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22:0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翻身床,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翻身床。


背景技术:

2.褥疮,现代医学称作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久病卧床不起,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的一种现象。为了预防并治疗褥疮,首要方法就是让患者多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和局部长期受压的现象发生,并且还需要及时地对患者患病的部位进行医治。由于得褥疮的大多数是自身无法进行运动,长期卧病不起的患者,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或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翻身,这种操作比较繁琐费力,而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结构类型的翻身床,但是不方便使用,使用性较低。
3.例如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0843905u、公告日为20200626的一种医用翻身床,包括主体、主体顶端的调节机构和主体中间的防滑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桌板,所述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桌板位于床板的顶端中间,所述桌板的两侧底端固定连接有桌腿,所述床板的两侧中间开设有复位滑槽,所述桌腿的一侧中间对应于复位滑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桌腿远离滑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栓。该医用翻身床在使用时通过电动升降杆向顶端升起,然后随着翻转板的翻转,使得患者可借助翻身床翻身,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患者进行翻转,但是由于床板的前后两侧未设置有防护,在患者翻转时容易掉落至床下,有安全隐患。
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能够对患者起到防护的作用,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避免患者在翻身的过程中摔落的医用翻身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未设置有防护,在患者翻转时容易掉落至床下,有安全隐患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患者起到防护的作用,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避免患者在翻身的过程中摔落的医用翻身床。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医用翻身床,包括有床架、支板、合页、气缸、第一固定块、连接轴、连接架、防护机构和卡住机构,床架的上部前后对称式设置有支板,前侧的支板与床架固接,后侧的支板与前侧的支板之间连接有两片合页,后侧支板的底部前侧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床架的下部后侧安装有用于动力输出的气缸,气缸的伸缩件上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与第一固定块之间转动式设有连接架,床架上设置有用于防护住患者的防护机构和用于收起防护机构的卡住机构。
7.优选地,床架的材质为铝合金。
8.优选地,防护机构包括有防护板、滑动轴、第一把手、第二固定块和第一弹簧,床架的上部前侧左右对称式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块第二固定块与床架之间滑动式设有防护板,防护板与两块第二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防护板的前侧左右对称式连接有滑
动式贯穿于床架的滑动轴,防护板的上部前侧连接有用于抓握的第一把手。
9.优选地,卡住机构包括有固定架、第一楔形块、第二弹簧、第二把手和连接板,床架的中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连接有固定架,两个固定架的上部均滑动式贯穿有用于卡住防护板的第一楔形块,两块第一楔形块均与防护板接触,左右两侧的第一楔形块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固定架之间连接有两根绕设在第一楔形块外侧的第二弹簧,两块第一楔形块的前侧之间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前侧连接有第二把手。
10.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快速进行防护的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有楔形板、滑动杆、第三弹簧和第三固定块,床架的上部前内壁连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的下部滑动式贯穿有用于推动连接板的滑动杆,滑动杆与连接板接触,滑动杆与第三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绕设在滑动杆外侧的第三弹簧,气缸的伸缩件上套设有用于推动滑动杆的楔形板,楔形板与滑动杆接触。
11.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保护住患者的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有安装板和保护垫,床架上部后侧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前侧连接有保护垫。
