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织针监控传感器及其镜头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6:02: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针织大圆机断针监控领域,具体是一种织针监控传感器及其镜头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针织圆机的作业过程中,针织机床上一端具有针钩的织针往复运动钩取纱线,并将纱线牵拉进入线圈或者各种结构而形成针织物。一旦织针出现损坏,例如针钩断裂或过度偏弯而未被发现,则钩取和牵拉纱线的动作没有完成,织物上会产生连续的疵点或缝隙,严重影响织品质量,织物成品率下降,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因此,针织机工作过程中有必要对织针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在探测到织针损坏或异常以后立即报警并停止针织机的作业,以进行织针更换或复检。传统监控多采用人工检测,具有成本高、人为影响因素大、品质难以保证的缺点。
3.目前已有的针织圆机织针监控器的断针检测原理是: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射光线照射在针钩上,正常的针钩能够反射回来光线,再通过光纤传输到光电转换电路产生电信号,但是针钩断裂或过度偏弯时不能反射光线,即无法输出电信号,以此方法来实现断针检测。但是在实际生产时,针织圆机会产生飞花和油雾,沾污检测设备的镜头,从而造成误检测,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在布面上产生停机痕,影响产品品质。目前多采用手工清洗,因此,研发一种织针监控装置的镜头清洁装置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织针监控传感器及其镜头清洁装置。
5.本发明解决所述装置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针监控传感器的镜头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导流罩、镜头套筒和进气管;
6.清洁导流罩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清洁导流罩嵌套在镜头套筒的外侧,支撑块与镜头套筒的外壁接触,使得清洁导流罩的内壁与镜头套筒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气室;
7.清洁导流罩的顶部开孔,开孔处沿清洁导流罩顶部的周向设置有一圈向孔内伸出的聚气环,聚气环上设置有向孔内伸出的挡片,进而形成通孔一;
8.镜头套筒的顶部开有通孔二;镜头套筒的顶部沿周向开有若干个凹槽;聚气环与凹槽配合形成喷气口;
9.清洁导流罩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气室的入口与进气口连通,出口与喷气口连通。
10.本发明解决所述传感器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针监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镜头、传感器电路、聚焦透镜、电路套筒、电缆和所述的镜头清洁装置;
11.镜头套筒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于电路套筒上,顶部的通孔二处嵌套有聚焦透镜,形成镜头;进气管固定于电路套筒上;电路套筒内放置传感器电路的电子件;电子件通过电缆与外部的中控通讯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发明设计了清洁导流罩,不仅有利于气体对聚焦透镜的清洗,而且对聚焦透镜有保护作用。
14.(2)本发明设置有挡片和聚气环,使得从喷气口加速喷出的清洁气体不是汇流在聚焦透镜的中心处,而是在聚焦透镜的远离挡板的一侧汇聚、对撞,形成偏离聚焦透镜的中心区域的喷射气流,因此气流的清洁盲区位于聚焦透镜的有效通光区域以外,实现了清洁气体对聚焦透镜的有效通光区域的清洁,避免了有效通光区域内形成灰尘积聚,清洁效果优秀。
15.(3)清洗气流正对织针头部,油雾气可以有效润滑针舌,解决了高速运动的针舌难以润滑的难题,延长织针的使用寿命,提高布面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织针监控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织针监控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纵断面图;
18.图3为本发明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及清洁原理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清洁导流罩的整体结构透视立体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清洁导流罩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镜头套筒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挡板的遮挡范围示意图。
24.图中,清洁导流罩1、镜头套筒2、进气管3、聚焦透镜4、电路套筒5、电缆6、气室7、喷气口8;进气口11、支撑块12、聚气环13、挡片14、通孔一15;通孔二21、凹槽22;一级气体加速仓71、空气甬道72、二级气体加速仓7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不限制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针监控传感器的镜头清洁装置(简称镜头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导流罩1、镜头套筒2和进气管3;
