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X型折叠房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18:3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x型折叠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移动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x型折叠房。


背景技术:

2.折叠房是指通过转动设置的房屋板,可实现折叠收纳和展开使用的房屋。其与现有的集装箱式移动房屋相比,不仅具备集装箱式移动房屋的机动性,而且其运输成本更低(可依次运输多个折叠房)。正是折叠房具备上述特点,因此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接收,比如露营地、营地等。
3.而现有的折叠房的展开方式通常采用逐块房屋板打开拼接。其中屋顶板的打开一般依靠人力支撑或者吊装设备。在一些大型折叠房中,依靠人力支撑屋顶板不太现实。因此吊装设备一般在折叠房中较常使用。基于此,是否能够依靠吊装设备尽量简化房屋板的拼装过程,是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
4.同时,在现实使用中,折叠房的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性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的问题之一。现有的折叠房在折叠后虽然能够形成一个便于运输的整体,但是每个折叠后的折叠房在堆叠时由于本身板体上的一些构件(吊装构件等),不能做到很好的堆叠,甚至在一些折叠房上需要刻意让两个折叠房保持一定间距,以防止碰撞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x型折叠房,其通过吊装设备即可实现快速打开,并且折叠后的本身堆叠和多个房屋本体的堆叠效果突出。
6.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转动连接在底板或者顶板上;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包括上侧板体和下侧板体;所述上侧板体和下侧板体转动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通过转动可折叠收纳在顶板和底板之间;顶板的四角均固定设有吊装件;所述底板的四角均固定设有用于固定房屋支撑调节件的连接件;吊装件上设有当房屋本体完全折叠时可供对应的连接件的上端插入的插槽;或者连接件上设有当房屋本体完全折叠时可供对应的吊装件的下端插入的插槽。
7.进一步,上述吊装件包括两个呈直角的第一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顶板的相邻侧边部;顶板与第一固定板连接处设有垫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顶板的侧边部之间通过垫板形成插槽;第一固定板的上端超出顶板的上端面,且设有吊装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呈直角的第二固定板;两个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相邻侧边部;四个吊装件超出顶板的上端面的部分配合形成用于容纳另一个房屋本体的底板的收纳腔。
8.进一步,上述第一固定板的下端超出顶板的下端面,并形成用于与房屋本体打开状态时的左侧板或右侧板或前侧板或后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辅助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超出底板的上端面,并形成用于与房屋本体打开状态时的左侧板或右侧板或前侧板
或后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辅助固定部;房屋本体完全折叠时,第二辅助固定部插入插槽。
9.进一步,上述前侧板和后侧板通过第一铰链组件转动连接在底板或者顶板上;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第一铰链组件转动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上;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包括形成转动配合的第一转槽和第一转耳;顶板的左侧和右侧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槽;底板的四周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槽;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端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耳;上侧板体的上侧的包边型材和下侧板体的下侧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耳;所述第一转耳和第一转槽与对应的包边型材一体成型;通过第一转耳与对应的第一转槽转动配合形成房屋本体的转动折叠。
10.进一步,上述上侧板体和下侧板体通过第二铰链组件转动连接;左侧板上的第二铰链组件和右侧板上的第二铰链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包括中间体、第二转槽和第二转耳;所述中间体上对称设有两个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二转槽;上侧板体的下侧的包边型材和上侧板的上侧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二转耳;第二转耳与对应的第二转槽形成可供左侧板或右侧板向房屋本体内折叠收纳的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耳和第二转槽与对应的包边型材一体成型。
11.进一步,上述中间体包括通过冷断桥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位于房屋本体的内侧,第二本体位于房屋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转槽设置在第二本体上。
12.进一步,第一本体的两端对称固定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当房屋本体完全打开时,定位件上的第一定位孔与对应侧的前侧板或后侧板上的第二定位孔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13.进一步,上述前侧板上设有门,后侧板上设有窗户。
14.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上侧板体和下侧板体的转动连接,可实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折叠,从而让顶板向底板方向折叠;因此当使用吊装设备对顶板上的吊装件进行吊装时,即可实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的完全打开,接着仅需依靠人力将前侧板和后侧板翻转打开拼装即可。大大简化拼装过程。
15.(2)本实用新型由于为了让顶板与底板尽量靠近,因此将吊装件和连接件进行插接设计,让吊装件和连接件的本身不影响顶板与底板靠近,保证折叠状态时的厚度最小。
16.(3)本实用新型中四个吊装件超出顶板的上端面的部分配合形成用于容纳另一个房屋本体的底板的收纳腔,这样的设计能够让两个折叠后的房屋在堆叠时,上面一个折叠房屋的底板能够刚好卡入收纳腔内,从而让两个堆叠的折叠房屋能够在堆叠方向上做到堆叠高度最小化。同时如此设计,还能够让堆叠的房屋形成一个简易的整体,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房屋的滑移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辅助固定部和第二辅助固定部能够对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进行辅助固定,从而提高房屋本体打开状态的稳固性。
