
10.上拉绳,第一端与所述垂杆连接,第二端与插块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上设置有适于所述插块插入的连接槽,所述插槽件与所述锁定部适于通过所述插块固定连接,所述上拉绳适于在所述摆锤摆动时将所述插块抽离所述插槽件,使所述转动板朝所述床体转动。
11.可选的,所述转动板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适于在所述转动板朝所述床体转动的过程中,沿远离所述转动板的第一端的方向滑动且外伸于所述转动板。
12.可选的,所述转动板为空心板,所述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板内,所述转动板的第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滑动板的第一端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滑动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转动板的第一端,有一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杆部分穿过所述转动板的通孔,并与所述滑动板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固定轴为与所述蜗轮相适配的蜗杆轴,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轴啮合,所述蜗轮适于在所述转
动板朝所述床体转动时,带动所述螺纹杆旋转,使所述滑动板沿远离所述转动板的第一端的方向旋出。
13.可选的,所述转动部上均匀布置有旋向一致的若干棘轮齿,所述支撑板滑动设置有拌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拌件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适于使所述拌件卡入两个所述棘轮齿间,以阻止所述转动板背离所述床体转动,所述拌件上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适于控制所述操作杆脱离所述棘轮齿。
14.可选的,所述床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床体的第一端上部转动连接,所述床板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床体的第二端,所述床板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床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正对所述第一卡槽,所述床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卡块连接,所述卡块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卡槽,所述卡块的第二端背离所述第一卡槽,所述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板间连接有下拉绳,所述下拉绳适于在所述转动板朝所述床体转动时,带动所述卡块从第一卡槽内滑出。
15.可选的,所述下拉绳适于在所述转动板朝所述床体转动时,阻止所述转动板的板平面与所述床体抵接。
16.可选的,所述下拉绳的中间段设置有保险组件,所述保险组件适于在所述下拉绳张力过大时断开。
17.可选的,所述保险组件包括第一应力块与第二应力块,所述第一应力块与所述第二应力块卡接,所述第一应力块与所述第二应力块适于在所述下拉绳张力过大时断开连接关系。
18.可选的,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二卡槽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适于将所述卡块推入所述第一卡槽内。
19.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为球碗或球头,所述垂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有球头或球碗,所述球头卡入所述球碗中。
20.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1.1.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当地震发生时,摆锤带动垂杆摆动,垂杆通过上拉绳将插块抽离插槽件,使转动板朝床体转动,转动板转动后能够与床体、支撑板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滚石不易在转动板上堆积,同时,地震应急救生床不依赖电气结构即可在地震发生时产生响应,能够长期备用,安全可靠。
22.2.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转动板滑动连接有滑动板,转动板朝床体转动的过程中,滑动板沿远离转动板的第一端的方向滑动,最终滑动板与床体抵接,滑动板的设置能够减少转动板的长度需求,避免转动板因长度过长使床体倾覆。
23.3.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滑动板滑动设置在转动板内部,滑动板与转动板连接处不易积灰,能保证结构在长期备用情况下可正常工作,蜗轮与蜗杆轴能够提供稳定的传动,通过将盖下的转动板重新翻起,滑动板能够依靠传动关系收入转动板内,使用便捷。
24.4.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在地震发生时,棘轮齿与拌件的配合使转动板不会意外张开,进一步保障了受困人员的安全。
25.5.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下拉绳分别与转动板、卡块连接,卡块同时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连接,以实现床体与床板的固定,转动板转动时,下拉绳带动卡块从第一
卡槽内滑出,床板相对床体转动,受困人员滑入床体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且被唤醒。
26.6.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当受困人员所处的环境恶化时,坍塌的楼板对转动板施加压力,使转动板能够继续转动,最终与床体抵接,保险组件的设置能够使转动板分阶段转动,即避免了转动板对受困人员的误伤,也能保证地震应急救生床内部空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地震应急救生床的剖视图;
2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床体;11、挡板;12、第二卡槽;121、第二弹性件;20、床板;21、第一卡槽;30、支撑板;31、固定轴;32、换向套;33、连接槽;34、拌件;341、第一弹性件;342、操作杆;35、定滑轮;40、转动板;41、插槽件;42、滑动板;43、螺纹杆;431、蜗轮;44、棘轮齿;50、上拉绳;51、插块;60、下拉绳;61、卡块;62、保险组件;621、第一应力块;622、第二应力块;70、垂杆;71、摆锤;72、球碗;73、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7.实施例
38.参考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包括:
39.床体10;
40.床板20,与床体10连接;
