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1:0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设施必须配有烟气处理设施,防止重金属、有机类污染物等再次排入环境介质中。回收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故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3.垃圾焚烧的过程中所产出的能量可进行回收,但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含有较高能量,直接排入空气中将会造成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对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
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焚烧炉体、设置于所述焚烧炉体上侧的蒸汽发电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焚烧炉体一侧的热量回收组件,所述焚烧炉体内部开设有焚烧腔,所述焚烧炉体于所述焚烧腔内水平布置有第一蒸汽发生器,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连通至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热量回收塔、设置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部的第二蒸汽发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下端并对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的通烟管道,所述焚烧炉体顶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热量回收塔的烟气管道,所述通烟管道连通于所述烟气管道,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焚烧炉体对垃圾进行焚烧时,第一蒸汽发生器内部灌注有水,随着焚烧炉体内部温度的升高,使得第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被逐渐汽化为水蒸汽,水蒸汽被直接通入蒸汽发电组件内进行发电,而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将会沿着烟气管道通入通烟管道内,此时第二蒸汽发生器内部同样灌注有水,高温烟气进入通烟管道内后直接对第二蒸汽发生器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水蒸汽,由第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汽同样通入蒸汽发电组件内进行发电。该方案中的热量回收组件可直接对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减少能源浪费。
7.优选的,所述通烟管道于所述热量回收塔内呈盘旋布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通烟管道呈盘旋布置在热量回收塔内,使得通烟管道和第二蒸汽发生器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大大提升,不但可加快对第二蒸汽发生器的加
热,还可以提高高温烟气中能量回收的利用率。
9.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电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冷凝水流出管,所述冷凝水流出管穿入所述热量回收塔且抵接于所述烟气管道下端,所述热量回收塔侧端布置有两条输液管,两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均连通于所述冷凝水流出管穿入所述热量回收塔的一端,两条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和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蒸汽在蒸汽发电组件内发电完成后,蒸汽将会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水滴将会流入冷凝水流出管内,然后再沿着冷凝水流出管流至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内,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冷凝水流出管抵接在烟气管道下端,使得烟气管道将会对冷凝水流出管内的水流进行预加热,使得流入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内的水流温度得到提升,进而减低正蒸发水流时所需的能量,使得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一步被利用。
11.优选的,所述烟气管道中部侧端设置有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内部连通于所述烟气管道内,所述驱动盒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周侧端周向均匀布置有驱动叶片,部分所述驱动叶片伸入所述烟气管道内并由通过所述烟气管道的烟气拨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部穿出所述驱动盒并设置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远离所述驱动盒的一端于所述驱动轴的一侧设置有拨动杆,所述输液管中部设置有供所述拨动杆挤压并向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和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输水的输水泵。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温烟气通过烟气管道中部时,将会吹动驱动叶片,从而使得驱动轴进行旋转,旋转的驱动轴带动两端部的驱动盘转动,驱动盘上的拨动杆将会一同被带动,拨动杆拨动挤压位于输液管中部的输水泵,从而将输液管内的水流挤压输送至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内。