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3-02-02 01:19: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支架:固定在下楼层板上,支架前后平行设置若干个,支架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悬伸臂,支架通过顶撑杆固定在上楼层板与下楼层板之间;支撑平台:固定在支架的悬伸臂上;下飘板底模:支撑在支撑平台上;第一侧模:相对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第二侧模:相对第一侧模固定设置,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形成下飘板侧板浇筑腔;第三侧模:相对固定在支撑平台上,底模、第一侧模、第三侧模形成下飘板底板浇筑腔;上飘板底模:吊设在支架悬伸臂下方;第四侧模:相对下楼层板固定设置;第五侧模:相对第四侧模固定设置,第四侧模和第五侧模形成上飘板侧板浇筑腔;第六侧模:相对上飘板底模固定设置,上飘板底模、第四侧模、第六侧模形成上飘板底板浇筑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包括与下楼层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杆、与第一水平杆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杆、与第一水平杆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竖直杆、与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杆,所述悬伸臂即为第二水平杆;在第一水平杆与第一竖直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倾斜杆,第一水平杆、第一竖直杆、第一倾斜杆围成三角形结构;在第二竖直杆与第二水平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倾斜杆,第二竖直杆、第二水平杆、第二倾斜杆围成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架设置在顶撑杆的前侧或后侧,支架的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分别在前后方向上与顶撑杆对应设置,第一竖直杆与顶撑杆固定连接,第二竖直杆与顶撑杆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相对固定在悬伸臂上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立杆,立杆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铺设有方木,所述下飘板底模支设在方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调节长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角板,第一角板包括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和与第一板体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通过连接件与调节长孔固定连接,第二板体对第三侧模顶压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悬伸臂上固定有横撑,横撑与悬伸臂垂直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横撑上。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悬伸臂为工字钢,工字钢的下翼缘钩挂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挂板,挂板的两端向上固定有与工字钢下翼缘适配的挂钩,挂板的上焊接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与吊杆上端螺纹适配,吊杆的下部依次穿设有挡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上飘板底模支撑在第三支撑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外侧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角板,第二角板包括与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三板体和与第三板体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板体,第三板体通过连接件与调节长孔固定连接,第四板体对第六侧模顶压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之间连接有上固定结构,上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对拉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第一侧模的里侧,第二支撑板的里侧开设有调节长孔,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角板,第三角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里侧且与第一支撑杆下部顶压;所述第四侧模与第五侧模之间连接有下固定结构,下固定结构包括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连接在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之间的对拉螺栓。10.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上楼层板与下楼层板之间固定若干根顶撑杆;s2:固定支架,将支架的第一水平杆与下楼层板固定连接,将支架的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分别与顶撑杆固定连接;s3:在支架的悬伸臂搭设支撑平台;s4:将下飘板底模相对于支撑平台固定,并进行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的固定,使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形成下飘板侧板浇筑腔,底模、第一侧模、第三侧模形成下飘板底板浇筑腔;s5:在支架的悬伸臂下方进行第三支撑板的安装;s6:将上飘窗板底模相对于第三支撑板固定,并进行第四侧模、第五侧模、第六侧模的固定,使第四侧模和第五侧模形成上飘板侧板浇筑腔,上飘板底模、第四侧模、第六侧模形成上飘板底板浇筑腔;s7:先浇筑下飘板、上飘板和上飘板侧板,然后再浇筑下飘板侧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支架,支架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悬伸臂,支架通过顶撑杆固定在上楼层板与下楼层板之间;支撑平台固定在支架的悬伸臂上;下飘板底模支撑在支撑平台上;第一侧模相对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第二侧模相对第一侧模固定设置,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形成下飘板侧板浇筑腔;第三侧模相对固定在支撑平台上;上飘板底模吊设在支架悬伸臂下方;第四侧模相对下楼层板固定设置;第五侧模相对第四侧模固定设置,第四侧模和第五侧模形成上飘板侧板浇筑腔;第六侧模相对上飘板底模固定设置,能够同时对上飘窗的下飘板、下飘窗的上飘板、下飘窗的上飘板侧板、上飘窗的下飘板侧板进行浇筑,浇筑省时省力,浇筑效率较高。筑效率较高。筑效率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韩树国 赵威 林瑶 董旭可 孙飞 王伟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3/1/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