27.清洁导流罩1的内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12;清洁导流罩1嵌套在镜头套筒2的外侧,支撑块12与镜头套筒2的外壁接触,使得清洁导流罩1的内壁与镜头套筒2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气室7,用于清洁气体的流动和均匀混合;
28.清洁导流罩1的顶部开孔,开孔处沿清洁导流罩1顶部的周向设置有一圈向孔内伸出的聚气环13,聚气环13上设置有向孔内伸出的挡片14,进而形成通孔一15(通孔一15即为开孔中没有聚气环13和挡片14的位置),通孔一15用于清洁气体从镜头清洁装置内的流出以及织针监控光线(即织针监控传感器发出的辅助照明光和从织针的针钩返回的光线)的
通过;
29.镜头套筒2的顶部开有通孔二21,用于织针监控光线的通过;镜头套筒2的顶部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个凹槽22;聚气环13与凹槽22配合形成向织针监控传感器的聚焦透镜4的朝外的一侧面喷气的喷气口8;
30.清洁导流罩1上设置有进气口11(本实施例是:清洁导流罩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11);进气管3的一端与进气口1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气源(本实施例为针织机的空气压缩泵)连通;气室7的入口与进气口11连通,出口与喷气口8连通。
31.优选地,支撑块12的数量为3~7个,均布设置,优选3个。
32.优选地,凹槽22的数量为3~7个,均布设置,优选3个。
33.优选地,所述清洁气体为压缩空气与清洁油混合形成的油雾气。清洁油采用低粘度、遇水乳化、防锈、润滑的低黏度针织油。
34.优选地,挡片14与通孔一15的面积比为3~8:12~17。
35.优选地,通过清洁导流罩1的内壁、镜头套筒2的外壁以及支撑块12的结构和位置设计,将气室7由下至上分为相互连通的一级气体加速仓71、空气甬道72和二级气体加速仓73,使得气室7具有气体加速功能;支撑块12处的清洁导流罩1的内壁和镜头套筒2的外壁之间的空隙处形成空气甬道72,n个支撑块12形成n个空气甬道72;一级气体加速仓71的下端与进气口11连通,上端与空气甬道72的下端连通;一级气体加速仓71处,清洁导流罩1的内壁和镜头套筒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较大且大于空气甬道72处的距离,用于清洁气体的初级加速;二级气体加速仓73的下端与空气甬道72的上端连通,上端与喷气口8连通;二级气体加速仓73处,清洁导流罩1的内壁和镜头套筒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较小且小于空气甬道72处的距离,用于清洁气体的二级加速;
36.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织针监控传感器(简称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镜头、传感器电路、聚焦透镜4、电路套筒5、电缆6和所述的镜头清洁装置;
37.镜头套筒2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于电路套筒5上,顶部的通孔二21处嵌套有聚焦透镜4,形成镜头;进气管3固定于电路套筒5上;电路套筒5内放置传感器电路的电子件;电子件通过电缆6与外部的中控通讯连接。
38.优选地,所述电子件包括光源、光电转换器、滤波整形电路、放大电路、输出接口等。
3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是:
40.在织针监控过程中,当聚焦透镜4被污染需要清洁时,电路套筒5内的电路发出信号,外部的中控接收信号并控制外部气源启动,用于清洁的气体(简称清洁气体)经进气管3通过进气口11进入气室7中,经过气室7混合后,均匀地从喷气口8喷出,吹向聚焦透镜4的朝外的一侧面来清洁聚焦透镜4;由于挡片14和聚气环13的作用,使得从喷气口8加速喷出的清洁气体不是汇聚在聚焦透镜4的中心处,而是在聚焦透镜4的远离挡板14的一侧汇聚、对撞,形成偏离聚焦透镜4的中心区域的向外喷射的气流,因此气流的清洁盲区位于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图8中的虚线圈内,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位于聚焦透镜4的中心区域)以外,实现了清洁气体对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的清洁,避免了有效通光区域内形成灰尘积聚;另外,由于附壁作用,高速气流紧贴聚焦透镜4运动,进一步提升了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的清洁效果。
41.优选地,在织针监控过程中,当聚焦透镜4被污染需要清洁时,电路套筒5内的电路发出信号,外部的中控接收信号并控制外部气源启动,用于清洁的气体(简称清洁气体)经进气管3通过进气口11进入气室7中,首先流入一级气体加速仓71中,在一级气体加速仓71中混合均匀后,经一级气体加速仓71加速后,通过支撑块12形成的空气甬道72流入二级气体加速仓73中,在二级气体加速仓73中混合均匀后,经二级气体加速仓73加速,将清洁气体均匀地从喷气口8喷出,吹向聚焦透镜4的朝外的一侧面来清洁聚焦透镜4;由于挡片14和聚气环13的作用,使得从喷气口8加速喷出的清洁气体不是汇聚在聚焦透镜4的中心处,而是在聚焦透镜4的远离挡板14的一侧汇聚、对撞,形成偏离聚焦透镜4的中心区域的向外喷射的气流,因此气流的清洁盲区位于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图8中的虚线圈内,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位于聚焦透镜4的中心区域)以外,实现了清洁气体对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的清洁,避免了有效通光区域内形成灰尘积聚;另外,由于附壁作用,高速气流紧贴聚焦透镜4运动,进一步提升了聚焦透镜4的有效通光区域的清洁效果。
42.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