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平衡训练器

2023-02-01 14:5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材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训练器。


背景技术:

2.平衡能力训练是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拥有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动作。
3.相关技术的方案中,平衡能力训练可以通过绳带进行。例如,可以将绳带的两端牢牢固定并拉直,以形成一定的预紧力,运动员站上绳带以进行平衡能力训练。
4.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方案主要是基于人体站立的姿态下设计的,这种平衡训练器只能适用于健康人群,并不适用于包括截肢和截瘫等残疾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训练器,本技术的平衡训练器不仅能够适用于健康人群,还能够适用于包括截肢和截瘫等残疾人群,适用范围较广。
6.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衡训练器,包括支架、第一绳带和至少一个训练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连接杆,所述第一绳带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支撑杆上,至少一个所述训练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绳带上,所述训练装置用于供残疾人乘坐;
7.所述平衡训练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两个所述支撑杆沿第二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两个所述支撑杆沿第三方向延伸;
8.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9.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训练装置包括第一训练装置,所述第一训练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背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背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背板上均设有第一绑带;
10.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绳带连接固定;
11.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绳带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
12.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将所述第一绳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锁紧固定。
13.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训练装置包括第二训练装置,所述第二训练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板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绳带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绑带;
14.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绳带连接固定;
15.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高度调节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高度调节杆以及锁止件,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杆内形成有调节腔,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杆穿设于所述调节腔内,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杆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高度调节孔,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杆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高度调节孔,所述锁止件穿过任意一个所述第一高度调节孔和任意一个所述第二高度调节孔后,将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杆和第二高度调节杆锁止固定;
16.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绳带通过所述第三通孔穿设于所述第二空腔;
17.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四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后将所述第一绳带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锁紧固定。
18.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训练装置包括第三训练装置,所述第三训练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板;
19.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绳带连接固定;
20.所述第三连接部内形成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绳带通过所述第五通孔穿设于所述第三空腔;
21.所述第三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六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六通孔后将所述第一绳带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锁紧固定。
22.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互相连通,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内,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内;
23.所述支撑杆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腔内;所述连接杆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腔内。
24.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平衡训练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所述支撑杆和两个所述连接杆,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支撑座,所述连接件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腔相对的开口,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开口后与所述支撑座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连接件的第二连接腔内。
25.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座可活动的连接;
26.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还设有弹性件。