18.(5)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铰链组件和第二铰链组件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水性。
19.(6)本实用新型的中间体为断桥结构,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20.(7)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件,不仅能够起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辅助固定作用,还能够有效防止第二铰链组件的过转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中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吊装件与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吊装件与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28.图7为多个折叠后的房屋本体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0.图9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包括顶板1、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5和后侧板转动连接在底板2或者顶板1上;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上端和下端均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组件6转动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2上;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均包括上侧板体3a,4a和下侧板体3b,4b;所述上侧板体3a,4a和下侧板体3b,4b通过第二铰链组件7转动连接;所述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和后侧板通过转动可折叠收纳在顶板1和底板2之间;顶板1的四角均固定设有吊装件8;所述底板2的四角均固定设有用于固定房屋支撑调节件的连接件9;所述房屋支撑调节件为千斤顶10;吊装件8上设有当房屋本体完全折叠时可供对应的连接件9的上端插入的插槽81。
34.见图4至图7,吊装件8包括两个呈直角的第一固定板82;两个第一固定板82分别固定连接在顶板1的相邻侧边部;顶板1与第一固定板82连接处设有垫板83;所述第一固定板82与顶板1的侧边部之间通过垫板83形成插槽81;第一固定板82的上端超出顶板1的上端面,且设有吊装孔84;所述连接件9包括两个呈直角的第二固定板91;两个第二固定板91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2的相邻侧边部;四个吊装件8超出顶板1的上端面的部分配合形成用于容纳另一个房屋本体的底板2的收纳腔85。正如图7所示,当两个折叠状态的房屋本体堆叠时,上面一个房屋本体的底板2嵌入收纳腔85,并且上一个房屋本体的底板与下面一个房屋本体的顶板1接触,从而拼接形成一个简易的稳定状态,使其在于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发生两个折叠状态的房屋本体发生相对位移,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35.见图8,所述第一固定板82的下端超出顶板1的下端面,并形成用于与房屋本体打开状态时的左侧板3或右侧板4或前侧板5或后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辅助固定部86。第一辅助固定部86通过螺栓穿过其上的连接孔861后与左侧板3或右侧板4或前侧板5或后侧板固定连接。
36.见图9,所述第二固定板91的上端超出底板2的上端面,并形成用于与房屋本体打开状态时的左侧板3或右侧板4或前侧板5或后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辅助固定部92。第二辅
助固定部92通过螺栓穿过其上的连接孔921后与左侧板3或右侧板4或前侧板5或后侧板固定连接。
37.房屋本体完全折叠时,第二辅助固定部92插入插槽81,可参见图6。
38.见图10,所述第一铰链组件6包括形成转动配合的第一转槽61和第一转耳62;顶板1的左侧和右侧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槽61;底板2的四周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槽61;前侧板5和后侧板的下端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耳62;上侧板体3a,4a的上侧的包边型材和下侧板体3b,4b的下侧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转耳62;所述第一转耳62和第一转槽61与对应的包边型材一体成型;通过第一转耳62与对应的第一转槽61转动配合形成房屋本体的转动折叠。其中第一转槽61和第一转耳62呈圆弧形,两者配合能够形成90
°
翻转。
39.见图2和图11,左侧板3上的第二铰链组件7和右侧板4上的第二铰链组件7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铰链组件7包括中间体71、第二转槽72和第二转耳73;所述中间体71包括通过冷断桥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第一本体711位于房屋本体的内侧,第二本体712位于房屋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本体712上对称设有两个沿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二转槽72;上侧板体3a,4a的下侧的包边型材和上侧板的上侧的包边型材上分别设有其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二转耳73;第二转耳73与对应的第二转槽72形成可供左侧板3或右侧板4向房屋本体内折叠收纳的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耳73和第二转槽72与对应的包边型材一体成型。其中第二转槽72和第二转耳73呈圆弧形,两者配合能够形成90
°
翻转。因为中间体71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转槽72,因此上侧板体3a,4a能与顶板1形成90
°
翻转,并且贴合;而下侧板体3b,4b能与底板2形成90度翻转,并且贴合。
40.通过第一铰链组件6和第二铰链组件7,能够让折叠后的房屋本体的厚度最小化。
41.第一本体711的两端对称固定设有定位件74;所述定位件74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当房屋本体完全打开时,定位件74上的第一定位孔与对应侧的前侧板5或后侧板上的第二定位孔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42.所述前侧板5上设有门,后侧板上设有窗户。
43.本实用新型的展开顺序为,先利用吊装设备连接吊装件8,然后进行吊装。随着吊装,房屋本体的顶板1、底板2、左侧板3和右侧板4逐渐打开,可参见图2。
44.当左侧板3和右侧板4完全打开后,再将前侧板5和后侧板从底板2处向上翻转,并拼接形成展开后的房屋本体。
45.最后,将第一辅助固定部86、第二辅助固定部92和定位件74进行辅助固定,保证房屋本体的稳定性。
46.其中前侧板5和后侧板的拼接固定方式为常见的折叠房屋所采用的拼接方式,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47.而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收纳过程,则与上述展开顺序相反。
4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