12.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保证患者翻身成功的抵住机构,抵住机构包括有抵住垫、第一导杆、第四弹簧、第三把手、第二楔形块、弹性件和第二导杆,防护板的中部左右对称式开有滑槽,床架的上部滑动式贯穿有两根呈左右对称式设置的第一导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导杆分别滑动式贯穿于左右两侧的滑槽,两根第一导杆的后侧之间连接有用于抵住患者的抵住垫,两根第一导杆的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三把手,第三把手与床架之间连接有两根第四弹簧,两根第四弹簧分别绕设在两根第一导杆的外侧,床架的上部前侧连接有位于两根第一导杆下方的第二导杆,第二导杆的上部滑动式套设有用于卡住第三把手的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第三把手接触,第二楔形块与第二导杆之间连接有两根绕设在第二导杆外侧的弹性件。
13.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自动抵住患者的推出机构,推出机构包括有导套和拉绳,床架的上部前侧连接有围绕于第二导杆的导套,第二楔形块与第二把手之间连接有两根滑动式贯穿于导套和连接板的拉绳。
14.本发明达到了的效果,本发明通过。
15.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有:1、通过气缸驱动能够使后方的支板带动患者翻转,以此使患者翻身,通过第一弹簧复位的作用使防护板上升将患者防护住,以此能够在患者翻身的过程中避免患者摔落。
16.2、气缸上的伸缩件在伸出时会带动楔形板向上移动挤压滑动杆,从而在使患者翻身的过程中自动防护住患者,以此能够无需操作人手动将防护板打开,增加了容错率,进一步避免患者意外摔落的现象发生。
17.3、通过保护垫能够对患者起到防护作用,进而能够避免患者受到磕碰的伤害,同时也能够使患者更加舒适,进而缓解患者的心情。
18.4、在翻转患者的过程中,第二把手向前移动会通过拉绳拉动第二楔形块向前移动松开第三把手,第四弹簧复位,第三把手会在第四弹簧复位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导杆带动抵住垫向前移动抵住患者,以此能够避免患者从后方的支板上滑下,从而避免无效翻身。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防护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23.图5为本发明卡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脱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保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抵住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抵住机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推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的标记为:1-床架,2-支板,3-合页,4-气缸,5-第一固定块,6-连接轴,7-连接架,8-防护机构,81-防护板,82-滑动轴,83-第一把手,84-第二固定块,85-第一弹簧,9-卡住机构,91-固定架,92-第一楔形块,93-第二弹簧,94-第二把手,95-连接板,10-脱扣机构,101-楔形板,102-滑动杆,103-第三弹簧,104-第三固定块,11-保护机构,111-安装板,112-保护垫,12-抵住机构,121-抵住垫,122-第一导杆,123-第四弹簧,124-第三把手,125-第二楔形块,126-弹性件,127-第二导杆,13-推出机构,131-导套,132-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1.实施例1一种医用翻身床,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床架1、支板2、合页3、气缸4、第一固定块5、连接轴6、连接架7、防护机构8和卡住机构9,床架1的上部前后对称式设置有支板2,床架1的材质为铝合金,质量较轻,强度较硬,前侧的支板2与床架1固接,后侧的支板2与前侧的支板2之间连接有两片合页3,后侧支板2的底部前侧栓接有第一固定块5,床架1的下部后侧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气缸4,气缸4的伸缩件上连接有连接轴6,连接轴6与第一固定块5之间转动式设有连接架7,床架1上设置有防护机构8和卡住机构9。
32.如图4所示,防护机构8包括有防护板81、滑动轴82、第一把手83、第二固定块84和第一弹簧85,床架1的上部前侧左右对称式栓接有第二固定块84,两块第二固定块84与床架1之间滑动式设有防护板81,防护板81与两块第二固定块84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85,防护板81的前侧左右对称式栓接有滑动式贯穿于床架1的滑动轴82,防护板81的上部前侧连接有第一把手83。
33.如图5所示,卡住机构9包括有固定架91、第一楔形块92、第二弹簧93、第二把手94和连接板95,床架1的中部左右两侧对称式栓接有固定架91,两个固定架91的上部均滑动式贯穿有第一楔形块92,两块第一楔形块92均与防护板81接触,左右两侧的第一楔形块92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固定架91之间连接有两根绕设在第一楔形块92外侧的第二弹簧93,两块第一楔形块92的前侧之间焊接有连接板95,连接板95的中部前侧焊接有第二把手94。
34.首先,患者能够躺在后方的支板2上进行休息或治疗,当操作人需要使患者翻身时,起初的第一楔形块92卡住防护板81,第一弹簧85处于压缩状态,操作人通过第二把手94