27.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上沿所述第二方向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第一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固定柱,所述第一绳带的端部设有卡扣,所述第一绳带绕过所述定位柱后与所述固定柱卡接连接。
28.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装置、第二防护装置和第三防护装置;
29.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吊绳和防护带,所述第一吊绳的中部搭接在背离所述支撑座一侧的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防护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吊绳的两端相连接;
30.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包括第二吊绳和两个吊环,所述第二吊绳的中部搭接在背离所述支撑座一侧的所述连接杆上,两个所述吊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吊绳的两端;
31.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两侧的手杖,所述手杖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可调节。
32.如上所述的平衡训练器,可选地,所述平衡训练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所述支撑杆和两个所述连接杆,两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支架还包括四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固定槽,每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支撑座的固定槽内;
33.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设有第二绳带,所述第一绳带和第二绳带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绳带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训练装置和/或所述第二绳带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训练装置。
34.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衡训练器,包括支架、第一绳带和至少一个训练装置;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的连接杆,第一绳带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支撑杆上,至少一个训练装置设置在第一绳带上,训练装置用于供残疾人乘坐;平衡训练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两个支撑杆沿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二状态下,两个支撑杆沿第三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本技术利用连接杆连接两个支撑杆,从而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第一绳带连接在两个支撑杆之间,并且训练装置设置在第一绳带上,残疾人可乘坐在训练装置上进行平衡训练;健康人群可直接站立在第一绳带上进行平衡训练,从而使平衡训练器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还可以改变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以改变平衡训练器的训练状态,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平衡训练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的结构简图;
3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简图;
3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简图;
3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局部爆炸图;
40.图5为图4的主视图;
41.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图;
42.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图;
43.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图;
44.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绳带的使用状态图。
45.附图标记:
46.100-支架;110-支撑杆;111-定位柱;120-连接杆;130-连接件;131-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固定柱;140-支撑座;150-弹性件;
47.210-第一绳带;220-第二绳带;
48.310-第一训练装置;311-第一支撑板;312-背板;313-第一绑带;314-第一连接部;315-吊带;
49.320-第二训练装置;321-第二支撑板;322-高度调节组件;3221-第一高度调节杆;3222-第二高度调节杆;3223-锁止件;323-第二绑带;324-第二连接部;
50.330-第三训练装置;331-第三支撑板;332-第三连接部;
51.410-第一防护装置;420-第二防护装置;430-第三防护装置;
52.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4.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5.相关技术中,用于平衡能力训练的平衡训练器主要是基于人体站立的姿态下设计的,这种平衡训练器只能适用于健康人群,对于包括截肢和截瘫等残疾人群来说,由于无法站立在绳带上,因此并不适用。
56.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平衡训练器,利用连接杆连接两个支撑杆,从而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第一绳带连接在两个支撑杆之间,并且训练装置设置在第一绳带上,残疾人可乘坐在训练装置上进行平衡训练;健康人群可直接站立在第一绳带上进行平衡训练,从而使平衡训练器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还可以改变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以改变平衡训练器的训练状态,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平衡训练器的适用范围。
57.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技术的内容。
5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局部爆炸图;图5为图4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图;
59.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训练器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绳带的使用状态图。
60.请参照图1-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训练器,包括支架100、第一绳带210和至少一个训练装置。支架10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杆110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110的连接杆120,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杆1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连接杆120,两个支撑