该方案使得高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驱动水流回流至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内的能量,进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13.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电组件包括蒸汽回收箱、转动设置于所述蒸汽回收箱内的泵管、密封滑移插接于所述泵管内的活塞头、设置于所述活塞头远离所述泵管内部腔室一端的活塞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蒸汽回收箱一侧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发电盘,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发电盘远离所述发电机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转轴平行于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且位于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一侧,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和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一输气管,所述泵管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泵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蒸汽回收箱并同时连通于两根所述第一输气管,所述泵管的下侧端于靠近所述发电盘的一侧开设有透气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蒸汽发生器内的蒸汽进入第一输气管,第二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水蒸汽同样进入第一输气管内,两根第一输气管内的水蒸汽共同进入第二输气管内,再进入泵管内,水蒸气在泵管内推动活塞头向远离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一同移动,活塞杆带动发电盘旋转,此时泵管也会发生转动,当活塞头移动至末端时,透气孔连通至泵管内,使得水蒸气从泵管内瞬间喷出,而旋转的发电盘也会带动活塞头沿原路滑移插回,随着水蒸气的不断通入,从而使得活塞头快速往复滑移,同时使得发电盘快速转动,进而使得发电盘带动发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进行发电。该方案使得水蒸气的能量可以较大程度的转换为电能,从而保证能量回收的效率。
15.优选的,所述蒸汽回收箱底部于所述透气孔下侧开设有储液槽,所述冷凝水流出管连通于所述储液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蒸汽沿着透气孔喷出后,将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冷凝为水珠,随着水珠而定增多将会进行汇聚,当水珠汇聚至储液槽底后将会直接沿着冷凝水流出管流出。该方案中尽可能的对水蒸气进行回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7.优选的,所述发电机远离所述蒸汽回收箱的一侧端设置有滑移架,所述滑移架上滑移连接有助转架,所述助转架上转动设置有助转轮,所述助转轮位于所述发电盘一侧,所述助转轮的转轴轴线平行于所述发电盘的转动轴线,所述发电盘和所述助转轮的周侧端均同轴套设有橡胶条,所述滑移架水平开设有供所述滑移架滑移的第一滑道,所述滑移架于所述第一滑道远离所述发电机的一端竖直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滑道且供所述滑移架滑移的第二滑道,所述助转架滑移至所述第二滑道底部时所述助转轮和所述发电盘侧端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通过水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时,需要先转动发电盘给予发电盘一个助推力以及转动的方向,该方案中设置助转轮,通过转动助转轮带动发电盘转动,从而给予发电盘助推力,同时当发电盘正式在水蒸汽的带动下开始转动时,助转轮将会成为发电盘的累赘,该方案中助转轮在助转架的带动下可沿着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滑移,从而在完成助转后直接与发电盘脱离,从而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
19.优选的,所述冷凝水流出管上侧端设置有加水漏斗,所述加水漏斗位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和所述热量回收塔之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蒸汽发电组件和热量回收塔之间的冷凝水流出管上侧端设置加水漏斗,随着整个系统的运行,部分水将会以水蒸汽的形式流失,使得当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水量降低时可通过人工将加水漏斗中加水,进而维持整个系统中的水量,同时加水方式非常方便。
21.优选的,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和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均为呈水平布置的扁平状箱体,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和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内部水平开设有呈扁平状的蒸发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通入蒸发腔内后,水流可于蒸发腔内自动摊开,从而加大与下端发热源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水蒸汽的产出效率,提高能量的转化回收效率。