41.支撑板30,与床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板30位于床体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轴31,固定轴31的轴向与床体1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一致,支撑板30的上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与垂杆7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垂杆70的第二端与摆锤71固定连接;
42.转动板40,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转动部,转动部与固定轴31转动连接,转动板40的第一端上设置有插槽件41,插槽件41设置有插槽;
43.上拉绳50,第一端与垂杆70连接,第二端与插块51连接,支撑板30上固定设置有锁定部,锁定部上设置有适于插块51插入的连接槽33,插槽件41与锁定部适于通过插块51固定连接,上拉绳50适于在摆锤71摆动时将插块51抽离插槽件41,使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
44.本实施例中,床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板40,支撑板30的上部转动连接有垂杆70,垂杆70的一端与摆锤71连接,垂杆70上连接有上拉绳50,上拉绳50的另一端连接插块51,插块51穿过支撑板30上的连接槽33后插入转动板40的插槽件41内,实现支撑板30与转动板40的固定连接,当地震发生时,摆锤71带动垂杆70摆动,垂杆70通过上拉绳50将插块51抽离插槽件41,使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转动板40转动后能够与床体10、支撑板30(可与墙体抵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滚石不易在转动板40上堆积,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应急救生床不依赖电气结构即可在地震发生时产生响应,能够长期备用,安全可靠。
45.进一步的,参考图2,支撑板30上设置有适于调整上拉绳50牵引方向的换向部,具体可以是换向套32,上拉绳50绕经换向套32后与插块51。
46.本实施例中,对床体10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日常使用时能够对床板20提供稳定支撑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方盒状结构,床体10的长度方向指的是床体10的床头与床尾的连线方向,宽度方向指床体10另外两个侧端的连线方向。
47.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床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此处不对支撑板30与床体10的连接位置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板30与床头固定连接,固定轴31的轴向与床体10的宽度方向一致;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板30与床头相邻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固定轴31的轴向与床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进一步的,床体10的床头与床尾至少一端设置有挡板11。
48.本实施例中,对连接部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与垂杆70连接后,摆锤71能够实现自由摆动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部为球头73,垂杆70的第一端固定设置有球碗72,球头73卡入球碗72中;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2,连接部为球碗72,垂杆70的第一端固定设置有球头73,球头73卡入球碗72中。
49.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转动板40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与床体10抵接,其可以是转动板40直接与床体10抵接,也可以是转动板40上连接有其它结构,转动板40与该结构配合实现与床体10的抵接。
5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板40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2,滑动板42适于在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的过程中,沿远离转动板40的第一端的方向滑动并外伸于转动板40。
51.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板40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2,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的过程中,滑动板42沿远离转动板40的第一端的方向滑动,最终滑动板42与床体10抵接,滑动板42的
设置能够减少转动板40的长度(指转动板40第一端与第二端间的距离)需求,避免转动板40因长度过长使床体10倾覆。
52.本实施方式中,对滑动板42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是设置在转动板40背离床体10的一侧,也可以是设置在转动板40朝向床体10的一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转动板40为空心板,滑动板42滑动设置在转动板40内部。
53.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板42滑动设置在转动板40内部,滑动板42与转动板40连接处不易积灰,能保证结构在长期备用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54.本实施方式中,对实现滑动板42与转动板40滑动连接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转动板40的第二端(即与转动板40的第一端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凹槽,适配的滑动板42直接置于凹槽内,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过程中,滑动板42依靠自身重力从凹槽内部分滑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转动板40为空心板,滑动板42滑动设置在转动板40内,转动板40的第一端设置有通孔,滑动板42的第一端上开设有螺纹孔,滑动板42的第一端朝向转动板40的第一端,有一与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杆43部分穿过转动板40的通孔,并与滑动板42螺纹连接,螺纹杆43远离转动板40的第二端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蜗轮431,固定轴31为与蜗轮431相适配的蜗杆轴,蜗轮431与蜗杆轴啮合,蜗轮431适于在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时,带动螺纹杆43旋转,使滑动板42沿远离转动板40的第一端的方向旋出。
