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加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和有效穗的增产方法与流程

2023-01-15 22:49: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和有效穗的增产方法。


背景技术:

2.再生稻是利用第一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苗,经过科学的田间管理,使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一种稻作制度;这也是双季稻的一种栽培模式。
3.再生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它具有日产量高、减肥减药、省工节水、降低劳动强度、增产增效等优势;在种植单季稻光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光热量不足的南方稻区,发展再生稻是有效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再生稻第二季再生苗生育期短、采光叶片较少(机械碾压部分更甚)、营养生长时间短,导致结实后穗短粒少;再生稻第二季前期,当群体达到最大叶面积后不能完全封行,部分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到土壤表面,光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行株间过大的间隔既浪费了土壤中的肥水营养,也可能导致杂草丛生;怎样补充行株间空隙部分的基本苗(有效穗)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再生稻第二季高产的关键因素。
5.再生稻第一季机械收获后,机械直接压损部份稻桩,影响了再生芽的萌发与生长(一般碾压损失30-40%),制约了再生稻产量的提高;此类问题虽然通过农机改良(比如履带宽由45cm至50cm,改为28cm至30cm)、收获后肥水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负面影响,但是碾压部分再生稻基本苗依然严重不足。
6.我们在多年的水稻生产实践中发现,双季稻早稻收割后落粒谷不翻耕,通过简单除草处理后,部分品种依然可以抽穗结实。而再生稻第一季收获后,落粒谷能够生根、成苗,但由于生育期不合适容易遇到低温(寒露风),很难抽穗结实。而适当生育期的种子播入再生稻二季株行间隙部分,却可以成穗结实。反复实验表明:再生稻二季收获前,套播适当的品种,不论在株行间空隙部分,还是在机械碾压部分,可以大幅度增加基本苗。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增加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和有效穗的增产方法,通过套种直播已催芽破胸的种子补充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配合改窄履带、重复碾压部分补种抛秧等措施,来提高光热和肥水营养利用率,进而增加再生稻第二季有效穗,达到大幅度提高第二季产量的目的。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增加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和有效穗的增产方法,该方法是在再生稻收获前7-35天,套种直播已催芽破胸的水稻种子。
10.进一步地,所述套种直播品种要选择其粒型、成熟期、品质与再生稻第二季品种保持基本一致的品种。
11.进一步地,所述套种直播品种播期确定:是以种植再生稻第二季的95%成熟期为基准往上推算,减去套种直播品种全生育期天数,即为该套播品种的播种日期。
12.进一步地,所述套种直播品种须进行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添加杀虫剂、杀菌剂、植物调节剂、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水抗旱剂的组合物作为处理剂。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套种直播已催芽破胸的种子补充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配合改窄履带、重复碾压部分补种抛秧等措施,来提高光热和肥水营养利用率,进而增加再生稻第二季有效穗,达到大幅度提高第二季产量的目的;
14.(2)本发明以“再生稻第一季收获前7-35天套种直播已催芽破胸种子”为核心技术,该技术可大量增加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和有效穗,直接增产30%以上。
附图说明
15.图1为再生稻第一季(a)与再生稻第二季套种直播(b)的示意图;
16.图2为再生稻第二季(c)与再生稻第二季套种直播(b)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8.一种增加再生稻第二季基本苗和有效穗的增产方法,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
19.步骤一,再生稻与套种直播品种选择:
20.1、再生稻品种选择:选择再生能力强,耐热抗倒,米质优、产量高的品种;
21.2、套种直播品种选择:选择能与再生稻第二季安全齐穗的成熟期相一致的品种;
22.步骤二,再生稻第一季田间管理:
23.施肥管理:大田每亩施45%复合肥50kg作底肥,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5%复合肥15kg作穗肥,收割前7-10天每亩施10kg尿素作“促芽肥”;
24.病虫草害管理:科学治理病虫草害,实现再生稻第一季收割时谷粒饱满,青枝叶绿,将茎秆的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危害降至最低,确保再生稻第一季稻桩再生能力强;
25.步骤三,播种时间:再生稻第一季播种时间:根据再生稻品种特征特性确定再生稻第二季安全齐穗的成熟期,与套种直播品种安全齐穗的成熟期相吻合,来确定再生稻的播种期;
26.套种直播品种播种时间:以再生稻第二季安全齐穗的成熟期为基准,向上推算减去该套种直播品种全生育期天数(注:一般直播比移栽、抛秧生育期短5-7天),即为该套种直播品种播种日期(实际操作宜提早1-2天);
27.步骤四,套种直播品种用种量:杂交稻每亩1.5kg,常规稻每亩5kg;
28.步骤五,套种直播品种种子处理:再生稻第一季收获前,套种直播品种须进行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处理包括添加杀虫剂、杀菌剂、植物调节剂、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水抗旱剂的组合物作为处理剂,确保在种子发芽至成苗期间,抵御稻飞虱、稻蓟马、螟虫以及日灼病的危害;同时进行化控壮苗,补充矿物质营养促进低位分蘖,增加健壮基本苗。
29.以下具体方法选其一:
30.1.用50%调环酸钙wp按1:500(药种比)和中化葆征(22%噻虫嗪、2%精甲霜灵、1%咯菌晴)按1:300(药种比),加水稀释后包衣或拌种;
31.2.选择浸湿或破胸的种子用大地春按1:30-50进行拌种,拌种后放置1-3小时,然后正常播种;
32.步骤六,套种直播:将已拌药破胸种子晾干水分2-3h后,套种直播于再生稻第一季未收获的稻田中;并留出部分催芽种子用于抛秧盘育苗,在再生稻第一季收割后抛补于重复碾压稻桩部分;
33.步骤七,再生稻第一季收割管理:留桩高度与收割时间:再生稻第一季收割留桩高度、收割时间与再生稻第二季全生育期长短关系密切;收割时间越早,再生稻第二季生育期越长,留桩高度越低(可以只留20cm)、再生苗越多,再生穗越大、产量更高;收割时间延长,再生稻第二季生育期越短,需留桩更高(30-35cm),再生穗也小;再生稻第一季收获时要求选用装有碎草机的收割机收割,收割前3-5天田间断水干田,收割时尽量减少收割机履带重复碾压,收割完后放跑马水,将前期套种时育好的抛秧苗抛在重复碾压部分,再次补充基本苗;再生稻第一季收割后马上放跑马水,炼套种直播稻苗2-3天,待抛秧苗成活即间性地灌溉管水,每亩追施尿素、氯化钾各15kg;
34.步骤八,再生稻第二季病虫草害防治:除草:再生稻第一季收割后2-3天每亩用新马歇特(60%丁草胺)100ml 灵斯科
·
丹(3%氯氟吡啶酯)20ml 30%氰氟草酯200ml田间喷雾封杀除草;病虫防治:再生稻第一季收割后套种禾苗抽穗前每亩用双工9080(10%四氯虫酰胺)40ml 佰靓珑(10%三氟苯嘧啶)16ml 顶灿(40%肟菌
·
戊唑醇)30ml 中化丰
·
收组合,田间喷雾防治病虫害促进齐穗结实。
35.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地点、时间:
36.湖南省宁乡市双江口镇,湖南五一国际水稻示范农场,2021年3月-10日。
37.实施例1:
[0038]“吨两优900”3月20日育秧播种,再生稻第一季8月14日收割,留稻桩35cm高,667m2实收干谷648.2kg;7月20日(收割前25天)套种直播“湘早籼45号”5kg,10月21日收割,比ck(没有套种直播补苗的再生稻)每亩增产137kg,增产幅度46%,具体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0039]
表1
[0040][0041]
实施例2:
[0042]“泰优390”3月25日育秧播种,再生稻第一季7月28日收割,留稻桩20cm高,667m2实收干谷537.6kg;7月20日(收割前8天)套种直播“陆两优819”1.5kg,10月12日收割,比ck(没有套种直播补苗的再生稻)每亩增产181.3kg,增产幅度55%,具体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
[0043]
表2
[0044][0045]
实施例3:
[0046]“荃优粤农丝苗”3月20日育秧播种,再生稻第一季8月5日收割,留稻桩25cm高,667m2实收干谷586kg;7月23日(收割前13天)套种直播“陆两优819”1.5kg,10月18日收割,比ck(没有套种直播补苗的再生稻)每亩增产229.5kg,增产幅度81.5%,具体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
[0047]
表3
[0048][0049]
实施例4:
[0050]“黄华占”3月25日育秧播种,再生稻第一季8月10日收割,留稻桩30cm高,667m2实收干谷521kg;7月20日(收割前21天)套种直播“湘早籼45号”5kg,10月20日收割,比ck(没有套种直播补苗的再生稻)每亩增产192.7kg,增产幅度96%,具体实验数据如表4所示。
[0051]
表4
[0052][0053]
实施例5:
[0054]“黄华占”3月25日育秧播种,再生稻第一季8月10日收割,留稻桩30cm高,667m2实收干谷521kg;7月6日(收割前35天)套种直播“黄华占”5kg,10月20日收割,比ck(没有套种直播补苗的再生稻)每亩增产64.3kg,增产幅度32.1%,具体实验数据如表5所示。
[0055]
表5
[0056][0057]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