23.优选的,所述通烟管道远离所述烟气管道的一端穿出所述热量回收塔并设置有烟气处理组件,所述烟气处理组件包括内部灌注有水的处理水箱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处理水箱中部的处理隔网,所述处理隔网中部竖直开设有供所述通烟管道的一端竖直插入的插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烟气沿着通烟管道至末端时,烟气直接沿着通烟管道排出,排出的烟气将会直接于处理水箱内的水进行接触,随后形成气泡上升,同时气泡接触处理隔网后将会被切割呈一个一个的小气泡,直至漂浮至水面破裂,在烟气接触水的同时,烟气内的颗粒杂质以及硫化物均会溶于水中,从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而通过处理隔网将气泡进行分割,可以加快杂质和硫化物溶于水中的速率。
2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通过焚烧炉体对垃圾进行焚烧时,第一蒸汽发生器内部灌注有水,随着焚烧炉体内部温度的升高,使得第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被逐渐汽化为水蒸汽,水蒸汽被直接通
入蒸汽发电组件内进行发电,而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将会沿着烟气管道通入通烟管道内,此时第二蒸汽发生器内部同样灌注有水,高温烟气进入通烟管道内后直接对第二蒸汽发生器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水蒸汽,由第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汽同样通入蒸汽发电组件内进行发电,热量回收组件可直接对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减少能源浪费;2.当通过蒸汽在蒸汽发电组件内发电完成后,蒸汽将会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水滴将会流入冷凝水流出管内,然后再沿着冷凝水流出管流至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内,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冷凝水流出管抵接在烟气管道下端,使得烟气管道将会对冷凝水流出管内的水流进行预加热,使得流入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内的水流温度得到提升,进而减低正蒸发水流时所需的能量,使得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一步被利用;3.第一蒸汽发生器内的蒸汽进入第一输气管,第二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水蒸汽同样进入第一输气管内,两根第一输气管内的水蒸汽共同进入第二输气管内,再进入泵管内,水蒸气在泵管内推动活塞头向远离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一同移动,活塞杆带动发电盘旋转,此时泵管也会发生转动,当活塞头移动至末端时,透气孔连通至泵管内,使得水蒸气从泵管内瞬间喷出,而旋转的发电盘也会带动活塞头沿原路滑移插回,随着水蒸气的不断通入,从而使得活塞头快速往复滑移,同时使得发电盘快速转动,进而使得发电盘带动发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进行发电,使得水蒸气的能量可以较大程度的转换为电能,从而保证能量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为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另一视角的剖视图;图4为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局部爆炸示意图。
27.图中:1、焚烧炉体;2、蒸汽发电组件;3、热量回收组件;4、焚烧腔;5、第一蒸汽发生器;6、烟气管道;7、热量回收塔;8、第二蒸汽发生器;9、通烟管道;10、蒸发腔;11、第一输气管;12、第二输气管;13、蒸汽回收箱;14、泵管;15、活塞头;16、活塞杆;17、发电机;18、发电盘;19、透气孔;20、滑移架;21、第一滑道;22、第二滑道;23、助转架;24、助转轮;25、橡胶条;26、储液槽;27、冷凝水流出管;28、输液管;29、驱动盒;30、驱动轴;31、驱动叶片;32、驱动盘;33、拨动杆;34、输水泵;35、加水漏斗;36、烟气处理组件;37、处理水箱;38、处理隔网;39、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参见图1,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焚烧炉体1、设置于焚烧炉体1上侧的蒸汽发电组件2以及设置于焚烧炉体1一侧的热量回收组件3。
30.参见图1和图2,焚烧炉体1内部开设有焚烧腔4,焚烧炉体1于焚烧腔4内水平焊接有第一蒸汽发生器5,焚烧炉体1的顶部焊接有连通于焚烧腔4的烟气管道6。
31.热量回收组件3包括热量回收塔7、水平焊接于热量回收塔7内部的第二蒸汽发生器8以盘旋焊接在热量回收塔7内部且位于第二蒸汽发生器8下端并对第二蒸汽发生器8进行加热的通烟管道9,烟气管道6远离焚烧炉体1的一端焊接并连通于通烟管道9。
32.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为水平布置的扁平状箱体,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部水平开设有呈扁平状的蒸发腔10,蒸发腔10内可灌注水。第一蒸汽发生器5的顶部焊接有连通于蒸发腔10的第一输气管11,第二蒸汽发生器8的顶部焊接同样焊接有连通于蒸发腔10的第一输气管11,两根第一输气管11沿着至蒸汽发电机17组件一侧并合并为一根第二输气管12。
33.参见图2和图3,蒸汽发电组件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焚烧炉体1顶部的蒸汽回收箱1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蒸汽回收箱13内的泵管14、密封滑移插接于泵管14内的活塞头15、一体设置于活塞头15远离泵管14内部腔室一端的活塞杆16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在蒸汽回收箱13一侧端的发电机17。