杆110和两个连接杆120围成一个大体呈矩形的结构,两个支撑杆110之间的连接杆120可以为支撑杆110提供稳定的连接。第一绳带21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支撑杆110上,使用时用户可在第一绳带210上进行平衡训练。至少一个训练装置设置在第一绳带210上,训练装置用于供残疾人乘坐,从而便于残疾人进行平衡训练,而健康人群可直接站立在第一绳带210上进行平衡训练。
61.本实施例的平衡训练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两个支撑杆110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在第二状态下,两个支撑杆110沿第三方向z延伸,形成如图3所示结构。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改变平衡训练器的状态。
62.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为三维坐标系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
63.本实施例的训练装置可以有多种结构,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64.如图6所示,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训练装置包括第一训练装置310,第一训练装置31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支撑板311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背板312,第一支撑板311的一端与背板31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支撑板311和背板312上均设有第一绑带313。第一训练装置310尤其适合截瘫的残疾人使用,使用时用户可坐在第一支撑板311上,并靠在背板312上,利用第一绑带313将用户与第一训练装置310绑紧,固定其坐姿位姿,从而用户可以靠上腰腹和手臂等部的力量位来进行平衡训练;第一绑带313还能够增加用户与第一训练装置310间的配合度。
65.当平衡训练器处于第一状态时,背板312还可以通过吊带315连接到连接杆120上,以预防危险的发生。吊带315长度可调,可随着用户平衡能力的增加适当将吊带315的长度增加,吊带315长度越长,越需要用户本身的平衡能力来保持平衡。
66.第一支撑板311背离背板312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314,第一连接部314用于与第一绳带210连接固定。
67.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4内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一连接部314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设有与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绳带210通过第一通孔穿设于第一空腔。第一连接部314背离第一支撑板311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后将第一绳带210与第一连接部314锁紧固定。紧固件例如可以是螺钉等,通过紧固件将第一绳带210与第一连接部314锁紧固定,从而可以防止第一训练装置310从第一绳带210上脱落,保证用户的训练时的安全性。
68.如图7所示,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训练装置包括第二训练装置320,第二训练装置32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支撑板321以及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高度调节组件322,高度调节组件32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21朝向第一绳带210的一侧,第二支撑板321上设有第二绑带323。本实施例的第二训练装置320尤其使用于截肢用户的使用,使用时用户座在第二支撑板321上,并利用第二绑带323将用户与第二支撑板321绑紧固定,从而防止用户掉落;第二绑带323还能够增加用户与第二训练装置320间的配合度。高度调节组件322可以调整第二支撑板321与第一绳带210之间的距离,从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难度选择,第二支撑板321与第一绳带210的距离越大则难度也越大。
69.具体来说,高度调节组件322包括与第二支撑板321固定连接的第一高度调节杆3221、与第二连接部324连接的第二高度调节杆3222以及锁止件3223,第二高度调节杆3222
内形成有调节腔,第一高度调节杆3221穿设于调节腔内,第一高度调节杆3221上设有多个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第一高度调节孔,第二高度调节杆3222上设有多个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第二高度调节孔,用户可根据需要利用锁止件3223穿过任意一个第一高度调节孔和任意一个第二高度调节孔后,将第一高度调节杆3221和第二高度调节杆3222锁止固定,从而改变第二支撑板321的高度。锁止件3223例如可以包括螺栓和螺帽等零件。
70.高度调节组件背离第二支撑板32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324,第二连接部324用于与第一绳带210连接固定。
71.具体的,第二连接部324内形成有第二空腔,第二连接部324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设有与第二空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第一绳带210通过第三通孔穿设于第二空腔。第二连接部324朝向第二支撑板321的一侧设有第四通孔,紧固件穿过第四通孔后将第一绳带210与第二连接部324锁紧固定。紧固件例如可以是螺钉等,通过紧固件将第一绳带210与第二连接部324锁紧固定,从而可以防止第二训练装置320从第一绳带210上脱落,保证用户的训练时的安全性。
72.如图8所示,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训练装置包括第三训练装置330,第三训练装置33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三支撑板331。本实施例的第三训练装置330尤其使用于截肢用户的使用,使用时用户座在第三支撑板331上,以进行平衡训练。
73.第三支撑板331上设有第三连接部332,第三连接部332用于与第一绳带210连接固定。
74.具体的,第三连接部332内形成有第三空腔,第三连接部332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设有与第三空腔相连通的第五通孔,第一绳带210通过第五通孔穿设于第三空腔。第三连接部332背离第三支撑板331的一侧设有第六通孔,紧固件穿过第六通孔后将第一绳带210与第三连接部332锁紧固定。紧固件例如可以是螺钉等,通过紧固件将第一绳带210与第三连接部332锁紧固定,从而可以防止第三训练装置330从第一绳带210上脱落,保证用户的训练时的安全性。
75.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为残疾人时,使用时可以选择上述第一训练装置310、第二训练装置320和第三训练装置330中的任一一种进行训练,此时用户以坐姿进行训练;而当用户为健康人群时,可以直接站立在第一绳带210上以站姿进行训练。
76.在同一次训练中,第一绳带210上可以同时存在一个或多个坐姿训练者,或者可以同时存在坐姿训练者和站姿训练者。
7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支架100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杆120与支撑杆110之间的连接件130。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件130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第一连接杆13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连接腔,第二连接杆132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互相连通,支撑杆110穿设于第一连接腔内,连接杆120穿设于第二连接腔内。
