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12:3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中梁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缺陷为:需要现场大量人工,施工中木材应用较多,废水、扬尘等污染严重,而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建筑布局灵活;钢结构是一种产业化的建筑体系,钢结构满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筑工业化标准要求。钢结构采用装配化施工,施工过程中可以节约大量人工且施工废料少,节能环保。但是钢结构中的钢梁用钢量大,成本高,造成施工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受力合理、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用钢量省成本较低的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包括钢底板和固定在钢底板上的、两块结构相同的半薄膜梁单元,半薄膜梁单元包括单侧骨架、钢膜和钢筋桁架,所述单侧骨架包括t型钢、角钢和竖向钢腹板,所述t型钢与角钢平行布设,所述t型钢和角钢之间通过多块竖向钢腹板固定,所述单侧骨架的内侧上焊接有钢膜,所述钢膜将t型钢与角钢之间形成的开口封闭,所述钢膜的内侧焊接有多组钢筋桁架,两块所述半薄膜梁单元平行相对布设,两块半薄膜梁单元之间设有间距,两块半薄膜梁单元的底部焊接有钢底板,钢底板将两块半薄膜梁单元底部的开口封闭,两块半薄膜梁单元的顶部通过多块上翼缘连接板连接,两块半薄膜梁单元的两端、在单侧骨架上焊接有封头板,所述封头板将两块半薄膜梁单元两端的开口封闭,两块半薄膜梁单元、钢底板和封头板围合形成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浇筑有混凝土。
5.采用上述结构,本结构将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分成两块结构相同的半薄膜梁单元,半薄膜梁单元采由单侧骨架和钢膜构成,钢膜相比现有的钢板,用钢量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成本,两块半薄膜梁单元的结构一方面,方便工厂的预制和安装,使得现场装配程度更高,施工速度更快,另一方面,组装时方便内部钢筋桁架安装和布设;本结构在单侧骨架内布设钢筋桁架,钢筋桁架在增大装配式薄膜梁刚度的同时,降低了整个装配式薄膜梁的重量,从而更加适应工厂预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的流程;本结构顶部设有上翼缘连接板、底部设有钢底板、两端设有封头板连接,提高了两块半薄膜梁单元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内部浇筑的混凝土后,混凝土与钢筋桁架结合,使得最终形成的装配式薄膜梁整体力学性能好;而且本结构整体都可以在工厂预制,现场的装配程度更高。
6.本实施方式中,竖向钢腹板与t型钢垂直布设,并且多块竖向钢腹板间隔均匀且沿t型钢长度方向布设。
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单侧骨架的内侧、焊接有多根水平布设的纵向腰筋,纵向腰筋
沿单侧骨架的高度方向均匀排布,所述纵向腰筋与钢筋桁架以及单侧骨架焊接,以保证单侧骨架在浇筑时有足够的刚度不变形。
8.本实施方式中,每组钢筋桁架包括三根呈三角形排布的竖向钢筋以及焊接在相邻的竖向钢筋之间、将三根竖向钢筋固定连接的多根斜钢筋。利用钢筋桁架保证了十字型薄膜墙腹竖向拉力或压力满足设计要求,在增大十字型薄膜墙腹刚度的同时,降低了整个十字型薄膜墙腹的重量。
9.本实施方式中,两块半薄膜梁单元上的钢筋桁架交错布设,钢筋桁架横截面形成的三角形的高度与两块半薄膜梁单元之间的间距相匹配。采用上述结构,相邻l型墙腹单元在连接时,内部的钢筋桁架交错布设,一方面,是方便安装,另一方面,钢筋桁架的高度使得组装后,相对半薄膜梁单元内的钢筋桁架会伸入到对方区域内,这样两块半薄膜梁单元组装后,整体性更好。
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钢底板在浇筑腔内的部分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至少一排栓钉,所述钢底板上的栓钉在钢底板梁跨中部排布较两端紧密。通过栓钉增加钢结构与混凝土的整体性。
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翼缘连接板上开设有透气孔。
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头板上焊接有用于与钢柱连接的t型钢连接件。
1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钢底板的两端伸出半薄膜梁单元且覆盖到t型钢连接件的远端。