34.第二输气管12远离两根第一输气管11的一端密封插入泵管14远离活塞头15的一端,使得泵管14内部于第二输气管12和活塞头15之间形成供水蒸汽通入的腔室,泵管14的转动轴线呈水平状,发电机17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且同轴焊接有一发电盘18,蒸汽回收箱13的侧端开设有供活塞杆16伸出的开口,活塞杆1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发电盘18远离发电机17的一端面,活塞杆16的转动轴线呈水平状且位于发电机17输出轴的一侧,泵管14下侧端于靠近发电盘18的一侧开设有透气孔19。当第二输气管12向泵管14内通入水蒸汽时,水蒸气在泵管14内推动活塞头15向远离第二输气管12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16一同移动,活塞杆16带动发电盘18旋转,此时泵管14也会发生转动,当活塞头15移动至末端时,透气孔19连通至泵管14内,使得水蒸气从泵管14内瞬间喷出。
35.发电机17远离蒸汽回收箱13的一侧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滑移架20,滑移架20上水平开设有第一滑道21,滑移架20于第一滑道21远离发电机17的一端竖直开设有连通于第一滑道21的第二滑道22,第一滑道21和第二滑道22内插入一助转架23,助转架23可沿着第一滑道21和第二滑道22滑移,助转架23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助转轮24,助转轮24的转轴轴线平行于发电盘18的转动轴线,发电盘18和助转轮24的周侧端均同轴套设有橡胶条25,当助转架23滑移至第二滑道22底部时,助转轮24和发电盘18侧端抵接,此时可转动助转轮24并通过橡胶条25提供的摩擦力带动发电盘18转动,进而助推发电盘18转动。
36.蒸汽回收箱13内底部于透气孔19下侧开设有储液槽26,蒸汽回收箱13下端底部焊接有连通于储液槽26的冷凝水流出管27,使得冷凝后的水蒸汽可沿着冷凝水流出管27流出。
37.冷凝水流出管27穿入热量回收塔7且抵接于烟气管道6下端,热量回收塔7侧端布置有两条输液管28,两条输液管28的一端均连通于冷凝水流出管27穿入热量回收塔7的一端,两条输液管28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部的蒸发腔10。
38.参见图3和图4,烟气管道6中部下侧端焊接有驱动盒29,驱动盒29内部连通于烟气管道6内,驱动盒29内水平转动插接有驱动轴30,驱动轴30的两端部穿出驱动盒29两侧,驱动轴30的周侧端周向一体均匀布置有驱动叶片31,部分驱动叶片31伸入烟气管道6内并由通过烟气管道6的烟气拨动,驱动轴30穿出驱动盒29的两端部同轴各焊接有驱动盘32,驱动
盘32远离驱动盒29的一端于驱动轴30的一侧水平焊接有拨动杆33,两条输液管28分别位于驱动盒29的两侧,两条输液管28的中部焊接连通有输水泵34,输水泵34为橡胶囊状,输水泵34的两端部均密封插接有单向阀,使得拨动杆33在驱动盘32转动的带动下可连续挤压输水泵34,从而将输水泵34内的水持续向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部的蒸发腔10内输送。
39.冷凝水流出管27位于蒸汽发电组件2和热量回收塔7之间的一端设置有加水漏斗35,加水漏斗35插接在冷凝水流出管27的上侧端且连通于冷凝水流出管27内。从而向加水漏斗35内加水时,水流可沿着冷凝水流出管27进入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部的蒸发腔10内。
40.热量回收塔7远离焚烧炉体1的一端设置有烟气处理组件36,烟气处理组件36包括内部灌注有水的处理水箱37以及水平焊接于处理水箱37内中部的处理隔网38,处理隔网38上均匀细密开设有小孔,处理隔网38中部竖直开设有插孔39,烟管道远离烟气管道6的一端穿出热量回收塔7并竖直插入插孔39内。
4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通过焚烧炉体1对垃圾进行焚烧时,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发生器8内部的蒸发腔10内均灌注有水,随着焚烧炉体1内部温度的升高,使得第一蒸汽发生器5内的水被逐渐汽化为水蒸汽,水蒸汽沿着第一输气管11输送至第二输汽管12内,而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将会沿着烟气管道6通入通烟管道9内,高温烟气进入通烟管道9内后直接对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水蒸汽,再由第一输气管11同样输送至第二输汽管12内,此时水平滑移助转架23,使得助转架23沿着第一滑道21滑入第二滑道22并滑至第二滑道22底部,使得助转轮24的侧端抵接发电盘18的侧端,人工转动助转轮24,使得助转轮24带动发电盘18转动,同时第二输气管12内的水蒸气再进入泵管14内,水蒸气在泵管14内推动活塞头15向远离第二输气管12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16一同移动,活塞杆16带动发电盘18旋转,此时泵管14也会发生转动,当活塞头15移动至末端时,透气孔19连通至泵管14内,使得水蒸气从泵管14内瞬间喷出,而旋转的发电盘18也会带动活塞头15沿原路滑移插回,随着水蒸气的不断通入,从而使得活塞头15快速往复滑移,同时使得发电盘18快速转动,进而使得发电盘18带动发电机17的输出轴转动,从而进行发电,随后竖直滑移助转架23,使得助转架23滑移至第一滑道21内,而助转轮24和发电盘18的侧端脱开,当水蒸汽沿着透气孔19喷出后,将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冷凝为水珠,随着水珠而定增多将会进行汇聚,当水珠汇聚至储液槽26底后将会直接沿着冷凝水流出管27流出,并通过输液管28回流至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烟气在通过烟气管道6时,将会吹动驱动叶片31,从而使得驱动轴30进行旋转,旋转的驱动轴30带动两端部的驱动盘32转动,驱动盘32上的拨动杆33将会一同被带动,拨动杆33拨动挤压位于输液管28中部的输水泵34,从而将输液管28内的水流挤压输送至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同时当第一蒸汽发生器5和第二蒸汽发生器8内水量降低时,可人工向加水漏斗35内加水,当烟气沿着通烟管道9至末端时,烟气直接沿着通烟管道9排出,排出的烟气将会直接于处理水箱37内的水进行接触,随后形成气泡上升,同时气泡接触处理隔网38后将会被切割呈一个一个的小气泡,直至漂浮至水面破裂,在烟气接触水的同时,烟气内的颗粒杂质以及硫化物均会溶于水中,从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