带动连接板95向前移动,连接板95会带动第一楔形块92向前移动,第二弹簧93压缩,第一楔形块92向前移动会松开防护板81,第一弹簧85复位,防护板81会在第一弹簧85复位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带动滑动轴82向上移动,防护板81向上移动能够围护住需要翻身的患者,以此能够避免患者在翻身的过程中掉落,操作人再松开第二把手94,第二弹簧93复位,第一楔形块92会在第二弹簧93复位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复位并通过连接板95带动第二把手94向后移动,随后操作人启动气缸4,使气缸4上的伸缩件伸出,气缸4上的伸缩件会通过连接轴6带动连接架7向上移动,连接架7会通过第一固定块5带动后方的支板2以合页3为铰接点进行旋转,后方的支板2会带动患者旋转,操作人再扶持住患者,以此能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在患者翻身完成后,操作人再启动气缸4,使气缸4上的伸缩件缩起,气缸4上的伸缩件会通过连接轴6带动连接架7向下移动,连接架7会通过第一固定块5带动后方的支板2以合页3为铰接点进行反向旋转,以此能够使后方的支板2复位,待后方的支板2复位后,操作人再关闭气缸4,当操作人需要使防护板81收起时,操作人能够通过第一把手83带动防护板8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85压缩,防护板81向下移动会带动滑动轴82向下移动,防护板81向下移动还会挤压第一楔形块92向前移动,第二弹簧93压缩,防护板81继续向下移动会松开第一楔形块92,第二弹簧93复位,第一楔形块92会在第二弹簧93复位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再次将防护板81卡住,以此能够准备下次的防护操作。
3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脱扣机构10,脱扣机构10包括有楔形板101、滑动杆102、第三弹簧103和第三固定块104,床架1的上部前内壁栓接有第三固定块104,第三固定块104的下部滑动式贯穿有滑动杆102,滑动杆102与连接板95接触,滑动杆102与第三固定块104之间连接有绕设在滑动杆102外侧的第三弹簧103,气缸4的伸缩件上套设有楔形板101,楔形板101与滑动杆102接触。
36.在气缸4上的伸缩件伸出时,气缸4上的伸缩件会带动楔形板101向上移动,楔形板101向上移动会挤压滑动杆102向前移动,第三弹簧103压缩,滑动杆102向前移动会推动连接板95向前移动,以此能够在使后方的支板2旋转的过程中自动使第一楔形块92松开防护板81,从而在使患者翻身的过程中自动防护住患者,以此能够无需操作人手动将防护板81打开,随后在气缸4上的伸缩件缩回时,气缸4上的伸缩件会带动楔形板101向下移动松开滑动杆102,第三弹簧103复位,滑动杆102会在第三弹簧103复位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松开连接板95,以此能够准备下次的自动防护操作。
37.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保护机构11,保护机构11包括有安装板111和保护垫112,床架1上部后侧栓接有安装板111,安装板111的前侧连接有保护垫112,保护垫112的材质为充气橡胶材质。
38.在患者躺在后方的支板2上时,通过保护垫112能够对患者起到防护作用,进而能够避免患者受到磕碰的伤害。
39.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抵住机构12,抵住机构12包括有抵住垫121、第一导杆122、第四弹簧123、第三把手124、第二楔形块125、弹性件126和第二导杆127,防护板81的中部左右对称式开有滑槽,床架1的上部滑动式贯穿有两根呈左
右对称式设置的第一导杆122,左右两侧的第一导杆122分别滑动式贯穿于左右两侧的滑槽,两根第一导杆122的后侧之间栓接有抵住垫121,两根第一导杆122的前侧之间栓接有第三把手124,第三把手124与床架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四弹簧123,两根第四弹簧123分别绕设在两根第一导杆122的外侧,床架1的上部前侧焊接有位于两根第一导杆122下方的第二导杆127,第二导杆127的上部滑动式套设有第二楔形块125,第二楔形块125与第三把手124接触并阻挡第三把手124向后移动,第二楔形块125与第二导杆127之间连接有两根绕设在第二导杆127外侧的弹性件126,弹性件126为橡胶弹簧或空气弹簧。
40.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推出机构13,推出机构13包括有导套131和拉绳132,床架1的上部前侧栓接有围绕于第二导杆127的导套131,第二楔形块125与第二把手94之间连接有两根滑动式贯穿于导套131和连接板95的拉绳132。
41.起初的第二楔形块125卡住第三把手124,第四弹簧123处于拉伸状态,在翻转患者的过程中,连接板95向前移动会通过第二把手94拉动拉绳132,拉绳132会拉动第二楔形块125向下移动,弹性件126压缩,第二楔形块125向下移动会松开第三把手124,第四弹簧123复位,第三把手124会在第四弹簧123复位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导杆122带动抵住垫121向后移动,抵住垫121向后移动会抵住患者,以此能够在患者翻身的过程中,避免患者从后方的支板2上滑下,患者在继续翻身的过程中会挤压抵住垫121向前移动,抵住垫121会通过第一导杆122带动第三把手124向前移动,第四弹簧123拉伸,此时操作人能够拉着第三把手124,当后方的支板2反向旋复位时,连接板95向后移动会带动第二把手94松开拉绳132,拉绳132会松开第二楔形块125,弹性件126复位,第二楔形块125会在弹性件126复位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再次将第三把手124卡住,以此能够完成自动抵住患者的操作。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