55.本实施方式中,螺纹杆43部分穿过转动板40后与滑动板42螺纹连接,螺纹杆43远离转动板40的第二端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蜗轮431,固定轴31为与蜗轮431相适配的蜗杆轴,蜗轮431与蜗杆轴啮合,在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时,带有蜗轮431的螺纹杆43旋转,使滑动板42沿远离转动板40的第一端的方向旋出,该结构能够提供稳定的传动,且通过将盖下的转动板40重新翻起,滑动板42能够依靠传动关系收入转动板40内,使用便捷。
5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转动部上均匀布置有旋向一致的若干棘轮齿44,支撑板30滑动设置有拌件34,支撑板30与拌件34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341,第一弹性件341适于使拌件34卡入两个棘轮齿44间,以阻止转动板40背离床体10转动,拌件34上连接有操作杆342,操作杆342适于控制操作杆342脱离棘轮齿44。
57.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时,棘轮齿44能够将拌件34推开,使转动板40能够顺利盖下,当转动板40背离床体10转动时,需要使用操作杆342将拌件34从两个棘轮齿44间脱出,否则转动转动板40无法转动,在地震发生时,棘轮齿44与拌件34的配合使转动板40不会意外张开,进一步保障了受困人员的安全。
58.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弹性件341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是压簧,具体的,参考图2,支撑板30位于棘轮齿44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盲槽,压簧置于盲槽内,压簧的上方设置有拌件34,压簧适于将拌件34推入两个棘轮齿44间,拌件34的侧壁连接有操作杆342,操作杆342从支撑板30朝向床体10的一端伸出,通过下压操作杆342即可断开拌件34与棘轮齿44的连接。
59.本实施例中,对床板20与床体10的连接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床板20与床体10固定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床板20的第一端与床体10的第一端上部转动连接,床板20的第二端朝向床体10的第二端,床板20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卡槽21,床体10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卡槽12,第二卡槽12正对第一卡槽21,床板20与支撑板30通过卡块61连接,卡块61的第一端朝向第一卡槽21,卡块61的第二端背离第一卡槽21,卡块61的第二端与转
动板40间连接有下拉绳60,下拉绳60适于在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时,带动卡块61从第一卡槽21内滑出。
60.本实施方式中,下拉绳60分别与转动板40、卡块61连接,卡块61同时与第一卡槽21、第二卡槽12连接,以实现床体10与床板20的固定,其中床体10为顶部开口的方盒状结构,转动板40转动时,下拉绳60带动卡块61从第一卡槽21内滑出,床板20相对床体10转动,受困人员滑入床体10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且被唤醒。
61.进一步的,支撑板30和/或床体10上设置有适于调整下拉绳60牵引方向的换向部,具体可以是定滑轮35。
62.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二卡槽12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是通槽,卡块61穿过第二卡槽12后与第一卡槽21卡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3,第二卡槽12为盲槽,第二卡槽12的槽底设置有适于下拉绳60穿过的贯通孔,下拉绳60能够拉动卡块61向第二卡槽12的槽底方向移动,此时卡块61抽离第一卡槽21,床板20朝床体10的底部转动。
63.进一步的,卡块61与第二卡槽12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21,第二弹性件121适于将卡块61推入第一卡槽21内,具体的,第二弹性件121可以是压簧,压簧的一端与第二卡槽12的槽底抵接,另一端与卡块61抵接。第二弹性件121的设置能够利于床板20复位,参考图3,复位时拉动下拉绳60使卡块61完全没入第二卡槽12内,床板20复位后松开下拉绳60,卡块61在第二弹性件121的作用下重新部分伸入第一卡槽21内,完成床板20与床体10的固定连接。此外,卡块61需要克服第二弹性件121的作用力才能动作,利于地震应急救生床的日常使用。
6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拉绳60适于在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时,阻止转动板40的板平面与床体10抵接。下拉绳60一端与转动板40连接,一端与卡块61连接,通过合理设置下拉绳60的长度,在转动板40朝床体10转动的初期,下拉绳60能够逐渐绷紧,最终限制转动板40继续转动,使转动板40无法在第一时间与床体10抵接,避免转动板40对从床板20上伸出的受困人员的肢体造成损害。
65.需要注意的是,下拉绳60的一端与转动板40连接指的是下拉绳60的一端与转动板40具有连接关系,能够实现转动板40转动过程中对下拉绳60有牵引作用即可,并不严格限定转动板40的一端需要与转动板40固定,参考图3,下拉绳60的端部可以是绕接在固定轴31上,绕经转动板40的转动部后与卡块61连接。
6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拉绳60的中间段设置有保险组件62,保险组件62适于在下拉绳60张力过大时断开。
67.本实施方式中,当受困人员所处的环境恶化时,坍塌的楼板对转动板40施加压力,使转动板40能够继续转动,最终与床体10抵接,保险组件62的设置能够使转动板40分阶段转动,即避免了转动板40对受困人员的误伤,也能保证本实施例内部空间的稳定性。
68.本实施方式中,对保险组件62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保险组件62可以是一对磁铁,每个磁铁分别与相邻的下拉绳60段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保险组件62包括第一应力块621与第二应力块622,第一应力块621与第二应力块622卡接,下拉绳60张力过大时,第一应力块621与第二应力块622断开连接关系,具体的,应力块可以是木块。
69.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地震应急救生床的工作过程为:
70.参考图1,地震发生后,摆锤71带动垂杆70摆动,与垂杆70连接的上拉绳50将插块51从插槽件41中抽离,转动板40开始绕固定轴31转动,与固定轴31啮合传动的蜗轮431带动螺纹杆43旋转,与螺纹杆43螺纹连接的滑动板42部分滑出转动板40,同时,与转动板40连接的下拉绳60带动卡块61抽离第一卡槽21,床板20朝床体10底板转动,转动板40转动一定角度后,下拉绳60绷紧并限制转动板40进一步转动,发生坍塌后,下拉绳60中间段设置的保险组件62被拉断,转动板40继续转动,最终滑动板42与床体10抵接。转动板40的转动部上布置有棘轮齿44,棘轮齿44与支撑板30上设置的拌件34配合,使转动板40在无人为干涉的条件下只能单向转动,避免床体10倾覆时转动板40意外张开。
7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