14.采用上述结构,本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用钢量省,经济快速;2、现场的装配程度更高,施工速度更快;3、本结构可以预制生产,装配使用,产品质量可靠,大量节省人工。
15.综上所述,本装置采由单侧骨架和钢膜构成,钢膜相比现有的钢板,用钢量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成本,而且本部装置整体都可以在工厂预制,现场的装配程度更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半薄膜梁单元的组装过程图;图3为本发明钢底板、t型钢连接件与半薄膜梁单元的组装过程图;图4为本发明钢膜与半薄膜梁单元的组装过程图;图5为本发明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的剖面图;图6为本发明图5 a-a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5 b-b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图5 c-c处的剖视图。
17.附图中,1、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2、t型钢;3、角钢;4、钢底板;5、钢筋桁架;6、钢膜;7、t型钢连接件;8、栓钉;9、混凝土;10、单侧骨架,11、竖向钢腹板;12、半薄膜梁单元;13、封头板;14、纵向腰筋;15、上翼缘连接板;1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0.如图1至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薄膜梁组合结构1,包括钢底板4和固定在钢底板4上的两块结构相同的半薄膜梁单元12,半薄膜梁单元12包括单侧骨架10、钢膜6、钢筋桁架5,所述钢膜为钢膜或所述钢膜为在内外两侧上涂刷有防锈材料层的钢膜。这样可以提高钢模的防锈性能,所述单侧骨架10包括t型钢2、角钢3和竖向钢腹板11,所述t型钢2与角钢3平行布设,所述t型钢2和角钢3之间通过多块竖向钢腹板11固定,所述t型钢2作为单侧骨架10的上翼缘,多块竖向钢腹板11间隔均匀且沿t型钢2长度方向布设,竖向钢腹板11与t型钢2垂直布设,所述单侧骨架10的内侧上焊接有钢膜6,所述钢膜将t型钢与角钢之间形成的开口封闭,所述钢膜6的内侧焊接有多组沿竖直方向布设的钢筋桁架5,多组钢筋桁架5沿钢膜6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单侧骨架10的内侧、焊接有多根水平布设的纵向腰筋14,纵向腰筋14沿单侧骨架10的高度方向均匀排布,所述纵向腰筋14与钢筋桁架5以及单侧骨架10焊接。
21.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平行布设,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上的钢筋桁架5交错布设,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之间设有间距,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的底部对称焊接在钢底板4上,并且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底部的开口通过钢底板4封闭,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的t型钢2之间焊接有多块上翼缘连接板15连接固定,以保证上翼缘的稳定性,多块上翼缘连接板15沿t型钢2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的两端、在单侧骨架10上焊接有封头板13,所述封头板13将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两端的开口封闭,两块半薄膜梁单元12、钢底板4和封头板13围合形成浇筑腔,所述钢底板4在浇筑腔内的部分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至少一排栓钉,所述浇筑腔内浇筑有混凝土;本实施例中,钢膜为镀锌钢膜或在钢膜内外两侧上涂刷有防锈材料层,钢底板4的长度为半薄膜梁单元12、封头板13、t型钢连接件7长度的总和,封头板13上焊接有t型钢连接件7,t型钢连接件7在梁端部开设螺栓孔,用于与钢柱的连接,钢底板4上的栓钉8在钢底板4梁跨中部排布较两端紧密,单侧骨架10的上翼缘延伸至封头板13外侧2~5cm,封头板13抵接在钢底板4上部,t型钢连接件7与半薄膜梁单元12上翼缘通过对接焊缝连接,腹板与封头板13对接处通过角焊缝连接,封头板13底部与钢底板4对接处通过角焊缝连接,上翼缘连接板15上开设有透气孔16,以保证混凝土9填灌密实度。
22.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