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及基于该吸收器的AFB1快速检测方法

2023-01-15 07:04: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的主体为密切接触堆叠排列的三层超材料结构,上层为图案层(1),中间为均匀电介质层(2),下层为柔性材料层(3),其中图案层(1)为周期排列的微纳单元,其单元结构为外环与内环嵌套组成的周期结构,其中内环为封闭环,外环为开口谐振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电介质层(2)覆于柔性材料层(3)上,所述柔性材料层(3)被配置为能够覆于柔性衬底上,所述图案层(1)的主体材料为银,所述均匀电介质层(2)的介质材料为无源非磁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层(3)的材料为聚乙烯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和外环均为微米级尺寸,且开口处和环内材料均为空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具有两个开口,所述两个开口为尺寸一致的对称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均匀电介质层(2)的材料和厚度,缓冲所述图案层(1)局域的电磁波与待测溶液相互作用的耗散程度,以使电磁波在上层与下层之间来回传播耗散,实现完美吸收,其中所述均匀电介质层(2)的材料折射率决定反射峰共振频率,材料厚度决定反射峰强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层(1)的尺寸参数直接影响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的共振频率和模式,其中,随着外环外径的增加,反射峰值随之增加,且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此时电磁波局域在开口环上,电流沿外环外侧的一个开口处流向另一开口位置,且内环的电流方向与外环相反,整体呈偶对称模式;随着外环半径的增大,电场的强度发生波动,在内外环的中间部分电场的强度最小,向开口方向观察电场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且内侧略高于外侧;针对待测物的特征峰位置,通过调整顶层图案参数,包括外环的内外半径、开口宽度、内环半径及图案层(1)的厚度,初步确定其共振位置,随后通过调整所述均匀电介质层(2)的材料和厚度确定吸收器的共振位置和强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层(1)的厚度为3.5μm,图案参数为:外层开口环外半径为19μm、内半径为16μm、开口环宽度为3μm,内环的外半径8μm、内半径为5μm,晶格常数为50μm,均匀电介质层(2)的厚度为5μm,柔性材料层(3)的厚度为30μ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在黄曲霉毒素b1的特征峰值0.3thz、1.1thz和2.0thz位置处激发出反射峰,且在后两个特征峰位置处,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共振模态;其中,在1.1thz频率处,入射电场主要局域在环状结构内外两侧,其余部分电磁波溢出集中在内环附近;在2.0thz处,入射波完全集中在外层谐振环的开口处,且电场强度略高于1.1thz处的电场强度。9.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的afb1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配置不同含量的afb1溶液样本,并将其滴在所述图案层(1)的表面,然后获取吸收器的反射光谱曲线;步骤2:根据不同溶液样本的光谱数据建立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在afb1特征峰值
1.1thz处的振幅/位置与含量的标准曲线;步骤3:将待测的含有afb1的溶液按照步骤1的操作获取其反射光谱曲线和在1.1thz附近的振幅和频率位置,对照所述标准曲线,获得afb1的含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afb1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滴加待测溶液前,将所述柔性超材料吸收器放入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再放入蒸馏水中超声清洗,之后置于无菌环境中晾干或使用氮气吹干,然后再使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柔性超材料吸收器及基于该吸收器的AFB1快速检测方法。吸收器的主体为密切接触堆叠排列的三层超材料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图案层,均匀电介质层和柔性材料层,图案层为周期排列的微纳单元,单元结构为外环与内环嵌套组成的周期结构,其中内环为封闭环,外环为开口谐振环。检测方法为将不同含量的AFB1溶液样本滴在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表面,并获取其光谱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超材料吸收器在AFB1特征峰值处的振幅/位置与含量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第二个反射峰频率处,该超材料结构对AFB1厚度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性高达0.98。本发明对黄曲霉毒素检测器件设计、生物超材料专用传感器研发等的具有重要意义。物超材料专用传感器研发等的具有重要意义。物超材料专用传感器研发等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陈煦 张思怡 刘嘉祺 徐志远 姚志凤 何东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3/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