78.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杆110可活动的连接于第一连接腔内;连接杆120可活动的连接于第二连接腔内,用户可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杆110和连接杆120的长度。
79.例如,可以在支撑杆110和第一连接杆131上均设置多个通孔,当支撑杆110移动到位后,利用紧固螺钉将支撑杆110和第一连接杆131连接固定。当需要改变支撑杆110的长度时,可以先松开紧固螺钉,然后移动支撑杆110,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再将支撑杆110和第一连
接杆131连接固定。
80.同样的,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132上也均设置多个通孔,当连接杆120移动到位后,利用紧固螺钉将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132连接固定。当需要改变连接杆120的长度时,可以先松开紧固螺钉,然后移动连接杆120,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再将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132连接固定。
8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平衡训练器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架100包括两个支撑杆110和两个连接杆120,支架100还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支撑座140,连接件130还设有与第一连接腔相对的开口,支撑杆110沿第二方向y穿过开口后与支撑座140相连接,连接杆120的两端沿第一方向x分别穿设在两个连接件130的第二连接腔内。
8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20的两端为两个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的金属板,两个金属板之间的长度大于支撑杆110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从而可以避免支撑杆110和连接杆120产生干涉。
8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支撑杆110与支撑座140可活动的连接。例如,支撑座140上也可以设有多个沿第二方向y的通孔,当支撑杆110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再利用紧固螺钉将支撑杆110与支撑座140连接固定。
84.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杆110与支撑座140之间还设有弹性件150,弹性件150例如可以是弹簧等。支撑杆110与支撑座140可以依靠弹簧进行弹性连接,使用时弹簧的弹性能够使第一绳带210产生不同的倾斜角度,为用户更不稳定的训练平面,增加训练的不稳定性,提高训练难度。
85.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10上沿第二方向y设有多个定位柱111,第一连接杆131背离第二连接杆132的一侧设有固定柱133,第一绳带210的端部设有卡扣,第一绳带210绕过定位柱111后与固定柱133卡接连接。
86.请继续参照图9,基于上述结构,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将第一绳带210的两端连接在不同高度的固定柱133上,从而使第一绳带210具有不同的高度或角度。
87.例如,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10设有三个定位柱111,当第一绳带210的两端连接在相同高度的定位柱111上时,本实施例的第一绳带210可以具有p1、p2、p3三种不同的高度,从而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进行训练,同时也能够适应站姿和坐姿训练者不同的高度需求。而当第一绳带210的两端连接在不同高度的定位柱111上时,本实施例的第一绳带210可以具有p4、p5、p6三种不同的角度,用户在不同倾斜角度保持平衡,可以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协调配合能力。此外如滑雪等体育运动中,往往是在倾斜的赛道上进行,实际生活中也会涉及到上坡、下坡和拐弯等场景,不同倾斜度下的平衡训练符合以上这些需求。
88.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还包括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装置410、第二防护装置420和第三防护装置430,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至少一种防护装置以进行训练时的保护。
89.具体的,第一防护装置410包括第一吊绳和防护带,第一吊绳的中部搭接在背离支撑座140一侧的连接杆120上,防护带的两端与第一吊绳的两端相连接。用户可以将胳膊穿过第一防护装置410,使胳膊搭设在防护带的两端,从而可以利用防护带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支撑。
90.第二防护装置420包括第二吊绳和两个吊环,第二吊绳的中部搭接在背离支撑座140一侧的连接杆120上,两个吊环分别连接在第二吊绳的两端。用户可以利用双手握持两个吊环,从而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支撑。
91.第三防护装置430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z分别设置在支架100两侧的手杖,手杖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可调节。用户可根据需要调节手杖的高度,手杖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支撑。
92.如图3所示,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平衡训练器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架100包括两个支撑杆110和两个连接杆120,两个支撑杆110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且支撑杆110沿第三方向z延伸。支架100还包括四个支撑座140,支撑座140上设有固定槽,每一个支撑杆1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支撑座140的固定槽内。平衡训练器处于第二状态时距地面的高度较小,从而可以不使用防护装置。
93.在此状态下,两个支撑杆110之间还设有第二绳带220,第一绳带210和第二绳带220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此时第一绳带210和第二绳带220可以直接绕设在两个支撑杆110上,形成环形回路;第一绳带210和第二绳带220上可以设置张进器以调节长度。
94.第一绳带210上设有至少一个训练装置和/或第二绳带220上设有至少一个训练装置。也就是说,此状态下可以满足两个用户分别在第一绳带210和第二绳带220上进行训练,两个用户可以均为健康人、也可以均为残疾人或者可以是一个残疾人一个健康人。两个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传球等动作,从而对训练产生干涉,以提升训练的难度。
9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9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9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98.本技术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9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技术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